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基础及护理
临时起搏器护理范文

临时起搏器护理范文临时起搏器是一种用于心脏起搏的医疗设备,通常在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使用。
作为一名护士,我们需要了解临时起搏器的原理、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同时了解它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份临时起搏器护理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为了保证临时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设备准备、患者合作、安全监测、预防感染和护理记录等。
首先,在使用临时起搏器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正确连接。
检查和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包括起搏器本身、电极贴片、导线、电池和各种连接器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正确的起搏模式和参数设置,确保起搏器能够提供适当的心脏刺激。
其次,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非常重要。
作为护士,我们应该向患者解释临时起搏器的目的和作用,告知他们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他们能够配合治疗和遵守医嘱。
同时,我们需要尽量减少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感,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第三,我们需要进行安全监测,及时检查临时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以及定期记录心脏起搏的频率、节律和幅度等参数,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临时起搏器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感知故障、脉冲幅度调整不当等。
此外,预防感染也是临时起搏器护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定期更换电极贴片和清洗导线等设备,同时加强卫生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刺激阈值和心电图变化,及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提供适当的治疗效果。
最后,护理记录也是临时起搏器护理的重要内容。
我们需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护理观察结果、起搏器参数和心电图变化等,以便医生和护理团队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为后续的护理和康复工作提供参考。
总结起来,临时起搏器的护理工作包括设备准备、患者合作、安全监测、预防感染和护理记录等。
只有通过良好的护理和协作,我们能够确保临时起搏器的正常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永久心脏起搏器基础

心脏起搏器类型
♥单腔起搏器用一根电极导线起搏右心房或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同时起搏右心房和右心室,需要两根电极导线 ♥三腔起搏器需要三根电极分别起搏右房、右室及左室,治疗心衰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心血管外科
PLA General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心脏起搏器类型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心血管外科
PLA General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Surgery
起搏电极导线
被动固定电极
被动性固定(翼状头、叉状头等) ——能可靠成功地使电极固定于肌小梁
主动固定电极
主动性固定(螺旋头) ——通过将力量传送至电极头端而达到固定作用
-9-
2019/11/25
TANK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麻醉:一般均采用局麻,除非小儿
及少数老年人。
入路:共有8条静脉供导线插入,
左、右各4:浅静脉为头静脉和颈外静 脉,深静脉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心血管外科
PLA General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Surgery
起搏器植入基本步骤
-5-
2019/11/25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心血管外科
PLA General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Surgery
起搏器的结构
起搏器由钛金属外壳及内部的电路和电池组成。
-6-
2019/11/25
解 放 军 总 医 院 心血管外科
PLA General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Surgery
静脉选择:首选切开头静脉,次选锁骨下静
心脏起搏器基础和术后宣教

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健康宣教1
起搏器知识指导:
1、年限一般是5至10年 2、随身携带起搏器卡(起搏器型号、有关参数、 安装日期、品牌等) 3、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内1次,3个月内1次。 后每半年一次。年限前1至2年,随访时间由变为1 至3个月。
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健康宣教2
病情自我监测:
