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方言中与语序有关的附置词及其类型学特点
谈谈青海方言的特殊语序

作者: 汪忠强
出版物刊名: 青海社会科学
页码: 16-21页
主题词: 青海方言;汉语语序;特殊语序;普通话;系词;宾语;谓语动词;“把”;介词;能愿动词
摘要: <正> 语序,就是各级语言单位进行组合时的排列次序。
不同的语序显示不同的组合关系,表达不同的语意。
语序,就是汉语联词成句的一项特别重要的手段。
汉语的句型变化,不靠词形的变换,不靠不同的语法模式的变换,靠的就是改变语序。
当然也有时候借助一下虚词。
汉语改变语序在表意上是有着奇妙功能的!但一般地说,汉语语序又是确定的,约定俗成的,不同的语序表达不同的语意,和其他语言一样有规可循,若不遵守,便会造成混乱,即所谓文理不通。
在汉语中,语序不能随意更改的叫做语序的强制性,语序可以更改的叫做语序的选择性。
强制性是基本的,即使在选择性也都寓有强制性,这方面,语言专家已有详论,。
方言接触中的语序个案考察

方言接触中的语序个案考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人群共存、交流和相互影响日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方言接触成为一个重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着重考察方言接触中的语序个案,并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语序的变化情况,以期提高我们对方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的认识。
一、语序变化的原因及形式方言接触中的语序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方言结构、语言使用场景、语言教育政策等。
例如,在汉语方言接触中,常会出现以宾语-动词-主语为主的语序,这是因为受到汉语标准语影响的方言对语序的模仿以及在转换为标准语时,面临语序调整的需要。
而在加拿大的法语和英语方言接触中,出现了以主语-动词-宾语的语序,这是由于两种语言结构的交融所导致的。
从语序的形式上来讲,语序变化可以表现为语序的前置、倒装和重组。
以前置为例,宾语前置到主语之前是汉语方言接触中的常见语序形式,例如:“书我拿来了”(我拿来了书)。
倒装和重组则更常见于指代不清、语言习惯不同或语言性质差异较大的语言接触中。
二、不同方言的语序个案1. 标准汉语与南京话标准汉语的一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而南京话中则有“宾语-动词-主语”的语序。
在南京的汉语方言接触中,这种语序的使用成为一种方言的特色。
例如,“女人衣服穿到车站”(女人穿衣服到车站),或“面条吃我五个小时”(我吃了五个小时的面条),这些语句在南京话中并不显得奇怪或不礼貌。
2. 意大利语与托斯卡纳方言意大利语中通常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托斯卡纳方言中则常常使用以宾语-动词-主语为主的语序。
例如,意大利语中“io mangio la mela”(我吃苹果),而托斯卡纳方言中“la mela io la mangio”(我吃的是苹果)。
3. 英语与苏格兰盖尔语英语中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在苏格兰盖尔语中常用以宾语-动词-主语为主的语序。
例如,英语中“John saw Mary”(约翰看见了玛丽),而在苏格兰盖尔语中会说成“Mary saw John”(玛丽看见了约翰)。
论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 SOV 句式

论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 SOV 句式安丽卿【摘要】西宁话和临夏话虽属于两个不同的方言片区,但它们在语序上却共同呈现出迥异于普通话的SOV句式。
文章对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SOV句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指出西宁和临夏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间的汉语方言长期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渗透。
%Xining dialect and Linxia dialect belong to different dialect areas .There is SOV sentence patterns in them that are widely different from the Mandarin in word order .In this paper , the SOV sentences in these dia-lects are compared .It is found that Xining and Linxia are both multi -ethnic cities;therefore , their Chinese dia-lect has been influenced by the languages of minority languages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西宁话;临夏话;SOV句式;语言接触【作者】安丽卿【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2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是一座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的城市。
西宁话属于中原官话的秦陇片,它与普通话相比有许多自己独具的特点。
临夏作为甘肃省西南部中心城市,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其间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又称“河州话”,属于中原官话的河州片。
西宁话和临夏话虽分属两个不同的方言片区,但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却有不少相同之处,如古入声字全部归派为平声,都有程度副词“胡嘟”、附置词“啊/哈”,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动词,即SOV式等,这些共同的特点又使二者在中原官话中显得与众不同。
青海方言_精品文档

