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密四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 教育库之生物库高密四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考试高三理综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24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将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必做,共88分)一选择题(本小题包括15小题。
每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胃液的pH为1.8,唾液的pH为7左右。
现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至pH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2 、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e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A.(1)×(4);左上方B.(1)×(3);右下方C.(2)×(3);右下方D.(2)×(3);左上方3、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叶肉细胞内C3、C5、ATP短期含量应分别是()I.夏季中午光照最强时II.将植物由光下移到荫处①C3含量升高②C3含量降低③C5含量升高④C5含量降低⑤A TP含量降低⑥ATP含量升高⑦ATP含量不变A.②③⑥,①④⑦B.①④⑤,②③⑥C.②③⑦,①④⑤D.②③⑥,①④⑤/ 教育库之生物库4、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英才苑某同学试图探究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期是否存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他最好用的标记元素及方法是( )A.以含15N的无机盐培养洋葱根尖,并检验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B.以含15N的腺嘌呤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组织,并检验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C.以含15N的无机盐溶液代替清水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并检测D.以含15N一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组织,并检验分裂期细胞的放射性5、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目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增大而增大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6、在研究同一种哺乳动物的三个个体的两对相对性状时,发现其基因组成是:甲:DBb;乙:DdBB;丙:dBb。
2006级操作系统期末试卷B卷及答案

漳州师范学院_计算机科学与工程_系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_专业_06_级《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期末考试卷(B)(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试时间: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1.( c )不是操作系统设计目标。
A. 方便性B.有效性C.及时响应D.可扩充性和开放性2.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不正确的是(d )A.就绪到运行B.运行到就绪C.阻塞到就绪D.就绪到阻塞3.信号量S的初值为5,在S上执行了9次P操作,6次V操作后,S的值为( d)。
A.10B.8C.6D. 24.在下列那种情况下,可使进程从阻塞状态转换到就绪(b )。
A.时间片用完了B.等待的某事件已经发生C.分配到必要的资源并获得了处理机D.等待某事件5.作业调度的关键是( c)。
A.用户作业充分准备B.有较好的操作环境C. 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D. 选择恰当的作业管理程序6.下面不是预防死锁方法的是(a )。
A.把资源的互斥访问改成可共享访问B.使进程运行前申请所需的资源和在等待时不占有资源C.占有一些资源的进程再申请新的资源而不能满足时,释放以前占有的资源D.对系统中的资源必须按照某种顺序申请。
7.把进程从就绪状态队列调出运行,是属于(a )。
A.低级调度B.中级调度C.高级调度D.作业调度8.下面那种调度算法可能引起长作业长期不能调度( b)。
A. FCFSB.SJFC.高响应比优先D.时间片轮转9.在程序的装入方式中,下面那种装入方式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c)。
A. 绝对装入方式B.可重定位装入C.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D.装入时动态链接10.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凡未装入过的页都应从( B )调入主存。
A. 系统区B.文件区C. 对换区D.页面缓冲区11.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下面关于缺页中断描述不正确的是( d)A.只有进程所访问的页不在内存时才会产生缺页中断。
政治学原理历届考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原理试题2006年1月一、填空(每空1分,共8分)1.是指一国政治体系的连续性和有序性,它包括国家政权体系的稳定、权力结构的稳定、政治过程的有序状态。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4.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
