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上海实施五大行动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GLOBALDYNAMICS卜■实施五大行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匚1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推进农交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着力实施五大行动,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构筑五个保障机制,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体系。
据了解,五大行动包括绿色循环发展行动、科技装备提升行动、经营主体培育行动、特色品牌建设行动和产业融合增效行动。
每一项行动相应提出了量化指标: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60%、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超过30%,打造10万亩粮食生产无人农场,重点打造100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市销售的地产稻米品牌化比例达到50%,重点打造10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全力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
据了解,先行片区依托各涉农区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定位明晰、资源要素集聚、品牌优势突出,采用绿色生产方式,产业融合具有创新性。
如浦东新区为生鲜蔬菜产业片区和品牌瓜果产业片区,金山区为特色果蔬产业片区和农旅融合产业片区。
各区的绿色田园片区均以基础特色见长,差异化态势明显。
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行动方案,上海还构筑五个保障机制,分别是工作推进机制、财政金融保障机制、规划用地支撑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
1;广东深幼|:出台全国首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彳期,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的深圳交工地方标准《深圳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与管理规范》获批发布实施。
作为国内首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该标准填补了国内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领域的相关标准空白,是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深圳标准”建设的新成果。
该标准涵盖建设与管理两个方面,将推动深圳市农贸市场环境改造和管理升级,改善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和消防状况,促进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文明城市。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市民食品安全,也是“稳价保供”的重要保障,更是公共卫生和城市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海市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上海市水稻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方萍萍;张莉侠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24()1
【摘要】水稻是上海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0%以上。
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上海市郊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下降,近年来维持在135万亩左右。
一、上海地产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和成效(一)推进品种培优,水稻种源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优质米新优品种加速推广上海主推优质米品种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
【总页数】3页(P34-36)
【作者】方萍萍;张莉侠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巢湖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3.思南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建议
4.汉滨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5.博白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批)建设依托单位和人员名单的通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批)建设依托单位和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0.08•【字号】沪农委[2011]359号•【施行日期】2011.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批)建设依托单位和人员名单的通知(沪农委[2011]359号)各区县农委、市有关单位:根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建设实施方案》的精神,我委启动了水稻、绿叶蔬菜、西甜瓜、中华绒鳌蟹等首批4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按照遴选程序,确定了4名首席专家,组建了4个创新团队,包括23个专业组、23个综合试验站、169个技术示范点,总计467名科技人员。
现将《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批)依托单位和人员名单》印发给你们,请配合我委加强对体系人员的工作协调和服务管理,对各产业技术体系在本区域开展的研发、试验示范与技术服务等工作和活动给予相应支持,共同推动产业技术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2011年10月8日附件:上海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批)建设依托单位和人员名单一、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陆峥嵘(一)专业组1、育种专业组组长:袁勤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张建中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吴书俊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曹黎明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程灿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周继华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赵志鹏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白建江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李茂柏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曹月琴上海市闵行区农科所沈卫平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蒋其根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张建明上海市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许建华光明食品(集团)跃进有限公司2、栽培与土肥专业组组长:陆峥嵘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顾玉龙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曹黎明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蔡树美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林天杰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金海洋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XXX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3、植保专业组组长:沈国辉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武向文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钱振官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蒋耀培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蒋杰贤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刘小英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雁君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蒋建忠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胡育海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胡永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玮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农机专业组组长:夏海荣上海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成员:刘建政上海市农机研究所甘骏彦上海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王学云上海市农机技术推广站XXX华上海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吴雄杰上海市农机技术推广站5、信息专业组组长:王健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成员:朱轶峰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王海山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黄钊贞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梅锦培上海市农场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加工专业组组长:顾建人上海市农场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员:唐雅莹上海市农场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孔秋莲上海市农科院保鲜加工中心陈志军上海市农科院保鲜加工中心蔡振达光明食品(集团)跃进有限公司米业中心