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最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最全)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T S C M X G I C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APC =边际消费倾向:YCMPC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⑵储蓄函数:)(Y S S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S Y S C Y++=+=βα ∵0I I S== (I 0为自主投资)于是0I Y Y ++=βα ⇒ βα-+=10I Y ——(Ⅰ)YC βα+=)]([Y C C =即S I =SI Y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Y Y Y C Y S )1()(βαβα-+-=+-=-= 又∵)(0I I S==∴0)1(I Y =-+-βα βα-+=⇒10I Y ——(Ⅱ)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0, T=T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d=Y=T0,于是有:)(0T Y Y C d -+=+=βαβα于是:000)(G I T Y Y GI C Y ++-+=++=βαββα-++-=10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β-=11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国民收入: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个人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s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s=s(y)。

3. 投资乘数:乘数即倍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变量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就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通常用k表示。

4.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5.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6.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1.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3.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4.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

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8。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 9。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 51710。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 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13。

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 572-57614。

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 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

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

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

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

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

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 ,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

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X有利,试说明理由?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

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

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X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6.什么是“内在稳定器”?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有哪些?答: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财政政策)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和冲击的机制。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

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

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

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

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十章、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此时,经济循环的基本模型如下:图中:⑴表示:居民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⑵厂商向居民提供产量和劳务;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⑷居民户向厂商购买产量和劳务。

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运行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

①工资利息地租利润②消费支出③税收④转移支付⑤税收⑥政府购买(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宏观经济第三讲

宏观经济第三讲
–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 – 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 – 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 –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
.
5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几何表达
在横轴为收 C
C = a + bY
入Y,纵轴为
消费C的座标
中,消费函
数C = a + bY的图象
E a
450 0
ΔC ΔY
Y
.

6
消费倾向
•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 (1)平均消费倾: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
.
28
(三)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限制条件
乘数原理(Principle of Multiplier)是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 和就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经济处于萧条时期, 乘数可以发挥作用。其以后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乘数作用的 发挥应有若干限制条件;
(1)如果投资品生产部门增加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务,乘数要 缩小;
(2)没有可利用的劳动力与投资品存货;
(3)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消费品,但消费品生产不出来;
(4)增加的收入用来购买外国商品。
.
29
五、节俭的矛盾与通货膨胀缺口
(一)节俭的矛盾 (二)通货紧缩缺口 (三)通货膨胀缺口
.
30
(一)节俭的矛盾
1、传统经济学对节俭的看法 2、节俭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 3、为什么传统的“美德”会变成“罪恶”
.
34
(二)通货紧缩缺口
•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当所有资源实现充分 就业时所能生产出来的均衡国民收入,一般用不 变价格计算。也称潜在的国民收入。
• 均衡国民收入 (YE):经济在均衡状态时所生产 出来的国民收入。
• 产量缺口:充分就业产量和均衡产量之差,即: 产量缺口= YF- YE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完整)《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高鸿业)复习重点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

2、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核算GDP的三种方法:①生产法②支出法:GDP=C+I+G+(X-M)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4、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5、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6、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政府的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7、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I+G+X-M=S+T+K8、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GDP核算指数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i = 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 I = 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 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消费支出的决定★★★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①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

②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③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利率对消费的影响不大。

(2)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通常表示为:C=_C+cY。

式中,_C>0,是固定水平的“主动消费”;Y 是可支配收入;c是边际消费倾向,0<c<1。

如图19-1所示,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函数的斜率,由平均消费倾向APC=C/Y=_C/Y+c,当Y增加时,_C/Y下降,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图19-1凯恩斯消费函数(3)消费之谜早期的基于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消费与收入的总量数据的研究都验证了凯恩斯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猜测。

但二战后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表明,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猜测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也就是说,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消费之谜”。

平均消费倾向在短期内是下降的,但在长期内是不变的。

因此,凯恩斯消费函数类似于短期消费函数。

2.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1)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假设消费者既可以储蓄又可以借贷,且不存在借贷制约。