5.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7.宪法和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8.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能得分)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2.()是使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治相联系的基本途径。
A.选举 B.监督 C.集会 D.游行3.理想主义途径认为民主的首要价值在于()。
A.权威 B.平等 C.自由 D.自治4.为了有效消除执政者的欲望,防止执政偏向,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等一系列的权力制约方法。
A.限任 B.监督 C.法治 D.选举5.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过程。
A.现代化 B.开明化 C.清明化 D.法制化6.善治模式的特征是()。
A.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 B.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 C.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 D.主体未必是政府7.政治权力具有()的特性。
A.权威性 B.扩张性 C.排他性 D.强制性 E.支配性8.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政党的典型。
A.核心会议型 B.支部型 C.单位化 D.代表性9.()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卷(A)含答案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本课程提出和回答了青年大学生成长转折时刻和关键时期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A、生活观。
B、学习观。
C、法律观。
D、爱情观。
4、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著名论述,为我们把握高校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A、有思想。
B、有理念。
C、有理想。
D、有知识。
5、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A、应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
B、双方可委托他人代理登记。
C、一方可持另一方同意结婚的证明办理登记。
D、一方因出国,可委托他人代办登记手续。
6、财产所有权不包含权能。
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E、保值7、下列诉讼时效为一年的情形是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B、遗失财物的。
C、延期支付货款的。
D、无效合同争议的。
8、下列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是A、道德规范。
B、艺术规范。
C、宗教规范。
D、法律规范。
9、专利法规定专利保护对象不包括A、发明。
B、科学发现。
C、实用新型。
D、外观设计。
10、某甲将他人的一台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规劝,某甲悔悟。
在被盗者未发现的情况下,又偷偷地将这台彩电送回原处。
甲的行为是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三、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将它们全部选出并把它们的标号写答题卡上,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每小题分,共27分)1、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这门课的内容概括为“四个以”,即以为统领(主线),以为核心,以为重点,以为基础。
A、理想信念。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爱国主义。
D、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E、职业教育2、端正的人生态度包括。
A、人生须认真。
B、人生应乐观。
C、人生当务实。
D、人生要进取。
3、错误的人生观包括。
A、为人民服务。
B、拜金主义。
C、享乐主义。
D、极端个人主义。
4、人生价值评价应当坚持。
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地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于2006年10月在南宁举行,则东盟是指……………………………………………………………()A、东亚联盟B、东南亚联盟C、东亚与东南亚联盟D、东南亚与南亚联盟2.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的是……………………………………………………………()A、水星B、天王星C、海王星D、冥王星3.我国与东亚、中亚、南亚、西亚国家都有接壤的省区是………()A、黑龙江B、西藏C、新疆D、内蒙古4.分布在我国第一大岛屿和第二大岛屿上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A、高山族、彝族B、高山族、黎族C、土家族、苗族D、侗族、布依族5.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①平坦海滩②晴天多、光照强③夏季多暴雨④气温日较差大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④6.