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型和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10-HDA含量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蜂王浆的主要种类和品质鉴别

蜂王浆的主要种类和品质鉴别

蜂王浆的主要种类和品质鉴别蜂王浆是由蜂群中的哺育工蜂,其舌腺和上颚腺等腺体分泌的浆状物,下面店铺要介绍的是蜂王浆的主要种类和品质鉴别。

蜂王浆的主要种类按蜜粉源通常以什么花期生长的蜂王浆就称什么王浆。

例如,在油菜花期所采集的蜂王浆称作油菜浆,刺槐花期采集的蜂王浆称作刺槐浆。

同理,还有椴树浆、葵花浆、荆条浆、紫云英浆、杂花浆等。

按色泽不同蜜粉源花期所生产的蜂王浆,其色泽有较大差异。

例如油菜浆为白色,刺槐浆为乳白色,紫云英浆为淡黄色,荞麦浆呈微红色,紫穗槐浆呈紫色等。

可通过蜂王浆的颜色,来区分是什么蜜粉源花期生产的。

按生产季节一般在5月中旬以前生产的蜂王浆可归为春浆,5月中旬以后生产的蜂王浆归为夏、秋浆。

春浆乳黄色,是一年中质量最好的蜂王浆,尤其是第一次生产的蜂王浆质量最为上乘,王浆酸含量高。

秋浆色略深,含水量比春浆稍低,辛辣味较浓,但质量则比春浆稍次。

按蜂种根据产浆蜂种的不同将蜂王浆分为中蜂浆和西蜂浆,前者产自中华蜜蜂,后者产自西方蜜蜂。

同西蜂浆相比,中蜂浆外观上更为黏稠,呈淡黄色,王浆酸含量略低。

中蜂浆产量远低于西蜂浆。

市场上出售的绝大部分是西蜂浆。

按照理化指标按照理化指标分类来确定蜂王浆的等级是比较科学的,蜂王浆中含有自然界独有的10-羟基-△2-癸烯酸(10-HDA),中国出口蜂王浆基本都是按此指标来确定质量和价格的,并被国外客户所公认。

根据中国国家标准一等品蜂王浆10-HAD指标是大于1.4%,而10-HDA指标大于2.0时,是王浆中的极品。

按产量,蜂王浆可分为低产(普通)浆和高产浆:由于蜂王浆为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产量又很低,一般一群蜜蜂一年只能产王浆3—4千克,因此生产成本很高。

有关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育种,育出一些工浆产量相对高的蜂种,叫浆蜂,群年产量可达8—10千克。

有一些育种场竟育出群年产王浆13千克以上,甚至更高的蜂种。

根据大量的分析数据,高产浆的质量比低产浆稍差,产量越高,质量越次。

HPLC测定不同蜜源中10-HDA的含量

HPLC测定不同蜜源中10-HDA的含量
. .
smpe,a c rt e i l cuae。r.
K ywod R yley l H A; ht i ear eet ; I ;otn dt nnt n e r s oa l ; j l D P o d d r ydt o Ⅲ’C C n t ee iai oo a cr J e n o
D tr eem ̄ t n 0 0 皿 A l  ̄ ee t  ̄y lJ i y I i fl - o i f r n a e y b 瞰 Il l l
L 0 p t l ( i u nvri 。 i u 。in 3 00 U U-mge Yc nU i sy Yc n J  ̄i 60 ) a h e t h a 3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u a o A A r Si O6 3 ( ) 52 43 J m lf n o g . c. O 。 1 : 3 — 5 i 2 4 84 3
责任编辑
陈娟 责任校对
陈娟
HL P C测 定不 同蜜源 中 1一 D 0H A的含 量
蜂王浆又称蜂皇浆、 蜂乳、 王乳等, 呈乳白或淡黄色 , 味
酸、 、 , 涩 辛辣 是蜜蜂 的主要 产 品之 一_ 。它 是 5 5日龄的 l J ~1
流 速 1 l i, 测波长 22 n, . m/ n检 0 m 1 '柱温 2 外标法定量 分 nl 5c, c 析 , 1.A 以 0H D计 理论塔板 数大于 50 , 离度大于 15对称 00分 .,
g p i cl n N c ou 1 4 6 mx 5 m, ) m t n1 w t - hs o ca d(5 4 : , / ) rb epa i . m / i fw r h u , ul dr 8( . m 2 om 5 a com e C , e a . a r p o hr c 5 : 2 V V r i hs wt 10 l nl ho e p i i 5  ̄ l e h m o re t t t ae n t 22n ) dt l n eg rue2 a , h d e e w vl g t eecd e h(1 m a ec u n ̄a r( n h o m t e t 5℃) e ot . lcl r i r 皿 AW S i a udr h n n w r a p d ne abao e v o l e d e i tn H e f a l e l e ot t n r r e t c e

