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劣势研究述评
后发劣势的理论分析及其意义

灵心j懒。然两,随着匿方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遗
位的加强也强化了西方意I艮形态的霸权地位,使 后发困家的国家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弱化,个人主 义和亭乐主义意识形态膨胀,在缺乏宗教意识、法 制与民主不健全的背景下,必然导致大量腐败与 寻租,使发展失败。
~52一
万方数据
5.全球化导致国家主权和控制能力的削弱。 在全球化背景下,后发阑家已经很难完全控制本 国的资本、劳魂力和商麓流动的方向,受囊溺际条 约与地区集团的制约,一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必 须与世界接轨才能适应全球化,否则被淘汰。由 予豳内经济政策基益受到国际市场、供求关系、汇 率变化、人权标准、产业转移、大困经济政策等多 方面的影响,后发国家难以完全自主地掌控经济 发震、制定本国独立翡经济发震战略。 6.长期积累的问题太多,任务过重,各种问 题相互交织和制约,陷入后发陷阱。先发国家的
一5】一
万方数据
比比较劣势具有夔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对后 发国家现代化的影响更为深刻,后发阐家在制定 经济赶超战略的融侯,必须把克瑕后发劣势作为 重点。 同样,后发劣势与国别劣势对于一国的发展 也都会产生不乖j影响,但是,后发劣势只是后发圈 家所特有的,而圜别劣势则是一个更为普遍的概 念。世界上任俺阂家都有鬓己发展的劣势,即使 世界经济霸主美网也不例外,如它所存在的过高
一、后发劣势的内涵
后发劣势是指后发国家(如当代发展中圈 家)由于其后发地位而具有的一些特殊不利的因 素。即相对于先发国家而富,一些国家由于历史 原因薅滞后庭动工韭优所巍癌的不利环境,如不 利的竞争地位、依附性的经济与政治结构、贸易条 件的长期恶化等,这些因素是先发国家在经济发 展过程审没有遇到的,对后发国家的瑗代化进程 产生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 是后发阑家在发展过程中间时具有的两种客观趋 势,是一个闰题的两个方瑟,双方樵蔓渗透,裰燕 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后发劣 势有其普遍性,它不是一国特有的发展劣势,而是 许多后发国家共阕西落的不幂薅发展条俸。由于籍 发劣势是一个时间概念,因此,它随着时代的变迁 而拥有不同的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变化,并随着国 内外环境的改变褥具有一定鹩褶对性。要进一步 深刻理解后发劣势,必须认清后发劣势与比较劣 势、国别劣势的关系。 盾发劣势与比较劣势,二者都对嚣发藿家的 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较劣势是指由于要素禀赋 的不利或技术的差距,导致本国生产某些产品的
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和劣势

我在浦东还听到政府办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事,更是大吃一惊,连风险投资这种最不宜政府做的事都偏要政府来做,而且以此推行政府的产业政策(英国成功的经济发展之特点就是没有产业政策),可见中国的后发劣势有多么严重。现在大家都在讲进WTO后,民族工业会如何受到打击。正如张维迎所言,如果打击的是国有企业,有可能对中国经济就是好消息。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汽车工业没有竞争力,他们却没搞清,没有竞争力的是中国的国有汽车工业,而不是中国的私人汽车工业。我相信,如果限制私人经营银行和汽车工业的规例被废止,中国在10年内会有世界上最大的本国私人汽车制造商。看看私人公司'远大'的经验很多人也会同意我的看法。中国到处都?quot;科教兴国"、"教育兴国"的口号,这都是后发劣势的表现,真正要利用后发优势应该提倡"制度兴国"、"民主宪政兴国"。
我参观浦东时,对中国的后发劣势深有所感。浦东的加工出口区,85%的企业是'官商合办'(中国国营公司占50%以上的股份),基本上是政府以地头蛇的身份,利用其对土地和其它资源的垄断权,与外国和中国私人企业直接争利。大多数自由经济中的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只是租地,提供服务,通常不经营企业。在自由经济中,私人企业很少会自愿与政府合资,而浦东政府在加工出口区又是用'官商合办',模仿技术和资本主义管理方法来延缓制度改革。表面上颇有成效,实际上留下制度隐患。我6月去南韩开会,了解到南韩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对私人银行的控股和指派董事长的特权。金融危机后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这一落后的制度,
