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七下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对船歌的形式和效果有进一步感受。
教具准备:ppt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请问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并说出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等等。
二。
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1。
初听录音这不,有一群人唱着歌来了,请听一听歌曲情绪怎么样?2。
复听录音(1)他们在唱什么,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看着谱子来听一听。
(他们在唱乌苏里江。
他们在唱在江里捕鱼。
在他们在歌唱美好的生活。
)(2)他们的劳动场所在哪儿?(江里。
)(3)这是什么江?(是乌苏里江。
)(4)点题(对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歌曲就叫做《乌苏里船歌》。
在美丽的乌苏里江边生活着勇敢聪明的赫哲人民,赫哲族是我国最小的民族,据统计现在有4600多人口,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
有句话是这样来形容他们的: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3。
介绍歌曲背景这是一首根据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以来一直传唱不衰。
4。
分段欣赏歌曲可以分三段,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一下歌曲,感受一下歌曲声段之间的配合和变化。
(1)前奏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竹笛)前奏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自由回答)带有颤音的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前奏引子,先声夺人的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淼,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
(2)第一段A。
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赫哲族的人们来到了江上“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散,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
)B、一起来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C、听录音,歌曲里的“阿朗赫赫尼哪”有什么特点。
(一次高一次低。
乌苏里船歌初中教案

乌苏里船歌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感受赫哲族音乐风格特点,了解乌苏里江地区的风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1.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歌曲的结构。
2. 掌握赫哲族音乐的特点,学会用正确的发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乌苏里船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赫哲族及其音乐文化,引发学生对乌苏里江地区的兴趣。
二、新课教授(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 分析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引子、主题、尾声等部分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 各组展示伴奏,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奏技巧。
3. 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赫哲族音乐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乌苏里江地区的向往。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乌苏里船歌》,分享学习成果。
2. 结合家人意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演唱、演奏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赫哲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正确的发音演唱《乌苏里船歌》。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编配伴奏,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对学生的演唱、演奏指导不够细致,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丰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 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学生能够产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方法,学生能够进行对歌曲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学会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并学会哼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丰收》,并提出问题: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本首歌曲的是朝鲜族歌曲,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不同的歌曲,顺势引出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悠长的、宁静的,仿佛把人们带入到了乌苏里江边。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整体的感觉是摇曳的,具有船歌的特点,仿佛看到了在江上人们捕鱼的场景。
(三)分段欣赏1.再次聆听歌曲,尝试将歌曲进行分段,通过聆听歌曲可以分为三段。
2.带领学生聆听第一段,并提问第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一段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力度记号、装饰音和回声等。
力度记号强弱的变化,营造了歌曲的意境,回声的出现仿佛把人们带到意境中,感受乌苏里江的美。
3.带领学生哼唱第一段,注意力度以及装饰音的出现。
4.带领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问第二段歌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二段出现了歌词,并且出现了少量的衬词,更加突出地描绘了乌苏里江的美景和渔民捕鱼丰收的喜悦,歌词的出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歌曲,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人教版音乐七下《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

第三单元乌苏里船歌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结构以及民间音乐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学唱,赏析教学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请问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并说出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等等。