蜂王浆和蜂蜜的成分及用途

蜂王浆和蜂蜜的成分及用途

蜂王浆和蜂蜜的成分及用途蜂王浆又叫蜂乳,是青年工蜂上颚腺和舌腺分泌的奶油状浆汁。

公元前400年,蜂王浆即被希腊人发现。

1960年我国开始生产。

蜂王浆的成份十分复杂,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未知物。

科学家们对蜂王浆成份进行分析后证实,其化学成份除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酶类及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外,还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叫10-羟基-2—癸烯酸,其含量占2%左右。

由于这种物质只在王浆中发现,所以也叫王浆酸。

它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据研究认为王浆的抗癌作用也和王浆酸有关。

蜂王浆的营养价值不完全在于它的营养素全面,重要的在于它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王浆蛋白质中的清蛋白和珠蛋白与人体的大致相同,含游离氨基酸共有22种,其中有强肝作用的蛋氨酸,激活大脑机能的麸胺酸,抑制大脑兴奋的r氨基酸。

王浆中B族维生素较多,其中B1对疲劳、怠倦有减轻作用。

B2可以促进发育,强壮身体。

王浆中游离的班多生酸,对于肾皮质能起促进作用,对脱发、皮下出血也有疗效。

此外,蜂王浆中还有能保持皮肤正常的烟酸;造血不可缺少的维生素B12和叶酸;神经刺激传递上不可少的乙酰胆硷;促进脂肪代谢的肌醇;生长不可少的维生素H。

因此,蜂王浆具有特殊滋补和强化作用,在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1、蜂王浆通过调整机体代谢的途径和加强机体对疾病的防御机能来使动物延长寿命。

它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再生,可以治疗代谢障碍症,使动物在低压、缺氧、高温,感染、中毒、脏器损伤等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廷缓生命。

2、蜂王浆对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有强化作用,尤其对大脑活化和延缓衰老作用更为明显。

3、据日本专家研究论证,更年期障碍完全是由间脑下视丘的性中枢老化所引起,吃蜂王浆可有效防止此种老化现象。

4、人体的头晕、呕心、食欲不振、便秘等不适,通常以综合症形式出现,而这些症状多因自主神经失调引起,蜂王浆对神经系统的滋补可见奇效。

5、蜂王浆内含唾液腺素,这种物质有促进人体各器官发育成长的效果,经常食用能使肌肉、骨骼、牙齿等组织继续发育,保持活性化,常保青春气息。

正确认识蜂王浆中的激素问题

正确认识蜂王浆中的激素问题

正确认识蜂王浆中的激素问题蜂王浆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核酸以及乙酰胆碱等,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抗氧化Vc、Ve等。

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10-羟基-A2-葵烯酸,简称10—HDA)只在蜂王浆中被发现,也叫王浆酸,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蜂王浆因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与活性物质,对人体新陈代谢有极大的调节作用;而且对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多种疾病有调节和改善症状的作用,对支气管炎、溃疡病、糖尿病、皮肤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学认为:蜂王浆,性味甘酸。

功用:滋补、强壮、益肝、健脾。

治病后虚弱,小儿营养不良,老年体衰,传染性肝炎,高血压,风湿性关节炎,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等。

在众多的营养保健食品中,还没有一种像蜂王浆这样集天然、营养、保健、安全、科学为一体的。

但是一听到蜂王浆中有激素,就使很多想用蜂王浆保健的人望而却步。

步入这种误区的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激素及激素类物质认识的误解,认为含有激素及激素类物质,摄入它对就会对人体有害事实上,现代科学表明,人体维持正常的激素水平,有促进正常的新陈代谢和调节内分泌活动等多种作用。

人体一旦缺乏必要的激素,会引起人体各种代谢失调,内分泌活动紊乱,造成精神不振,神经衰弱,疲劳无力等症状。

经蜂业科技工作者多年研究表明,蜂王浆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激素,几乎包含了生物体所需的各种激素,如睾酮、孕酮、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胰岛素等这些激素在蜂王浆中比例是十分协调和安全的,他不同于人工合成的激素,而是天然的,人体必须的,所以我们尽可放心服用,特别是中老年人更为适合。

人们进入中老年以后,各种生理机能减弱,垂体分泌激素的能力降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服用蜂王浆,可以起到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活动等,从而起到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保持食欲,精力旺盛等作用。