博学笃行自强不息
青海方言
概述:
青海方言是汉语言系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省及附近地区。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青海方言在语音、词汇
和语法等方面与其他方言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
青海方言的特点和发展。
一、语音特点:
青海方言的语音特点受到西北官话和藏缅语族影响。
在音节结构上,青海方言倾向于较为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或双音节词。
与普通
话相比,青海方言存在明显的声调差异,语调随着方言区域而有所
不同。
此外,青海方言还特点在发音上的浊化、咝化和后缩等特点,使其独具一格。
二、词汇特点:
青海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部分词汇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在农业、畜牧业等特定领域的词汇中,青海方言更加丰富。
例如,\
1。
西宁话认知称谓语分析

思维模式 , 生动形象地表示一类人的名称 , 以达到一定 的语用 目的。 认知称谓名词就其功能来讲 , 并非单 纯地用作指称 , 更重要的是用做描述评价 , 人的各种品性特征和能力被实体化后得以凸显 , 具有丰富的 语义特征。 认知称谓词显现出人类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及其相应的创造性 , 它不仅 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密切 相关, 还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象 , 因此 , 它更能映射使用者的社会性和文化特征 。尤其方言中的认
表 一
分类
词 汇量
霉
2
亲属称谓
1 2 6
非 亲属称谓
6 6
职业称谓
1 5 3
轻贱称 谓
7 8
诮谑称谓
3 0
_ d
昌
本 文 为青 海 民族 大 学 2 0 1 4年 校 级 科 研 项 目成 果 作者简介 : 廖 贞( 1 9 7 2 一 ) , 女, 重庆人 , 青 海 民族 大 学文 学 院 副教 授 。 主要 从 事 汉 语课 程 教 学 以及 相 关 的语 言文 化 研
盛 棘 离 原 论 坛
民
西宁话 认知称谓语分析
廖 贞
( 青海民族大学,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7 )
族
语
-
口
与 文
学
摘要 : 西宁话认知称谓语 内涵丰富 , 表达独特。通过定量分析 , 本文从感情 色彩、 词义来源和认 知 方 式等 方 面探 讨 了西 宁话 认 知称 谓语 的特 点 , 这 些特 点有其 丰 富 的地域 文化 成 因和理 据 。
反 映 出明显 的地方 心 态 。这种社 会性 的心理存 在 , 影 响和制 约着 人们 的思 想情 感 、 审美 观 念 以及 价值 取 向。 青 海地 处偏 僻 , 风气 闭塞 , 因此 本地 人容 易产 生保 守心 态和 排外 思想 。 早先 到青 海 的外地 人 除 了做 小
西宁方言“老”字语用功能探析

西宁方言“老”字语用功能探析摘要:文章分析总结了“老”字在汉语共同语、方言以及西宁话中的研究现状,探究了“老”字在汉语共同语和西宁方言中的意义。
并从语体色彩、语法作用、语义特征等方面重点阐述了西宁方言“老”字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西宁方言;“老”字;语用“老”字在普通话和很多方言中都属于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适用范围广,组合能力强。
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老”字的语法特点和语法意义有着一定的区别,这需要我们在不同的语言中通过相应的语境对其加以研究,进行区别。
一、“老”字研究综述关于“老”字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对“老”字研究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但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多。
对“老”字的研究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是从语言角度对“老”字进行研究,包括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老”字的研究。
如《浅析李贺诗中的“老”字》(王茜,2020),《中西方“老”字的不同含义》(刘艳秋,2020),《“老”字的意义及其维译》(伊力哈尔·买买提明,米娜瓦尔·买提那斯尔,2020),《上海话里的“老”字》(阳桀,2020)等等。
其次是从内容上对“老”的研究,包括“老”字程度副词用法,“老”字语体特征,“老”字语义特征,“老”字语法化问题,即程度副词“老”字的语源问题,“老”字作称谓语的用法,“老”字的社会学意义等方面的研究。
如《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新研究》(宋咏雪,2020),《程度副词“很”与“老(东北方言)”的语法语义差异》(毛玉梅,2020),《“老”语义探微》(马惠玲,2020),《时间副词“老”的语法化过程考察》(杨睿,2020),《浅析<型世言> 中“老”作称谓语的用法》(朱聪,2020),《“老”字的称谓化作用》(阎德早,1992),《“老”字称呼引出的话题》(刘松桃,1999),《老字号:要把“老”字用出分量》(唐纲,赵丽娟,2020),《汉语称呼语中“老”字的权势与等同关系探析》(马培培,2020)等。
西宁方言名词重叠的语法及词义分析

