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考试要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思考题一.名词及命题1、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是以古代希腊文化为社会历史背景,以古希腊文典籍为主要思想材料的哲学。
2、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有多种提法,主要是指运动变化的法则和规律。
3、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存在是唯一的不动的存在属性: 第一,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第二,存在是唯一的。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思维的对象。
关于存在的学问被称为本体论。
4、智者是一批专门以教授“智慧”为生的人,他们向人们传授论辩术、修辞学等方面的技巧,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5、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把这一命题理解为“事物就是对我显现的那个样子”,这是一种感觉主义真理观。
按照柏拉图的转述,这里的“人”是指个人的感觉,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说事物都以各人的感觉为标准。
6、认识你自己要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人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即人的德性。
标志着古希腊哲学从自然哲学到人学的转变。
7、柏拉图的“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和得到知识的过程,就是灵魂在外物的刺激下,回忆其固有理念的过程。
回忆说在柏拉图哲学中的地位。
8、怀疑主义怀疑主义---“怀疑”一词的希腊文意思是“探究”。
怀疑主义认为,真正的怀疑应该是不断的探究,不应该终结于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二、问答题1.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②研究中心是“本原”问题。
③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上的类比和宣称。
④产生于希腊本土以外的殖民地,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特色。
2、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思想。
第一,“万物皆变,无物常驻”,自然事物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他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第二,运动变化遵循“逻各斯”。
“逻各斯”——希腊文原义是“话语”,进一步引申为尺度、比例、规律等含义。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1.始基:古希腊语。
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
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2.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
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
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
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
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
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3.种子说:“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
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4.四根说: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5.奴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
一般译为“理性”、“心灵”。
希腊文,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6.影像说: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
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7.智者: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
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
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
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山东省考研哲学西方哲学史重点知识梳理

山东省考研哲学西方哲学史重点知识梳理一、希腊哲学的兴起与发展希腊哲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的兴起与发展对于西方哲学史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腊哲学的特点是追求智慧和真理,提倡理性思考和探索自然。
1. 前苏格拉底哲学前苏格拉底哲学注重道德伦理和人的行为方式,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柏拉图强调理念的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区别,其学说以理想国为代表。
亚里士多德关注实际经验和具体事物,提出了形式和物质的学说。
2. 苏格拉底以后的哲学苏格拉底以后的哲学涌现出众多不同的学派,包括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
斯多葛学派强调心灵的控制和自制力的重要性,主张安于自然、顺应命运。
伊壁鸠鲁学派强调快乐的追求和身心的放松。
二、中世纪哲学的崛起与传承中世纪哲学是指希腊哲学传统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下的发展与传承,它是欧洲文明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信仰中心主义与神学探索的结合。
1. 神学哲学与奥古斯丁奥古斯丁是中世纪最重要的神学哲学家之一,他对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
奥古斯丁主张相信信仰,但同时也鼓励人们通过理性来探索和理解上帝的存在与本质。
2. 理性主义哲学与阿奎那中世纪的理性主义哲学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试图通过哲学的方式证明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提出了五种证明上帝存在的方式,包括第一动因、本质与存在的关系等。
三、近代哲学的兴起与多元思潮近代哲学是指17世纪以来的哲学思潮,其特点是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两大主要流派。
1. 理性主义哲学与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第一哲学沉思》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强调人类的思维能力和理性的重要性。
2. 经验主义哲学与洛克洛克是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论人类理解》强调人的知识来自于感观经验,批判了先验主义的观点。