所以对人体来说很需要适量激素的补充,但补充过量的性激素,对人体是有害的。

意大利蜜蜂同日龄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的转录组学分析

意大利蜜蜂同日龄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的转录组学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26(4) :93-103 h ttp://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OI:10. 11841/j.issn. 1007-4333. 2021. 04. 09意大利蜜蜂同日龄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的转录组学分析高艳U3杨振慧1李秋方1朱雅楠1梁立强1苏松坤〃聂红毅“2*(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福州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福州350002;3.江西省养蜂研究所,南昌330052)摘要为揭示意大利蜜蜂哺育蜂上颚腺中蜂王浆合成和分泌相关的分子机制.通过组建人工蜂群收集3日龄工 蜂(3 d)、10日龄哺育蜂(10 d N)、10日龄采集蜂(10 d F)、21日龄哺育蜂(21 d N)和21日龄采集蜂(21 d F),利用高 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5种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中10-羟基-2-癸烯酸(10士7心(《广2(£)-£^611〇4 8(^,10-^10八)的含量,并在转录组学水平全面分析上颚腺中调控蜂王浆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基因。

结果表明:工蜂上颚腺中10-H D A含量随曰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1 d F和21 d N上颚腺中10-H D 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3 d(P<0.05),但同曰龄采集蜂上颚腺中10-H D A的含量高于相同曰龄哺育蜂;R N A-s e q分析发现,46个差异基因在10 d N上颚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 d、10 d F和21 d F,同时在21 d N上颚腺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21 d F;G O和K E G 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能量代谢等方面,暗示哺育蜂的上颚腺可能通过增加脂肪酸代谢和能量代诸等促进蜂王浆中相关脂肪酸的合成。

综上,在排除日龄影响下,本研究测定了不同职能工蜂上颚腺中10-H D A的变化趋势,同时筛选了 46个与哺育蜂上颚腺中蜂王浆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的基因,为深入阐明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也为研究膜翅目昆虫上颚腺的功能提供新视角。

蜜型和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10-HDA含量对比分析

蜜型和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10-HDA含量对比分析
科技风 2019 年 5 月
理论研究 DOI: 10.19392 / j.cnki.1671-7341.201913179
蜜型和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 10-HDA 含量对比分析
但红莉 邓先丽 王林玲*
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 400000
摘 要: 实验目的: 对比普通蜂型所产蜂王浆和产浆蜂型所产蜂王浆中 10-HDA 的含量; 实验方法: 用 HPLC 外标法,以乙醇为溶 剂,选用甲醇和 0.1%甲酸( 55: 45) 作为流动相对 10-HDA 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 蜜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中 10-HDA 含量为 5.0%,浆型 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中 10-HDA 含量为 1.2%。结果表明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的产量高,但是其 10-HDA 的含量却低于蜜型意大利蜜 蜂所产蜂王浆。
1.2 HPLC 色谱分析
样品经滤膜过滤,取 1mL 装入样品瓶中,放入 HPLC 仪中 进行测定。以出峰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 外标法) 。
色谱柱: C18 柱( 4. 6 mm × 250 mm,5μm,江 苏汉邦科技有 限公司) ; 流动相为 v( 甲醇) : v( 0.1% 甲 酸) = 55: 45; 检测波长 210 nm; 柱温为室温; 流速 0.5 mL / min; 进样量 10μL。
图 2 蜜型意大利蜂所产蜂王浆的 10-HDA 色谱图 Fig2 chromatogram of 10-HDA in royal jelly produced by Apis mellifera
图 3 浆型意大利蜂所产蜂王浆的 10-HDA 色谱图 Fig3 chromatogram of 10-HDA in royal jelly produced by A.m.ligustica

高品质蜂王浆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议规范

高品质蜂王浆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议规范

中国蜂业39高品质蜂王浆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议规范郗学鹏1 王颖1 杨少波2 胥保华1│文1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 271000;2 山东华瀚食品有限公司,日照 262306养蜂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养蜂历史悠久,蜂群数量、蜂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蜂产品是养蜂从业者的重要经济来源,蜂王浆作为一种重要的蜂产品,由哺育蜂咽下腺和上颚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或淡黄色浆状物质,主要用于饲喂蜂王和1~3日龄幼虫[1, 2]。

近年来,蜂王浆由于其独特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双循环格局下,市场对蜂王浆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我国蜂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规模化、现代化养蜂场数量较少,生产效率低、质量安全问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关键技术难题,是严重制约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蜂王浆生产加工过程中,蜂群管理方式、取浆方法、运输和贮存环境等生产加工环节均能够影响蜂王浆质量。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9697-2008中对蜂王浆中水分、10-羟基-2癸烯酸(10-HDA)、蛋白质等成分的含量作出了规定,蜂王浆优等品、合格品的分级应严格按照标准来区分[3]。