1、自数脉搏,每天2次,低于设定的起搏频率的 误差超过5次/ 分,及时就医。 2、勿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有无红肿 热痛炎症或出血现象,及时就医 3、突然出现头晕胸闷、乏力、晕厥等症状或出 现没有植入起搏器之前的症状,及时就医
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健康宣教6
十一、家用电器:运转正常,正确连接地线的家用电器 一般不会产生影响起搏器运作的电磁干扰。但也曾有 在植入起搏器的部位正前方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或电动 刮胡刀而干扰起搏器运作的报告。 十二、电子监视器:电子监视设备,如商店的防盗装置, 可能与起搏器产生相互作用。携带起搏器的病人可步 行通过电子监视设备,但不要在附近做不必要的停留。 十三、手机: 起搏器与手机之间至少保持15厘米的距离 放在起搏器对侧的耳边
心脏起搏器术后的护理要点
1. 休息与活动:平卧或左侧卧位24-72小时,患 肢减少活动,避免过度牵拉患肢。 2. 监测: 24h心电监护,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3. 伤口护理与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血肿,伤口 加压包扎6小时,一般7天拆线,测体温,防感 染。 4.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产气,预防便秘。
活动指导
1. 2. 卧床24小时,可向左侧翻身 24小时后床旁活动,1周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抬臂, 扩胸或“爬墙”,摸对侧耳垂, 3. 术后 2~4 周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做不太剧烈 的活动,散步、家务 4. 5~12 周可做活动量稍大的活动,园艺、钓鱼 5. 3个月内应避免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剧烈活动,避免高 举手臂(以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度为宜),避免提 取重物 锻炼循序渐进 运动时心率不超过休息心率 5~10 次/分
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

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展开全文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1958年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起搏器制造技术和工艺快速发展,功能日趋完善。
在应用起搏器成功地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生命的同时,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英文名称:cardiacpacemaker起搏原理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细胞受到外来电刺激而产生兴奋,并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或闰盘连接向周围心肌传导,导致整个心房或心室兴奋并进而产生收缩活动。
需要强调的是,心肌必须具备有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心脏起搏方能发挥其作用。
起搏系统的组成•人工心脏起搏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
常将脉冲发生器单独称为起搏器。
起搏系统除了上述起搏功能外,尚具有将心脏自身心电活动回传至脉冲发生器的感知功能。
•起搏器主要由电源(亦即电池,现在主要使用锂-碘电池)和电子线路过程,能产生和输出电脉冲。
•电极导线是外有绝缘层包裹的导电金属线,其功能是将起搏器的电脉冲传递到心脏,并将心脏的腔内心电图传输到起搏器的感知线路。
起搏器分类根据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分成(1) 单腔起搏器:①VVI 起搏器:电极导线的顶端电极置入在右室心尖部的肌小梁处;② AAI 起搏器:电极导线的顶端电极置入在右心耳的梳状肌处。
(2) 双腔起搏器:两支电极导线常分别置入右心耳(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3) 三腔起搏器:① 双房(左房右房) 右室的三腔起搏(治疗和预防因房间传导阻滞介导的阵发性房颤);②右房双室(右室左室)的三腔起搏(治疗顽固性心衰)。
起搏器基础知识

VVI模式
主要参数:心室最小频率
VVI,60bpm
13
DDD模式
主要参数:最低频率,最高跟踪频率,AV间期
DDD,60bpm,AV=180ms
14
起搏模式选择
三个问题: 1.有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2.有无房室结功能障碍? 3.有无窦房结功能障碍?
15
起搏适应证
正常
心房节律
不正常
正常
房室传导
不正常
是
间发性
不是
变时性功能
变时性功能
正 常 AAI
不 正 常 AAIR
正 常 DDD
不 正 常 DDDR
DDD/DDDR
VVI/VVIR
16
术前
评估起搏适应证,选择起搏方式 完善常规检查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停用1-2天 术前30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7
术后
院内
沙袋加压4-6小时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 绷带压迫24小时 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并活动同侧肢体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视情况停用7天
7
间歇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持续存在无症状窦缓(40-50bpm),但记录到间歇的症状性窦 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快慢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后的长RR>3秒 反射性晕厥患者,年龄≥40岁,反复发作无征兆,且记录到症 状性心脏停搏或房室阻滞 晕厥病史,记录到无症状心脏停搏>6秒