四、现代哲学的发展与哲学现代性现代哲学是指18世纪以来的哲学思潮,它与科学、现代性等因素互相交织,共同推动了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古希腊罗马哲学●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指爱奥尼亚Ionia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Ephesus,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
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一、希腊哲学●1.希腊哲学概述:在西哲史,古代哲学也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
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而有时亦被称为“希腊罗马哲学”。
“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实际上相当于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一般称之为“希腊哲学”●2.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1)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①“惊异”和“闲暇”是两个必要条件。
●②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
●(2)希腊民族具有思辨禀性的原因●①政治层面的原因:希腊城邦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以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②思维方式的原因: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把抽象原则看得比感性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
●(3)哲学含义:哲学=爱智慧●①广义上,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纳入哲学的范围,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共同具有的。
●②狭义上,只有探寻事物一般原理、追问自然万物本原根据的知识,才能是“智慧”,亚里士多德:“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希腊民族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
●注:亚里士多德对自己哲学的划分为:●①“第一哲学”是指关于“存在本身”or“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即实体哲学or形而上学;●②“第二哲学”指广义的物理学or自然哲学。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方哲学史重点第一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唯心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心的中心问题是宇宙生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又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角度对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想象进行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方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矛盾:一和多的矛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矛盾,这两对矛盾产生四种立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一”(或气,或水,或火)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一”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子,或原子)一、伊奥尼亚派(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里亚人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米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米利都派(1)泰勒斯的“水本原”说泰勒斯(鼎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米利都派创始人。
被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首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方面的理由:一方面,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图示用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水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①看到“水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水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火的热性、土的干性、气的冷性;反之亦然。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绪论早期古希腊哲学(1)古希腊哲学的起源西方文明的来源可概括为“两希”,即古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可见古希腊哲学影响之大。
在《荷马史诗》所描绘的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前三千年)因异族入侵被摧毁之后,古希腊文明在荒野上拔地而起,建立起了当时独特的“城邦政治”。
见第25页,伯利克里的演讲。
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闲人);思想的自由(政治环境);独特的地理环境(对自然力和必然性的深切感受)。
(2)古希腊哲学的特性由于,第一,公民的自由;第二,人人平等;第三,公开论辩。
所以,说理是最重要的本领,使理性精神(非宗教精神,积极的悲剧精神,解释命运、必然性或规律)成为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这也造就了西方文化特立于世的传统。
与其后的西方哲学不同,古希腊哲学的特点是,第一,朴素直观性;第二,“拯救现象”的经验主义;第三,以宇宙论(自然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A 米利都派泰勒斯(前570)水是万物的本原(“大地浮在水上”);万物都充满着神灵(“宇宙充满了灵魂”)。
米利都学派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
B 赫拉克利特(前504-501)他的哲学观点要比米利都派更丰富,尤其是在关于运动和变化的问题上。
火本原说: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是火转化而成;万物与火一样,有着同样永恒不变的原则。
逻各斯学说:世界的本性可“说”(逻各斯);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理性(说)才能发现它。
生成辩证法:对立面转化的关系;对立和谐的关系。
米利都学派和爱菲斯城的赫拉克利特学派统称为“伊奥尼亚学派”。
C 毕达哥拉斯(前532/531)学派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企图用数来解释一切,不仅认为万物都包含数,而且认定都是数,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数的关系。
他们以发现勾股定理(西方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闻名于世,又由此导致不可通约数的发现。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难得显赫,却从未消失,总是作为其他哲学家思想的一部分,但也只是一部分,虽然有时是最重要的部分。
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