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35868-2018也对蜂王浆的生产技术规范提出了要求[4]。

因此,规范蜂王浆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优化蜂王浆质量安全控制和评价技术体系,满足消费者高营养、纯天然、保健化的需求,对于我国蜂产业的健康发展、蜂产品的提档升级以及拉动我国蜂产业层次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蜂群健康和生产水平作为由蜂群中哺育蜂分泌的营养物质,蜂王浆质量受蜂群中蜜蜂健康水平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1.1 培育优质高产蜂种蜂种是影响蜂王浆成分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意大利蜜蜂与王浆高产型蜜蜂所产蜂王浆中10-HDA的含量存在差异,在相同环境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中10-HDA含量为2.41%,而王浆高产蜜蜂蜂王浆中10-HDA含量为1.98%[5];在但红莉等人[6]的研究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探究油菜蜂王浆中的10-HDA 及其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探究油菜蜂王浆中的10-HDA 及其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探究油菜蜂王浆中的10-HDA 及其各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作者:黎香梅,邝燕珍来源:《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22期黎香梅,邝燕珍(广州市宝生园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10-羟基-a-癸烯酸(10-HDA)是蜂王浆中的标志性物质,约占蜂王浆总质量的1.4%~2.3%.由于王浆酸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辐射等多重功效,近年来,它已成为衡量蜂王浆食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因此,选取了湖北、安徽等地蜂群生产的15 个蜂王浆样品,拟通过测定蜂王浆中10-HDA 的含量及其酸度、蛋白质、总糖、水分、灰分,以探析蜂王浆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蜂王浆;10-HDA;凯氏定氮法;电位滴定法中图分类号:S89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22.092文章编号:2095-6835(2015)22-0092-02由于蜂王浆的蜜蜂品种、采集季节和蜜粉源植物的不同,其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

在分类方面,人们常以生产王浆所在的花期生命名蜂王浆。

比如,将在油菜花期采集到的王浆称作油菜浆,在荆条花期采集到的王浆称作荆条浆。

新鲜蜂王浆中各种物质的质量分数为水分62%~69%、粗蛋白11%~16%、总糖8.5%~16%、脂类6.0%、矿物质0.4%~2%、10-HDA1.4%~2.3%、未确定物质2.84%~3.0%.随着人们对10-HDA 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重点逐渐从10-HDA 的化学结构深入到药理性质,并通过质量分数测定的方法对王浆酸进行了深入研究。

具体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选取选取湖北、安徽等地蜂群生产的15 个新鲜蜂王浆样品。

1.2 试验方法1.2.1 测定蛋白质按《蜂王浆国家标准》(GB 9697—2008)中的检测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

1.2.2 测定酸度按《蜂王浆国家标准》(GB 9697—2008)中的检测方法,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型和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10-HDA含量对比分析
作者:但红莉邓先丽王林玲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13期
摘要:实验目的:对比普通蜂型所产蜂王浆和产浆蜂型所产蜂王浆中10-HDA的含量;实验方法:用HPLC外标法,以乙醇为溶剂,选用甲醇和0.1%甲酸(55:45)作为流动相对10-HDA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蜜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中10-HDA含量为5.0%,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中10-HDA含量为1.2%。

结果表明浆型意大利蜜蜂蜂王浆的产量高,但是其10-HDA的含量却低于蜜型意大利蜜蜂所产蜂王浆。

关键词:蜂王浆;10-HAD;HPLC
蜂王浆是青年工蜂食用花粉后咽下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或淡黄色的浆状物质,是在蜂巢中饲养幼虫的工蜂分泌的用来饲喂蜂王和幼虫的一种高级营养食物,是蜂王的终生食物,对蜂王的生长发育以及生育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蜂王浆又称为蜂皇浆或蜂乳,[1]其颜色大多呈乳白色或浅黄色。

其极具营养价值和免疫功能,蜂王浆是一类组分相当复杂的蜂产品,随着对蜂王浆组分的大量研究[2,3],我们知道随着蜜蜂品种、年龄、季节、花粉植物的不同,其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