8
CRT治疗心衰适应证
18
术后
院外 1、3、6、12月程控,随后每年随访,电池接近耗竭时1-3月程控 日常电器可正常使用 使用对侧耳朵接听移动电话 避免接触强磁场(高压电、雷达、发动机) 避免接受MRI检查(特殊抗MRI起搏器除外) 电刀手术等——调整起搏模式为VOO
心脏起搏器治疗与护理

心脏起搏器治疗与护理
一、患者教育
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了解起搏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医生或护士会为患者提供详细的说明书和指导,并回答他们可能有的疑问。
患者需要学会如何检查起搏器的工作和电磁干
扰情况,并掌握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法。
二、定期随访
三、避免电磁干扰
四、定期更换电池
心脏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一般为5到12年,因此患者需要定期更换电池。
当电池电量低于一定水平时,起搏器会发出警报信号,提醒患者更换
电池。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在电池快耗尽之前进行更换,以免在心
脏起搏器电量不足时出现症状。
五、生活和运动注意事项
六、遵医嘱用药
七、心理护理
患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恐惧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增强自信。
综上所述,心脏起搏器治疗与护理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患
者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定期随访,避免电磁干扰,定期更换电池,注意
生活和运动,遵医嘱用药,接受心理护理等。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脏健康。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

术后护理
2.伤口护理 术后用0.5-1KG沙袋加压6-8小时,常规间隔45分钟解除压
迫15分钟。术后24小时换药一次,伤口无异常可2-3天换药1次 ,一般术后第7天拆线;临时起搏器应每天换药。保持伤口皮 肤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换药,注意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肿胀, 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病人有无局部疼痛、皮肤发暗发紫、 波动感等,及时发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 使用知识指导 告知患者安置起搏器的类型、设置频率、平均使用年限
(5年)。指导其妥善保管好起搏器卡,外出时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 外时为诊治提供信息。
出院指导
➢ 病情监测 每天自测安静状态下脉搏2次,如若出现脉率比设置频率低10%
或再次出现安装起搏器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抚弄起搏器植入 部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避免摩擦,如出现红、肿、 热、痛等炎症或出血现象应及时就医。
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最后1年改为每月至少1次,保证 在电池耗尽之前及时更换起搏器。
活动锻炼(术后第2-8天循序渐进实施)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握拳运动:
外展运动:
前屈运动:
患者平卧,
患者呈站立位,
患者呈站立位,
上肢伸直,
双手放于两侧,
双手放于两侧,
将患肢上肢往两侧伸,
五指用力伸直, 回收再打开,
起搏器 分类
根据起搏器电极 导线植入部位
根据起搏器应用 方式
单心腔起搏器: 仅起搏心房或心室
双心腔起搏器: 顺序起搏心房和心室
三腔起搏器: 双心房单心室或单心房
双心室 四腔起搏器: 双心房+双心室
临时起搏器
植入式起搏器
定义:
起搏器:通过发送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 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式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 所致的心功能障碍
人工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概述

外绝缘
顶端电极线圈 无干电极线圈
整体绝缘
顶端电极线圈
无干电极线圈
导体 -- 结构
双极结构 并行线圈 线圈/电缆
导体 -- 双极结构
双极导线特征 导线体直径较大 比较僵硬 不易发生过感知 可程控为单极 不易产生肌肉和神经刺激
SJM internal use ONLY
= 起搏
VVT
T
*
NBG 起搏器代码
*
=感应
= 起搏
AOO
*
NBG 起搏器代码
*
= 感应
= 起搏
*
AAI
I
NBG 起搏器代码
*
= 感应
= 起搏
*
AAT
T
NBG 起搏器代码
*
= 感应
= 起搏
VDD DOO DDI DDD
NBG 起搏器代码
VDD
T
I
*
= 感应
= 起搏
*
NBG 起搏器代码
*
心脏起搏器的构成
脉冲发生器 电路/电池 电极导线 阴极/人体组织 阳极
手术过程
静脉入路置放电极导线 从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 将电极送入心腔 被动或主动固定电极测试电极性能 制作起搏器囊袋 皮下植入起搏器 将电极接上起搏器 缝合
静脉选择
目前:锁骨下静脉穿刺 优点: 1. 比较容易操作 2. 血管内径大,可插入多根电极 缺点: 1. 手术时有一定并发症(血肿、气栓、 气胸等) 2. 远期有电极断裂可能
SJM internal use ONLY
NBG 起搏器代码
AAIR