海南岛上四季花开果熟,成为中国重要的热带作物基地,其主要经济作物有……………………………………………………………………()①甘蔗②柑橘③棉花④香蕉⑤甜菜⑥大豆⑦亚麻A、①②B、①②④⑦C、③⑤⑥⑦D、①④7.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水旱灾害发生的是…………………………()A、山区植树造林B、南水北调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8.从上海乘火车到拉萨去旅游,沿途依次经过的省会城市有…………()A、南京、济南、西安、兰州、南宁B、徐州、郑州、兰州、西安、西宁C、徐州、郑州、成都、兰州、南宁D、南京、郑州、西安、兰州、西宁9.世界屋脊冰川悬垂,银峰高耸,成为我国夏季气温的最低点,其成因是………()A、日照时间短B、纬度高,太阳辐射弱C、海拔高,空气稀薄D、植被覆盖率低10.有关运河和海峡的错误叙述是………………………………………()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洲和南极洲C、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D、基尔运河沟通北海和波罗的海11.南极地区将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到该地区旅游……………………()A、我国的暑假期间是最佳季节B、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极地地区不可靠C、随时能观察到美丽的极光D、太阳高度很小,对皮肤毫无损伤12.重要物产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匹配正确的是…………………………()A、棉花——恒河三角洲B、蚕丝——珠江三角洲C、咖啡——湄公河三角洲D、茶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13.当美国的洛杉矶进入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B、全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C、巴西高原上草木枯黄D、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都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据此回答14—15题。
多媒体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多媒体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天津理工大学考试试卷指数字化图象的大小,以水平的和垂直的像素数表示. 10(图像分辨率 :2006,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得分多媒体技术》考试试卷《1(根据CCITT定义,多媒体有哪几种类型?简要说明。
课程代码:1460095 试卷编号:06104—C命题日期: 2006 年11 月15 日答:1)。
感觉媒体:中间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使人能直接产生感觉的一类媒体。
装答题时限: 90 分钟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表示媒体: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
得分统计表: 3). 显示媒体:指人们为获取信息或再现信息的物理手段的类型,题号一二三分为输入和输出显示媒体。
总分4). 存储媒体:用于存放表示媒体,计算机随时处理和调用存放在存储媒体中的信息编码。
100 40 40 20 5). 传输媒体:将媒体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物理载体的类型。
(P2)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每种1分,解释占3分) (得分1。
MPC:MultimediaPersonal Computer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2(什麽是图像的数字化?图像的数字化的过程是怎样的?简要说明。
订个人计算机加上多媒体接口和设备及相应软件,能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的功能. 答:将亮度的变化是连续的模拟图象转化为由一系列离散数据所表示的数字图象的过程2(JPEG: JPEG(Joint PhotographicExperts Group)是联合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
称为图象的数字化。
(2分)是针对连续色调、多级灰度、静止图像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
过程包括:抽样和量化。
(2分)对连续变化的模拟图像函数f(x, y)的空间连续坐标(x, y)进行离散化处理的过程称为采样. 3(MPEG: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是运动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
2006-2007年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标准答案(A)

∂T ∂p
−
S
∂T ∂p
>0
H
(1分) (1分)
=
S
∂T ∂p
+
H
∂T ∂H
p
∂H ∂p
(2分)
S
∂T ∂p
=
H
∂T ∂H
p
∂H ∂p
(1分)共 8 页 第 3 页
2006-2007年度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标准答案(A)
所以, 有: ∂H ∂p 又根据定压热容量的定义, 有: Cp = 所以, 有: ∂T ∂p −
考虑任意方向, 则在体积 V 内, 动量大小处在 p 到 p + dp 内的粒子数为: dNp = 4πN (2πmkT ) 由于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p = mv, px = mvx , py = mvy , pz = mvz 所以, 有: dp = mdv, dpx = mdvx , dpy = mdvy , dpz = mdvz 所以由 (7) 可得, 在体积 V 内, 速度处在 vx 到 vx + dvx 、 vy 到 vy + dvy 、 vz 到 vz + dvz 内的粒 子数为: dNv = N (2πmkT ) =N m 2πkT
