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果树产业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生态学意义及其保障措施

合集下载

果园生态保护措施方案

果园生态保护措施方案

果园生态保护措施方案摘要:果园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管理和过度的化学农药使用,导致果园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的果园生态保护措施,以促进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品质量。

1. 引言果园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丰富的水果资源,还对维护生态平衡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和过度的化学农药使用,导致果园生态环境遭受了一定的破坏,影响果园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果园生态保护措施非常重要。

2. 果园生态保护措施2.1. 追求可持续农业管理首先,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管理方式。

鼓励果农选用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同时,注重果树养护技术,合理管理果园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地表水污染。

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改善果园土壤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果园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果农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果树病虫害的种类和程度,选择适当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

避免滥用农药和药剂过量,减少农药残留对果园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利用天敌等自然调节因子来控制果树病虫害。

果农可以引进和培育一些对果树病虫害有天敌效果的生物,如寄生性昆虫、蜘蛛、蜱等,以减少对果园的化学农药依赖,提高果园生态环境的保护效果。

2.4. 建立果园生态保护示范区为了推广果园生态保护措施,建议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果园生态保护示范区。

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引导果农了解和学习果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示范区可以展示种植技术、施肥管理、果园管理等方面的科学方法,并进行培训和辅导,帮助果农转变思维观念,提高果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5. 加强果园生态环境监测为了对果园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可以建立果园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果树栽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果树栽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果树栽培的重要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果树栽培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水果资源,还对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果树栽培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果树生态的建议。

一、果树栽培的重要性果树栽培在农业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果树作为农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

无论是苹果、橙子、梨子还是葡萄等各类水果,都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果树栽培,可以满足人们对水果的需求,丰富饮食品种,提供均衡的营养。

其次,果树栽培对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果树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通过果树的种植和销售,农民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改善生活品质。

同时,在果树栽培过程中,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果树苗木培育、果品贮运和果汁加工等,形成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最后,果树栽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果树的生长需要土壤、水源和气候等一系列自然要素,在为果树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对农田生态系统起到了保护作用。

果树林可有效抵御风沙和水土流失,减缓水土流失速度,保护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果树林还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二、果树栽培对环境的影响果树栽培在环境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果树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大规模果树的种植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空气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果树林具有稳定水源和保护水土的功能。

果树根系能够有效抓牢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果树林还能够减少水泥道路和建筑物对雨水的拦截,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维持地下水位的稳定。

此外,果树栽培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果树林栖息着各种昆虫、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同时,果树林还为周围的农田提供了天然的生物防控措施,降低了使用化肥和农药的需求,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新疆特色林果业,是新疆农业经济发展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杏子、核桃、苹果、香梨、葡萄、红枣、苹果、石榴、巴旦木……有着“瓜果之乡”美誉的新疆,林果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林果种植面积的13%,是全国林果主产区。

数据显示,2019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超过2167万亩,林果业收入占全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在南疆部分县市占比更高达45%以上。

新疆林果业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年创产值1000亿元,林果业对农民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新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已成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亮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对鲜果需求的不断变化,使得新疆特色鲜食果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但由于销售方式单一,鲜果产品价格始终无法提升,鲜食果品带来的收益也相对较小。

文章浅谈新疆特色林果产业现状、林果优势、网购发展及提出有些措施。

关键词:新疆特色;林果优势;网购发展1.前言加快果品加工转化能力建设,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果品加工经营,培育多元新型业态,延长林果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提升稳定果品市场价格能力,加大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力度,建立健全林果市场营销体系,在更宽领域和更深层面上全力推进林果产品市场开拓工作。

2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优势新疆是我国特色林果业生产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特色林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新疆主产区林果主栽品种过多,规划布局滞后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拟从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问题、优势提出解决的方法。

2.1自然条件优势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界,在欧亚大陆的中心,远离大海。

气候干燥少雨,年平均气温12-15℃,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50-3029h,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味道鲜美,糖分高,产量高。

新疆林果产品享誉国内外,水果营养丰富,冬季漫长而寒冷,病虫害少,无农药残留。

推进新疆林果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新疆林果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林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打造新疆林果“金字招牌”,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新疆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本文通过对新疆林果业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从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基地标准化建设、果品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新疆林果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疆是中外闻名的瓜果之乡,也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造就了新疆林果产品特有的优良品质,奠定了新疆建设优质林果基地的良好基础。

但是,随着林果业基地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果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必须通过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的深入推进实施,不断调优林果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切实推进林果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

