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合集下载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电⼒拖动⾃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电⼒拖动⾃动控制系统实验实验⼀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实验⽬的1、了解MATLAB下SIMULINK软件的操作环境和使⽤⽅法。

2、对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进⾏仿真和参数的调整。

⼆、转速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仿真根据课本的操作步骤可得到如下的仿真框图:图 1 仿真框图1、运⾏仿真模型结果如下:图2 电枢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3 电机转速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调节参数Kp=0.25 1/τ=3 系统转速的响应⽆超调但调节时间长3、调节参数Kp=0.8 1/τ=15 系统转速的响应的超调较⼤,但快速性较好实验⼩结通过本次实验初步了解了MATLAB下SIMULINK的基本功能,对仿真图的建⽴了解了相关模块的作⽤和参数设置。

并可将其⽅法推⼴到其他类型控制系统的仿真中。

实验⼆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实验⽬的及内容了解使⽤调节器的⼯程设计⽅法,是设计⽅法规范化,⼤⼤减少⼯作计算量,但⼯程设计是在⼀定近似条件下得到的,⽤MATLAB仿真可根据仿真结果对设计参数进⾏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转速、电流反馈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是静、动态性能优良、应⽤最⼴泛的直流调速系统,对于需要快速正、反转运⾏的调速系统,缩短起动、制动过程的时间成为提⾼⽣产效率的关键。

为了使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可在系统⾥设置两个调节器,组成串级控制。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两个调节器的作⽤1)转速调节器的作⽤(1)使转速n跟随给定电压*mU变化,当偏差电压为零时,实现稳态⽆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允许的最⼤电流。

2)电流调节器的作⽤(1)在转速调节过程中,使电流跟随其给定电压*iU变化。

(2)对电⽹电压波动起及时抗扰作⽤。

(3)起动时保证获得允许的最⼤电流,使系统获得最⼤加速度起动。

(4)当电机过载甚⾄于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值,从⽽起⼤快速的安全保护作⽤。

当故障消失时,系统能够⾃动恢复正常。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电力系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论文篇一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摘要]电力系统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电力系统的广泛运营中,自动化控制体系的建立是管理水平、制度水平、科技水平、智能化水平、人性化水平的最真实、有效的反应,也是电力系统生产效能、服务效率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控制中图分类号:F4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098-01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电力在生产环节、供应环节的及时、稳定、安全、迅速、可持续,同时也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自动化、一体化、节约化、安全化管理的重要核心。

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包含着现代化生产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共享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自动化的生产包含着发电厂、变电站、送电分配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覆盖系统等众多环节的综合摔制与协调,从而形成实时监控、指令及时传输、信息实时反馈的高实效性综合管理。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特点(1)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运行是建立系统全面自动化的重要保证。

因此我们首先应在电力系统送电服务的初期,经过系统的调研,努力的收集、严密的检测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单元、部件、安全运行参数进行科学的处理。

(2)接着我们应参照电力自动化系统建立的相关技术要求,根据可行性分析及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考察进行合理的调控及提供有利的决策支持,对各个部件、整个系统进行微观及宏观的综合调控。

电力电气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篇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选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资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电力拖动与控制方向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

本专业本科学生选题可以参考所列研究方向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合理选题,开展论文写作。

方向一、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力拖动与控制方向论文可以写成文献综述型、理论研究型、实验研究型、工程设计型论文,主要围绕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交直流电机拖动控制、微机数字控制系统、数字变频电源设计、电气接触控制、PLC控制系统设计、电气测量技术等。

写作过程中注意选题的可行性,选择自己熟悉领域,考虑选题大小难易程度,合理选择切入点。

方向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论文可以写成文献综述型、理论研究型、实验研究型、工程设计型论文,主要围绕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潮流优化、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防护、电力系统无功优化与补偿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电力系统故障自愈技术、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等。

写作过程中注意选题的可行性,选择自己熟悉领域,考虑选题大小难易程度,合理选择切入点。

注:以上题目作为学生选题的参考,可选择作为论文题目,也可就自己感兴趣或平时关注的其他问题与指导教师交流另行选题,但选题应在专业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注意部分选题并不是一个完整题目,需补充完整。