肖峥嵘光明食品(集团)长江总公司米业中心曾小荣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米业中心胡天孙上海市农场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节水抗旱稻专业组组长:罗利军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成员:梅捍卫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刘国兰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二)综合试验站1、崇明耀全合作社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沈寅寅成员:龚才根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包士忠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仁超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燕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雁君上海市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施耀全上海耀全粮食专业合作社2、长江农场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站长:张建汉成员:孙永斌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张士新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顾树平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杨衍强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倪桃香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才硕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沈春晓上海万事发实业总公司3、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顾保根成员:费全凤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陆保林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陆秋生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小英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志余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顾士光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孙利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奉贤庄行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钱非凡成员:金秀华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华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朱萍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健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苏瑞芳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卫勤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春荣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农业服务中心5、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站长:陆家安成员:王良军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余新桥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张维德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杜兴彬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陈海霞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6、青浦农技中心科技创新基地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长:蒋其根成员:钱益芳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胡大明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蔡奎荣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郑超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顾芹芹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陆强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徐锦瑾上海市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7、海丰农场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站长:何为志成员:赵秋祥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曾小荣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严海波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徐金勇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李维强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袁辉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陈湘云光明食品(集团)海丰总公司8、跃进农场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站长:施士忠成员:许建华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韩才明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樊卫妹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余飞宇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黄俭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蔡小八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施晓钟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二、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朱为民(一)专业组1、新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专业组组长:朱玉英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成员:侯瑞贤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李晓峰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朱红芳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王颖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2、设施结构研究与示范专业组组长:朱为民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成员:余纪柱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周强上海都市绿色工程有限公司余一韩上海千荟温室工程有限公司王健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卜崇兴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3、高效茬口与绿色防控专业组组长:张瑞明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丁国强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殷伯贤上海市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站潘龙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技推广中心沈海斌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鞠中安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工厂化育苗与机械化作业专业组组长:黄丹枫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成员:吕恬生上海交大机动学院王培宏上海种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冯春欢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委员会牛庆良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常丽英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5、土壤质量保育与肥水一体化技术专业组组长:朱恩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田吉林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陈春宏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叶文娣上海市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吴寒冰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唐纪华上海市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6、采后处理技术专业组组长:谢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成员:吴时敏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李云飞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雷桥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王金锋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二)综合试验站1、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站长:刘龙洲成员:杨晓峰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姚东伟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张兆辉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姜玉萍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