V
∂S ∂V ∂S ∂V
dV − pdV
T
dT + T
V
− p dV
T
(4) (1分)
比较 (4) 和 (1) 中 dV 的系数, 有: ∂U ∂V =T
T
∂S ∂V
−p
T
(5) (1分)
又由 Maxwell 关系, 有: ∂S ∂V 所以, (5) 可以改写为: ∂U ∂V 上式即为能态方程。 =T
试题一-数学物理方法-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物理方法》期末试卷(A 卷)系别:专业:级别:班级:学号:姓名:任课教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10分)在经典数学物理方程中,以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请问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从数学上分为哪几类?在物理上分别对应于什么过程?并写出各类方程的标准形式.二、(10分)数学物理方程有两大基本任务:导出定解问题和求解相应的定解问题.请问什么是定解问题?定解问题包括哪些要素?我们学习了哪些定解问题?以及求解这些定解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三、(10分)定解问题的适定性对于导出定解问题和求解定解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问什么是定解问题的适定性?适定性包括哪些方面?并从物理角度分析如下定解问题是不适定的(提示:可以从温度场或静电场出发,解可能不存在).∆u =f (f =0)(在区域D 内)∂u ∂n S =0(S 为区域D 的边界,n 为边界S 的外法线方向)四、(5分)一根长为l 的均匀细杆,其温度分布满足如下定解问题:u t −a 2u xx =0(0<x <l,t >0)u (0,t )=0,u x (l,t )=0(t ≥0)u (x,0)=200(0≤x ≤l )《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 卷)第1页(共3页)不求解定解问题,从物理角度直观分析细杆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考察t →+∞时细杆上的温度.五、(30分)分离变量法是求解定解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分离变量法对定解问题有什么要求?分离变量法有哪些基本步骤?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如下弦振动方程的混合问题(要求写出完整的求解过程),并分析解的物理意义.u tt =a 2u xx (0<x <l,t >0)u (0,t )=0,u (l,t )=0(t ≥0)u (x,0)=sin 2πx l ,u t (x,0)=0(0≤x ≥l )六、(15分)一根无限长的均匀细杆,其振动满足如下定解问题:u tt =a 2(u xx +2x u x )(−∞<x <∞,t >0)u (x,0)=ϕ(x )(−∞<x <∞)u t (x,0)=ψ(x )(−∞<x <∞)其中ϕ(x ),ψ(x )为充分光滑的已知函数.请求解该定解问题,并说明解的物理意义(提示:令v (x,t )=xu (x,t )).七、(10分)格林函数又称点源影响函数,请用镜像法求出Laplace 方程上半空间Dirichlet 问题的格林函数,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同时请写出Laplace 方程上半空间Dirichlet 问题∆u =0(z >0,−∞<x <∞,−∞<y <∞)u (x,y,0)=f (x,y )(−∞<x <∞,−∞<y <∞)解的积分公式.八、(10分)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本征值问题时,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特殊函数,诸如Legendre(勒让德)多项式、Bessel(贝塞耳)函数、Hermite(厄密)多项式《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 卷)第2页(共3页)和Laguerre(拉盖尔)多项式等.对连带Legendre多项式,请填空(每空2分):l阶连带Legendre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其中有两个本征值l(l+1)和m.l的取值范围为,相应m的取值范围为.l阶连带Legendre微分方程的解为l阶连带Legendre多项式,连带Legendre多项式的性、性和完备性是使它成为一个坐标函数系的三个重要性质.《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卷)第3页(共3页)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物理方法》期末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10分)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从数学上分为双曲型、抛物型、椭圆型三类,在物理上,双曲型方程对应于波动过程,抛物型方程对应于传输和扩散过程,椭圆型方程对应于稳定场过程.双曲型方程的标准形式为u tt−a2∆u=f,抛物型方程的标准形式为u t−a2∆u=f,椭圆型方程的标准形式为∆u=f.二、(10分)物理问题在数学上的完整提法是:在给定的定解条件下,求解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加上相应的定解条件就构成定解问题.定解问题包括泛定方程和定解条件.物理规律用偏微分方程表达出来,叫作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作为同一类物理现象的共性,反映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具体条件无关,是解决问题的依据,所以又称为泛定方程.定解条件包括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有时还需要衔接条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反映了具体问题特定的环境和历史,即矛盾的特殊性.