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评杨小凯、林毅夫之争

要根据特定的环境进行判断说明。从整体上来说 ,先行发 展的 国家在 发 展时既没有经验也没有先例可循 ,其制度转变的方式多 是制度创新 ,也 就是内生的 ;而后来发展的 国家则大不相 同,在有大量先 例可循 的情 况 下 ,可 以通过借鉴发达 国家制度变迁 的经验来促进本 国的制度变 迁 ,多 为外生的 。 ] 在杨看来 ,只有英美 的宪政 制度才是保 证长 期经济 发展 的制度安排 ,显得过于武断 ,而林认 为的并 不存在 一个 “ 放之 四海 而 皆 准 ”的制度安排的观点则更 为准确 。然而 , 林认 为制度是 内生 于经济体 之 中,且要受 到多种 因素的影 响的观点使 得他忽视了制度模仿 在后发 国 家发展 中的重要性 ,他所认 为的制度只要随着经济发展审时度 势地进行 改革的观点也欠 缺操 作性 ,显得过于乐观。这样只会走 向制 度变迁 的封 闭主义和制度演进主义。 3 . 改 革 应 采 取 渐 进 方 式 还 是 激 进 方 式 的 问 题 。在 杨 小 凯 看 来 , 中 国采用的双轨制的渐进式改革是失败的 ,因为它导致 了国家 机会主义 的 制度化 ,使得政府与 民争利 ,既当裁判 ,又当运动员 ,同时滋生 了大量 的腐败 、寻租行为等 ,因此 制度 改革 应该 采取 激进 式 的改革 。而林 认 为 。虽然双轨制的渐进式改革滋生 了腐败 ,产生 了极 高的行政代 价 ,但 来 者的诅 咒” 。 ( 一) 杨小凯与后发 劣势。关于后发劣 势 ,杨小 凯认为 :对 于落后 是 当市场轨逐渐强大将会消除计划轨所带来的不利影 响 ,因此 中国的渐 的发展中 国家来说 ,模仿发达 国家技术和管理方式等对于落后 国家来说 进式改革是成功 的。对于杨认为 的制度改革应采取激 进式改革 ,事实 已 较易接受 ,同时也能较快地实现经济 的发展 ;而模仿制度对 于落后的发 经证 明是不正确 的 ,但是其对 中国采用 双轨制所带来 的问题有 着非常准 展 中 国家 来 说 时 间 过 长 ,同 时 在 制 度 改 革 过 程 中会 触 犯 既 得 利 益 ,增 加 确 的认 识 ,他 的认 识 到现 在 为止 越 来 越 被 证 明 是 正 确 的 了 。 而 林 的 渐 进 模仿的难度 ,延长模仿周期 ,增加经济长期发展 的风险 。即虽然短时 间 式改革 是成 功的观 点虽然 正确 ,但 他对 渐进式改革所带来 的问题过于乐 观 ,缺乏足够充分 的认识 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内技术模仿可促进一 国经济发展 ,但却对一 国长期发展不利 。 关 于后发 劣势 ,杨小凯 的主要 观点 为:一 、后 发 国家 的 “ 后发 劣 4 . 宪 政 制 度 是 否 为 限 制 国 家 机 会 主 义 、促 进 长 期 经 济 发 展 的 唯 一 势 ”在于 只重技术模仿忽视制度模仿 。二 、模仿应该先难后易 。制度 模 道路 。在论 争中 ,杨一直担心的是国家机会主义的出现 与制度化 ,他担 仿必须先进行 ,经济才能得 到长期 发展。三 、只有 限制 住 了国家机会 主 心国家会与民争利 ,既做裁 判 ,又做运 动员 。为了限制 国家机 会主 义 , 义, 经 济才能发展起 来。 四、为限 制 国家机 会 主义 ,必 须 进行 制度 模 他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即先建立宪政制度。他认为 只有 宪政制度 才能 仿 ,特别是宪政改革 ,甚至是激进式改革。 限制 国家机会主义 ,促进经 济 的长期 发展 。但 是林 通 过大 量 的实例 证 ( 二) 林毅 夫与后发优 势。关 于后发优 势 ,林毅夫 认为 :后 发国家 明,即使在专制制度下 ,统治阶级为 了保证 自己的统治 地位 ,也会 对国 在产业 、技术 、人均收入 、资源禀赋等方面与发达 国家有 差距 ,后发 国 家机会主义加 以限制 ,并不会 出现杨所说 的国家 机会 主义 制度 化 的问 家可以据此积极引进发达 国家的技 术 ,促进本 国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在 题 。林 同时也论证 了宪政制度既不是长期经济发展 的充 分条件 ,又不是 他看来 ,对一个 国家 的经济发展来说 ,最重要 的是技术模仿 而不是制度 必要条件 。 从 “ 国家机会 主义” 这一 概念 看 出,两 位学 者争论 的焦 点在 于政 模仿。 _ 3 在后 发优 势方面他 的主要 观点有 :一、后发 国家能够后 来居上 的主要原 因在于技术模 仿。二 、制度 是 由经济 体 中的多种 因素决定 的。 府 的角 色定位 问题 。杨认 为政府对 市场 的干预 只会 产生 国家机 会主义 , 三 、宪政体制不可能短 时期 内完成 ,也不是经济发展 的最优制度安排 。 