篇二:电气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王仁祥. 电力新技术概论[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戈东方.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册,电气一次部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3]丁毓山、雷振山. 中小型变电所使用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4]姚志松、姚磊. 中小型变压器实用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5]祝淑萍. 工业企业电力网际变电设备[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43-54.[6]刘百昆. 实用电工技术问卷[J].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7]傅知兰主编.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选择与实用计算[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8]李金伴、陆一心. 电气材料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清华大学高压教研组. 高压断路器[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10]华东电气. SF6金属封闭组合电器[M]. 北京:华东电气股份有限公,1997. [11]熊信银. 发电厂电气部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12]刘学军. 继电保护原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3]谷水清主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14]马福. 雷击变电所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研究[M]. 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09.[15]李骏年.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2 26-35. [16]吴华. 浅谈总降压变电所的防雷[J]. 科技风,2009年,第15期. [17]解广润. 电力系统过电压[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18]韩笑.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继电保护分册[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9]刘介才. 工厂供电设计指导[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2-36. [20]刘天琪、邱晓燕.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1]中国机械工业协会. 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2]刘介才. 工厂供电[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23]李宗纲. 工厂供电设计[M]. 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4]GB 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S][25]卓乐友. 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2册,电气二次部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26]陈跃.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27]王士政.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28]王超、严敏、王凡、唐培康、胡月丹、徐桥安. 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J].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J],2021年,第1期.[29]范锡普. 发电厂电气部分[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30]Marvin Gerth. Transformers for the Electrician[M]. Cengage Learning,2021.[31]Stanley H.Horowitz、Arun G.Phadke. Power System Relaying[M]. WileyBlackwell,2008.[32]Robert L Smith 、Stephen L.Herman Electrical WiringIndustrial[M].Delmar Cengage Learning,2021.篇三:电气专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技师论文变压器的运行及维护姓名:周凌云身份证号:653202************职业工种:发电机运行工所在单位:新疆昌源水务准东供水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三月五日变压器的运行及维护周凌云摘要:由于每台变压器负荷大小、冷却条件及季节不同,运行中不仅要以上层油温允许值为依据,还应根据以往运行经验及在上述情况下与上次的油温比较。

基于Simulink的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基于Simulink的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毕业论文

基于Simulink的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摘要调速系统做为当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系统,随着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和产量的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机械要求能实现自动调速。

当前控制系统已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在许多领域已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直流调速系统凭借优良的调速特性,调速平滑、围宽、精度高、过载能力大、动态性能好、易于控制以及良好的起、制动性能等优点,能满足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中各种不同的特殊运行要求,所以研究直流调速系统有着十分必要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直流调速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明了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具体介绍了开环,单闭环和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和建立Matlab/Simulink 仿真模型的过程,得出转速及电流的仿真波形并与理想启动的转速及电流波形做对比。

分析并比较开环,单闭环和双闭环的优缺点。

关键词:直流调速系统;Simulink;开环;单闭环;双闭环DC SPEE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IMULINK DESIGN AND SIMULINKAbstractAs today's electric drive speed control system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ystem, with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production growth, making more and more production machinery required to achieve automatic speed . Current control system has entered the computer age, has been achieved in many areas of intelligent control. DC drive system with excellent speed characteristics, smooth speed, wide range, high precision, large overload capacity,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easy to control and good starting and braking performance, etc., can mee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utomation system each different kinds of specific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the study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has a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first to clarify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specifically describes the open-loop, single-loop and double-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build Matlab / Simulink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process, too the speed and current simulation waveform and the ideal starting speed and current waveforms do comparison.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open-loop, single loop and double loop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speedperformance with consistent theoretical derivation.Keywords: DC speed control system;Open-loop system;Single-loop system;Double-loop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概述 (1)1.3论文容 (2)1.4本章小结 (2)2直流调速系统的理论基础 (3)2.1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 (3)2.2 直流调速的理论基础 (3)2.3 开环系统的电气原理 (6)2.4 单闭环系统的电气原理 (7)2.5 双闭环系统的电气原理 (8)2.6 本章小结 (8)3 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8)3.1 开环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9)3.1.1 开环建模过程 (9)3.1.2 开环系统的仿真 (12)3.2 单闭环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4)3.2.1 单闭环系统的建模 (14)3.2.2 单闭环系统的仿真 (16)3.3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18)3.3.1 双闭环系统的建模 (18)3.3.2 双闭环系统的仿真 (20)3.4 本章小结 (22)4 结论与展望 (23)致 (24)参考文献 (25)1绪论1.1 课题背景现代化的工业过程中,几乎无处不使用电力传动装置,尤其是在石油,化工,冶金,轻工,机械等工业生产中对电动机的控制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

