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可行性实施报告
扬州市江都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扬州市江都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作者:莫渟李俊张彦史小利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5期摘要:扬州市江都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的工作导向,聚焦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助力产业兴旺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有力提升了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梳理总结江都地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的设计思路与实践路径,为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33收稿日期:2020-06-18作者简介:莫渟(1970-),女,高级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控;李俊(1989-),女,硕士,农艺师。
研究方向: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张彦(1985-),女,硕士,农艺师。
研究方向: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史晓利(1981-),女,硕士,农艺师。
研究方向: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1]。
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江都区在“增点扩面、探索机制、集成创新”思路指导下,以减药控害、提质增效保安全为抓手,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和示范,打造绿色田园,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2]。
1工作现状扬州市江都区通过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形式,全面融入科学用药理念,提升种植户绿色安全意识和水平。
自2015年以来,逐步集成了适合本地的多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在水稻上使用浸拌种、灯诱和性诱等“种子处理+生态调控+科学用药”的绿色防控模式;在蔬菜上推广性诱、灯诱、信息素黄板和防虫网等“清洁田园+生化调控+综合诱杀”的绿色防控模式[3]。
2013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方案

病品种 ,秧 田保护 、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 、太阳 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 、翻耕灌水灭蛹、 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 防治稻瘟病 、南方水稻黑条 矮缩病、 “ 两迁”害虫、螟 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 ( 五 )玉米 :在北 京市顺义 区等 7 个县 ( 市 、区)
防控示范 区建设工作 ,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 员, 及 时落实示范地 点、示范面积 、示 范内容 、实施 目标 和工作责任 ,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 ( 二 )强化技术集成创新 。各地要 以减 少化学农 药用量 、 提高 防治效果 、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 目标 , 强化 作 物 全 生 育 期 的 绿色 防 控 关键 技 术 集 成 示 范 ,加 强生物 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 制、科学用药等绿色 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 、操作 简便、农 民欢迎 的综合技术模式 。 ( 三)大 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 结合 生产 实际, 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 民群众宣传培训 力度 ,通 过 召开现场观摩会 、举办农 民田问学校等 多种形式 ,引 导农 民应用绿色 防控技术 。示范 区要设立统一 的示范 展示牌 ,标 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 责任人 。 ( 四)争取 多渠道增加投入 。各地要及 时落 实我 部下拨 的示范经 费,多渠道 争取经 费支持 ,对 采用绿 色 防控技术 的专业合 作组织和 农民给予适当补助 。同 时,充分利用 高产创 建、标准 园创 建、重大病虫害防 控等项 目资源 ,加大绿色防控示范和推广力度 。 ( 五)做 好示范工作 总结。各省 ( 区、市 )要对 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示 范效果和成功经验,示范区工作结束后, 以每个项 目 点为单位写 出示范总结报告, 由省级植保站收齐汇总 后 ,于 1 1 月底 前将总 结报告报 我部种植 业管理 司和 全 国农业技术 推广服 务中心 。
海安县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主要做法

2 1 应 用佳多频振 式桑螟诱蛾杀虫 灯 .
