1-4章习题答案2015讲解
微生物学习题集1_4章答案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一、填空题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 ---- 和-------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 ,外层称外膜,成分为------ 、----- 和------ 。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分外两层,层成分是肽聚糖,外层称外膜,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
2.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 ----- 和----- 两种,聚糖则包括------和----- 两种糖。
在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成分中,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聚糖则包括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糖。
3.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 ----- 连接的,它可被----- 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
肽聚糖中的双糖是由©1,4-糖苷键连接的,它可被溶菌酶水解,从而形成无细胞壁的原生质体4.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①--------- ,②。
E. coli的肽聚糖单体结构与Staphylococcus aureus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者①四肽尾第3个氨基酸是m-DAP,②无五肽桥5.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G-细菌的则是----- 。
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磷壁酸,G-细菌的则是脂多糖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 、---------- 和--------- 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 等。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脂质人、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孔蛋白等7.在G-细菌细胞壁的外膜与细胞膜间有一狭窄空间,称为- -------- 。
其中含有多种周质蛋白,如--------- 、--------- 和---------- 等。
《传递现象导论》1-4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1-1.水流进高为h =0.2m 的两块宽平板之间的通道,如图1-52所示。
已知:通道截面具有速度分布2007575x u ..y =-。
求:通道截面平均速度U 。
解:由式(1-3)得通道截面平均速度()0.1220.0757.510.210.05m /s-⨯=⨯=⎰⎰x Au dA U =Ay dy1-2.如图1-53所示,在一密闭容器内装有水及油,密度分别为ρ水=998.1kg /m 3,,ρ油=850kg /m 3,油层高度h 1=350mm ,容器底部装有水银(ρ水银=13600 kg /m 3)液柱压力计,读数为R =700mm,水银面的高度差h 2=150mm ,求容器上方空间的压力p 。
解:在图1-53中,U 型管上取控制面Ⅰ,两侧压力相等。
由式(1-20)流体静力学的平衡定律得 ()1210油水水银p+ρgh +ρg R+h -h =p +ρgR将大气压50 1.013310Pa =⨯p 和其它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可得容器上方空间的压力51.8710Pa =⨯p1-3.如图1-54所示,已知容器 A 中水面上的压力为p A =1.25大气压,压力计中水银面的差值 h 1=0.2m ,h 2=0.25m ,h =0.5m, ρH 2O =1000kg/m 3,ρHg =13550kg/m 3。
求:容器B 中压力p B 。
解:在图1-54中,各U 型管上取控制面Ⅰ、Ⅱ,各控制面两侧压力相等。
设中间管中空气压力为p ,并忽略空气密度。
由式(1-20)流体静力学的平衡定律得 ()2A H O 1Hg 1B Hg 2⎧⎪⎨⎪⎩p +ρg h+h =p+ρgh p =p +ρgh ()()2B A H O 1Hg 12p =p +ρg h+h -ρg h +h将55A 1.25 1.013310 1.26710Pa =⨯⨯=⨯p 和其它已知数据代入上式,可得容器B 中压力4B 7.3810Pa =⨯p1-4.证明: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动量的量纲与单位面积力的量纲相同。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应用 习题及答案 第1--4章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是指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环境信息执行转向和加减速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
A、驾驶辅助(DA)B、部分自动驾驶(PA)C、有条件自动驾驶(CA)D、高度自动驾驶(HA)2、辅助驾驶阶段的主要特点是()oA、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车辆运行,但驾驶员要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B、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驾驶员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