第一章习题1-1为什么PWM-电动机系统比晶闸管-电动机系统能够获得更好的动态特性?解:省掉了平波电抗器,电磁时间常数小;开关频率高,时间响应滞后时间短,动态响应加快,抗干扰能力增强,提高了系统动态性能。

1-2试分析有制动通路的不可逆PWM 变换器进行制动时,两个VT 是如何工作的。

解:制动时:当Ug1为正时,由于VD1的续流作用,VT1不能导通,Ug2为负,VT2截止;当Ug1为负时,VT1截止,此时Ug2为正,VT2导通。

1-3调速范围和静差率的定义是什么?调速范围、静态速降和最小静差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脱离了调速范围,要满足给定的静差率也就容易得多了?”解:调速范围:生产机械对电动机所提出的最高转速nmax 与最低转速nmin 之比叫做调速范围,用字母D 来表示。

nmax 与nmin 通常指额定负载下的转速。

静差率: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负载所产生的转速降落ΔnN ,与理想空载转速n0的比值,称作静差率,用字母s 表示,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调速范围、静态速降和最小静差率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最低转速越高,对应s 值越小,当要求的s 值一定时,如果没有调速范围限制,可以容易的通过提高最低转速来满足对s 的要求。

1-4某一调速系统,测得的最高转速特性为n0max=1500r/min, 最低转速特性为n0min=150r/min ,带额定负载时的转速降落ΔnN=15r/min ,且在不同转速下ΔnN 不变,试问系统能够达到的调速范围有多大?系统允许的静差率是多少? 解:1-5 某闭环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是1500~150r/min ,要求系统的静差率s ≤2%,那么系统容许的静态速降是多少?如果开环系统的静态速降是100r/min,则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应有多大?解:1-6某闭环调速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为15时,额定负载下电动机的速降为8r/min ,如果将开环放大倍数提高到30,它的速降为多少?在同样静差率要求下,调速范围可以扩大多少倍? 解:扩大的倍数为:1-7某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D=20,额定转速nN=1500r/min ,开环转速降落ΔnNop=240r/min ,若要求系统的静差率由10%降到5%,则系统的开环增益将如何变化? 解: ()s n sn D N N -∆=1=∆-∆-==N N n n n n n n D min 0max 0min max NN Nn D n n D s ∆+∆=()()min /06.38.9301150150015001r s s s D s n n Nb ==-=-⨯=∆1-∆∆=b k n n K ()128111=+∆=∆K n n b k ()13.4122=+∆=∆K n n kb 937.121=∆∆b b n n()8.2711.01.01n D Nop 1=-⨯-∆=N n K ()8.59105.005.012=-⨯-∆=N Nop n n D K1-8转速单闭环调速系统有哪些特点?改变给定电压能否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为什么?如果给定电压不变,调节测速反馈电位器的分压比是否能够改变转速?为什么?如果测速发电机的励磁发生了变化,系统有无克服这种干扰的能力?解: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得到比开环调速系统硬的多的稳态特性,从而在保证一定静差率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提高调速范围,代价是增设放大器以及检测和反馈装置。

电流环的设计

电流环的设计

中国农业大学 课程设计(2010-2011学年春季学期)论文题目:基于双闭环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计算书课程名称: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任课教师: *** 班 级: 自动化081 学 号: 0808140823 姓 名: 李璐基于双闭环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建模及调节器设计一、设计总体要求:要求设计双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可完成以下任务:(1) 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可逆运行,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2) 系统静特性良好,无静差(静差率s≤2);(3) 动态性能指标:转速超调量δn <8%,电流超调量δi<5%,动态速降Δn≤10%,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ts≤1s ;(4) 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5) 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等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

电路设计及分析根据设计任务可知,要求系统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无静差调速,并要求较好的动态性能,可选择PI控制的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以完全达到系统需要。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系统框图两个调节器的输出均带限幅作用的,转速调节器ASR的输出限幅电压决定了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的输出限幅电压限制了电力电子电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1-2所示:图1-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由此得到系统电气原理图见附图1。