左恩强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2、崇明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陈德章成员:陈泉生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陆信仁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杨忠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王世忠上海市崇明县蔬菜技术推广站3、城市超市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站长:杨华丽成员:崔轶雄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杨小未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刘芳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肖海燕上海城市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4、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站长:归福江成员:归黎明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许启新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归为民上海长征蔬菜种子公司孔令娟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奉贤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曹欢欢成员:杨银娟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吴珏上海市奉贤区蔬菜技术推广站李卫东上海惠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周雨林上海惠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西瓜甜瓜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范红伟(一)专业组1、育种与良种繁育专业组组长:陈幼源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成员:马国斌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马英华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顾卫红上海市农科院设施园艺研究所2、工厂化种苗专业组组长:牛庆良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成员:黄丹枫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张屹东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常丽英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唐东梅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3、设施高效栽培技术专业组组长:范红伟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张文献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马英华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李军上海市气候中心乔勇进上海市农科院林木果树研究所卜崇兴上海孙桥农业技术有限公司4、大棚设施土壤肥料专业组组长:林天杰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员:高善民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诸海焘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周丕生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金海洋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毕经伟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病虫害防控专业组组长:戴富明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成员:曾蓉上海市农科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成玮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王伟华华东理工大学罗金燕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二)综合试验站1、浦东六灶惠南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南汇瓜果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长:朱龙舟倪秀红成员:严秀琴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超英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周娟上海南汇瓜果有限公司陈建才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陈春雷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顾介明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姚龙祥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金山漕泾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站长:陆保林曾雪林成员:姚莉英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晓华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阮佰庆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农技推广服务站3、嘉定华亭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站长:顾海峰成员:徐兰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程秋华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金春英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张旭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田甲玺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卢小露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樊静华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黄昀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4、奉贤庄行优质品种选育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站长:顾卫红成员:张兆辉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杨红娟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张永平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杨少军上海市农科院庄行综合试验站5、上海种业集团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源怡种苗有限公司站长:钱海忠成员:王培宏上海源怡种苗有限公司徐建华上海源怡种苗有限公司唐军明上海源怡种苗有限公司曾雪林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四、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依托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首席专家:王成辉(一)专业组1、种源专业组组长:王成辉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成员:严银龙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魏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应森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邱高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张海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马旭洲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管卫兵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龚小玲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刘至治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2、稻蟹种养专业组组长:成永旭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成员:吴旭干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王春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杨志刚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杨筱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3、生态养成专业组组长:张根玉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成员:陆锦天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陆宏达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房文红中国水产科学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王建军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朱建明上海市水产研究所李柱上海市水产研究所4、营养饲料专业组组长:陈立侨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员:李二超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禹娜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姜晓东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燕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5、加工与产业经济专业组组长:王锡昌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成员:虞宗敢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张效莉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舜胜