C、车辆的运行由系统控制,同时系统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系统会请求驾驶员,由驾驶员做出应对。
3、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A、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车辆运行,但驾驶员要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B、驾驶员和系统共同控制,驾驶员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由驾驶员来做出应对。
C、车辆的运行由系统控制,同时系统负责监视车辆,当智能控制失效时,系统会请求驾驶员,由驾驶员做出应对。
4、环境感知主要包括()oA、车辆本身状态感知,包括行驶速度、行驶方向、行驶状态、车辆位置等;B、道路感知,包括道路类型检测、道路标线识别、道路状况判断、是否偏离行驶轨迹等;C、行人感知,主要判断车辆行驶前方是否有行人,包括白天行人识别、夜晚行人识别、被障得物遮挡的行人识别等;D、以上都是5^所谓V2X,意为vehic1etoeverything,即()。
A、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B、车辆之间的信息交换C、车辆安全6、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英文简称()。
A、S1AMB、SA1MC、S1MA7、车联网的功能有()<,A、信息服务及管理B、减少交通事故C、实现节能减排D、以上三项都是8、车联网关键技术分布在“()”三个层面。
A、端-管-云B、端-管-车C、网-管-车9、依据人驾驶车辆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将驾驶员行为特性分为三个部分:()行为特性、决策行为特性和操作行为特性。
A、认知B、感知C、驾驶10、在“管”层面,关键技术主要包括()oA、车辆和路侧设备的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加快,关键技术包括汽车电子、车载操作系统技术等;B、4G/5G车载蜂窝通信技术、1TE-V2X和802.I1p直连无线通信技术等;C、实现连接管理、能力开放、数据管理、多业务支持的车联网平台技术是核心。
供配电系统教材课后1-4章习题解答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解释下列名词概念(1)电力系统:将一些发电厂、变电站(所)和电力用户由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联系起来组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即为电力系统(2)电力网: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的电力线路及其联系的变电所,称为电力网或简称电网(3)电压偏差:电气设备的端电压与其额定电压之差,通常以其对额定电压的百分值来表示(4)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1-2 填空题(1)区域电网电压一般在220kV及以上;地方电网最高电压一般不超过110kV;(2)通常电力网电压高低的划分:低压1000V及以下、中压1kV~10kV或35kV、高压35kV~110kV 或220kV、超高压220kV或330kV及以上、特高压1000kV及以上。
(3)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为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4)用户高压配电电压,从经济技术指标看,最好采用10 kV,发展趋势是20 kV;(5)我国中、小电力系统运行时,规定允许频率偏差±0.5Hz ;(6)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的主分接头电压为121kV,若选择-2.5%的分接头,则该分接头电压为117.975kV。
1-3 单项选择题(1)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及使用全过程(B)A.不同时间实现B.同一瞬间实现C.按生产—输送—分配—使用顺序实现 D.以上都不对(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行单相接地短路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性质(A)A.电容电流B.电感电流C.电阻电流D.由系统阻抗性质决定(3)一级负荷的供电电源(C)由两个电源供电。
A.宜B.可C.应D.不应(4)对于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D)A.可由两路电源供电B.可不由两路电源供电C.必须由两路电源供电D.除由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5)一类高层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用电,应按(A)要求供电。
第1-4章习题参考答案

if(num!=6)
printf("read less than 6\n");
write(1,buf2,6);
close(fd);
}
3.向文件f3中写入“aabbccddeeffgghh”,然后将文件截短后的文件内容读出并显示在屏幕上
#include <unistd.h>
(4)将/home/test文件的拥有着修改为tom,将文件所属组该为student
#chown tom:student /home/test
第
一、填空题
1.Vi的三中工作模式:插入模式、命令模式、末行模式。
2.Gcc生成可执行文件的四个步骤:预处理、编译、汇编、链接。