桑 螟是秋季桑 园为害最强 的害虫之一 , 旦防 一 治不到位 , 有可能暴发成灾 。我们利 用桑螟 成虫 就 具有 趋光性 的特 点 , 桑 园 中安 装 频振 式 杀虫 灯 , 在
在桑螟羽 化高 峰期 开 灯诱 杀 桑螟 成 虫 。2 1 0 0年 5 月上旬 在示 范 区 内经 过适 当 的线 路 改造 , 理 安 合
排 , 备安装 了 5 盏 套诱蛾 杀虫灯 , 天安排专 职 配 4 每
4 1 农 业防治 . 采用优化养 蚕布局 , 夏伐 时齐 拳剪伐 , 时搞 适
好桑园 的疏芽 , 加强 桑 园的通 风 透光 , 持 冬季 整 坚
* 收 稿 日期 :0 10—4 2 1—70
作者 简 介 : 世 芳 (9 3 ) 女 , 戎 17一 , 大学本 科 , 艺师 , 事 蚕 桑技 术 推 广工 作 。 农 从
一
在 桑树病虫 综合 防治 示 范 区内 由县蚕 桑站 和 蚕种 场 的技术 人员组建桑树 病虫害预 测预报 组 , 工 作组 技术人员 采取定期调查 与不定期 调查相 结合 、
代发生数量 , 年一只诱捕器一个 月 累计 诱蛾达 今
10 00多 只 , 而有效 降低 虫 量 。据 不完 全统 计 , 从 示 范 区内共诱斜 纹 夜蛾雄 蛾 近 5 O万 头 , 大地 减少 大 了斜纹夜蛾在 示范 区内的危 害 。 3 试验筛选 并推广使用新型 、 高效 、 谱 、 广 低毒 、 低 残 留桑树 治虫专用农药
低越 冬基数 , 减轻来 年治虫的压力 。 4 2 4 加强对 桑疫病 的防控 .. 经过调查 、 分析 、 研讨 , 在示范 区内提 出桑疫病
人员清 理诱 到 的成 虫 , 立 了 以物理 手 段 防治 的 建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可行性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可行性报告**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一、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单位名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简称:**区森防站1.2、联系电话:83790041.3法人代表:张庆1.4、职工人数:10人1.5、资产规模:**区森防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
有部分用于防治病虫的手动喷雾器15台,机械喷雾器10台1.6、财务收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专项资金拔款1.7、上级单位:**区林业局2、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张庆,职务:站长,职称:林业副高级工称师,专业:林业3、项目的基本情况:3.1、项目名称:**区有害生物防治3.2、项目类型:行政事业类项目3.3、项目属性:延续项目3.4、主要内容:根据**区森防站的调查,XX年**区有害生物发生面积8.46万亩,需要防治面积3万亩,其中;春尺蠖的防治面积0.2万亩,蒙古跳甲防治面积0.3万亩,松针卷叶蛾的防治面积1.9万亩,杨干透翅蛾的防治面积0.1万亩,柳毒蛾的防治面积0.5万亩。
春尺蠖、柳毒蛾和松针卷叶蛾三种害虫采用仿生制剂灭幼脲1000倍液地面常规喷雾防治;杨干透翅蛾和蒙古跳甲二种害虫采用人工捕捉方法防治。
根据几年来对这几种害虫的防治,采用以上两种办法效果显著。
3.5、预期总目标:**区近年来非常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管是城市绿化还是乡镇造林都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林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有林面积逐年扩大,截止XX年现有林面积达到151.32万亩,为保护绿化成果,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和**区政府就林业管理和保护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势在必行。
XX年通过对这五种害虫的防治,可以大大降低这几种害虫的虫口密度,使的危害程度由重、中降为轻度,成灾率控制到14‰以下,从而有效控制这些害虫的扩展蔓延,预防大面积发生,造成毁灭性后果。
3.6、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对**区的现有林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的有害生物的危害降到最低,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林木生长量逐年增加。
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范本(2篇)

水稻病虫害防治管理方案范本一、背景分析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毒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的病虫害,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可行性强的防治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减少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2. 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农药使用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3.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主要内容1.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巡查、田间调查和病虫害信息收集等。
通过实施定期巡查和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害的分布和发生情况。
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预警工作,建立预警指标和模型,及时提供病虫害的预警信息,以便农民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水稻的种植结构,采取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措施,减少同一地区连作水稻的种植面积,降低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风险。
推广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
3. 生物防治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生物制剂,如昆虫杀菌剂、真菌杀虫剂等,并进行生物防治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同时,鼓励农民建立生物防治生产基地,培育和推广好的生物防治品种。
4. 农药合理使用加强对农药的质量监管,建立农药登记和审批制度,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
推行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加强对农药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管理。
同时,加强农民对农药使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和安全意识。
5. 进行科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科学制定防治措施。
例如,对于具有一定传播范围的病虫害,采取间断播种、消毒、灭菌等措施;对于具有地方性传播的病虫害,采取局部消毒、草坪清理等措施。