导致 政府与民争利 。他的这一观 点更是 在他逝世 后 由张 维迎继 承下来 , 张继续主张政府应 停止对市场的干预。而林则认为 ,当前需 要讨 论 的不 二 、杨 、林 论 争 中 的几 个 重要 问题 及 评 价 关 于杨林论 争 ,有 学者评 价 ,虽然两人 的争论 范围不广 ,也需进 一 应该 是政府要不要干预 的问题 ,而是 政府怎样 干预 、干预多少 的问题 。 步 地深 入 。 但 是两人对同一问题针锋相对 、观点明确 ,为支撑观点也 涉 林的观点 正 确性 毋庸 置 疑 ,但 是 杨 的 “ 国家 机会 主 义 ” 的警 醒 值得 深思。 及 了许 多 重要 概 念 及 改 革 实 践 的 问 题 。 始 于 十 二 年 前 的 这 场 争 论 ,虽 只 是 两 位 学 者 在 学 术 层 面 对 后 发 优 势 1 .技 术模 仿 与 制 度 模 仿 孰 先 孰 后 的 问 题 。 后 发 优 势 与 后 发 劣 势 的 ’ 中 国 的 核 心问题 也就 是技术模 仿与制度模 仿孰先孰后的问题。杨强调制度 模仿 与 后 发 劣 势 问 题 的 讨 论 ,但 更 是 在 探 讨 中 国经 济 发 展 方 向 问 题 , 对 后发国的发展处于首要和核心的地位 ,他批评了忽视制度模仿 而过分 改革开放的道路选择问题 以及经济改革与政 治改革 的关 系问题 。 ( 作者 强调技 术模仿的重要性这一 片面观 点,促 使后 发优势 的内涵更 加全面 。 单位 :中央 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 而林 过分强调技术模仿对后发国发展的重要性 ,他以中 国经济 快速增长 的奇迹为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 ,但他并没有否定制度模仿 的重要性 ,而 是认 为制度的模仿与改革应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 同时审时度势地进行 。 参 考文献 : [ 1 ] 杨 小凯.后发劣势一一共和与 自由 [ J ] .新财经 ,2 0 0 4( 8 ) . 杨 的 观 点 给 当 今 中国 更 多 的 是 警 醒 的 作 用 ,防 止 因为 较 为 容 易 的技 2 ] 林毅夫.后发优 势与后 发劣 势— —与杨 小 凯教授 商榷 [ J ] . 经 术 模仿 而忽略了更为重要和根本的制度建设 ,但缺乏现 实可行性 。林 的 [ 观点更侧重于中国实 际发 展经验 的总 结 ,是 本着 实事求 是 的态度 进 行 济学 ( 季刊 ) ,2 0 0 3( 3 ) . 3 ] [ 4 ][ 6 ]郭熙保 ,胡汉 昌.技 术模仿还是制度模仿 [ J ] . 学术 的 ,但是其缺乏对长期经济发展 的预见性 ,更多 的是 以过往 的经验支 撑 [ 自己 的 论 点 。 月刊 ,2 0 0 4( 4 ) . 2 .制度是 内��
对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思考

第2卷 第 1 9 期
20 0 8年 1 月
湖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ur a fHu n Un v r iyofSc e c n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o na i e st i n e a d Eng n ei i e rng
率 较快 的增 长 。
在这五个后发优势的表现 形式 中, 其中技术 后发优势最 为重 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他 方面的后发优势 。 从技术
一
对后 发优 势的 认识
层面上来讲 ,经济发展主 要决 定于三方面条件 :生产要素、 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 其中 , 技术进步最为根本 、 最为重要 。
来 说 是一 个 非常 有 利 的 条 件 ;3 人 力 的后 发 优 势 。发 展 中 、 国 家人 力 的 后 发 优势 一 方面 体 现 在 劳 动 力 资 源 丰 富 , 动 力 劳 成 本相 对 低 廉 ;另 一 方 面 体现 在 知 识 的 溢 出效 应 ;4 制 度 、 的后 发 优 势 。 度 方 面 的后 发优 势 是 指 发 展 中 国 家 学 习 、效 制
注萤高新技术 的研发 ,以保持其在技 术上的优势 。 而发展 中 国家既可 以投入很大的资金 、人力物力去研究开发新技术 ,
也 可 以直 接 从 发 达 国 家 引进 已 有 的 , 自己要 好 的技 术 以 实 比
此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收益要高于发达 国家 ;2 、技术 的后 发优势。大 多数先进 的科学技 术是 由发达 国家发 明创造的 , 这些先进科学技术知识被认为 是公共 产品或准公共产 品, 具 有很大 的溢 出效用 , 这对于 科学技 术比较 落后 的发展 中国家