泛定方程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定解条件提出具体的物理问题,泛定方程和定解条件作为一个整体,合称为定解问题.学习的定解问题有:对波动过程:针对有界弦,提出了弦振动方程的混合问题;针对无界弦,提出了弦振动方程的初值问题(或Cauchy问题).对传输和扩散过程:针对有界杆,提出了热传导方程的混合问题;针对无界杆,提出了热传导方程的初值问题;针对一端有界的杆,提出了热传导方程的半无限问题.对稳定场过程:提出了Laplace方程圆、球、半空间、半平面的Dirichlet问题.求解这些定解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分离变量法(有界空间、无界空间、极坐标系、球坐标系)、Fourier级数法(齐次泛定方程、非齐次泛定方程)、行《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波解法(或D’Alembert解法)、冲量定理法、格林函数法(波动、热传导、镜像法)等.三、(10分)定解问题是对真实的物理问题经过一定的近似后得到的,近似就涉及到是否合理的问题,即定解问题是否提的正确,这一问题称为定解问题的适定性.定解问题的适定性包括解的存在性、解的唯一性和解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该定解问题如果从温度场来考虑,反映的是这样一种温度场:区域D内存在热源,而边界上是绝热的.热源不停的放出热量,而热量又不能经由边界散发出去,D内的温度必然要不停的升高,其温度分布不可能是稳定的,故该问题不能由Possion方程来描述,因此该定解问题的解是不存在的.从而该定解问题是不适定的.(注:从静电场分析类似,只不过内部有电荷分布,而电场的法向分量为零.)四、(5分)从该定解问题可以看出:杆的左端温度为0,右端绝热,杆内部没有热源,杆上初始时刻各处温度均为常数200.根据热传导规律,杆上的温度将随时间降低,越靠近左端,温度降得越快,最后当t→+∞时细杆的温度将和左端的温度相等,即杆上各处的温度均为0.五、(30分)分离变量法要求定解问题的泛定方程与边界条件必须是齐次的.分离变量法其基本步骤为:1、变量分离;2、求解本征值问题;3、求解另外的常微分方程;4、特解的叠加;5、利用定解条件确定叠加系数.分离变量法关键的步骤是求解本征值问题.1.变量分离设u(x,t)=X(x)T(t),代入泛定方程得X +λX=0T +λa2T=0,其中λ为分离常数.将u(x,t)=X(x)T(t)代入边界条件得X(0)=0,X(l)=0.《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求解本征值问题X +λX =0X (0)=0,X (l )=0本征值λn =n 2π2l 2,本征函数X n (x )=sin nπxl ,n =1,2,···.3.求解常微分方程T+n 2π2a 2l 2T =0,n =1,2,···T n (t )=C n cos nπa l t +D n sin nπalt ,n =1,2,···.其中C n ,D n 为任意常数.得一系列特解u n (x,t )=X n (x )T n (t )=C n cos nπa l t +D n sin nπa l t sin nπxl,n =1,2,···.4.特解的叠加u (x,t )=∞ n =1u n (x,t )=∞ n =1C n cos nπal t +D n sin nπa l t sin nπx l.5.利用初始条件确定叠加系数C n ,D nu (x,0)=∞ n =1C n sinnπx l =sin 2πxl =⇒C 2=1C n =0,n =2.u t (x,0)=∞ n =1D n nπa l sin nπxl=0=⇒D n =0,n =1,2,···.所以该定解问题的解为u (x,t )=cos2πa l t sin 2πxl.解的物理意义:该Fourier 级数解在物理上表示驻波.六、(15分)令v (x,t )=xu (x,t ).化原定解问题为:v tt =a 2v xx (−∞<x <∞,t >0)v (x,0)=xϕ(x )(−∞<x <∞)v t (x,0)=xψ(x )(−∞<x <∞)利用D’Alembert 公式,有《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 卷)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v(x,t)=(x−at)ϕ(x−at)+(x+at)ϕ(x+at)2+12ax+atx−atαψ(α)dα.所以,u(x,t)=1xv(x,t)=12x(x−at)ϕ(x−at)+(x+at)ϕ(x+at)+1ax+atx−atαψ(α)dα.解的物理意义:f(x−at)表示右行波(或右传播波、正行波),f(x+at)表示左行波(或左传播波、逆行波),u(x,t)表示沿x轴正、负方向传播的行波,其中前一项来源于初始位移ϕ(x),后一项来源于初始速度ψ(x).七、(10分)Laplace方程上半空间Dirichlet问题的格林函数为:G(M,M0)=1r MM−g(M,M0)=1r MM−1r MM1=1(x−x0)2+(y−y0)2+(z−z0)2−1(x−x0)2+(y−y0)2+(z+z0)2,其中1r MM=1(x−x0)2+(y−y0)2+(z−z0)2在静电学上表示M0(x0,y0,z0)处单位正电荷在M(x,y,z)处产生的电势,−g(M,M0)表示接地导体平面z=0上感应负电荷在M(x,y,z)处产生的电势,其可以用镜像点M1(x0,y0,−z0)处单位负电荷产生的电势−1(x−x0)2+(y−y0)2+(z+z0)2来代替.Laplace方程上半空间Dirichlet问题解的积分公式为:u(x0,y0,z0)=−14πf∂G(M,M0)∂ndS=14π∞−∞∞−∞f(x,y)·∂∂z1(x−x0)2+(y−y0)2+(z−z0)2−1(x−x0)2+(y−y0)2+(z+z0)2z=0dx dy=z02π∞−∞∞−∞f(x,y)(x−x0)2+(y−y0)2+z203/2dxdy八、(10分)(1−x2)d2ydx2−2xdydx+l(l+1)−m21−x2y=0.l=0,1,2,3,···,m=0,1,2,···,l.正交、归一.《数学物理方法》试卷(A卷)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3页
试卷代号:118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 领导学基础 试题