1突出产品特色,优化林果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1.1优化区域布局,突出布局科学性目前,新疆特色林果业“一区三带”(以环塔里木盆地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巴旦木为主的南疆林果主产区,吐哈盆地以葡萄、红枣为主,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以鲜食和酿酒葡萄、枸杞、小浆果、时令水果、设施林果为主的三个林果产业带)的发展格局已基本推进新疆林果业基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自治区林果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李亚利何亚南郭宇欢形成,初步建成了区域化布局、科学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林果产业带。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林果业过程中,不进行科学区划,盲目跟风,未做到适地适树,哪个树种效益高就发展什么,果树病害、冻害、品质差等现象频频出现,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极大地挫伤了农民林果业发展积极性。

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各主栽树种优生区、适生区、风险区和非适生区。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划定优生区、适生区,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在政策资金上重点向优生区和适生区倾斜,使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我区具有区域特色和品种特色的林果产业发展格局。

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对策

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对策
步 、 证新 疆 的社 会 稳定 起 到 了积 极作 用 , 为构建 新 疆 和 保 成
果 树循 环经 济本 质上 依然是 一 种生 态经 济 。 其理 念是 把
人、 自然 资 源和 科 学技 术 置放 在 一 个大 系 统 内 , 循 自然 规 遵
律 和 生 态 学 原 理 , 照 “ 量 化 、 利 用 、 源 化 ” 则 , 调 遵 减 再 资 原 协
这 种 国际 大 趋 势 下 , 随即 产 生 了 果 树 循环 经 济 生 态 栽 培 体 系 的理 念 。 国 果 树 循 环 经 济建 设 正 逐 步 发 展 , 省 市 正 中 各
在 因 地 制 宜 地 运 用 循 环 经 济 的 理 念 , 极 探 寻 有 益 的 发 展 积
模式 , 寻求 林果 业 经 济效 益 、 会效 益和 生 态效 益 的有 机 统 社
新 疆 是 闻名 全 国 的“ 瓜果 之 乡” 特 色果 树 品 种 众 多 。 , 为
了 将 这 种 资 源 优 势 转 变 为 市 场 经 济 优 势 ,0世 纪 末 新 疆 维 2
向 现 代 林 果 业 转 变 , 区 特 色 林 果 业 规 模 、 量 和 效 益 呈 现 全 质
出 喜 人 景 象 。 前全 区主 栽 果树 种 类 有 杏 、 枣 、 桃 、 目 红 核 葡
吾尔 自 治 区 党 委 、 府 大 力 提 倡 在 全 区发 展 特 色 林 果 业 。 政
经过 1 0余 年 的发 展 , 果 业 在 新 疆 经 济 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林 过程 中 的作 用 目趋 明显 , 已逐 步 成 为促 进 新 疆 农村 产 业 结 构调整 、 农民 增收 、 农业 增效 的重要 支柱 产 业 。 目前 世 界 上许 多 国家 正 在 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 筑 循 环 构

从生态文明建设谈新疆野生果树资源保护

从生态文明建设谈新疆野生果树资源保护

从生态文明建设谈新疆野生果树资源保护摘要:从十七大报告强调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到新疆野生果树和新疆野果林的资源保护问题。

提出高度重视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可持续发展对接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野生资源保护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是人类以新的生存方式、价值观、伦理观和思维方式审视自己的行为而作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理论,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前提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走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

胡锦涛15日在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被认为有利于着力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的总体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频发的污染事件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

今年5月份在华东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也引起了震动。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当地大规模发展化工业和轻工业,造成湖水污染,使200万人的生活用水中断。

胡锦涛要求,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批判反思了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他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田地区林果业发展效益分析与对策建议

和田地区林果业发展效益分析与对策建议
和 田地 区林 果 业发 展 效 益分 析 与对 策建 议
【 导 读】 新疆 和 田地 区依托资源优势 , 通过政策 引导、 典型示范 、 科技驱 动 , 大力发展特 色林 果
业, 初 步建成核桃 、 石榴、 葡 萄和红枣等 多个特色水果生产基地, 在繁荣 当地农村经济, 保护和恢 复生态环境 , 吸纳居 民就业和增加农 民收入 , 促进 民族 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
年的 3 . 3 4亿元增 加到 1 1 . 0 l 亿元 ,增长 2 2 9 %, 平均年增 长率 为 3 8 . 1 %( 见图 1 ) 。 为促 进林 果业健康 持续稳定发展 ,和 田地
边金勇 , 许喜林 , 杨 国欣 , 等. 荔枝发酵酒的研究[ J ] . 酿酒 科技, 2 0 0 6 , 1 4 3 ( 5 ) : 8 0 — 8 1 张 斌, 曾新安 , 陈 勇, 等. 添加复合氨基 酸对 荔枝酒
文/ 玉荪・ 买买提敏 阿布力孜・ 布力布力
近年来 , 新疆和 田地委 、 行署 认真落 实科 学
央、 国务 院关 于加快林 业发展 的决 定》 以及地 委
发展 观 ,充分发挥光 热资源 和林 果生产 的特殊
优势 ,把 打造重要 的林 果基地摆 在 了社会 经济 发展 和生态建设首位 ,通过政 策驱动 、典 型带 动 、科技 推动 ,和 田地 区林果业取 得 了长 足发
学 , 2 0 0 9
【 l O ] 吴奕渠. 微波加热对 酸土脂 环芽孢杆菌致死作用[ D ] . 广 州: 华南农业大学 , 2 0 0 9 [ 1 1 ] 赵 剪. P E F 、 冷冻 浓缩荔枝 汁感 官评定及 品质动力学
发 酵 进程 的 影 响 [ J ] . 酿酒科技, 2 0 0 8 ( 3 ) : 2 3 - 2 8