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 , 积累 的意愿就会下降 , 就不会始终 有一个高的资本积累 ; 没有技术进步 , 产业结构 就不能高级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指的是在特定的竞争环境下,追赶者相对于领先者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
在经济、科技和商业领域,后发企业或者国家与先发企业或者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直接影响着后发者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本文将分别探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并就如何克服劣势和利用优势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探讨后发优势。
后发者相对于先发者,拥有以下几个优势:1.借鉴先发者的经验:后发者可以从先发者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借鉴先发企业或者国家的经验,能够减少试错成本,避免重复造轮子,快速学习并追赶领先者。
2.技术跳跃:后发者可以跳跃过传统技术阶段,借助新兴技术实现超越。
他们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发展,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技术跳跃可以使后发者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先发者。
3.省去前期投入:后发者在市场竞争中可以更好地利用掌握的信息和了解市场需求。
他们可以避免尝试和犯错,节省了前期的投入成本。
这使得后发者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4.特定市场机遇:在一些特定的市场情况下,后发者能够发现领先者所忽略的商机。
后发者可以利用市场变化和趋势,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或者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使得后发者能够在新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然而,后发者面临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1.技术落后:后发者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等方面相对落后于先发者。
他们需要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才能追平或超过先发者的技术水平。
2.资金限制:后发者通常面临资金的限制。
相对于已经占据市场份额的先发者,后发者需要更多的投资来建设生产设施、推广市场等。
缺乏资金可能限制后发者在市场竞争中的触角和快速发展。
3.市场竞争:市场上优势巨大的先发者在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和市场份额后,能够形成竞争壁垒。
后发者需要应对已经占据市场的品牌和影响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后发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针对后发劣势,后发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创新与研发:后发者应该加大创新和研发力度,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评析

势界定 为经济 落后 的 国家或 者地 区 由其经 济落后 所
致 的特殊 不利条 件 , 后 发优 势 则 指经 济 落 后 的 国家 或者地 区 由其 经济落 后所致 的特殊 有利条 件 。 作 为
特 殊范畴 , 发展 中 国家 工业 化 的后 发 劣 势 是指 发 展
中 国家 由于 在工 业化 过程 中处 于落后 地位 所致 的特
殊 不利条 件 , 发 展 中 国家 工业 化 的后 发 优 势则 是 指
发 展 中国 家 由于 在工业 化过程 中处 于 落后 地位所 致 的特殊有 利条件 。 以 下所论后 发 劣势与后发 优势 均
指 发展 中国 家 工业化 的后 发 劣势 与后 发优势 。