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精选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完整版(含参考答案)西方哲学史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是必考的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考,本文整理了精选的最新版西方哲学史考研考核复习题库,并提供了参考答案。
希望能够对考生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一、古希腊哲学1. “万物皆流动”是古希腊哪位哲学家的观点?答案:赫拉克利特2. 古希腊哪位哲学家被称为“形而上学之父”?答案:泰勒斯3. 古希腊哪位哲学家提出了“万物皆有数”这一观点?答案:毕达哥拉斯二、中世纪哲学1.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信仰至上、对神学的追求、对人类有限性的认知等。
2. 谁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奥古斯丁3. 谁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学派?答案:斯科拉学派三、现代哲学1. 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答案:笛卡尔2. “我思故我在”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观点?答案:笛卡尔3. 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唯理论”的观点?答案:康德四、德国古典哲学1. “世界是一本可以理解的书”这一观点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答案:亚里士多德2. 谁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黑格尔3. “哲学家是创造理念的人”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答案:康德五、英美分析哲学1. 英美分析哲学的主要思想流派是什么?答案:逻辑实证主义2. 谁是英美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罗素3. “语言游戏”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概念?答案:维特根斯坦六、法国当代哲学1. 谁被誉为法国当代哲学的先驱?答案:萨特2. “他者”的概念是哪位哲学家提出的?答案:德里达3. 谁是法国当代哲学的代表人物?答案:福柯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哲学史的重要内容和学派代表,对于考研备考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题目仅供参考,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需结合教材和其他参考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史考试要点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 简述柏拉图“洞穴”比喻的内容与启示。 假设人类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有一条长长的过道通向外面。人类从一开始就住在这里,像囚徒一样双腿和脖子都被锁链锁住了,所以他们不能回头,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在他们之后有一堆火在燃烧,在火与囚徒之间有一条路和一道矮墙,简直就像是木偶戏的舞台。沿着矮墙,有一些人举着各式各样动物和人的雕像走来走去,火光把这些雕像投射到洞壁上,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影子。由于那些囚徒生来就不能转身掉头,所以他们就把洞壁上的影子看作是真实的存在。假设有一天,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有一个囚徒挣脱了锁链,他回过头来,看到了火光,最初他的眼睛不习惯光亮,当然很痛苦,他会认为他所看到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当他习惯了之后就会发现,过去被看作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不过是影像,眼前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再假设,他被拉出了洞穴,当他面对太阳的时候,一定会被阳光照得眼花缭乱,经 过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发现,在太阳照耀下的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柏拉图通过“洞穴”比喻来区分假相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前者被称之为“可感世界”,后者被称之为“理念世界”,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现象和本质。哲学家眼中的世界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正好相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来不会怀疑周围的事物的真实性,哲学家却告诉我们,眼前的世界不过是假相,假相背后的本质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真实的存在只有思想才能把握。哲学家是第一个自觉地走出洞穴的人,而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人类从黑暗中引向光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明确区分了现象与本质,主张摒弃感觉经验,以思想把握真理, 既奠定了西方哲学此后2000多年的基本思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例如本质与现象、一与多、一般与个别、共相与殊相、理性与感性等等。 2、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分类的内容与现代意义。 亚里士多德讲所有科学只是的分成了三类: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知识”;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创制知识”。在形而上学第6卷第一章中,他又以知识的对象为依据,将上述三类知识作了更具体的区分。凡知识都以某种存在或种为对象,但有些知识并不过问对象是否存在以及是什么,只是以此为假设前提,这种知识就是各门具体的学科。然后,他又以知识的性质为依据区分才出理论,实践,创制三类知识。理论分为:物理学,数学,形而上学;实践分为:伦理学,家政学和政治学。创制分为:修辞学和论诗。 3、 简述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概念。 从学科位置上讲是“物理学之后”的学科。从内涵上讲,它是“一门研究是者自身以及出于它的本性的属性的科学。”认为“是者”范围最广、地位最高。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研究的东西是超越任何其他学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是者”的某个部分或性质。从他所讲的“是者”的意义来看,形而上学就是要把握最抽象、最普遍的知识。形而上学的内容——实体说。1、“是者”的实体意义的逻辑分析依据:据亚里士多德自己认为,他的实体说的提出,依据之一是对“是”的逻辑功能的分析结果。对揭示“是者”的实体意义具有重要作用的“是”的逻辑功能:。(1)作为判断的联结词的功能。它起到了区分实体与属性的作用。(2)指称主词自身的功 能。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的作用。(3)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的功能。它起到了揭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作用 4、 简述经院哲学唯实论与唯名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历史原因。