同时,根据病虫害的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科学选择合适的药剂和防治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发布防治指南等形式,加强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与农业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加强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标准化稳步发展——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分析

“ 甜、大 、圆、黄 、香”等特点 ,单果平均重20 ~ 0g 肉质 致 密 , 内含 营养 物 质 丰 富 。历 经 一 年 半 的 申 报 ,2 1 奉 贤黄 桃 正 式 被 国 家质 检 总局 批 准 , 0 0年
实施地 理标 志产 品保护 。
5 g 藏 、运 输 等 质 量 管 理标 准 ,标 准 体 系健 全 ,确 保 2 0 ,果 形 圆整 ,果 皮 果 肉金 黄 色 ,香 气 浓郁 ,
线 , 积极 组 织制 定配套 的 区域农 业操 作技 术规 范、 检 验检 测方 法标 准 和 农 产 品加 工 、储 运 标 准 ,形
、
实践 与成效
1建成 一批 农 业标 准化 示 范 区 .
近年 来 ,奉 贤 区坚持 与 资 源特 点相 结合 、 与 市场 需 求相 吻 合 、与 优 势 产 业 相 配 套 、 与龙 头 企 业 相 衔 接 的 原 则 , 高起 点 、 高 标 准 、 高质 量 地 建
保 护 ,单 价 翻 了近 l ,农 民收 入 也 随之 大 大增 倍
致 富果 。
奉 贤区还有 多个农业品牌正在 向 中国名牌 、 长 。 难怪 奉 贤桃 农 乐呵呵 地 称 奉 贤黄 桃 是 他 们 的
6优 化 生 态环境 ,促进 农 业可持 续发展 .
由 于标 准化 生产 技 术 ,特 别是 生 态种 植 ( 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1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
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
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
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
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
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
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
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
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
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
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可行性报告

**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可行性报告**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二O**年十一月八日**有害生物防治项目可行性报告一、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单位名称:**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简称:**森防站1.2、联系电话:83790041.3法人代表:张庆1.4、职工人数:10人1.5、资产规模:**森防站属公益性事业单位。
有部分用于防治病虫的手动喷雾器15台,机械喷雾器10台1.6、财务收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专项资金拔款1.7、上级单位:**林业局2、项目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张庆,职务:站长,职称:林业副高级工称师,专业:林业3、项目的基本情况:3.1、项目名称:**有害生物防治3.2、项目类型:行政事业类项目3.3、项目属性:延续项目3.4、主要内容:根据**森防站的调查,2008年**有害生物发生面积8.46万亩,需要防治面积3万亩,其中;春尺蠖的防治面积0.2万亩,蒙古跳甲防治面积0.3万亩,松针卷叶蛾的防治面积1.9万亩,杨干透翅蛾的防治面积0.1万亩,柳毒蛾的防治面积0.5万亩。
春尺蠖、柳毒蛾和松针卷叶蛾三种害虫采用仿生制剂灭幼脲1000倍液地面常规喷雾防治;杨干透翅蛾和蒙古跳甲二种害虫采用人工捕捉方法防治。
根据几年来对这几种害虫的防治,采用以上两种办法效果显著。
3.5、预期总目标:**近年来非常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管是城市绿化还是乡镇造林都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林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有林面积逐年扩大,截止2007年现有林面积达到151.32万亩,为保护绿化成果,鄂尔多斯市林业局和**政府就林业管理和保护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势在必行。
2008年通过对这五种害虫的防治,可以大大降低这几种害虫的虫口密度,使的危害程度由重、中降为轻度,成灾率控制到14‰以下,从而有效控制这些害虫的扩展蔓延,预防大面积发生,造成毁灭性后果。
3.6、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对**的现有林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的有害生物的危害降到最低,林分质量得到提高,林木生长量逐年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论(一)项目概要1、建设名称: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2、主管单位:吉林省长白县农业局3、建设单位:吉林省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4、建设地点长白朝鲜族自治县6、建设规模在全县建设农业病虫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田间标准病虫观测场2万平方米。
购置测报、防控等仪器设备 15台(套、件),监测面积2万亩,有效防控面积10万亩。
7、工艺技术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物资保障体系,对区域内的农业病虫害进行监测调查、室内培养分析和农药残留测定。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预报,发出预警信息,制定防控方案,搞好培训和防控物资保障,联合统防统治,达到预期效果。
8、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农业病虫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技术应用示范区,总面积10万亩。
(2)建设田间标准病虫观测场2万平方米。
购置测报、防控等仪器设备15台(套、件),监测面积2万亩。
9、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25万元。
其中,田间工程11.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13.5 万元;预备费2万元。
10、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5万元,即预算内专项投资25万元11、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二年,即2012年-2013年。