后 发 劣势与后 发优 势 是 客观 存 在 的 , 只 要世 界 各国 的工业 化不 同步 , 就必 然 会 出现 先 进 国 与后 进 国 , 也就 必然会 有与工业 化进 程的 不一致先 发劣势 、 先 发优势 与后 发 劣势 、 后 发 优o 势 。 基 于 发展 中 国家 在工 业化过 程o中所处 的落 后地 位 , 发 展 中 国家 既不 可避免 地 面 临着 因为 后 进所 带 来 的后 发 劣 势 , 也能 够享有 因为后 进所具 有 的后 发优 势 。 一个 国家在工 业化进程 中工业化水平越 与先进 国家接 近 , 后发 劣势 与后发优 势的程度会越轻 , 如果工业 化水平达 到了 先 进国家 的水平 , 其后发劣势与后发优势也就不再存在。
2 . 人 口 方 面 的 后 发 劣 势 。 人 口 方 面 的后 发 劣 势
一 68 一
主要 表现 在两 个方 面 : ( l) 发展 中国家 在进 行工 业化 时 , 相伴 的是人 口 的快 速增 长 。 ( 2) 发展 中 国家无 法 通 过 主动 的向外 移 民缓 解 人 口 压 力 。 发展 中 国家 人
后发劣势

后发劣势杨小凯今天讲的题目是“后发劣势”,这个题目也许不太适合很多人的口味,因为现在国内都在讲“后发优势”。
我讲的后发劣势在西方研究的人也不多,有一位过世的经济学家叫沃森,他在财政联邦主义、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很有建树,“后发劣势”概念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提出的英文名称叫“Curse To The Late Comer”,就是“对后来者的诅咒”。
他的意思就是说,落后国家由于发展比较迟,所以有很多东西可以模仿发达国家。
模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模仿制度,另一种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的模式。
由于是后发国家,所以可以在没有在基础制度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模仿实现快速发展。
为什麽说“诅咒”呢?就是说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所以可以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通过对发达国家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模仿,取得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地制度下才能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落后国家模仿技术比较容易,模仿制度比较困难,因为要改革制度会触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后国家会倾向于技术模仿。
但是,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会给长期的发展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可能失败。
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在20世纪之前,也就是18、19世纪,当时的英国是发达国家,而法国是发展中国家,二者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制度的差距。
法国自大革命时期就实行专制制度,而英国1688年之后就实现了宪政制度。
宪政制度在当时来说并不是一种民主的制度,而是一种共和的制度。
所谓共和制度就是参加选举的主要是一些特权阶层,只有少数有钱人才有选举权,因此你很难说它是民主的。
但它是“共和”的,就是说保护分权制度。
共和实际是对民主的不信任,它害怕民主变成多数人压迫少数人,所以共和有一种保护少数的机制。
比如美国参议院不管各个州的大小和人数多少都是一州两票,所以可以作为少数对抗多数的一个机制。
美国另一个对抗民主的制度就是大法官制度。
法官不是选举的,而是总统任命的,而且实行终身制。
法官是可以对抗舆论的,所以有人说美国是言论自由,这不是绝对的。
后发劣势_精品范文

后发劣势一、后发劣势的定义及影响后发劣势是相对于拥有先发优势的国家而言的。
它指的是某个国家在某个领域起步晚,没有先发国家的发展优势,不具备其他国家拥有的技术、资源和市场等优势。
由此,该国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在这个领域迎头赶上,或者即便迎头赶上,也会付出更多的杂质成本。