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胡麦秀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施文正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二)综合试验站1、市级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史建华成员:朱建明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李建忠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松江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松江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站长:张友良成员:朗月林松江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王友成松江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3、崇明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志峰成员:杨锦英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董萱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4、种源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站长:沈亚达成员:龚蕾蕾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胡锦周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丁家仓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姜建威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顾学礼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苏平昌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苏美英上海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5、加工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站长:黄春成员:倪敏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张春辉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秦耀周上海宝岛蟹业有限公司。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录

一、概述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背景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意义二、体系构成1. 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1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1.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1.3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1.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1.5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 1.6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1.7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 1.8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1.9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 1.10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1.11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1.12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1.13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1.14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1.15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2. 综合试验站2.1 主产区综合试验站2.2 特色农业综合试验站2.3 跨区域综合试验站三、体系功能与任务1. 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1.1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2 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3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与应用2. 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2.1 产业政策研究2.2 政策咨询与建议2.3 产业经济分析3. 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3.1 农民培训3.2 技术推广3.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4. 产业信息服务与市场分析4.1 价格信息发布4.2 市场分析4.3 产业经济咨询四、体系管理与运行1. 体系组织架构1.1 体系领导机构1.2 体系管理机构1.3 体系专家委员会2. 体系经费管理2.1 经费来源2.2 经费使用2.3 经费审计3. 体系人才队伍建设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3.2 人才评价与激励3.3 人才流动与交流4. 体系绩效考核与评估 4.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2 绩效考核方法4.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体系发展前景1. 体系规模与布局1.1 体系规模1.2 体系布局2. 体系创新能力2.1 研发能力2.2 推广能力2.3 信息服务能力3. 体系国际影响力3.1 国际合作与交流3.2 国际项目参与3.3 国际人才培养4. 体系可持续发展4.1 体系优化与升级4.2 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 4.3 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2021青浦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效和主要措施范文1

2021青浦区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成效和主要措施范文 前言 水稻是青浦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处于第一位[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必然选择,因此,建设和实施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成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项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2-4]。
根据农业部和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关于组织建设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要求,2007 年,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推动下,围绕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集成和示范推广,青浦区建立了练塘镇蒸淀社区上海农优粮食种植合作社 67hm2 优质水稻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并通过将其作为示范推广的样板,全面提升全区大面积水稻生产水平。
上海市水稻规模化经营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于 2011 年 3 月以高分顺利通过评审验收,通过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实施地点与背景 上海农优粮食种植合作社,地处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位于青浦区农业现代园区核心区域内,是青浦区首批建成的水稻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该示范区一直以来秉承“规模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于2010年7月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该示范区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优越,适宜水稻生产。
核心示范区区域面积为97hm2,常年水稻种植面积67hm2,区内农业基础设施齐全,拥有育插秧机、收割机、谷物低温烘干机等全方位服务的各种农业机械,具有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适宜开展规模化生产,并为水稻的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同时,上海农优粮食种植合作社依托青浦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拥有一批田间操作技能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和创新意识强烈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对青浦区水稻标准化生产起到很好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推广作用。
