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我在阅读《文学回忆录》之后,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内涵丰富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文学的力量,对作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思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被《文学回忆录》中展现出的丰富情感所打动。
作者通过回忆和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
我仿佛能够与他们一同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一切,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尤其是作家描写的一些悲剧事件,如失去亲人或爱人的痛苦,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同时,书中也充满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回忆,那些幸福和温馨的瞬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希望和甜蜜。
其次,我对于《文学回忆录》中的深刻思考和思想启示深感赞赏。
作家在书中对于文学的探索和创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我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书中的一些哲学问题,如对于生死、时光和意义的思考,引导我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这种思考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期许。
最后,我认为《文学回忆录》的阅读给我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和文学的启示录。
通过作者对于生活经历的回忆和思考,我对于文学创作和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
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作者的真情流露和对于生活的热爱,这也使得我更加深入地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和意义。
总结起来,《文学回忆录》的阅读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了解了文学的魅力和作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相信这本书会一直陪伴着我,并且在未来的人生中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学回忆录》,我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禁忌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禁忌《文学回忆录》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一部回忆录性质的自传体小说,该书于1959年出版。
读完这本书,我对纪德的思想、文学观和家庭生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这是一本充满温情、思考和回忆的书,让我深受触动。
《文学回忆录》以纪德的童年为起点,通过回忆的方式描绘了他的成长和文学生涯。
纪德细腻地描述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文学界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他与父亲的亲情、与朋友的友谊,还是与文学家们的交流,都令人动容。
他的文字流畅而深情,语言简练却又富有感染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阅读《文学回忆录》,我深深感受到了纪德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他在书中提到了一些他心目中的文学偶像,如弗朗索瓦·拉伯雷、雨果等。
通过对这些文学巨匠的赞美和学习,纪德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文学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
他坚信文学的力量,认为它能够传递人类的智慧、情感和思想,因而深深热爱和崇拜着文学。
读完这本书,我对纪德的怀旧情怀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他用温暖而充满细节的笔触,回忆起自己童年时光的点滴,那些美好的回忆仿佛还在眼前。
纪德纵情地描绘了他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和家庭生活,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淳朴而温馨的氛围。
他展现了对家人的深深的感情和尊重,使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纪德在书中还展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他对社会的种种不正义和浮躁做法感到不满,并渴望通过文学改变世界。
纪德并不甘于安逸的生活,他渴望追寻内心的真实渴望。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善美,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追求。
《文学回忆录》的阅读过程中,我不禁感叹于纪德的卓越天赋和超凡文学才能。
他的文字精致而立体,富有韵律感;他的思想深邃而独到,颇具启发性。
纪德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艺术品,更是一种对生命、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呼唤。
总体来说,《文学回忆录》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
通过纪德的回忆和思考,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还触及到了更广阔的人生问题。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全集》读后感
凡人没有自我教育。
所谓超人,是指超越自己,不断不断超越自己。
耶稣的'悲剧,多重涵义,那是超人和凡人间的悲剧:他有门徒,没有朋友。
最动人的是耶稣在橄榄山上的绝唱:当他做最后的忧愁的祈祷时,门徒一个个撑不住了,睡倒不醒。
他们是凡人,老实人。
开始时,耶稣需要信徒、门徒,但在快要赴死的时刻,他需要朋友。
那一刻,门徒们、凡人们,怎么可能上升为朋友?
耶稣的志愿,章节分明。
该逃的时候逃,该说的时候说,该沉默的时候,一言不发,该牺牲了,他走向十字架。
最后他说:“成了。
”
从艺术的价值判断,耶稣是“成了”,从人生的价值判断,耶稣爱世人是一场单方面的爱。
世人爱他,但世人不配。
两千年来世界各国的爱放在天平这边,天平的另一边,是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绝叫。
耶稣留下的典范是什么呢?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原来”两字,请不要忽略。
在座有人在爱,有人在被爱,很幸福,也很麻烦。
最后一句话:“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论信仰,耶稣是完成的;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集锦_读后感作文

精心整理文学回忆录读后感集锦_读后感作文《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和陈丹青共同创作的书籍,有多少朋友看过这本书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01到影响去的时候,就打动了我。
没有那种诗歌的炫技,也没有平凡到不引人注目。
字字朴实,敲击人的心扉,正向作者的名字:木心。
用木头做的心,一定是有着典雅的芬芳。
翻到下册。
从18世纪英国文学,谈到滚石乐派,再到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
可以说是无所不包。
看完这本书,我可以断定,木心可能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博学一些。
在谈现实主义文学,包括俄国文学、法国文学的时候,都是如数家珍一般,如果你仔细聆听,一定能够学到你所欠缺的东西。
本人比较感兴趣的,也正是19世纪以后的外国文学,而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下册,正是全部谈的这些。