后发劣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后发国家难以在某些先发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产业分支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面临着高竞争压力,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后发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也会影响到它们在某些领域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创新领域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风险承担,所以它们很难在新兴市场上获得主导地位。
二、后发劣势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后发劣势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水平。
很多后发国家的技术与先发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限制了它们在某些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使得它们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很难走出先发国家的阴影。
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投入水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能否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其创新能力、实施有效而持续的管理政策,对于企业在后发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
资源投入不足,使得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后发劣势。
三、后发劣势的解决方案面对后发劣势,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增加技术投入和创新能力。
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强创新研究,后发国家可以更好地追赶先发国家并在某些领域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
此外,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和提高企业的绩效,也可以有效减轻后发劣势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四、后发国家的案例1:中国的非洲贸易战略中国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后发劣势,如何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中国在非洲贸易方面展现出了成功战略。
中国以利益共享的方式,有效吸引了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此外,中国在非洲贸易中采用,贸易投资补偿、免关税进口等模式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有效提高了中国在非洲市场上的份额。
五、后发国家的案例2: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印度是一个后发国家,但在软件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 又造 成 低 水平 的需 求 , 供给方 面 和需 求方 面 两
个 恶性 循 环 的相互 作用 , 成牢 固的死 圈 , 致 经 形 导 济 的停 滞 ; 尔逊 的 “ 水 平均衡 陷阱” 论 , 为 纳 低 理 认
发展 中 国家人 口的过速 增 长是 阻碍 人均 收 入迅速
提 高 的 陷阱 , 必须 进行 大规 模 的投 资 , 投 资和 产 使
产 业 、 度 的不利 影 响 ; 制 另一 方 面体 现于 发达 国家
品、 资本 、 术 , 时 又把 发 展 中 国家 当作 生产 要 技 同
素市 场 , 买和 吸 纳较低 价值 的 自然 资源 、 价劳 购 廉
力、 初级 产 品 , 样 必然 造成 在先 进 国家发 生 连续 这 累 积性 扩 张 ,在 落 后 国家造 成工 业和 贸 易 的萎缩
维普资讯
20 0 2科学版 ) 哲
Ju n l Hu e iesy P i o r a b iUnvrt( hl i  ̄ h n oilS i  ̄ ) y ad S c ce a a
No 。0 v. 02 2
相应的评 价。
