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研究生活,积极向上。
单元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本课讲述了XXX学生幸福的研究生活,重点是能够抓住关键句子,产生民族团结的自豪感。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借助图片、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花的学校》以诗歌的语言描述了雨中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重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语言。
多元认字,能够借助图片、关键句、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
《不懂就要问》讲了XXX对待学问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重点是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会和同学交流。
本次口语交际是以“我的暑假生活”为交际内容。
重点是选择别人感乐趣的内容讲清楚,恰当利用图片和什物。
本次作以《猜猜他是谁》为题目,重点是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去写。
本次研究园地主要内容是学会积累词句,研究成语,练感情朗读,创造名字,理解积累古诗《所见》。
重点是积累词句、成语、古诗,会感情朗读。
单元重难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颖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捉住枢纽词句了解课文。
(2)研究书面表达,体会作的乐趣。
学会先说后写,捉住人物主要特点写,研究作的格式。
单元课时安排:。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体育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体育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发展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热身活动、基本技能训练、游戏活动、体能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通过跑步、跳绳等热身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2. 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跳远、跳高、投掷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3. 游戏活动:通过篮球、足球、排球等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体能训练:通过耐力跑、力量训练等体能训练,增强学生的体质。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2. 纠正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保证学生的运动安全。
3. 激励法: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4. 合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通过测试和比赛,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体质的增强:通过体能测试,评价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热身活动、基本技能训练2. 第二课时:游戏活动、体能训练3. 第三课时:复习、测试、总结七、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体育上册2. 场地:学校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3. 器材:跳绳、篮球、足球、排球等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运动损伤。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4.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

四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们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并认识28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积累“奇观、农历"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准确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4.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5.培养观察大自然的习惯,树立热爰大自然的情感。
6.背诵积累古诗《鹿柴》。
三、单元重难点1.掌握并认识28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积累“奇观、农历"等词语。
2.熟练背诵积累古诗《鹿柴》。
3.学可作者写景状物的表现手法,写出事物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观潮》 2课时《走月亮》 2课时〈现代诗二首》 1课时《繁星》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1课时语文园地 2课时第二单元提问(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提问”为主题,编排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五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们学习提问的方法。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进行总结。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主体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提问的意义引导学生热情进行提问,用际的行动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文档旨在为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集体备课提供指导。
以下是备课内容的建议和步骤。
一、课程目标第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研究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字的书写、拼音的准确发音、词语的辨认和理解,以及简单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课程安排本单元的课程安排如下:第一课:字的书写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写法和结构。
第二课:拼音发音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正确地发音,研究音节的组合和拼音的基本规则。
通过听、说、读、写的练,学生能够准确发音并辨认常见的字音。
第三课:词语辨认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辨认和理解常见的词语。
通过阅读和练,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能运用在简单的句子中。
第四课:阅读理解本课程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练。
学生将学会通过阅读短文或图片,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培养对文字和图像的理解能力。
第五课:写作练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为达到课程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系统化教学:按照课程安排,有条理地逐步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2. 互动教学:通过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3. 多样化教学: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例如图片、游戏、绘本等,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4.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研究、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效果。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研究进度和理解程度。
2. 练作业:布置适当的练作业,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互评和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互相帮助。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备课内容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大自然之美”,选编了《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备课目标
1. 理解本单元课文所展现的自然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备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理解课文所展现的自然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主题。
2. 课文阅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3. 重点讲解:对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重复有豪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研究并应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风景时的感受。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放置内容教学要点时1观潮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
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21.通过初读—课教学建议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味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1进入课文情境。
2走月亮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妙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现代诗二首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心爱,重点是通过有豪情的朗读课体裁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4*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重点是研究并应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研究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五、备课成果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2、注重培养学生的拼音学习兴 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4、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轻松 愉悦的学习氛围。
六、备课反思与展望
六、备课反思与展望
二、备课目标
二、备课目标
1、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集体备课,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二、备课目标
3、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备课内容
三、备课内容
本单元我们将重点探讨“拼音王国”这一主题,包括以下几篇课文:《a o e》、《i u ü》、《b p m f》、《d t n l》、《g k h》、《j q x》、《zh ch sh r》、《z c s》以及《ai ei ui》、《ao ou iu》、《ie üe er》三篇 拼音儿歌。
四、备课过程
1、按照“个人自备、集体研讨、 反思提炼”的流程进行。
1、按照“个人自备、集体研讨、反思提炼”的流程进行。
2、每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个人教学经验进行独立备课,形成初步教案。 3、集中教师智慧,共同探讨拼音教学的最佳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1、按照“个人自备、集体研讨、反思提炼”的流程进行。
3、结合生活实际和语境,试着 认读一些词语。
4、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产 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4、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产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5、在学习活动中初步了解文意,能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教学建议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知音、节、意,初步领会音韵、节奏。
2.能够朗读课文,理解表达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3.能把有关生活学问或精神境界的道理领会好,记住做好事的道理。
4.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二、教学重点1.学会正确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并记忆课文中含义。
4.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记忆课文中含义。
2.了解表现形式和基本脚本理解戏剧意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贝尔等录音设备、备好课件PPT、工具书等。
2.学生准备:课前认真预习聪明故事。
五、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节:课文导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课文内容。
2.讲解背景知识,点醒学生识记夗文的精神含义。
第二节:朗读课文(20分钟)1.教师逐段逐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纠正发音、语调错误。
2.学生自读朗读课文。
第三节:理解课文(25分钟)1.教师解释生字解释故事中不常见生词和古词,引导学生主动求求生字解释。
2.教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学会幸灾乐祸生字解释课文内容,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节:复述课文(20分钟)1.教师呼吁生生活的痛感自已一笔又一笔将故事时不时施展开来。
2.讲解表现形式和语言检修戏剧意图。
六、教学总结1.复习当天课文,强化记忆。
2.鼓励学生在家认真读书。
七、差异化教育1.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差异化辅导。
2.强调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以上即为本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部集体备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
一、素材解读
本单元围绕参观北京这一题材。
本单元反映的是北京城的日新月异。
与以往信息窗不同的是,本单元的信息窗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每隔窗内是有若干个小窗组成,是同学们所看到的一个个新奇的镜头。
二、单元学习内容简析
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
内容有:(1)千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1)包括: a 认识计数单位千 b 千以内数的读写
(2)万以内数的认识。
(信息窗2)包括: a 认识计数单位万b万以内数的读写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近似数。
(信息窗3)(4)估计。
(信息窗4)(5)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口算。
(信息窗5)2、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和作用
a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 b 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 c 数感的培养知识基础
a 20以内数的认识
b 100以内数的认识
c 小数目的估计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够运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二)情感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
性与合理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手拉手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摆一摆,数一数”,体会一千是多少,一万是多少。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多种实物感受大数的意义,避免抛开教材提供的情境,单纯地进行读数、写数训练。
2、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大的飞跃。
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感受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
3、注重操作与演示,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千和万是比较大的计数单位,生活中比较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
教学时,教学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4、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
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估计,进不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5、提倡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四、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数数用的实物、口算卡
五、课时数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