SJM internal use ONL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护理
3 起搏器工作状况的观察 持续心电监护24小时, 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 术后描记12导联心电图, 询问患者症状,监测脉 搏、心律、心率的变化, 及时发现有无电极移位 或起搏器功能障碍,如 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护理
4 饮食及排便的护理 应给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粗纤维、易 消化饮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可增加患者 的抵抗力,粗纤维饮食可预防便秘。禁 食产气、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床上大 便用力过猛,使电极脱位。
永久起搏器基础及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将人工心脏起搏系
统(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植入到人 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 引入心脏,刺激心脏兴奋,继而收缩产 生跳动,恢复泵血功能的一种手术。
心脏起搏术
治疗心脏功能衰竭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治疗房性心律失常
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起搏治疗的历史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仰卧,连接监护装置 手术区消毒、铺巾, 协助医生局部麻醉 协助医生进行起搏阈值、起搏系统阻抗等 项目测试 严密监测心律、 心率、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观察患者手术中有无疼痛等不适情况,并 做好解释工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1 体位和活动 术后患者要保持平卧位或略向非手术侧卧位, 术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以防电极脱位。
心脏生物学起搏
定义:
应用生物学方法(基因治疗或干
细胞技术)构建心脏新的起搏点, 替代受损的心脏传导系统,为缓慢
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2003年Rosen教授最早提出这一概
念
微电极阵列记录到发自胚胎干 细胞的冲动起搏大鼠心室细胞
谢谢
起搏器携带者的日常生活
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 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 ,可正常工作。 可以开车、游泳,乘 坐汽车、火车、飞机 或轮船等旅游。 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 器,起搏器本身不受 饮食的影响。
起搏器携带者的日常生活
机场安全检查仪器对起搏器没 有影响,但起搏器能触动金属探 测报警器,患者应事先向安检人 员出示起搏器ID卡。 多数家用电器是安全的。电吹 风、电动剃须刀、电烤箱、电熨 斗、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 电脑、吸尘器、洗衣机等只要没 有漏电,一般不会影响起搏器, 可以放心使用。
行走活动可促进术后康复。早期可床边行走, 以后逐渐延长时间。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 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防止做外展运动),减少 肩关节粘连,必须注意禁止激烈运动及负重。
术后护理
2 伤口护理 伤口局部压迫沙袋6小时 观察起搏器囊袋有无出血或血肿,观察伤口 有无疼痛,皮肤变暗变紫情况,如有异常, 警惕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术后7天拆线。
双极导线
被动导线 主动导线(螺旋电极) 激素导线 非激素导线
按固定方式分
按含药物分
主动与被动固定
被动电极导线
主动电极导线-螺旋电 极
起搏器适应症
•
窦房结功能障碍综合综合征(病窦):
-
有症状的窦缓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药物(必须使用的)引起的窦缓,有症状
有症状的一度和二度1型 二度II型 三度 心室率40 bpm;心室长间歇3s
起搏治疗的历史
1958年10月8日在瑞典的Karolinska医院, Ake Senning(心胸外科医生)植入了第一台完全植入式心 脏起搏器
Arne Larsson和他的第一台起搏器
起搏治疗的历史
经典的画面
1984年美国职业工程师协会将心脏起搏器与半导体、激光等并 列为上半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发明。
体外试验及应用阶段 1819年 Aldini (Italy) 电刺激死者停跳的心脏,引起跳动 1929年 Conld 电脉冲刺激心脏,可使心脏随频率跳动 1932年 Hyman / Hyman Machine Artificial pacemaker, 7.2 Kg;由于 二次大战,未用于临床 1952年 Zoll 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护理重要性
心脏起搏作为常规治疗手段已形成一套常规诊疗 护理程序,但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起搏 技术开展早期并发症高达52%,而到后期并发症 降低到1.3%。
因此,通过术前良好的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 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有效的针对 性护理措施,可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5 人工心脏起搏器综合征 见于心室起搏的患者,由 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心排 出量减少,脉搏减弱,患 者可出现心悸、乏力、胸 闷、胸痛。一般通过调整 起搏器工作状态、药物对 症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VVI