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对策

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对策

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对策作者:樊国全徐麟任红松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3期摘要根据新疆林果业发展现状,以产业发展和生态维护为目标,借鉴国内外林果业发展先进理念,探讨构建新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意义和措施,使新疆林果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构建;意义;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图分类号F323.2;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359-02新疆是闻名全国的“瓜果之乡”,特色果树品种众多。

为了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经济优势,20世纪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提倡在全区发展特色林果业。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林果业在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已逐步成为促进新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构筑循环型社会体系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国际大趋势下,随即产生了果树循环经济生态栽培体系的理念。

中国果树循环经济建设正逐步发展,各省市正在因地制宜地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积极探寻有益的发展模式,寻求林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实现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果树循环经济理念果树循环经济是农业循环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于果树产业的生产体系中,要求在果树生产活动周期中,以多层次、多途径利用物质和能量,降低资源消耗、改善环境生态状况的同时,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持久发展为目标。

果树循环经济本质上依然是一种生态经济。

其理念是把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置放在一个大系统内,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遵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协调人、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把果树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使果树循环经济体系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运作中得到更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果树产业在构建新疆和谐社会中的生态学意义及其保障措施摘要介绍了新疆生态环境在全国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南疆自然资源及基本情况、南疆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和生态效益。

提出保持和维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发展果树种植业符合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全局的需要,符合南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友展的要求。

最后从科技支撑、财政补贴、风险补偿机割、组织体系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促进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果树产业;和谐社会:生态学意义;保障措施;新疆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155-03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它要求社会矛盾的双方或矛盾的多方在运作过程中能达到并保持双赢或多赢的结局。

1 保持和维护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是构建新疆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生态环境的定义较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定义是: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综合体。

生态平衡的核心是要求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子通过发展和调节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是整个生态系统赖以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根本保证和重要体现。

人类生产和生活各类活动的总能量。

不能够超越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生态平衡是和谐社会的自然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指针。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清晰认识系统内部动态平衡的有关规律,抑制破坏平衡因素的成长,促进有利于系统良性发展因素的增多及其效用。

只有整个自然基础基本保持一个生态平衡状态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在这个环境当中生产、成长、进步,最后在一个共同文明的基础上达到高度的和谐。

西部处于全国生态资源要素的源头区、水土流失敏感区、风沙源头区,这里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东部、全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环境和经济建设,其生态环境在全国生态系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起着生态屏障的作用。

具有集生态环境脆弱性、人口贫困性、生态功能价值和资源价值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于一体的“三位一体”显著特征,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涉及的区域利益关系、民族间的利益关系、代际公平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各种基本关系处理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全局性制约。

新疆是西部的主体区域之一,西部生态环境的各种问题在新疆都有集中表现。

新疆属典型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土壤、生物群体结构、气候因子等决定了新疆绿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受到区位与自然条件的限制,新疆的贫困问题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成为制约全面建设小康型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

必须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确保生态环境的修复和重建,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2 发展果树种植业符合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全局的需要新疆总面积16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6,边境线长5600km,周边与多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又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在全国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5个地(州),即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生产建设兵团的4个农垦师,包括42个县(市)和55个团场,是中国最边远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据新疆统计年鉴,至2007年底,该区域总人口数950.56万人,占新疆同时期总人口数2095.19万人的45.4%;其乡村人口数494.16万人(农业人口数693.94万人),占同期该区域总人口的52.0%。

其中喀什、和田的农村人均收入仅为2500元左右,远低于全国和新疆的平均水平。

同时,这个区域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边界线长达2200km左右,既是中国两部的屏障,又是向西开放的门户。

南疆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多在200d以上,生长季节(4~9月)日照时数1460~1720h,太阳总辐射量546~645kl/cm2,>10℃的光合有效辐射量187~224kj/cm2,年平均气温在10~12℃之间,>10℃有效活动积温多在4000℃以上,年平均日较差为14~16℃,年降水量多在80mm以下,空气干燥,土壤通水透气性好,有天山山脉融雪灌溉,是世界温带落叶果树优质果品产区之一。