1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建成后,全县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将大为提高,对各种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效提高到80%以上,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30%,可使每年全县因各种有害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由10%降至2%,每年农业可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而且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有效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农业病虫害综合示范区项目建成后,测报准确率提高30-40%,对各种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效提高到80%以上,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30%,各种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由10%降至2%,每年农业可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
(二)结论与建议1、综合评价建设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
可对全县农业病虫害实施有效的预警和控制,加强统防力度,提高综合防治效果,增加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保护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结论意见建设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项目。
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符合吉林省长白县农业发展及生态建设的需要,能够有效地保证长白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安全。
项目建设规模适度,能够完全满足全县农业需要。
项目承担单位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有丰富的项目建设和实施经验。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对该项目的技术、工艺、服务前景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认为项目切实可行。
希望上级尽快批复所申报建设项目,使项目尽早投产,发挥作用。
(三)编制依据1、农业部《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2、《全国植物保护工程(二期)建设规划》3、《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十二五" 规划》4、《吉林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5、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材料及生产实际情况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项目区农业病虫害现状长白县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各种病虫害的危害是制约长白县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其造成的粮食大幅度减产时有发生,损失较大,教训比较深刻。
长白县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有稻水象甲、玉米螟、粘虫、水稻二化螟、水稻潜叶蝇、大豆食心虫、蚜虫、地下害虫等,主要病害有玉米丝黑穗病、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大豆灰霉病、大豆霜霉病等。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异常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一些迁移性害虫,如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蝗虫等的危害逐年加重,一些常发性病虫害也越来越重。
由于现有测报手段的落后,一些已被控制的病虫害又明显回升,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且发生趋于复杂化,新的农业有害生物在长白县也时有发生,造成了多种病虫害、新老病虫害并发、突发的严重态势,长白县的农业生产面临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在长白县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区,提高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预警与控制水平,建立各种主要检疫性病虫和危险性病虫的有效预警系统和专家系统,针对一些主要病虫害拓宽和加大生物防治的领域和范围,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新的病虫进行预警与检测,科学组装综合植物保护措施,已成为长白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确保长白县农业乃至吉林省农业生产安全的根本保证。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地处中华十大名山,五大山水风光旅游区之一的长白山南麓和举世闻名的鸭绿江源头。
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两江道“一市五郡”隔江相望,幅员面积2497.6平方公里,人口8.4万,其中朝鲜族占16.9%,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边境线长260.5公里.是吉林省边境线最长的县份之一,鸭绿江源头第一县,长白山脚下第一站。
素有“长白林海.人参之乡.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美称”。
是联合国确认的自然保护圈,是世界生物物种基因库。
是中国的精品人参基地和全国安全健康食品生产基地,进出口贸易额位居吉林省第二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朝之间的农产品交流及双边贸易更加活跃,使国际上的一些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等相继传入我县。
并通过我县陆续传到我省,严重危害到整个吉林省的粮食生产安全。
我县对朝鲜已有的有害生物疫情测报不了,预防不了,也控制不了,从而使我县乃至我省时刻面临着有害生物入侵的危险。
虽然我县的植保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但由于近十年来没有资金投入,致使基础设施薄弱,植保专业仪器和病虫预警预报手段落后,无法对随时入侵的有害生物和突发的重大疫情进行及时的预警和防控,严重地影响了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预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参谋职能作用的发挥。
因此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测报技术,及时发布预警和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与控制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实现工作调查技术标准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服务可视化的前提保障,是实现对病虫害早预警、早发布和及时控制治理的重要保证,从而能够大幅度减少病、虫、草、鼠造成的农作物产量损失,保证我县乃至全省农业持续发展。
2、是确保吉林省农业生产安全的根本保证。