起搏器综合征
出院指导
植入起搏器后的最初 1~3 个
月,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日常
起搏治疗的历史
1958年 1967年 1977年 1982年
第一台永久起搏器植入人体 VVI 起搏器问世 DDD起搏器问世 频率应答起搏器问世
起搏器系统
病人 导线 起搏器 程控仪
9
脉冲发生器的合电路 锂碘电池
脉冲发生器分类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 心律失常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术中明显下降, 但也应严密观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 发现心律失常及时处理。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 电极脱位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而大部分患者发生在 术后24 h内。术后患者要持续心电监护48~ 72 h,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的变化,观察起 搏信号是否清晰、脉搏次数和起搏频率是否 一致。因此,手术后患者要平卧位休息,术 后早期头、颈及手术侧肢体要少活动严禁右 侧卧位,防止牵拉起搏电极。
起搏器携带者应避免--
植入侧的手臂避免作剧烈活动及负重 起搏器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机靠近起搏器,打手机时使用
对侧手,并使手机与起搏器的距离保持在15厘米以上。 当起搏器受到低频(100Hz左右)震动时,可能导致感知功 能异常,应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驾驶摩托车 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
起搏器携带者应避免--
单腔(心房或心室)
按心腔分 双腔(心房和心室) 三腔( 右心房+双心室) 频率适应性 非频率适应性 永久 临时
按频率适应性分
按放置时间分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电极导线
心房电极导线
心室电极导线
电极导线分类
按心腔分
心房导线 心室导线 冠状窦导线(左室) 单极导线
按极性分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 感染 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多发 生在术后2~4天。为预防 术后感染,术后应更换被 服,房间、床单元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 清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及切口愈合情况,一旦发 现体温升高、切口红肿、 发热、疼痛,应及时处理。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4 囊袋血肿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天最为常 见。为预防囊袋出血,应注意切口敷料渗 血情况,局部用盐袋压迫4~6 h。术前停 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如囊袋隆起, 局部皮肤青紫,有波动感,可能发生囊袋 血肿,应及时处理。
•
房室传导阻滞:
-
• • •
慢性房颤:
-
有症状的神经介导性晕厥 有明显流出道梗阻的肥厚性心肌病
起搏器植入
锁骨下静脉穿刺 固定电极 连接起搏 器 逐层缝合
做囊袋 透视下放 置电极
手术过 程
起搏电极 测试
拍X光片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 皮肤 皮下组织
胸大肌
筋膜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植入
经右侧入路 导线走向
经左侧入路 导线走向
起搏器护理要点
1
术前准备 2 术中护理 3 术后护理 4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5 出院指导
术前准备
1 心理护理 向患者讲解与手术及疾病相关 的知识,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消 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 2 知识宣教 向患者讲解术后如何配合及其 重要性,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去导管室 前排空尿液,以利于术后的配合。 3 一般护理 建立静脉通路、术前30分钟可 予以抗生素应用以预防感染,术前晚可口 服镇静药物保持良好的睡眠,术晨禁食,记 录体温、心率、血压。床边备齐抢救药品、 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抢救物品。
活动没有关系,适度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也可以。
需要注意的是,起搏器植入侧
的上肢要避免大幅度活动, 以免
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 发生移位。
起搏器随访
安装起搏器出院后需定期来医院随访。一般一个月后来医
院进行第一次随访,把起搏器的参数调一下。然后到起搏器 保证年限的最后一年,再来医院复查一次,目的是检测起搏 器的电池还有多少电量。
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磁疗健身器 械。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远离电台发射站、 电视发射台、转播车、发射机、雷达、马达 、内燃机、高压电场、变压器、发电厂的发 电车间、电弧焊接等强磁场和强电场。
医疗检查对起搏器影响
心脏起搏新进展
无导线超声心脏
起搏
生物学起搏
美敦力无导线起搏系统
• 无导线起搏系统Leadless Pace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