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

初二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

初二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D.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

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答案】 A【解析】【分析】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

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D.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内的注释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临近毕业,想以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式纪念下我的大学生活,也留供大家记忆的过往,同时更多的是感恩母校多年来的培养与教育”某大四学生魏重阳这样说。

爱好画画,擅长摄影的24岁男孩魏重阳,希望在毕业前,用一支笔记录下学习4年的美丽校园,珍藏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1)魏重阳将手绘完毕的学校景观发布到个人微博上,引来无数网友点赞和评价。

请写出你的赞语。

(2)如果让你收集有关名人是如何度过青春的,你将用哪些方法收集?(至少列举两种)(3)青春易逝,青春美好。

请写一句有关青春的赠言送给你的朋友。

【答案】(1)极具创意的纪念方式,让我们无比怀念。

谢谢你的画让我们又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2)采访、上网查找、查阅书籍等。

(3)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

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

故答案为:(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

能力层级为A.2.下列对汉字“宁”的书法字体鉴赏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颜真卿的“宁”字是楷书,横画细竖画粗,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00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00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100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令郎是对方的儿子,令堂是对方的父亲,令爱是对方的女儿。

B.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一句中的“汉之阴”指的就是汉水的南岸。

C.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为会元,而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

D.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十六岁,表示已成年,“花甲”指六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

令堂是对方的父亲;B项正确;C项错误。

殿试的一、二、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D项错误。

古人常用特定称谓来代替年龄。

如“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故答案为:B【点评】对于传统文化常识要熟知,注意敬称、谦称、科举考试制度、特定称谓、历法、礼节等。

2.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年有“除旧”“守岁”等各种习俗。

然而随着最近几年过洋节风气的盛行,过中国年的“年味”渐淡。

为增加我国传统的“年味”,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下列建议中不是很适合的一项是()A. 写春联贴家门增加过年喜庆气氛。

B. 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以庆贺新年。

C. 全家人驾车出游过有意义的新年。

D. 街坊邻居之间互相道个喜拜个年。

【答案】 C【解析】【分析】写春联,挂灯笼舞狮子放爆竹,街坊道喜拜年这几种都属于传统习俗,有“年味”。

驾车出游属于现代。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能力。

要求考生在平时注意文化常识的积累,考生在做该题时要明确题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注意对选项进行仔细的辨析。

3.综合学习。

(1)阅读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答案】 C【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C【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2.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C. ⑤③①②④D.⑤③①④②【答案】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重阳节;③对应的是: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元宵节故答案为:B【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3.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它的回目往往对仗工整,并能概括本回故事内容。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答案】 C【解析】【分析】C.“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故答案为: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编年体史书。

B.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

【答案】 D【解析】【分析】D“传记”错。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阅读下面文字填空。

(1)读《三国演义》,看英雄命运,最令人叹息的是连叫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气绝而亡的________。

其中“亮”是指________。

(2)你肯定读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吧。

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谈谈喜欢的原因。

【答案】(1)周瑜;诸葛亮(2)示例:我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因为关羽这个人物是赤胆忠心的化身,是诚实守信的代言人。

与刘备失散,天各一方,被曹操收留并重用。

当得知刘备在荆州刘表处时,关羽毅然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冒死投奔齐备。

这是多么的忠心耿耿,令人肃然起敬。

【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名著名篇的考查。

名著名篇首先要从中国的四大名著读起。

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珍藏,其中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让人着迷的艺术特色,都能让所学者叹为观止。

其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的把握,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是我国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的名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壮丽的山河;下片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

C. 鲁迅在小说《故乡》中通过塑造闰土这一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者的形象,寄予了对农村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著名文学家。

小说透过“我”的眼光刻画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虚伪、爱慕虚荣的形象。

【答案】 A【解析】【分析】A项,有两处错误一处年代不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杰出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不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另外一处是描写重点不对,本文重点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反映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而不是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A【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楷书草书行书B. 行书楷书草书C. 行书草书楷书D. 草书行书楷书【答案】 B【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王羲之以行书著名;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

语文八年级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常识及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它是我国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散文,其中成长读书阶段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有《项链》《变色龙》D.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南宋哲学家。

该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答案】 A【解析】【分析】B.“所遇的启蒙老师古板无趣,令作者心生厌恶”不妥。

文中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D.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人。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课本内的注释知识的掌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面的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宗教和哲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

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集中体现了这点,作品以形象化的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以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故事更加真实。

C.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有特色的那些描写狐鬼花妖的故事,像婴宁、聂小倩、香玉,大都温婉体贴,善解人意,寄托着人们对理想女性的美好想象。