跨期预算约束是指人们的消费取决于可用于现在和未来消费的总资源,即:C1+C2/(1+r)=Y1+Y2/(1+r),如图19-2所示。

图19-2消费者的预算约束(2)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两个时期的各种消费组合点的轨迹,斜率等于第一期消费和第二期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如图19-3所示,IC1和IC2是代表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点Y、点X和点W的消费者效用水平相等,且都低于点Z的效用水平。

图19-3消费者偏好(3)消费者的最优化决策消费者通过选择预算线上可接触到最高无差异曲线的一点,达到最高水平的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强调储蓄动机,而持久收入假说强调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更注重
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对持久收入作出了科学的估算。 两种假说构成了现代消费函数:
在上式中,Y是可支配的劳动收入,A为财产,b1为Y的边际MPC,b2为
财产的边际MPC, b3为上期消费对本期消费的影响。来自3.持久收入假说本身的意义
(1)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储蓄率的决定:弗里德曼认为,储蓄 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而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分配 的不平等程度无关。 (2)持久收入假说与经济波动
参考文献
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统计研究, 2007/06
黄旭平:长江流域的消费函数:基于非稳定面板数据的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郭路:基于协整理论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01 温娇秀: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基于非线性有效消费函数的经验分析,山 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邱强: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变化特征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7/01 胡华:双曲型绝对风险厌恶函数的最优消费与投资组合的显示解,上海理工 大学学报,2007/01 董长瑞:中国农民持久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6/02
三、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里安尼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取
决于人一生所得到的收入。
图10-3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收入与消费
假定一个人的寿命为T,其一生的效用水平为:
上式表明其一生的总资源被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时期中用来消费。 该消费函数说明,人们的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即总 收入。但这种收入不是现期收入,而是一生的收入。 个人消费之和即为社会总消费。根据对个人消费的研究,总消费 函数可写成:
学出版社, 2007
(美) 德尔 I. 霍金斯, 戴维 L. 马瑟斯博, 罗杰 J.:消费者行为学 ,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7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杨永忠:消费不足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罗梦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闻潜:消费启动与收入增长分解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安格斯· 迪顿,约翰· 米尔鲍尔: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二、相对收入假说
(一)消费行为的相关性与示范效应
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
响不定期决定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短期消费函数不同于长期消费函数。 在不考虑消费者偏好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效用为:
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消费支出,而且于其他消费者 的支出。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仅取决于他的绝对收入,而且还取
参考文献
孙国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王云川: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贺菊煌:消费函数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杭斌:基于持久收入和财富目标的跨时消费选择——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 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7/02 顾景西: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模型研究,集团经济研究, 2007/11 许进杰:现代西方消费理论研究述评,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7/02 郭妍: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函数的实证研究,当代财经,2007/08 张蔚虹: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分析与检验,统计与决策,2007/09
美 国 1905-1951 年 间 收 入 与 消 费 统 计 资 料 , 估 计 b=0.88 , 即 :
CP=0.88YP。 个人在t时期的储蓄是收入和消费间的差额:
从上式中不难发现,当t期收入相对于一生收入的平均水平而言
较高时,则其时期的储蓄很高。相反,t时期收入低于持久收入时,则 储蓄为负(即举债消费)。暂时性收入高时进行储蓄,暂时性收入低时 举债消费。这是持久收入假说的核心思想。 由于暂时性收入反映了当期收入对持久收入的偏离,因而在大多 数样本中,暂时性收入的平均值接近为0,且与持久收入大致不相关。
(二)持久收入的估计
弗里德曼认为,一定时期持久收入水平是与过去和现期的收入相关的。
(三)对持久收入假说的评论
1.持久收入假说在弗里德曼理论体系中的地位 持久收入假说看成是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
2.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的关系
这两种假说都证明了长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的稳定性以及短期边 际消费倾向的波动性。差别在于,生命周期假说强调消费取决于一生收
带有常规性的收入 。
(一)持久收入假说消费函数