有人说。
木心不是正统的路子,要是正统,怎么会躲到美国去呢?以及,人们看完这本《文学回忆录》,你可能会惊叹于,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文学、艺术大师和大家,只有拥有长久的积淀,才能够积累足够的力量,爆发出来的,看似平静,但是背后却是如巨石流一般涌动的力量,从前慢,就是这个典型的例子。
梳理完木心的思想,这篇书评,也应该快要结束了。
木心是个可爱的人。
终生未娶,也无子,孑然一身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再孑然孤立地离开。
看完这本书。
我们不仅仅要记住木心告诉我们的文学、哲学,甚至包括艺术的知识,也要学会木心的思考方法,即他自己的经历和方法论。
这些就要靠自己去悟了。
没法用言语传递给你。
我自己,可能也在修行和悟的途中呢。
呵呵.课上完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但,千万别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哪怕有别人嘲笑你。
也要坚定内心最不可动摇的部分,这或许是一生的事情。
妙笔生花感叹连连,但是木心却终久没有治好我,书写内容的干瘪无力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弃写作,这种体验是绝望的,但我还是在阅读,我对木心产生了“昵而敬之”的缓和的相处方式,我也开始理解木心先生生前为何不愿意出版《文学回忆录》给这本书打五星,是对木心先生的文化,对他身上留存下来的古老文脉,对他的经历和他的韧性的致敬,是希望自己到暮年时也能有他这般的文人气魄,同样也是对自己美好懵懂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在对文学懵懵懂懂之时误读了木心,误入歧途,跌跌撞撞欲寻出路不得。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精选5篇)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精选5篇)文学回忆录篇1陈丹青愿意为了木心奔走:出两本和他相关的书——《文学回忆录》与《木心谈木心》,在木心死后为他举办哀悼会,各类场合如果可以总要提到木心,在他主持下的乌镇木心美术馆也即将落成开业……如此卖力的“宣传”,让木心的影响不断扩大。
陈丹青以自身的价值和地位,足以被称为当世大师,而今花甲的身躯,为老师当“推销员”,何苦?为什么不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自己身上,好登上人生新的高峰,却肯劳心劳力为木心“作嫁衣裳”?有人泼冷水,认为木心的造诣并没有陈丹青所宣扬的那么优秀伟大,认为陈将其捧得太高,言过其实。
如果木心的作品真的非常优秀,便能生生不息,历史自会择取,何必辛苦树碑立像,劝世人瞻仰?记得韩寒有篇文章,说他喜欢赛车胜于文学,理由是赛车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文学无标准。
似乎有理。
文学的好坏,不可能有像汉谟拉比法典那样的铁律让所有人遵从。
有些作品被绝大多数人视为名著经典,在有些人眼里可能不过尔尔。
《诗经》原只是一本民间诗歌集,但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将它提升至经典地位,故称“诗经”。
但或许在有些人眼里,那可能不过是些痴男怨女的靡靡之音。
有些问题,答案就是问题本身。
你问陈丹青为何愿意为木心辛苦奔走,出书立说?只因为陈觉得木心是好的,他的作品是好的,你不认为木心好,便不能理解是为什么,而在他看来一切都自然而然。
这些让我想起《大长今》里的一段情景:郑尚宫做了一道凉菜,问大家里面加了哪些调料。
今英自信满满回答:“有酱油、醋、白糖、芝麻盐和水。
”郑尚宫并未表示认同,让众人都尝一尝,猜猜放了哪些调料。
大家品尝过后,似乎都赞同今英的回答。
只是突然,“是红柿,不是白糖,是红柿。
”说话者是长今。
郑尚宫露出愉悦神色问:“你为什么认为是红柿?”长今为难的回答:“我因为吃到红柿,所以说里面加了红柿。
”郑尚宫大笑。
因为有红柿,所以尝到了红柿的味道,这难道是件让人困惑的事情吗?陈丹青理解他的老师木心是“天之木铎”,希望为老师出些汗水之劳,这难道是件让人困惑的事情吗?至于木心的文章中是否加了红柿,每个人的味觉不同,该如何解释呢?所以,陈丹青在做的,是想要大家能尝到里面的味道,真是件困难的事啊。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作为一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那些可以与我分享灵魂的作品。
这不仅仅是一个消遣,更是一种对生命的追求和思考。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文学回忆录》的书,既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让我思考了一些问题。
书的内容《文学回忆录》是一本讲述作家自身经历的书。
书中收录了多位作家的自传和回忆录,从20世纪初至今,跨越了多个地域和文化背景。
最令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些作家在书中写下的故事,他们用心灵和思维去审视生命,反思自我,深刻而感人。
这本书的内容不局限于文学回忆录,还涵盖了许多艺术家和学者的经历,例如传奇的影星吉娜·洛洛布里焦拉、艺术大师毕加索等等。
他们的思想与经历,不仅仅只是坐落于自己的领域,同时也在人文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一道闪亮的火花。
对文学的理解在这本书中,作者们不仅仅从个人经历出发,更是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艺术实践,去探讨人类文化的本质。
一种文学作品,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其内部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
正如作者所写的,文学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获得人间真切理解的艺术形式。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对文学的理解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文学的价值在于它体现出我们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映出人类社会和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
采取审美的角度来阅读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作品背后的内涵。
在我的认知里,文学曾经只是一种形式,我忽略了它背后的思想和精神上的丰富性,而《文学回忆录》带给我的,则是对文学的重新认识和审视。
个人思考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人们的成长和经验千差万别,但是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某种共通性。
在这些共通之处,又是可以深度的思考和开展讨论的。
这本书中的众多作家中,有些人生平凄苦,有些人饱经风雨,但他们都不放弃自己的文学梦想,并一直坚持下去。
他们又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创造了无数的文学佳作,不断地推动着人类文学的进步。
在我看来,人生不一定要经历过多的沧桑和风雨,也不必显得富有,但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体验。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文学回忆录》是一本以回忆和自传形式展示作家生活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通过作者对自己成长经历、文学创作、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回忆,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作家的内心世界和其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阅读完《文学回忆录》后,深受触动,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并对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文学回忆录》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上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叙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和场景中。
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人物形象还是历史事件,作者都能够用简洁准确的文字将其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氛围和情感。