D.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从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均出自“言语”这类。

【答案】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常识及名篇名著题训练及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

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2017·北京)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

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

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小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

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1)楷体;7(2)C【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书法体式的掌握,同时兼顾笔顺考查及书法作品鉴赏。

《九成宫醴泉铭》作为考查点,相信考生都不陌生。

该作品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

武的笔顺:横、横、竖、横、竖、提、斜钩、点。

(2)“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点评】(1)“笔顺”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汉字的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如:“干”),先撇后捺(如:“八”),从上到下(如:“主”),从左到右(如“林”),先进后关(如:“田”),先中间后两边(如:“水”),从外到内(如:“回”)等。

笔顺是否正确,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坏。

平时注意积累易错字。

(2)“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由魏征撰写,欧阳询正书。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

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

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

其字形偏修长,行笔于险劲之中寻求稳定,尤其在划末重收,笔至划尾便稳稳提起。

整体碑文高华浑朴,法度森严,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是欧阳询晚年代表之作,故后人学习楷书往往以此碑作为范本。

3.《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简述“杨志卖刀”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汴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

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

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解析】【分析】“杨志卖刀”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大致是:杨志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

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

杨志将自己的宝刀拿出来卖,遇到了恶霸牛二。

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

牛二一心想霸占杨志的宝刀,于是百般刁难,杨志忍无可忍,便一刀杀了牛二,并到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故答案为:示例:为筹措盘缠,杨志在汴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

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

两人扭打起来,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投开封府自首,那把宝刀也被官府没收。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梳理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对名著情节进行梳理,熟悉相关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4.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

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 《故乡》C. 《藤野先生》D. 《阿长与<山海经>》(2)【拟串联词】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

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社戏》,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

(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

(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答案】(1)B(2)刚才小洋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社戏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一同欣赏了江南月下的美景,了解江南民间淳朴的风俗;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乙己。

(3)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的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及重要人物的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

本题考查的是《朝花夕拾》,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2)串联词扣住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有效的过渡到对鲁迅作品的介绍,控制字数。

(3)此题考查学生对鲁迅先生名言的积累情况,仔细揣摩名言,就能得出其包含的精神。

注意必须是“四字词语”。

【点评】(1)名著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

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

(2)拟写串联词,属于情境说话的类别。

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

(3)本题对鲁迅的相关信息要熟悉并掌握。

仔细揣摩名言,就能得出其包含的精神。

注意必须是“四字词语”。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下面是电视剧《三国演义》某一回目的插曲民得平安天下安水滔滔路漫漫扶老携幼步履艰百姓何故遭离乱欲渡长河少行船民不弃我我难舍瞻前顾后心怆然立大业民为本民得平安天下安风飒飒路漫漫抚剑昂首问苍天古来壮士多苦厄鲲鹏何日得高旋臣子不能建基业老去无颜对祖先民相随志愈坚不整乾坤心不甘马迟迟路漫漫暮云苍黄雁声寒汉武秋风辞意健英雄何须叹华年得道多助功成就愿见生民尽欢颜纵相别挥手去仁爱常存天地间纵相别挥手去仁爱常存天地间【材料二】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②者弃巿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④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⑤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注】①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

②偶语:相对私语。

③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

④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

⑤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1)你觉得下面哪幅图片中的人物,更接近【材料一】中的主角形象?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理由。

(2)在楚汉争霸中,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这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沛公的言行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3)请从下列四则《论语》语录中,任选一则,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某一人物,谈谈你对这则语录的理解。

①德不孤,必有邻。

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选择的人物为________(人名),选择的语录为________(填序号),我的理解________。

【答案】(1)A更接近,【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描述了仁义之君刘备)《三国演义》中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文人儒士形象,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印证了【材料一】中“得道多助功成就”;听人劝告,不贪图享受;约法三章;不接受百姓的馈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关羽;④;君子看中道义,小人看中利益。

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曹操以美女金钱试图收买关羽,被他断然拒绝。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单人匹马毅然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

可谓是看中道义,正是君子行为【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

做此题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每一个细节,如图画中的文字等,并联系题目要求,注意联想和想象。

材料一描述的是刘备携民渡江的情节,图片A的形象也为一文人儒士装扮;刘备贩卖草鞋和编织席为生,图A中人物身挑草鞋。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体现的是:“得道多助功成就”,具体事例可以从材料二中概括总结。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语》的理解能力,要求结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来理解。

需要学生掌握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做本题时注意要结合所读过的名著情节谈出自己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