同时蜂王浆对人体亦能体现非常强大的营养保健功和医疗作用能。

大量研究学者提出了蜂王浆对机体有作用。

[4,5]使人们对蜂王浆的生物学作用、医疗价值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蜂王浆所含的20多种游离脂肪酸中,已鉴定出来的有琥珀酸、壬酸、癸酸、十一烷酸、月桂酸、十三烷酸、亚油酸和花生酸等,其中以反式10-羟基-2-癸烯酸(E)10-hydroxy-2-decelenicacid(简称10-HDA)最为重要。

德国科学家D.J.朗格于1921年首次在工蜂上颚腺中发现10-HAD。

[7]A.Butenandt和H.Rembold于1957年利用红外光谱的方法确定了王浆酸的结构为10-HDA,[8]这是人类第一次知道10-HDA的具体结构。

mgmL由于目前只在蜂王浆中发现其存在,是蜂王浆中独有的化学物质故又称之为王浆酸。

因此王浆酸一般作为蜂王浆的标志物。

[9]10-羟基-2-癸烯酸是蜂王浆中特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它是蜂王浆的标志性物质。

王文风[10]等实验表明10-HDA对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免疫、改善记忆、抑制和杀伤癌细胞、消炎抗菌杀病毒等功效。

戴静芝等[6]通过实验研究表明10-HDA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作用,还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

浆蜂是我国从意蜂中分化培育的产浆量比原品种高2到3倍的新品种。

产蜜型意蜂的单框产量是50~
70g,产浆型意蜂的单框产浆量在90~120g。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处理
蜂王浆解冻至室温,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在精密天平上准确称取0.5g,加10mL95%乙醇溶解,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常温超声20min,定容至50mL,在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经0.22μm滤膜过滤后进样分析。

1.2HPLC色谱分析
样品经滤膜过滤,取1mL装入样品瓶中,放入HPLC仪中进行测定。

以出峰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外标法)。

色谱柱:C18柱(4.6mm×250mm,5μm,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为v(甲醇):v(0.1%甲酸)=55:45;检测波长210nm;柱温为室温;流速0.5mLmin;进样量10μL。

2结果与讨论
2.1外标法标准曲线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将配制好的标准工作液进样分析。

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10-HDA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5E-06x-0.0165,R2=0.9993,由此可知,10-HDA在质量浓度为50~40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2蜜型和浆型蜂王浆10-HADHPLC图谱的比较分析
蜜型和浆型蜂王浆经处理后,上样,以甲醇为流水相进行HPLC分析,10-HAD出峰时间在7min左右。

蜜型意蜂所产蜂王浆HPLC图谱峰面积为1.02*104mAU*s换算为浓度即是
0.12mgmL;浆型意蜂所产蜂王浆HPLC图谱峰面积为2.70*104mAU*s换算为浓度即为
0.50mgmL。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两种蜂王浆中10-HDA的含量如下:普通型的为5.0%,浆型的为1.2%。

3结论
蜂王浆是一种组成成分非常复杂的营养物质,其成分也因蜂蜜品种,年龄,花粉植物,季节的不同有差异。

本次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不同的蜂王浆进行了10-HDA含量进行了对比。

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蜜型意大利蜜蜂所产蜂王浆中的10-HDA的含量比较高,达到了5.0%。

相比起来,浆型意大利蜜蜂所产蜂王浆中的10-HDA的含量较低,只有1.2%。

产浆型蜂种产浆量大于普通蜂种,但其10-HDA的含量却不如普通蜂种产的蜂王浆高。

参考文献:
[1]刘忡文,主编.蜂王浆[M].北京:农业出版杜,1983.
[2]Rembold,H.Biologicallyactivesubstancesinroyaljelly[J]VitamHorm,1965,23:359-82.
[3]TakahashiK,KKiuchi,MEndo,
eta1.Activefractionsofroyaljelly[J].CRSeancesSocBiolFil,1963,157:428-30.
[4]庄炎.蜂王浆有何主要生理功能[J].中国养蜂,1998(4):30.
[5]彭展芬,潘建国.试论蜂王浆中的功能因子[J].养蜂科技,1998(4):7-8.
[6]劉放,黄卫平,戴慧芳.蜂王浆及制剂中10-羟基-2-癸烯酸测定方法的进展[J].中国养蜂,1999(5):19-21.
[7]蔡柳,林亲录.蜂王浆中10-HDA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产品加工,2007(5):23-25.
[8]刘晓华,孙文基.王浆酸的研究进展概况[J].中同药品标准,2004,5(1):9-10.
[9]王文风,梅英杰,徐玲,王腾飞,王瑞明.10-HDA抗菌实验的初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0):36-38.
[10]戴静芝,严慧芳,陈幼鸿.蜂皇酸及10-羟基-2-癸烯酸药理活性试验[J].医药工业,1985,16(5):27-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