2007年1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利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下属的方式与方法。
2.职能式组织结构又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
立的某些专门性机构。
3.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
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
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4.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
等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C 2.B 3.A 4.B 5.B
1.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 )为宜。
A.三七律 B.六四律 C.二八律 D.五五律
2.首先提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分类的是( )。
A.马斯洛 B.梅奥 C.弗洛伊德 D.赫茨伯格
3.不属于领导决策要素的是( )。
A.决策前景 B.决策信息 C.决策备选方 D.决策者
4.纵向联想是联想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决定纵向联想能力强弱的因素是( )。
A.思维的广阔程度 B.对偶然事件的敏感程度
C.思维的深刻程度 D.对事件的敏感程度
5.封建制领导效能理论注重对( )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A.领导者 B.领导者个人特质 C.领导组织 D.领导效益
6.C 7.C 8.D 9.A 10.D
6.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 )
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A.69% B.79% C.89% D.98%
7.领导效能测评与测评对象的关系,就是( )的关系。
A.主观与客观 B.反应与被反应 C.反映与被反映 D.主体与客体
第2页 共3页
8.提出公平理论的是( )。
A.洛克 B.杜拉德 C.弗洛姆 D.亚当斯
9.检测决策方案实施的情况与决策目标是否相一致的方法是( )。
A.决策追踪 B.决策检查 C.方案修正 D.慎重实施
10.领导体制的核心是( )。
A.人事制度 B.领导层次与幅度
C.组织结构的设置 D.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
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 2.BCE 3.ABCDE 4.AC 5.BCDE
1.根据内隐领导理论,领导概念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分别是( )。
A.才能多面性 B.人际能力 C.个人品质
D.目标有效性 E.职业经验
2.领导权力在本质上是( )。
A.服从关系 B.利益关系 C.阶级关系
D.人际关系 E.社会关系
3.领导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 )。
A.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B.多样性与类别性的统一 C.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D.客观实在性与部分可塑性的统一 E.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4.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主要包括( )。
A.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B.监督 C.工作的富有成就
D.职务 E.工资
5.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包括( )。
A.职位因素 B.才能因素 C.品格因素
D.知识因素 E.情感因素
四、简答题(含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
1.(1)适当原则;(2)责任原则;(3)可控原则;(4)信任原则;(5)考绩原则。
2.危机就是机会。
2.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这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观点,但任何事务的发展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就危机而言.危机并不是绝
对的坏事,危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是“危”与“机”这两个不同词义的组合,“危”
第3页 共3页
具有困难、危险的含义,泛指事件来得突然,事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和既定的阈值,给人以很大压
力。“机”具有机会、时机、契机的含义,指事情变化的枢纽与重要关系的环节。危机具有双重性,只有
抓住时机,危机才是机会。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领导个体素质提高的基本途径。
1.(1)教育。教育是最普通的领导素质提高途径,领导者的全面发展或者全面提高领导素质都要依
靠教育。
(2)实践锻炼。领导者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3)修持。修持是公认的各种德才标准内化、德才水平提高的修炼过程,是在自我要求、自我推动、
高度自律的状态下进行的品格锻炼、精神锤炼和才干提高的综合性过程。这是一种内向和内省的方法,完
全依靠人的自觉性,依靠原来就具有的一定程度的领导素质,而后才有可能进行并有所提高。
2.论述创建一个成功的团队的方法。
2.(1)了解团体方面的理论;(2)设立共同的目标;(3)团队设计;(4)合理建构;(5)明确阶段目标;
(6)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