风格略(二)新授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赫哲族的民歌《乌苏里船歌》并说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独唱生:这首歌曲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的民族风格。
师:补充并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不是很优美?你感觉哪部分最好听?生:很好听,尤其是前半部分师:前半部分是歌曲的引子部分,运用了赫哲族的一个衬词,阿郎赫尼哪,声音高亢嘹亮。
它运用了声音的什么效果?就像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歌唱,远处传来了自己的什么呀?生:是运用了回声2.学唱歌曲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都想唱一唱好不好?老师跟伴奏范唱。
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3.分析歌曲师:我们欣赏了独唱的《乌苏里船歌》下面我在欣赏一首合唱的,《乌苏里船歌》,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和独唱有什么不同?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歌曲情感上来进行分析。
生:声音更加丰满,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
师:补充这首歌曲不仅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风貌,还突出地发挥了合唱音域宽,音色丰富和声性强,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生合作:歌曲分为三个段落1段由男高领唱女低音声部作呼应最后衬词部分由混声合唱作收束。
乌苏里船歌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及曲调;2.知晓《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能够表达出《乌苏里船歌》传递的情感和故事;4.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并能够用心演唱《乌苏里船歌》。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乌苏里河是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一条大河,在中国体现为黑龙江的支流。
《乌苏里船歌》是一个描写中国东北地区船工生活的歌曲,也是一首充满俄罗斯风情的乡土歌曲。
歌曲的歌词由张乃红创作,曲调来源于怀旧的俄罗斯农民歌曲,是一个结合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作品。
2. 活动步骤步骤一:歌曲学习1.初次听歌:在教室里放一遍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次感受《乌苏里船歌》的情感和故事。
让学生自由听,不要求掌握歌词和节奏。
2.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来源、发展历程、文化背景等。
分析歌曲的情感和意义,特别是歌词传递的信息,以及体现在节奏、曲调、旋律和歌唱方式的特征。
3.逐句学唱:在学生熟悉歌曲后,逐句给学生讲解,并反复唱几遍,让学生听、学、跟唱,掌握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4.练习唱歌: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情和感觉来演绎《乌苏里船歌》,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情愿改变唱法,但要求掌握基本唱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唱演唱,或者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个人演唱。
步骤二:配合活动1.观看影片:在学习歌曲之前,可以先观看一些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了解《乌苏里船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听教师讲解: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咨询,增强学生对歌曲故事的难忘程度。
3.唱歌比赛:可以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演唱《乌苏里船歌》后,组织唱歌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元化教学法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故事复述、幻灯片展示、音乐欣赏、模拟演练、舞蹈练习等。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2. 游戏化教学策略将歌曲学习转化为一种游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激励和奖励,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第一篇: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欣赏《乌苏里船歌》word教案1乌苏里船歌学习目标:民间音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知识与能力;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结构以及民间音乐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导入请问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并说出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师: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等等。
(二)新授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赫哲族的民歌《乌苏里船歌》并说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独唱。
1 生:这首歌曲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的民族风格。
师:补充并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不是很优美?你感觉哪部分最好听?生:很好听,尤其是前半部分。
师:前半部分是歌曲的引子部分,运用了赫哲族的一个衬词,阿郎赫尼哪,声音高亢嘹亮。
它运用了声音的什么效果?就像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歌唱,远处传来了自己的什么呀?生:是运用了回声。
.学唱歌曲2 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都想唱一唱好不好?老师跟伴奏范唱。
师:呢?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分析歌曲3《乌苏里船歌》,感受一,师:我们欣赏了独唱的《乌苏里船歌》下面我在欣赏一首合唱的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歌曲情感上来进行分析。
?下这首歌曲和独唱有什么不同生:声音更加丰满,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
音色丰富和声还突出地发挥了合唱音域宽,补充这首歌曲不仅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风貌,师:性强,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乌苏里船歌》教案新部编本0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乌苏里船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感受和表现歌曲《乌苏里船歌》、《我的家乡多美好》的过程中,了解赫哲族的民族风尚及其民歌特点,并对其产生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聆听、比较两首歌曲,领会创作歌曲与民歌之间的源流关系。