二、电流调节器设计电流调节器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

由于电流检测中常常含有交流分量,为使其不影响调节器的输入,需加低通滤波。

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n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一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一
▲采用第二代和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全控型器 件( GTO、BJT、P—MOSFET和IGBT) 主要构成 不控整流 →SPWM 逆变器调压调频 的间接式VVVF 装置。开关元 件的开关时间短, 允许开关频率就高, 其输出中的谐波 成份就越低, 因此构成的调速系统调速性能就越优。
电力电拖力动传动自动控控制制系统系统
▲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VVVF装置主要的控制模 式是模拟和数字电路实现的矢量控制。
▲第三代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VVVF 装置主要的控制 模式是数字电路及软件实现的矢量控制、解耦控制、 模糊控制等。
电力电拖力动传动自动控控制制系统系统
17
6.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
◆本课程性质及其特点:
▲本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硬件设备标准化、模块化。采用微处理
机扩大存储器容量的基础上,将硬件设备(
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I/O、各种接口、
电源等)标准化、模块化,以增强通用性和
提高柔性。
▲软件标准化、模块化,并采用可编程方
式大力开发软件
▲现代控制理论及新型控制技术的开发应
用。现代控制理论与微处理机技术相结合,
实现了自适应调节、观测器等。
电力电拖力动传动自动控控制制系统系统
3
2.构成
♦ 电力拖动控制技术是以电动机为对象,以 电力电子技术功率变换器为弱电控制强电的 媒质,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分析和设计基础, 以电子线路或计算机为控制手段,掌握运动 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及设计方法。
以控制规律为主线,根据实际学时,按照 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8
♦ 位置控制系统:即位置随动(伺服)系统。例如:液面位置
的控制,雷达方位角的控制,火炮角位置的控制,机械加 工小的轨迹控制等等。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学习心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自动控制方式。

我在学习这门学科期间,深入了解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实践,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技巧。

在学习的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了解到电力拖动是通过电动机作为执行机构,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控制和传动的过程。

而自动控制则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相互配合,实现对工艺过程的自动调节。

这让我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包括电源、电动机、控制器、传感器和负载等。

其中,电源为电动机提供所需的动力,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号实现对电动机的控制;传感器用于监测工艺过程的参数,并将信号送回控制器;负载则是电动机动力转化的目标对象。

通过学习这些组成部分,我能够知道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深入了解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其中,我主要了解了电力拖动在机械、冶金、石化和电力等行业的应用。

如在机械行业中,电力拖动可以应用于起重机械、工程机械和数控机床等设备;在冶金行业中,电力拖动可以应用于转炉和连铸设备等;在石化行业中,电力拖动可以应用于石油和化工设备等;在电力行业中,电力拖动可以应用于发电机组和变电站等。

通过了解这些应用案例,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性。

除了理论学习,我还进行了一些实际操作的实践。

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不同部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且学会了一些实际应用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电源电压不稳定、控制器参数设置不准确等,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实践中的一些难点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1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本章首先阐述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坐标变换理论,得到了它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和两相同步坐标系下的数学方程,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14】。

1.1 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由于异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控制方式比较复杂,要确定最佳的方式,必须对系统动静态特性进行充分的研究。

异步电机本质上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为了便于研究,一般进行如下假设:(1)三相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在空间均分布,即在空间互差所产生的磁动势沿气隙圆周按正弦分布,并忽略空间谐波;(2)各相绕组的自感和互感都是线性的,即忽略磁路饱和的影响; (3)不考虑频率和温度变化对电阻的影响; (4)忽略铁耗的影响。

无论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绕组为绕线型还是笼型,均将它等效为绕线转子,并将转子参数换算到定子侧,换算后的每相绕组匝数都相等。

这样异步电机数模型等效电路如图1.1所示。

120oAA A sA s AB B B s B s BC C C s C s C d u i R i R p dtd u i R i R p dt d u i R i R p dt ψψψψψψ⎧=+=+⎪⎪⎪=+=+⎨⎪⎪=+=+⎪⎩图1.1 异步电机的物理模型图1.1中,定子三相对称绕组轴线A 、B, C 在空间上固定并且互差 ,转子对称绕组的轴线a 、b 、 c 随转子一起旋转。

我们把定子A 相绕组的轴线作为空间参考坐标轴,转子a 轴和定子A 轴间的角度作为空间角位移变量。

规定各绕组相电压、电流及磁链的正方向符合电动机惯例和右手螺旋定则。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异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

1.1.1 异步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三相定子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为120oθa a a ra r ab b b r b r bc c c r c r cd u i R i R p dtd u i R i R p dt d u i R i R p dt ψψψψψψ⎧=+=+⎪⎪⎪=+=+⎨⎪⎪=+=+⎪⎩/du dt(1-1)式中以微分算子P 代替微分符号相应地,三相转子绕组折算到定子侧的电压方程(1-2)式中:为定子和转子相电压的瞬时值;为定子和转子相电流的瞬时值;为定子和转子相磁链的瞬时值;为定子和转子电阻。