这种具体而微妙的描写方式,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沉浸其中。
除了对于细节的讲究,作者在《文学回忆录》中还对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进行了真实而深入的回忆。
通过对于自身经历的回忆,作者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于生活的思考。
在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坚持和努力,以及在成功和荣誉面前的深深忧虑和不安。
这一切都使得作者的形象更加立体,让读者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作家背后的故事和他们与文学之间的联系。
与此同时,通过对于作者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回忆,读者也可以对于当时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文学回忆录》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回忆,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思潮的影响。
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让读者可以思考和反思当下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同时也加深了对于作者创作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文学回忆录》读后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学的力量。
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文学可以通过具体而微妙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通过作者的回忆和自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背景以及对于社会和文化的态度。
文学不仅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还能够让读者思考和反思自身的生活和价值观。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文学回忆录读后感》《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所著的文学巨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时代和人物。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时间和记忆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在《文学回忆录》中,普鲁斯特通过主人公马塞尔的视角,展现了一个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的欲望、痛苦和追求。
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鲜活和真实,让人仿佛能够看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在这个作品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普鲁斯特通过描述主人公马塞尔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和经历,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他通过对时间的描绘,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时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除此之外,记忆也是《文学回忆录》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普鲁斯特通过主人公马塞尔的回忆和思考,展现了记忆的奇妙和神秘。
他认为记忆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人类对于时间的抗争。
通过对记忆的探讨,普鲁斯特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记忆的力量和价值。
在阅读《文学回忆录》的过程中,我被普鲁斯特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笔触所感动。
他用文字描绘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时间和记忆的奥秘,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时间和记忆的哲学著作,它让我深刻领悟到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文学回忆录》,我深深感受到了普鲁斯特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理解,以及对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更让我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文学回忆录》将永远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将继续引领人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启迪人们对生命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读《文学回忆录》有感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因为这首《从前慢》,发现了这样一个满怀诗意的作家---木心。
“借我一个暮年,借我碎片,借我瞻前与顾后,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可预知的脸。
借我悲怆的磊落,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因为这首《借我》,喜欢上了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最近浅读了木心先生的著作《文学回忆录》,感叹作者的学识之渊博,学术之专业,可谓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从古希腊神话到东方圣经,从楚辞屈原到唐诗宋词,从文艺复兴到古代戏曲,从英法文学到魔幻现实主义,作者胸纳百川,俯仰于天地之间,不温不火的讲着,古今文学如数家珍,国内国外信手拈来,文字简洁生动,微有偏颇又不失幽默,带着个人色彩又语重心长。
指尖流转的文字如一幅幅画卷般徐徐铺开,灿若星辰的文学艺术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通过木心先生独到的分析与谈论,让我对整个文学发展史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掩卷读完唯有叹服,文中一字一句皆是先生的观点和思索,真如一位老者般徐徐道来,好让我们粗浅一辈省些功夫一窥门径。
文学回忆录中说到读书,少年时读书如窗中窥月,中年读书如阶前仰月,老年读书如山中望月。
喜欢读书,在不变的空间内,体会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在自己狭隘的人生里体会他人的精彩生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我们没有办法在平凡是生命中去体验无限多的可能,去感知无数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不同世界人们的生活,唯有读书。
不仅能横跨千里更能穿越古今,看着一个个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看他们的嬉笑怒骂,看他们的快意人生,看他们激荡文字,看他们扶摇直上,看他们市井堕落,看他们苦苦挣扎。
在家里有很多落灰的书籍,小时候读时似看连环画,一直在意主人翁的起落命运,现在看时总能看到现实的样子,一样逃不过的悲欢离合,一样挣不开的世道艰险。
回忆录中以木心先生自己的观点,罗列了各类书籍,哪个宜浅读,哪个粗粗略过,哪个暗藏玄机,哪个不屑一顾。
智者的指引犹如明灯,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提着明灯寻找书籍,走着捷径,享着光明。
踩着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自然会远一些,感谢遇见,感恩遇见,此书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