2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2.1示范区辐射面积不断扩大 通过几年的示范区建设,在核心示范区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下,该示范区的辐射面积不断扩大,除核心示范面积外,还有效带动了区域外农户以及其他优势产业进行标准化生产,至2013年,水稻标准化示范区面积已扩大至除核心示范区 67hm2 外,带动周边 300 余农户约 333hm2 良田进行标准化生产。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荫崔俊江揖摘要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大创新遥地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补充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袁对提升国家尧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遥本文主要以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第一期项目绩效评价为例袁总结评价过程中的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尧构建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工作方向袁为构建科学尧合理的农业创新团队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遥揖关键词铱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尧项目基本情况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袁提升我国农业发展创新能力袁2007年农业部尧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渊试行冤曳袁正式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袁成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开端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袁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袁发挥好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袁补齐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遥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袁天津市于2016年设立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冶渊以下简称野创新团队项目冶冤袁项目分为六个子项目袁包括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尧生猪创新团队项目尧水产创新团队项目尧蔬菜创新团队项目尧林果创新团队项目和水稻创新团队项目袁每个创新团队项目下设10到30个领域岗位专家袁如奶牛创新团队项目下设了育种尧饲料尧营养尧养殖尧经济尧污染治理尧精细化管理尧奶牛健康尧安全生产和废弃物利用等领域多个岗位专家遥每个创新团队项目实施周期均为三年袁其中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尧生猪创新团队项目尧水产创新团队项目尧蔬菜创新团队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曰林果创新团队项目和水稻创新团队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遥笔者在评价创新团队项目绩效管理时袁尚不存在一套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遥创新团队项目作为一种新型农业财政投入模式袁具有资金和资源投入大尧涉及领域众多尧覆盖范围广尧延续周期长以及专业性强等特点袁需要从创新团队项目设立的初衷入手袁着重考虑项目实施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天津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促进作用袁探析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的思路和方式遥最后总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袁为构建科学尧合理的创新团队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遥二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笔者收集了创新团队项目有关政策设定背景文件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绩效评价研究资料袁从而更好地理解政策初衷和评价重点遥为有效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袁根据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曳渊财预也2011页285号冤和各创新团队项目的项目任务书确定的任务尧目标袁对各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总结袁以便构建各创新团队项目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遥该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着眼于体系的发展建设袁全方位地考评各创新团队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绩效等袁构建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遥渊一冤依据创新团队项目设立的初衷设定效益类指标该项目设立初衷为支撑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产业发展袁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袁重点开展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过程中全局性技术问题和关键环节技术问题的集成攻关袁对产业急需的技术进行集成组装尧技术试验示范袁强化为农业龙头企业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服务袁支撑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袁促进新业态从无到有尧从有到优袁整体提升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袁基于政策目的和各创新团队项目的重点研究方向确定各项目的效益指标袁如水产创新团队研究重点为进行野种质优化尧新品种培育与扩繁技术冶野病害监测和控制技术冶野养殖模式升级及环境调控和修复技术冶野优质尧生态尧高效尧低成本饲料的研制与投喂技术冶野养殖循环水处理关键设备与渔业物联网技术冶及野水产品加工及质量与价格评价体系与预警技术冶六个方向的研究推广工作袁因此笔者设计了野培育和引进新品种完成情况冶野研发高效生态饲料完成情况冶野运用绿色尧生态尧高效循环水技术袁降低水产品养殖生产废水数量冶野构建农业物联网平台袁完成天津市水产品质量控制可追溯系统冶和野新增经济效益冶等指标遥渊二冤依据创新团队项目团队结构设定管理类指标创新团队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袁涵盖了诸多内容袁包括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的遴选尧综合试验站的遴选和综合实验基地的建设尧专家考核尧生产相关技术成果尧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等多方面的内容袁如水产创新团队项目在项目启动时遴选了27位专家袁专家领域涵盖院选育尧饲料尧养殖尧免疫尧病害尧健康监控尧水处理以及水产经济等袁所以在设定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创新团队建设的项目效益袁同时要考虑创新团队项目各个环节建设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袁只有各个环节完备才能保证项目的高效运转袁因此袁笔者针对团队建设各环节设计了野专家遴选合规性冶野考核有效性冶野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性冶野项目质量过程控制有效性冶等指标遥渊三冤根据创新团队项目周期性设定进度类指标首先要保证评价标准能够适应评价时点袁同时要考虑适当激励袁才能够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动力袁在本次评价中笔者的评价时点为2019年8月30日袁而奶牛创新团队等六个创新团队项目尚未结项袁所以在评价指标设定时袁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尧生猪创新团队项目尧水产创新团队项目尧蔬菜创新团队项目侧重于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和完成情况袁而林果创新团队项目和水稻创新团队项目着眼于项目年度目标的达成度及项目效益来设定考核指标遥下面以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和林果创新团队项目产出考核指标设定为例袁就产出指标设定进行说明袁在笔者评价时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已临近项目结项时点袁所以笔者在设计产出指标时更侧重于整体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袁而林果创新团队项目距项目结项尚有1年4个月袁因而针对林果创新团队项目在设定产出指标时更侧重于2018年度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袁详见下页表1遥渊四冤通过研讨对指标体系进行修订本次指标设定环节中袁广泛征集每个评价团队成员对各自评价项目的指标设定意见袁同时针对评价环节中技术规范制定尧新增经济效益尧辐射带动作用的认定等关键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袁为后续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曰广泛邀请同领域行业专家参与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环节袁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曰关注政策导向的落实情况袁包括行业重点攻关的完成情况和新技术尧新方式的推广应用情况遥本次评价的六个创新团队项目均立足于制约天津市不同产业发展的重点尧难点问题和不同产业发展规划设定了针对性的团队重点攻关方向袁如奶牛创新团队项目重点研究方向为野奶牛种质提升技术研究与遗传改进技术集成应用冶野奶牛精细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冶野牧场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奶牛健康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冶曰而生猪创新团队项目重点进行野种猪企业种猪的联合育种冶野规模猪场信息化管理冶野天津生猪安全饲料生产技术和精细化饲养规范冶以及野建立良种登记制度冶四个创新研究袁因此在设定效益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行业政策的导向性尧各创新团队项目建设的侧重点和分层分类的原则袁根据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和生猪创新团队项目行业政策导向设计了表2效益指标遥本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袁以分析项目政策背景和目的为出发点袁确定各创新团队项目评价方向袁通过分析各创新的重点研究方向初步确定效益类评价指标曰其次袁通过分析各创新项目团队结构和管理流程袁确定管理类评价指标曰在此根据各创新团队项目进度安排确定完成类指标曰最后袁通过内部讨论和咨询专家袁对初步设定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遥基于上述思维逻辑制定表3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遥三尧本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存在的不足渊一冤指标缺乏实证分析创新团队项目尚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袁该项目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团队尧专家意见和团队经验判断为主袁因此袁在指标挑选上略有粗糙遥目前关于创新团队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论文较少袁部分指标选择缺乏实证分析袁本项目仅建立了一个具备一定适用性的农业创新团队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遥渊二冤权重设定手段较为传统由于本次评价时间紧迫袁没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调查问卷等手段收集数据袁并利用结构分析模型进一步分析创新团队不同投入要素对项目产出尧效果的作用路径袁从而更加科学确定各评价指标和权