3.情感目标:能用自然、抒情的风格演唱歌曲,并尝试创造性的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赫哲族民歌风格,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学案,课前预习1、聆听各民族音乐。
二、导入一、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课堂氛围学生在《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幽默歌声中进教室就坐。
教师:同学们,东北人热情仗义,音乐抒情优美。
今天我们乘网络歌手雪村的车,走进东北这块黑土地。
追踪那里少数民族的音乐。
三、新授部分:1、运用教材配套音像资料,欣赏郭颂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学生边看画面,边跟着哼唱。
2、请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演唱形式、歌词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
3、启发学生依据画面提供的资料,猜想赫哲族所分布的地域,描述赫哲族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风土人情,教师作补充性介绍。
四、歌曲处理、反馈1、学生聆听混声合唱《乌苏里船歌》,教师在欣赏前提醒:同一旋律的歌曲,两次欣赏的音色效果相同吗?2、欣赏后交流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函、艺术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
3、复听歌曲,围绕问题有针对性聆听:(1)、歌曲有几个部分组成?(2)、主体部分各段的主旋律由什么音色演唱?(3)、引子力度的变化所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讨论后回答,并分两组模仿唱一唱歌曲的引子,体验遥对青山、隔江远眺者的呼唤及悠悠而来的缥渺回声。
五、拓展延伸,展示,表演唱1、聆听三个民歌片段:新疆民歌《玛依拉》、藏族《弦子舞曲》、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听后判断《乌苏里船歌》与哪首曲子的旋律有着密切的联系。
船歌 初中音乐教案

船歌初中音乐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民歌和民间音乐。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乌苏里船歌》,使学生能够体验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的音乐。
4. 帮助学生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和结构。
2. 了解赫哲族的音乐风格和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关系。
2. 感受《乌苏里船歌》中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乌苏里船歌》的音乐作品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乌苏里船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赫哲族吗?他们有什么独特的音乐风格?二、新课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赫哲族的基本情况和音乐文化。
2. 教师详细讲解《乌苏里船歌》的结构、旋律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乌苏里船歌》中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各组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分析结果。
3. 教师点评各组的分享,并进行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乌苏里船歌》的特点和民族音乐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查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2. 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乌苏里船歌》,让学生了解了赫哲族的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民族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乌苏里船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喜欢我国东北地区的民歌、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明朗质朴、兴奋自得的情感演唱《我的家乡多美好》。
能够感受《乌苏里船歌》并能体验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在感受、体验音乐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民歌、民间音乐与创作音乐之间的“源”、“流”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感受《乌苏里船歌》所表达的情感,结构以及民间音乐与创作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学唱,赏析教学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请问大家能够说出几个民族的名称并说出这些民族的音乐风格?
生:蒙古族、维吾尔族、苗族、朝鲜族、等等。
风格略(二)新授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赫哲族的民歌《乌苏里船歌》并说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独唱
生:这首歌曲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热爱生活、勤于劳动的民族风格。
师:补充并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不是很优美?你感觉哪部分最好听?生:很好听,尤其是前半部分
师:前半部分是歌曲的引子部分,运用了赫哲族的一个衬词,阿郎赫尼哪,声音高亢嘹亮。
它运用了声音的什么效果?就像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歌唱,远处传来了自己的什么呀?
生:是运用了回声
2.学唱歌曲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都想唱一唱好不好?老师跟伴奏范唱。
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呢?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这首歌曲。
3.分析歌曲
师:我们欣赏了独唱的《乌苏里船歌》下面我在欣赏一首合唱的,《乌苏里船歌》,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和独唱有什么不同?提示:同学们可以从歌曲情感上来进行分析。
生:声音更加丰满,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幸福生活。
师:补充这首歌曲不仅保留了原歌的基本风貌,还突出地发挥了合唱音域宽,音色丰富和声性强,更能表现赫哲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下面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
师生合作:歌曲分为三个段落1段由男高领唱女低音声部作呼应最后衬词部分由混声合唱作收束。
2段由女低音声部唱主旋律由女高作呼应。
3段由女高音声部唱主旋律其它声部做呼应。
4.歌曲的创作过程
师: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他根据独唱改编而成。
5.下面我们共同来聆听一首《我的家乡多美好》。
感受一下这首歌曲和《乌苏里船歌》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旋律很相似
师:我们听到的《乌苏里船歌》。
是由这首歌创编而成的。
通过欣赏这三首歌曲我们应该认识社会实践师创作音乐的源泉,大量的积累民歌也是一种生活体验。
下面我们共同来学唱这首《我的家乡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