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二)历史原因:来源于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3)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 (三)唯名论的观点: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不过有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的区分: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四)唯实论的观点: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唯实论也有极端派和温和派的区分: 极端的唯实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 温和派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五)争论的哲学意义 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希腊哲学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因此,争论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哲学活动,是哲学基本派别斗争的特殊形式。列宁说:“当然,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 (六)争论的社会意义:争论绝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是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的反映。 5、 简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主要思想及其局限性。 笛卡尔认为既然现在知识真假难辨,最明智的办法莫过于对所有的知识来一次彻底的怀疑,把稍有疑惑的只是暂时放在一边,看能不能找到不正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于是,他果断地对知识采取了普遍怀疑的审查。他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完全是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我怎么也不能怀疑,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时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说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我在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活动主题的“自我”的存在也就确定可靠了。于是,笛卡尔得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个着名的结论或公式。我思故我在乃是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是笛卡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 局限性:笛卡尔对于哲学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通过怀疑这种否定性的方式将思想的形式与思想的内容分开,由此而确立了主体的独立地位,并且以之为一切思想或认识的基础,然而,他把这一认识论的反思转化成为本体论的结果,即认为我是一个思想主体,却是不合法的。他通过将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区分开来的方式来确立主体的原则性,使他难免 二元论的困境,造成了心灵与物体,心灵与身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仅仅确定了我在思维,并没有确定任何思维内容的真理性,而笛卡尔看来,这还有赖于我们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6、 论述大陆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物质世界存在 斯宾诺莎:1、把获得最高的幸福(“至善”)作为哲学的目的。2、极力推崇几何学方法,用几何学方法来研究和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斯宾诺莎的哲学研究方法明显受到了笛卡儿的影响。他认为哲学的正确方法是从真观念出发,并且不断地增加真观念的推理过程。3. 认为实体的定义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或者说“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需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认为实体也叫“神”或“自然”,或者说实体、神、自然是等同的、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 莱布尼茨:单子论和神正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在对以往的实体论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莱布尼茨认为1他提出的作为实体的“单子”是“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2单子固有的质是它的活动,因此单子是能动的,是无形的精神实体。3由于表象的清晰程度有差别,因此单子的质的程度产生了差别。差别分为三个等级。4有知觉能力的单子是决定万物的实体,世界也就是一个生生不息、常变常新的有机体。5虽然单子存在因表象的清晰程度而产生的差异性,但是,由于每一个单子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象整个世界,所以单子的各个等级、各个程度之间不存在截然区别的界限,自然界的各个物种之间是连续的,同一物种内的各个个体之间也是连续的。6单子的连续性表现为运动的连续性,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7单子的连续性还解决了困扰二元论的身心关 系问题。在此可看到心灵与身体是以特别密切的方式相互依存的。神正论:莱布尼茨认为关于自由和必然的大问题,特别是关于恶的产生和起源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他认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不能造成对神的不利的情况的。相反,他应是神的正确性的解释。 7、 论述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洛克:洛克是第一个将经验论构造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家。洛克哲学的目的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定性和范围,以及信仰、意见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洛克研究理智亦即我们的认识能力,把知识归结为观念,把观念归结为感觉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说明认识论问题。 贝克莱继承了洛克的经验论思想,意识到了其哲学中所蕴含的内在矛盾,认为如果坚持心外有物的唯物论立场,必将导致怀疑主义和无神论的后果,因此他着重发挥了洛克哲学的主观主义因素,试图从经验论的立场证明上帝的存在。贝克莱的目的是清楚洛克哲学中唯物主义因素,以经验论的方式论证上帝的存在,为信仰而服务。贝克莱哲学的突出特点是企图从感觉经验出发来证明超感觉经验的上帝,他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为上帝存在作论证。 休谟:真正彻底的经验论者是休谟,不过其彻底的经验论却产生了一个不彻底的结果,那就是“温和的怀疑论”。休谟是早期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的最后一位代表,他与贝克莱一样是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的,不过他在经验论上比洛克和贝克莱更彻底,合乎逻辑地得出了怀疑主义的结论。休谟的怀疑论思想不仅使经验论的理想破灭了,而且也使唯理论的理想陷入了困境。 8、 论述康德三大批判的主要精神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