重遥渊三冤考核指标过于庞杂创新团队项目设立后袁天津市印发了叶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表1奶牛创新团队项目和林果创新团队项目产出考核指标团队考评办法渊试行冤曳渊津农委计财也2017页107号冤遥文件中关于项目产出考核指标多达23项袁且各项考核指标分值较为均衡袁难以直接选取核心产出考核指标遥四尧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渊一冤综合收集和筛选创新团队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推行袁首先在互联网平台收集各省市关于创新团队项目政策文件和绩效评价报告袁然后通过对比各省市不同创新团队项目的政策内容袁进一步分析和筛选具有共性的产出和效益指标遥渊二冤利用模型筛选指标和权重在时间允许和资料可获得的情况下袁运用结构分析模型分析创新团队在不同投入要素下路径分析结果及路径估计系数袁构建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相应的指标权重遥渊三冤回归政策设立初衷围绕创新团队项目在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袁以及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作用方面袁选取具有可评价性的考核指标曰同时分析不同省市相关创新团队项目在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设定的考核指标袁从而横向对比选出更具可评价性的核心指标遥姻渊作者单位院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掖特殊普通合伙业天津分所冤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参考文献[1]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EB/OL].渊2011-04-02冤./ zhengceguizhang/201104/t20110418_538358. htm.[2]天津市农委袁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考评办法渊试行冤[EB/OL].渊2017-09-21冤.https://nync. /ZWGK0/ZCFG152022/202110/ t20211011_5643407.html.渊本栏目责任编辑院尹情冤表3水产创新团队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2007年,中央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步伐,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在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由农业部、财政部依托现有中央和地方科研优势力量和资源,启动建设了以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一、层级构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层级构成。
每一个农产品设置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由若干功能研究室组成),研发中心设1名首席科学家和若干科学家岗位;在主产区设立若干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1名站长。
在综合考虑产学研方面的成就、学术威望、统筹能力和工作作风等因素的基础上,经相关行业部门、学术团体、推广机构、主产区专家代表推荐排序,我们筛选出了10个试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根据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的遴选标准,首席科学家组织本产业专家代表讨论并征求相关院士的意见后,提出了各功能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各功能研究室的科学家岗位及综合试验站站长人选拟定名单。
农业部科技司发函就拟定名单征求了依托单位、有关学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人选的初步名单。
二、建设试点2007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选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柑橘、苹果、生猪、奶牛10个产业开展技术体系建设试点,针对每个大宗农产品设立一个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在主产区建立若干个国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
到2008年底,启动建设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设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聘用50位首席科学家,涉及34个作物产品、11个畜产品、5个水产品。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精简篇)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建议方案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把发挥优势与创新模式、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
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兴农,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思路以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单元,明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思路。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用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增强我区农业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一)优势农产品优先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进行构建,在产品选择上坚持优势农产品优先的原则,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蚕桑、甘蔗、咖啡、水产、茶叶、水果、畜牧等为优先产业。
按照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优化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土壤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二)联合攻关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联合攻关的原则。
改变过去注重产业发展中单个环节攻关为产业发展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系统攻关;改变过去注重单个单位攻关为聚集和整合本领域优秀骨干科技人员联合攻关,加速提升产业技术研发水平。
(三)资源共享原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坚持成果、设施及项目资源共享的原则。
体系内科研人员须积极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项目、设施资源,充分利用体系建设平台,集中力量对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与共性技术进行攻关集成,确保产业发展不断获取科技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总体目标
以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优质水稻良种引育、筛选、示范展示基地,引育筛选出可供供郊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4-5个,构建与优质品种相配套的栽培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郊区打造有一定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的优质大米品牌4-5个,年销售量达到全市地产稻米总量的30%。
二、重点任务
1、加强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筛选和推广。
建立优质品种引育和筛选基地,对本市传统水稻优质品种开展提纯和改良,进一步稳定优质性状,提升其综合抗逆能力。
以品质为重点,引育并举,开展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和筛选,开发适合本市市民口味的稻米品种。
健全良种体系,建立统一制繁种基地,提高种子质量,加快优质新品种推广。
2、开展优质水稻生产技术集成示范。
在全市主要稻区建立示范基地20个,按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开展优质水稻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根据品种特点,形成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和定量精准栽培技术、土壤有机质提升和耕地质量保育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研究和集成示范。
针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全面开展机直播、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研
究和示范推广,从机械性能、水稻品种筛选、适宜茬口搭配、各阶段群体质量调控指标、高产穗粒结构及肥水管理、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的试验研究,筛选出适宜机型,形成相配套的优质稻高产栽培农机操作规程和农艺技术规范。
4、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示范。
一是基本建立本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监测体系,完善“上海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系统”的预警功能,提高病虫害预警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二是通过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建立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以及抗药性变化情况的数据库。
三是加强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生物和高效低毒农药的应用研究和示范应用,形成与优质水稻生产相配套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5、加速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
以优质稻米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产后保鲜、加工、贮运等技术的研究,着力扶持一批地产化优质稻米生产加工企业,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优质稻产业化生产基地50万亩,创建优质稻米品牌4-5个,初步构建起本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框架及模式,不断提高本市优质稻米产业化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