持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或基本假定)可以概括为4个基本方程:
持久收入假定与绝对收入假定和相对收入假定的差别在于:它 不是把消费支出同现在的收入和过去的收入水平联系起来,也不是 强调人们的消费支出同周围人的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而是用人们 的长期收入作为解释现期消费支出的主要变量。 式中,CP为消费,YP为持久收入水平,b=MPC,弗里德曼根据
在短期中由于人们的财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即A可以看作是常数,因 此上述平均消费倾向是Y的减函数,会随着Y的增大而减小。但在长期中,人 们的财产A是随着收入Y的变化而变化的,通常Y越大A也越大。两者之间一般 存在某种比例关系。这样,上述平均消费倾向就可能变成常数。因此,生命
周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消费之谜的内在原因。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长期,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
经济中会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持久收入假说认为,在长期, 边际消费倾向不仅不会下降,反而可能提高。
在短期方面,凯恩斯主义主要根据消费与现期收入的关系来
解释经济波动。持久收入假说则认为,现期消费主要是由持久收 入而不是现期收入决定。经济周期波动与消费关系不大。
第十讲 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函数表示决定消费行为的函数,即消费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函
数关系。一般而言,一国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60%-80%,消费是
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主要变量。 表10-1 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率
续表10-1 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率
第十讲 消费函数理论
一、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主要包括如下观点:
参考文献
黄继炜:新相对收入假说,广西社会科学,2006/01 刘凤良:消费理论研究框架的演进,经济学动态,2006/03
江海峰:基于势理论的扩展线性消费支出系统研究与实证分析,统计教育,
2006/12 熊正贤:鉴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研究——以上海、甘肃农村居民为 例,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06 相丽驰:居民收入和消费预测的灰理论方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10 曾广福:西方消费理论述评,学术界,2006/04 徐印州:美国消费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新进展与启示,学术研究,2006/07 孙国锋:基于不同宏观消费环境中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经济学动态, 2006/09
决于他在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即他对收入。相应的消费函数为:
在长期中,在收入分配状况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国民收入的增
加,各个收入阶层的相对地位并未改变,消费者之间的示范效用就 会使消费与收入同比例增加,这样平均消费倾向就是稳定的。长期 消费函数:
CL=cYL
(二)消费行为的不可逆性与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不仅受当前收入的 影响,也受过去时期最高收入与最高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本身具 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消费的这种不可 逆性就产生了棘轮效应,即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消费变动是不对称的, 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会迅速增加,而当收入减少时消费并不会迅速减 少。
参考文献
曾令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分析——基于1978~2004年的数据,山西财 经大学学报,2006/06
李鲲鹏:中国存在稳定的消费函数吗——兼谈对E-G两步法的误用,数量经
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1 姜爱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函数的非参数模型,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03 江海峰:消费函数的非参数回归与实证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06/04 魏翔:基于闲暇时间—效用函数的居民消费研究——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经济科学,2006/04 梁纪尧: 关于前期消费、暂时收入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消费函数 研究,山东经济,2006/01
(一)实际消费支出C与实际收入Yd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C=C(Yd) (二)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且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四)决定储蓄的基本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 作用不大。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C=a+bYd
(10-1)
式(10-1)写成计量经济模型的形式为: Ct=a+bYdt+ut 这个消费函数反映了凯恩斯所提出的三个假设。首先是消费函数斜率
五、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 六、流动性约束模型
七、预防性储蓄假说
八、损失厌恶假说 九、近似理性假说 十、λ假说 十一、行为消费理论
十二、影响消费需求的其他因素
(一)价格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一般而言,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物价上
升或下降幅度大,则消费需求变动程度大;相反,物价变动 小,则消费需求变动程度也小。价格预期对消费也有重要影
在0到1之间;
图10-1
凯恩斯消费函数
根 据 美 国 1929-1941 年 统 计 资 料 , 建 立 的 消 费 函 数 是 : C=47.6+0.73Y,但根据美国1948-1981年的统计资料,建立的消费函数
是:C=13.3+0.90Y。MPC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MPC不是稳定的,而是
波动的。这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理论与事实矛盾,这就是 “消费函数之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