南疆水资源总最384亿立方米,占新疆水资源总量的43 6%,且60.0%的水资源分布在夏季,与新疆夏季热量相对集中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致,形成了水热同季的明显优势,十分有利于果树的生长。

新疆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污染轻;独特的自然环境,病虫害少,适宜生产优质绿色果品。

特有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南疆生产优质北方落叶水果的外部环境条件,使之生产的水果无论是外观品质,还是内在质量都堪称一流,历史上果树栽培业就很兴盛。

新疆是我国和世界多种果树的起源中心或次生起源中心之一,且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作为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为保存和形成多种多样的果树品种提供了种质基冈基础:新疆各民族在房前屋后栽植果树的朴素生态意识,也丰富了当地的果树品种多样性:还有新疆各绿洲间多相距遥远的特点,也为保存许多性状特异的果树品种提供了天然的隔离环境。

在这多种人文地理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下,新疆形成了丰富的果树品种。

1959年新疆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全疆性果树资源普查工作,1983~1985年又对全疆的果树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复查,登记备案各类果树16科,35属,194个种及变种,仅民间栽培品种类型就达1000余个,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品种有300多个,名、优、特、稀资源50余份,真可称为中国落叶果树种质基因资源的天然宝库。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果品栽培历史造就了其鲜明的优质果品特色,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和田核桃、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和无花果、喀什巴旦杏、和田皮亚曼石榴、楼兰红枣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优质特色果品。

近年来,果树产业已经成为新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的重点、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大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棉仡、粮食、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建设”。

“积极推进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使之成为新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到2010年种植规模达到100万公顷,其中环塔里木盆地达到80万公顷”。

到2 007年底,全新疆果树种植面积已超过61.07万公顷,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已达到43.10万公顷(不含生产建设兵团)。

初步形成了以杏、葡萄、核桃、香梨、石榴、红枣、苹果、扁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主产区。

一些果树产业发展较早的县(市),来自果树的收入已经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目前,新疆果树产业已经成为与石油、棉花、粮食同等重要的支柱产业。

因此,发展果树种植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加速脱贫步伐,加快南疆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为保证新疆的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符合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全局的需要。

3 发展果树种植业符合南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的要求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1大内陆盒地,盆地中部为世界上第2大沙漠,即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4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沙漠面积的47%,而且流动沙丘占85%。

沙漠化,问题是塔里木盆地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长期制约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但直接对南疆绿洲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也是影响全国生态环境的3个沙尘暴源头之一。

新疆生态环境的各种问题在南疆都有集中表现。

南疆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天然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全新疆乃至全国生态系统作为整体都将受到严重破坏。

保护南疆地区生态环境,对于确保全新疆乃至国家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只有确保南疆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才会有全新疆的和谐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果树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其不仅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还可以吸纳大批的从业人数,具有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果园中果树及其防护林不仅仅改善了农田生态条件,而且果树和生态林一样具有阻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地面无效蒸发、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降低噪声和调节气温方面不次于生态林树种。

一些果树还具有良好的防、抗污染功能。

如核桃树在防尘、治尘树种中名列前茅。

与其他生态林树种相比。

很多木本果树的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在其失去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价值后,转为生态林发展,可长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㈣。

还可以利用果园开展旅游观光,在发挥生态景观效果的同时,为市民的休闲旅游提供广阔的绿色空间。

因此,无论在退耕还林的经济林建设中,还是特定区域绿化建设中,果树的生态效应都会得到充分发挥,并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们是新疆绿洲人工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促进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计划发展80万公顷果树,按现代果园管理并结合南疆实际,按照每人管理1.33hm2计算。

仅栽培管理就将至少吸纳劳动力60万人。

由果业带动的二、三产业,特别是果品采收、加工、流通和销售,还将吸纳约120万个劳动力。

果农增收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会维持和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利于社会政治局面稳定。

近年来,随着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果树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推进了农田林网化和平原绿化进程,提高了绿洲森林覆盖率,使得绿洲内部的生态状况不断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已经成为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融合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

如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和田地区近年来降水量显著增加,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除大气候因素外,与绿洲内部果树面积的增加和绿洲外围大型防护林带建设有一定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发展果树产业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与生态林发挥同样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4 果树产业稳健发展的保障措施果树产业是一个从良种繁育、采前管理、采后处理到流通消费等呈链条式关联的整体互动的产业,其中任一环节都可能影响果业的效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南疆的果树生产已有良好的基础,果树产业已显雏形;当前,正面临品种优化、技术升级和产业成型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