将定子和转子电压方程写成矩阵形式:,,,,,A B C a b cu u u u u u ,,,,,A B C a b ci i i i i i ,,,,,A B C a b cψψψψψψ,s rR R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u i R A A A s u i R B B B su i R C C C s p u i R a a a r R u i r b b b R u i r c c c ψψψψψψ⎡⎤⎡⎤⎡⎤⎡⎤⎢⎥⎢⎥⎢⎥⎢⎥⎢⎥⎢⎥⎢⎥⎢⎥⎢⎥⎢⎥⎢⎥⎢⎥⎢⎥⎢⎥⎢⎥⎢⎥=+⎢⎥⎢⎥⎢⎥⎢⎥⎢⎥⎢⎥⎢⎥⎢⎥⎢⎥⎢⎥⎢⎥⎢⎥⎢⎥⎢⎥⎢⎥⎢⎥⎣⎦⎣⎦⎣⎦⎣⎦A A AAABAC Aa Ab Ac B B BA BB BC Aa Ab Ac C C CA CB CC Ca Cb Cc aA aB aC aa ab ac a a bA bB cC ba bb bc b b cA cB cC ca cbcc c c i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i L L L L L L i ψψψψψψ⎡⎤⎡⎤⎡⎤⎢⎥⎢⎥⎢⎥⎢⎥⎢⎥⎢⎥⎢⎥⎢⎥⎢⎥=⎢⎥⎢⎥⎢⎥⎢⎥⎢⎥⎢⎥⎢⎥⎢⎥⎢⎥⎢⎥⎢⎥⎢⎥⎢⎥⎢⎥⎢⎥⎣⎦⎣⎦⎣⎦(1-3)2、磁链方程由于绕组的磁链是它本身的自感磁链和其它绕组对它的互感磁链之和,因此,根据图1-1可列出三相异步电机的磁链方程(1-4)Liψ=()sin ()sin(120)()sin(120)e n m A a B b C c A b B c C a A c B a C b T p L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οοθθθ⎡=++++++⎣⎤+++-⎦或者写成: (1-5) 式中L 是6x6电感矩阵,其中对角线上元素是各绕组的自感,其余元素是各烧组间的互感。

与电机绕组交链的磁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只与一相绕组交链而不穿过气隙的漏磁通;另一类是穿过气隙的互感磁通,称为主磁通。

对于各相绕组,它所交链的磁通是主磁通与漏磁通之和,因此 定子各相自感为(1-6)转子各相自感为:aa bb cc m sr L L L L L ===+(1-7)在假设气息磁通为正线分布的条件下,两相绕组间的互感为:(1-8)(1-9)(1-10)(1-11)(1-12)从以上方程可知,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之间的互感与转子位置角 有关,它们是变参量,这是系统非线性的一个根源。

将方程(1-8)--(1-12)带入式(1-4),即可得到磁链方程。

3、电磁转矩方程由机电能量转换原理,可得到电磁转矩方程 (1-13)AA BB CC m ssL L L L L ===+/2AB AC BC BA CA CB m L L L L L L L ======-/2ab ac bc ba ca cb m L L L L L L L ======-cos Aa Bb Cc aA bB cC m L L L L L L L θ======-cos(120)Ab Ba Bc cB Ca aC m L L L L L L L οθ======-+(240)Ac cA Ba aB Cb bC m L L L L L L L οθ======-+θre l n d J T T P dtω=+11122022A B C ii i i i αβ⎡⎤⎡⎤--⎢⎥⎡⎤⎢⎥⎢=⎢⎥⎢⎥⎢⎣⎦⎢⎥-⎣⎦⎢⎣⎦从上式可以看出,电磁转矩是定子电流、转子电流及角的函数,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且强耦合的函数。

4、运动方程电机的运动方程为(1-14)式中为负载转矩; 为转动惯量。

对于恒转矩负载,阻尼系数D=0,则有(1-15)1.1.2 坐标变换及变换矩阵如果将交流电机的物理模型等效地变换成类似直流电机的模式,分析和控制问题就可以大为简化。

上节中得到的异步电机动态数学模型非常复杂,要分析和求解这些非线性方程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做了一些假设,要画出清晰的结构图也并不容易。

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可以使变换后的数学模型容易处理一些,有利于异步电机的分析和控制。

因此,坐标变换是实现矢量控制的关键。

由异步电动机坐标系可以看到,它涉及到了两种坐标变换式:3s/2s 变换和2s/2r 旋转变换,又称克拉克(Clark)变换和2s/2r 变换即派克(Park)变换。