[ 键 词 ] 发 劣 势 ; 展 经 济 学 ; 评 关 后 发 述 [ 图分 类 号 ] 121 中 F 1.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1-7 9 2 0 )6- 3 - 6 文 10 - 9 (0 20 -0 1 0 4 0
发 达 国家在 工 业 化初 期就 在世 界 上处 于 领先 地 位 ,当今 发 展 中 国家 面临 的 国际环 境却 截 然不 同 ,它 们 开始 发 展经 济 时就 面对 着经 济 强大 的发 达 国家 ,发 达 国 家对 发展 中国家 的不 利影 响是无 处 不在 的 , 展 中 国家天 生处 于劣 势地位 。 发 这种劣 势 地位 体 现在 两 个方 面 ,一 方 面体 现于 发达 国家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内部 因素 的影 响 , 括 资本 、 术 、 包 技
及人 均 收入 、 活水 平 和就业 状况 的 相对 恶化 , 生 于
是 发展 中国家 总是 陷入 低 水平 收入 和贫 困 的累 积 性循 环 困境 不能 自拔 。 外三种 后发 劣势 论包括 : 另 纳 克 斯 的 “ 困的 恶性 循 环 ” 论 , 为发 展 中 国 贫 理 认 家 由于 资本 匮乏 、收入 低 下 ,既造 成低 水平 的供
[ 稿 日期 ]0 20 — 7 收 20 -42
突 出 ,经 济增 长 越来 越依 靠技 术创 新 而不 是 资源 投入 的扩 张 ,发 展 中 国家通 过引 进先 进技 术促 进
[ 者 简 介 ] 隐 昌 (9 1 )男 , 北 武 汉 人 , 中 科 技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博 士 生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珠 江 水 产 研 究 作 胡 16 - , 湖 华
对 发 展 中国家 外 部 因素 的影 响 ,如 发展 中 国家 面 临着 不平 等 的 国际 经济 秩序 ,以及 发达 国 家与 发 展 中国家 间不 平 等 的政 治 、 经济 、 化关 系 等 。本 文 文 力 求 从 内因和 外 因两 个方 面 ,对 涉及 后发 劣 势 的各 种理 论和 观 点 进行 总结 归纳 ,理清 其 发展 脉 络 , 价其 得失 。 评
[ 摘 要 ] 文 在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历 程 的 大 背 景 下 , 内 因和 外 因 两 个 方 面 , 涉 及 后 发 劣 势 的 各 种 理 论 本 从 对
和 观 点 进 行 了总 结 和 归 纳 , 现 了后 发 劣 势 论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历 史 脉 络 , 对 其 中 的 主 要 理 论 和 观 点 作 出 了 展 并
出的增 长 超过 人 口的增 长 , 才有 可能 冲 出 陷阱 ; 利 本 斯坦 的“ 界最 小努 力 ” , 出发 点 是承 认 “ 临 论 其 贫
、
着 眼 内部 因素 影响 的后 发劣 势论
1资 本 积 累的后 发 劣 势论 发 展 中 国家 经 济 . 发展 面临 的首 要 问 题是 资本 的 匮乏 ,从 这 一角 度 出发 , 四种 与后 发 劣 势相 关 的理论 , 尔 达尔 的 有 缪
第2 9卷 第 6期
Vo .9 No6 1 . 2
后 发 劣 势 研 究 述 评
胡隐昌 , 胡 汉 昌
( . 中 科 技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湖 北 武 汉 4 0 7 1 华 30 4;2武 汉 大 学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中心 , 湖 北 武 汉 4 0 7 ) . 3 0 2
“ 环积 累 因果 关 系” 是 其 中影 响最大 的 。缪 尔 循 论
困的 恶性 循 环” 低 水平 均衡 陷 阱” 况 的存 在 , 和“ 状 认 为 必须 首先 使投 资 率大 到 足 以使 国民收 入 的增
长 超 过人 口的增 长 ,从 而 人均 收入 水平 得 到 明显
达尔 认 为 , 动 态发 展 中各 种 因素 相互 影 响 , 呈 在 并 现“ 环积累” 化态势 , 循 变 即一 个 因素 的 变化 会 引 起另 一 因素 变化 , 而 反馈 强化 先 前 的 因素 , 经 进 使 济发 展过 程 沿原 生 因素 的 发展 方 向发展 。发达 国
提 高 , 以 “ 界最 小 努 力 ” 经 济 摆 脱极 度 贫 穷 即 临 使
困境 。
2技 术 进 步 的后 发 劣 势 论 技术 作 为一 种 特 .
殊 的 、 要 的生 产要 素 , 经 济发展 中的作 用 日益 重 在
家凭借 现 代工 业 的 经济 优 势和 支配 地位 , 向发 展 中 国家扩 张 工业 制 成 品市 场 ,输 出较 高价 值 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