3.Makefile用来描述程序或工程中各个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1.Linux系统下表示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输出的文件描述符(符号表示)分别为(STDIN_FILENO、STDOUT_FILENO、STDERR_FILENO),它们的值分别为0、1、2。
2.数字635表示的权限使用字母的方式表示为(rw—wxr-x)、使用符号方式表示为(S_IRUSR | S_IWUSR | S_IWGRP | S_IXGRP | S_IROTH | S_IXOTH)。
char buf2[12];
int num;
fd = open( "f1",O_RDWR| O_CREAT | O_TRUNC, 0644);
if(fd==-1)
{
perror("f1 not open");
exit(1);
}
num=write(fd,buf1,sizeof(buf1)-1);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179ea15cc7931b765ce1500.png)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电工学少学时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学少学时1-4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一、填空题1、电路的作用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以及对电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2、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电压的实际方向规定为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3、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表示电阻的大小。
4、电源的电动势是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能力的物理量,其方向规定为在电源内部由负极指向正极。
二、选择题1、已知空间有 a、b 两点,电压 Uab=10V,a 点电位为 Va=4V,则b 点电位 Vb 为()A 6VB -6VC 14VD -14V答案:B解析:Vb = Va Uab = 4 10 =-6V2、一电阻元件,当其电流减为原来的一半时,其功率为原来的()A 1/2B 1/4C 2 倍D 4 倍答案:B解析:P = I²R,当 I 变为原来的一半时,P' =(I/2)²R = 1/4 I²R三、计算题1、如图所示电路,已知 E1 = 18V,E2 = 12V,R1 =3Ω,R2 =6Ω,R3 =9Ω,求各支路电流。
解:首先设各支路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对于回路①:E1 I1R1 I3R3 = 0即 18 3I1 9I3 = 0 (1)对于回路②:E2 I2R2 + I3R3 = 0即 12 6I2 + 9I3 = 0 (2)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节点 A 处:I1 = I2 + I3 (3)联立(1)、(2)、(3)式,解得:I1 = 3A,I2 = 1A,I3 = 2A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一、填空题1、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方程组求解的方法。
2、网孔电流法是以网孔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网孔的 KVL 方程进行求解的方法。
3、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列写节点的 KCL 方程进行求解的方法。
《统计学》第1-4章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练习题第一—四章描述统计学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每一居民是。
2、标准正态分布的期望为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_ 。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_________。
4、由一组频数2,5,6,7得到的一组频率依次是、、和,如果这组频数各增加20%,则所得到的频率。
5、中位数eM可反映总体的趋势,四分位差DQ.可反映总体的程度,数据组1,2,5,5,6,7,8,9中位数是, 四分位差是,众数为。
6、假如各组变量值都扩大2 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 ,那么算术平均数。
7、已知一个闭口等距分组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6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80,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其组中值为。
8、如果各组相应的累积频率依次为0.2,0.25,0.6,0.75,1,观察样本总数为100,则各组相应的观察频数为______。
9、某连续变量,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组中值为______。
10、正确的统计分组应该做到组间______和组内______。
二、判断题1、甲乙两班统计学考试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分别为:甲班平均分数为85分,σ为10分;乙班平均分数为72分,σ为9分,则平均成绩代表性乙班高于甲班。
()2、中位数是处于任意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