通过坐标变换的方法,使得变化后的数学模型得到简化。

1. 3/2变换(Clark 变换)由电机学原理可知,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A 、B 、C ,通以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 、 、 时,产生的合成磁动势是旋转磁动势F ,且以同步转速旋转。

两相绕组的轴线分别为、 ,空间位置相差,构成、 两相静止坐标系(坐标轴逆时针超前坐标轴)。

在该两相固定绕组 、中,加时间上相差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 、时,同样也可以产生与三相定子合成磁动势相同的空间矢量F ,且同步角频率为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定子三相绕组和与之等效的两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 ,各相磁势矢量的空间位置如图1.2所示。

根据变换前后总磁动势不变和变换前后总功率相等的原则,3s/2s 变换用矩阵可表示为θ(/)(/)(/)e l N r n rT T J P d dt D p ωω=++lT J A i B i C i1ωαβ90οαββα90οαβ90οi αi β1ωαβ10122122A B C i i i i i αβ⎡⎤⎢⎥⎡⎤⎢⎥⎡⎤⎢⎥⎢⎥=-⎢⎥⎢⎥⎢⎥⎣⎦⎢⎥⎢⎣⎦⎢--⎢⎣⎦(1-16)α图1.2 三相静止到两相静止变换其反变换式如下:(2-17)因此,经过3s/2s 变换,可以将三相异步电机模型变换为两相正交的异步电机模型。

2、旋转变换(Park 变换)从图1.3中的两相静止坐标系到两相旋转坐标系M, T 的变换称作Park 变换,简称2s/2r 变换,其中s 表示静止,r 表示旋转。

如图1-3所示,其中,静止坐标系的两相交流分量和旋转坐标系的两个直流分量产生同样大小的同步旋转磁动势。

cos sin sin cos M T i i i i αβθθθθ⎡⎤⎡⎤⎡⎤=⎢⎥⎢⎥⎢⎥-⎣⎦⎣⎦⎣⎦cos sin sin cos M T i i i i αβθθθθ⎡⎤-⎡⎤⎡⎤=⎢⎥⎢⎥⎢⎥⎣⎦⎣⎦⎣⎦0000s s s s m s s s s m m r m r r r r r r r m m r r r r r r u i R L p L p u i R L p L p L p L R L p L u i L L p L R L p u i ααββααββωωωω⎡⎤⎡⎤+⎡⎤⎢⎥⎢⎥⎢⎥+⎢⎥⎢⎥⎢⎥=⎢⎥⎢⎥⎢⎥+⎢⎥⎢⎥⎢⎥--+⎢⎥⎢⎥⎣⎦⎣⎦⎣⎦图1.3 两相静止到两相旋转变换根据图1.3的几何关系写成矩阵形式如下(1-18)旋转反变换如下:(1-19)其中为M-T 坐标和静止的夹角 1.1.3 异步电机在两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上面分析得到了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为了矢量控制分析,必须把它转换为M-T 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因此,必须先将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转换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模型。

然后,通过旋转变换将异步电机模型转换到M-T 坐标系中,其结果如下所示。

1、异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经过3s/2s 变换,就得到了三相异步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1) 电压方程θαβ-αβ-s s s m r s s s m r r s s m r r s s m r L i L i L i L i L i L i L i L i αααβββαααβββψψψψ=+⎧⎪=+⎪⎨=+⎪⎪=+⎩re l n d J T T p dtω=+(1-20(2)磁链方程(1-21)(3)电磁转矩方程(1-22)(4)运动方程(1-23)在 坐标系中绕组都落在两根相互垂直的轴上,两组绕组间没有耦合,矩阵中所有元素均为常系数,消除了异步电动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e n m s r s r T p L i i i i βααβ=-αβ-11sm sm s s sm m st st e s s s e m m m s m r r r r rm rm s mm s r r r rt rt u i R L p L L p L u i L R L p L L p L p L R L p L u i L L p L R L p u i ωωωωωωωω+--⎡⎤⎡⎤⎡⎤⎢⎥⎢⎥⎢⎥+⎢⎥⎢⎥⎢⎥=⎢⎥⎢⎥⎢⎥-+-⎢⎥⎢⎥⎢⎥+⎣⎦⎣⎦⎣⎦sm s sm m rmst s st m rtrm r rm m sm rt r rt m stL i L i L i L iL i L i L i L i ψψψψ=+⎧⎪=+⎪⎨=+⎪⎪=+⎩r e l n d J T T p dtω=+中的一个非线性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