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人教版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课件(共49张ppt)

B中的水温升高了,说明气体液化放时会 放出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
3. 液化的特点:
①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②液化时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
③环境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3、液体汽化时是吸热,而液化是汽化的 逆过程,液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呢?
液化过程要放热
例如,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 重,就是100℃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这样烫伤更 严重。
度将
(B )
A.继续升高 B.保持不变
C.缓慢降低 D.忽高忽低
2.夏天在教室里洒些闵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原因
是
(B )
A.凉水的温度低
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
D.是人的心理作用
3、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C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 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 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 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思考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怎样就能够“既节约能源又节省 时间?
训练:
一、填空: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 )态的现象叫汽化;从(气 ) 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蒸发和(沸腾 )是汽化的两 种方式.
2.液体沸腾的条件为: ( 达到沸点 )和 ( 继续吸热).
3.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刚从水中出来时,会冷得发抖, 这是因为( 蒸发吸热致冷 ).
3.3_汽化和液化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修改

7、浮着一层油的菜汤不易变冷,
这是因为( D )
A、油比水散热慢
B、菜汤原来温度高 C、水分蒸发会吸收大量的热
D、浮油阻碍了水分的蒸发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 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 甲 房间壶嘴的上方________ “白气” 根据所观察的___ 乙 较多,判断出_______ 房间的气温较高.
酒精蒸发吸收手背以及周围的热量。
加 快 蒸 发
加 快 蒸 发
减少蒸发
减小蒸发
保
鲜
膜
想一想:
下列生产生活中的 现象,你能解释吗?
晒 盐
晒谷
增大液体表面积
实验表明:液体蒸发时, 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
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
用。
汽化需要吸热
生 活 中 的 应 用
吗你伸在 ?知出大 道长热 这长天 是的, 生 为舌狗 活 什头常 中 么 , 会 的
液态铁 液态铅 水银 亚麻仁油 2750 1740 357 287
甲苯 水 酒精 液态氨 111 100 78 -33.4 液态氧 液态氮 液态氢 液态氦 -183 -196 -253 -268.9
沸点与气压有关系,而且实验时各种 仪器的精密度不一样。
今天用的温度计是酒精 还是水银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3.下列关于液体沸腾时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 A. 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B. 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 C. 沸腾是只发生在液体内部的一种汽化现象 D. 水沸腾时的温度不一定是100℃
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蒸发吸热的是 ( D) A. 把湿衣服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晒干 B. 医生往发烧病人的头上擦些酒精来缓 解病情 C. 夏天从游泳池刚上岸的人被风一吹感 觉很冷 D. 吃冰棒可以解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PPT:包含课程主要内容、重要概念和实例图片。
-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汽化和液化过程,热量变化等。
3.课程平台:
-课堂管理系统: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和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扩展学习资源。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
-教学APP:支持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即时反馈。
3.设立生活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蒸发和沸腾,提高应用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实物模型或实验器材: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液体加热器、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展示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例题4:沸腾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题目: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假设某地区海拔为2000m,求该地区水的沸点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降低多少度。
解答:
每上升1000m,气压下降大约10kPa。因此,2000m的海拔高度导致气压下降大约20kPa。
水的沸点与气压成反比,气压下降,沸点降低。根据比例关系,沸点降低的温度约为:ΔT = (20kPa / 10kPa) * 1℃ = 2℃
①汽化吸热: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②液化放热:在液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使周围温度上升。
4.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实例
①蒸发制冷:如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②沸腾烹饪:如煮水时,水加热至沸腾,热量使食物熟透。
③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热量推动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着深入的理解。
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我设计这节课的思路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包括:1. 能够描述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 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3.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观察和记录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进行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水槽、热水、冰块、吸管等。
1. 引入:我会向孩子们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蒸发的水珠、沸腾的水等,让孩子们初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 观察和记录: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水槽,里面装有热水。
孩子们可以观察热水中的气泡,并记录气泡的大小和数量。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将水槽中的水冷却,观察和记录冷却过程中气泡的变化。
3. 实验:我会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冰块。
孩子们可以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和记录冰块熔化的过程,以及熔化过程中玻璃杯外壁的温度变化。
4. 讨论和交流: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他们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并引导他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5. 应用和拓展:我会给孩子们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冰箱中的冷凝水、夏天喝冰饮料时的冒汗现象等,让孩子们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活动重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吸热和放热的现象。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一、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2.特点:吸热;3.分类:蒸发、沸腾;4.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1)蒸发影响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2)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6.常见汽化现象:衣服晾干;【例题1】以下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荷叶上的露珠C.深秋,大雾消散 D.严冬,窗上的“冰花”【答案】C【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雾气消散是液态小水滴遇热汽化成水蒸气,故C符合题意;D、“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式1】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的几种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 B.春天来了“冰雪消融”C.严寒天气“泼水成冰” D.冬天树木上的“雾凇”【答案】A【解析】解:A.植物上的露珠消失,是因为露珠吸热汽化变成了水蒸气。
故A正确。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吸热熔化变为液态的水。
故B错误。
C.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变成了冰。
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D错误。
故选:A。
【例题2】湿毛巾晾晒后会变干,这是因为湿毛巾上的水发生了( )A.液化 B.升华 C.沸腾 D.蒸发【答案】D【解析】解:湿毛巾不久后会变干,这个过程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蒸发)现象。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及时批改:
-教师在收到作业后应及时批改,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记录学生的常见错误和优秀解答。
-对作业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提供个性化指导。
(2)反馈指导: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时存在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直观的实验演示和图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现象。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物态变化与生活》
-视频资源:《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物态变化与生活》一书,了解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读后感。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反思。我发现,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在新课讲授环节,结合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然而,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存在依赖心理,不愿意主动思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在讨论中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掌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3汽化和液化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3.3 汽化和液化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一、教学内容1. 汽化的概念: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称为汽化。
2. 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汽化过程中吸热。
3. 液化的概念: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称为液化。
4. 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液化的两种方法,它们在液化过程中放热。
5. 生活中的实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以及它们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夏天喝冰镇饮料时看到的白气,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概念讲解:讲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制冷原理、冬天呼出的白气等,让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应用。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实验演示:进行液化的实验,如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
6.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3 汽化和液化一、汽化:1. 概念: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2. 方式:蒸发、沸腾3. 特点:吸热二、液化:1. 概念: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2.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 特点:放热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2. 答案:汽化是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如水蒸发成为水蒸气。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物态变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沸腾和蒸发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这些内容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物态变化打下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然而,他们对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深层次问题尚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的概念,掌握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3. 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知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而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 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2. 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 1. 区分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
2.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水的三种状态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法;实验探究法、体验式分析归纳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和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
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设计试验
如何进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项、仪器安装、酒精灯的使用等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
(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板书设计: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蒸发致冷
4.液化的两种办法
教学反思:液化、汽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举较多的例子进行分析可以讨论:吸热、放热是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