()3、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均受极端值影响。
()4、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控制的。
()5、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如果标准差系数越大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6、已知分组数据的各组组限为:10~15,15~20,20~25,取值为15的这个样本被分在第一组。
()7、将收集到得的数据分组,组数越多,丧失的信息越多。
()8、数字特征偏度、峰度、标准差都与数据的原量纲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见教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数据结构的物理结构、算法、算法评价、时间复杂度、大O表示法、线性表、栈、队列、广义表、稀疏矩阵二、填空1、数据的逻辑结构被分为_集合结构_、_线性结构___、_树形结构__、__图形结构__4种。
2、数据的存储结构被分为_顺序结构__、链接结构_、索引结构_、和__散列结构__4种。
3、在定义某种数据结构时,其数据域的数据类型可分为简单类型和结构体类型两种,为增强其通用性,应将其再定义为通用数据类型。
4、如果将线性数据结构关系描述为1:1,那么树型和图型数据结构应分别为1:N 、M:N 。
5、数据结构简单地说是指数据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6、算法应具备以下5个特性:有穷性、正确性、可行性、输入和输出。
7、在分析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时,一般只讨论相应的数量级,用f(n)表示,请问其中n的含义是处理问题的样本量。
8、对于一个单链表,在表头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为O(1) ,在表尾插入元素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9、在表长为n的顺序表中,在等概率情况下,插入和删除一个元素平均需移动表长的一半(即n/2 )个元素,具体移动元素的个数与表长(n)和该元素在表中的位置有关。
10、顺序表的定义如下:typedef int ElemType;1struct List{ElemType *list;int size;int MaxSize;};其中ElemType的含义是:通用数据类型;size的含义是:顺序表中元素的个数。
11、设单链表中指针p 指向结点A,q指针指向其后继结点。
若要删除A的后继结点(假设A存在后继结点),则需修改指针的操作为p->next=q->next;。
12、栈的运算规则为后进先出,队列的运算规则为先进先出。
13、一个函数调用了自身,这是递归调用。
14、非零元素个数远远少于零元素个数的矩阵称为稀疏矩阵。
非零元素所在的行;t的含义是:非零元素的个数。
三、选择题1、顺序表物理结构中的存储单元( A )。
A. 一定是连续的B. 一定是不连续的C. 不一定是连续的D. 经删除操作后不连续2、对一个线性表的存取操作很少,而插入和删除操作较多时应采用 B 数据结构。
A.线性表 B. 队列 C. 图D. 树3、对一个线性表的随机读取操作较多时,应采用 B 存储结构。
A.静态顺序存储B. 动态顺序存储C. 动态链接存储D. 静态链接存储4、顺序表适用于( A )的场合。
A. 频繁查询B. 频繁插入与删除C. 问题规模较小D. 问题规模较大25、链表不具有的特点是(A )。
A.可随机访问任一元素 B. 插入、删除不需要移动元素C. 不必事先估计存储空间D. 所需空间与线性表长度成正比6、栈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在( A )进行。
A.栈顶B.栈底C.栈顶或栈底D.任意位置7、向一个顺序栈S(栈顶指针为top)中插入元素x时,首先要( B )。
A.S->stack[S->top]=x; B.S->top++;C.S ->top--; D.x= S->stack[S->top];8、对一个顺序存储结构的栈,栈满的判断条件是( D )A.S.top= =-1B.S.top= =0C.S.top= =MaxSizeD. S.top= =MaxSize-19、若循环队列有n个顺序存储单元,front、rear分别为队首和队尾元素的下标,front指向队首元素之前的一个位置,为则判断队满的条件是(C)A. front = =rearB. (front-1)%n= =rearC.(rear+1) %n= =frontD. (rear-1)%n= = front10、若循环队列有n个顺序存储单元,front、rear分别为队首和队尾元素的下标,front指向队首元素之前的一个位置,为则判断队空的条件是(A)A. front = =rearB. (front-1)%n= =rearC.(rear+1) %n= =frontD. (rear-1)%n= = front11、队的插入操作在( C )进行。
A.队首B.队首或队尾C.队尾D.任意位置12、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 C )。
for (int i=0;i<m;i++)for (int j=0;j<n;j++)a[i][j]=i*j;A.O(m2) B. O(n2) C.O(m×n) D. O(m+n)313、一个求从1到正整数n之间所有正整数之和的单循环语句的时间复杂度为( B )。
A.O(1) B. O(n) C.O (n2) D. O(n3)14、下列是顺序存储线性表排序的算法void Sort(List& L){int i,j;ElemType x;for(i=1;i<L.size;i++){x=L.list[i];for(j=i-1;j>=0;j--)if(x<L.list[j])L.list[j+1]=L.list[j];elsebreak;L.list[j+1]=x;};}问:此算法的时间复杂性为: BA. O(n)B.(n2)C. (n*i)D. (n*j)15、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 B )。