长白县对外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毗邻,对内与临江、抚松两县相连,与梅河口、辉南等国内粮食主产区相近,使这些地区与朝鲜交往的必经之地,也是吉林省对朝主要贸易口岸。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朝两国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更加深入,更加广泛,更加活跃,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但是伴随两国人流物流交往的增多,一些外来有害生物也相继而来,如美洲斑潜蝇、稻水象甲、蝗虫等的危害逐年加重,一些常发性病虫害也越来越重,因此加强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对外来生物和突发的重大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和防控,可以有效地阻断外来有害生物与辉南、永吉等内地粮食主产区之间的通道,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安全,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3、是保持长白山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基因库的完整性的根本保证长白山,是我国是大名山之一,是世界同纬度带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物种最齐全,遗传基因最多样的地区。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就又有真菌430多种、地衣210多种、苔藓310多种、蕨类120多种、裸子植物17种、被子植物1460多种,野生植物计2540多种,高等植物16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8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浩瀚的长白山林海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遗产。
然而多年来,由于植保专业仪器简陋,病虫预警预报手段落后,一些外来的有害生物不仅给本县的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而且还严重威胁着长白山区野生物种生存,因此加强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对外来生物和突发的重大疫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警和防控,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长白山区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物种基因库的完整性。
4、是实现长白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长白县农业特产科学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着全县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任务。
通过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有害生物预警水平,使长白县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朝着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为农业防灾增产、节本增效和发展生态环保农业做出积极贡献。
5、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该项目实施后,对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进行预警,发布病虫发生预测预报及防治预案,把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对农作物病虫预报的准确率可以提高30-40%,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30%,各种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由10%降至2%,每年农业可挽回经济损失315万元,从而为长白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6、是实现原有植保技术升级换代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要求植保技术也要不断创新。
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有利于植保技术的更新换代,有利于植保新技术的储备,有效推进植保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可以实现由传统数量型植保向现代质量型植保的转变,保证长白县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7、是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的基本保障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农业也必将融入世界农业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已势在必行。
进入二十一世纪,资源、环境和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和未来发展的主题。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无公害的绿色精品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建设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提高病虫预警水平,通过发布病虫发生指数和综合治理措施,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和无公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才能真正实现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大幅度减少高毒、长残留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保证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在长白县的健康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项目区良好的建设条件长白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素有"绿色立体宝库"和"长白林海"之称。
是白山地区的粮食、特产主产区,所产的水果、蔬菜、中药材,尤其是具有长白山特色的农特产品倍受青睐。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全县各族人民大力实施通贸兴边、资源转换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开展结构调整和项目开发建设,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形成以林业、人参、水电、医药、矿产和边贸旅游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框架。
植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农产品的流通以及边境贸易的异常活跃,使国际上的一些有害生物如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等重大疫情相继传入我县,其中,稻水象甲是1995年发生特大洪水时由朝鲜传入我县,(该虫主要危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当年,我县水稻受害面积达80%,第二年,受害面积达100%,密度最高时每平方米达200头之多,而美洲斑潜蝇是1999年春季由南菜北运传入我县,当年,使我县蔬菜的受害面积达100%,这两种有害生物直接危害我县的"米袋子"和"菜蓝子",每年损失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