for (int i=1;i<=n;i++)for (int j=1;j<=n;j++)printf(“%d*%d=%d\n”,i,j,i*j);A.O(n) B. O(n2) C.O(1) B. O(n3)四、简答题1、简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关系答: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整体,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据模型,有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和图型结构三种类型。
物理结构是数据及其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4分为顺序存储和非顺序存储两种类型。
数据的逻辑结构属于用户视图,是面向问题的,反映了数据内部的构成方式;数据的存储结构属于具体实现的视图,是面向计算机的。
一种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用多种存储结构来存储,而采用不同的存储结构,其数据处理的效率往往是不同的。
2、叙述顺序表和链表在存储方式、空间占用、读取操作、插入和删除操作等方面的不同;【答案要点】1.两者的存储结构不同。
顺序用物理相邻实现逻辑相邻,大多用数组实现,链接存储用链接的方式实现逻辑相邻,物理上不一定相邻;2.存储相同数量的数据,顺序存储占用空间小,链接存储占用空间大;3. 读取操作:顺序存储为按元素序号随机访问,效率较高;链接存储为按元素序号顺序访问,效率较低;4. 插入和删除操作:顺序存储要移动约半数元素,效率较低;链接存储不需移动现有元素,效率较高;3、举例说明顺序存储的栈在元素出栈和进栈时栈顶指针的变化。
4、说明顺序存储的队列,在解决队满与队空的判断条件时,为什么将队首指针指向第一个元素之前?这样解决后存储容量有什么变化?5、用f(n)=n!为例说明栈与递归算法之间的关系。
答:(参考答案)要点1:栈只能在栈顶操作;要点2:递归算法是解决一个问题时,是通过解决与它具有相同解法的子问题而得到的;要点3:在进行递归调用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建立栈,用于存储递归调用参数(下例中的)n 和返回地址(下例中的r),进栈;要点4:当在一定条件下结束递归调用时,系统按照栈中存储的系数和返回地址逐步返回(出栈)到最初调用处,并得到最终结果。
要点4:例:求f(n)=n! f(n)=1 n=0f(n)=n*f(n-1) n>0当n=3时进栈退栈5五、基本要求:1、写出顺序表定义2、写出链表结点定义3、写出堆栈定义4、写出循环顺序队列定义5、写出链队定义六、算法分析以下有一组算法,请根据各算法的不同,回答不同的问题。
算法1://利用数组a[]排序void sort (int a[],int n){int i,j,k,t;for(i=0;i<n-1;i=i+1){j=i;for(k=i+1;k<n;k=k+1)if(a[k]>a[j]) j=k;t=a[i];a[i]=a[j];a[j]=t;}}问题1:此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
6问题2:此算法属于: A. 。
A. 直接选择排序 B. 直接插入排序算法2:int FindList(struct List *L,ElemType x){int i;for( i=0;i<L->size;i++)if(L->list[i]==x){x=L->list[i];return i;}return -1;}问题1、算法适用的数据结构?问题2、算法功能?问题3、算法返回?问题4、算法有无健壮性?若有,是哪(些)语句?问题5、算法的关键语句是哪(些)语句?问题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O()?算法3://在链表的表尾插入一个元素void InsertLastList(struct sNode** HL, ElemType x){struct sNode* newp;newp=malloc(sizeof(struct sNode));if(newp==NULL){printf("Memory allocation failare!\n");exit(1);}7newp->data=x;newp->next=NULL;if(*HL==NULL)*HL=newp;else{struct sNode* p=*HL;while(p->next!=NULL)p=p->next;p->next=newp;}}问题1、算法适用的数据结构?问题2、算法功能?问题3、算法返回?问题4、算法有无健壮性?若有,是哪(些)语句?问题5、算法的关键语句是哪(些)语句?问题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O()?算法4://根据数据结构的类型的定义分析算法typedef int ElemType;struct StackSq{int MaxSize;ElemType *stack;int top;};void Push(struct StackSq* S, ElemType x){if( ) againMalloc(S);S->top++;S->stack[S->top]=x;8}问题1:根据此算法定义的数据结构的类型,此算法的功能是向顺序栈中推入一个元素。
问题2:if语句中的条件应为: B. 。
A. S.top= =S.MaxSizeB. S.top= =S.MaxSize-11算法5:ElemType OutQueue(struct QueueSq *Q){if(Q->front==Q->rear){printf("Queue is empty!\n");exit(1);}Q->front=(Q->front+1)%Q->MaxSize;return Q->queue[Q->front];}问题1、算法适用的数据结构?问题2、算法功能?问题3、算法返回?问题4、算法有无健壮性?若有,是哪(些)语句?问题5、算法的关键语句是哪(些)语句?问题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O()?七、分析题1、有一个顺序存储的栈,最大存储空间MaxSize=5,栈顶指针top,现有A、B、C、D四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