西宁方言名词重叠的语法及词义分析摘要:西宁方言中词汇的重叠形式极其普遍,而且有着明显的特点。
西宁方言中名词的重叠形式一是数量大,在普通话中不能构成重叠形式的大多数名词,西宁方言中可以重叠;二是构词能力强,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的多种成分,非常活跃;三是在重叠之后表现出新的意义,有的甚至在词性上发生了变化。
文章从西宁方言名词重叠的结构方式、名词重叠的语法功能、名词重叠后的语义变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西宁方言自由名词重叠结构方式语法功能词义分析近来,我们在兴海路社区、海湖路市场等地进行西宁方言调查,发现西宁方言中词汇重叠的现象非常突出,而这种重叠现象不仅在语法形式上有着独有的特点,语义方面也附加了特殊的意义,其中名词的重叠尤具特点。
与普通话相比,西宁方言中名词重叠的现象极为普遍,大多数名词都可以构成重叠形式,它们不仅具有特殊的构成方式,而且表示着特殊的语义,其语法功能也较为特殊。
由于不熟悉西宁方言,调查的范围也较为狭窄,加之研究水平有限,现将收集到的语料进行一个浅近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学习。
1西宁方言名词的重叠的结构方式根据我们的调查,西宁方言名词重叠的构成方式非常复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大致可做一下归类:1.1AA式AA式重叠方式是西宁方言名词重叠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他重叠方式的基式,在普通话中,这种方式基本上限于称谓类词汇,在西宁方言中则不仅仅限于称谓,可以指称不同的对象。
根据指向的不同,我们归类如下:称谓类。
如,爸爸(指叔叔) 妈妈(读阳平,指伯母)孃孃(niang 姑母)等。
与普通话相比,这类重叠在西宁方言中虽然存在,但数量较少。
普通话中大多数称谓类名词都可以重叠,而西宁方言中仅限于少数称谓,更多的称谓词汇则是在前面加上“阿”这个词头,不做重叠。
如“阿大(爸)”、“阿舅”、“阿姐”等。
器具类筷筷碗碗铲铲(读can)罐罐坛坛缸缸(水杯) 绳绳凳凳柜柜等。
器具类词汇的AA式重叠在西宁方言中最为普遍,普通话中这类词汇大多不能重叠(儿童学习语言阶段除外),而西宁方言中则大量存在。
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

作者: 张成材
出版物刊名: 青海社会科学
页码: 114-118页
主题词: 西宁方言;西宁话;普通话;语法特点;贵德;“给”;乐都;“罢”;不及物动词;否定副词
摘要: <正> 青海省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哈萨克等兄弟民族。
汉族在全省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聚居在西宁周围的东部农业区和一些半农半牧区。
这个地区包括西宁、湟中、平安、湟源、乐都、民和、大通、互助、贵德、门源、化隆、循化和同仁等县市。
青海汉语方言内部也有一些差异,大致可分为三个小方言区:(一)西宁话:包括西宁、湟中、平安、湟源、大通、互助、门源、贵德(指贵德“巧话”)和化隆;(二)乐都话:包括乐都和民和;(三)循化话(即甘肃临夏话,俗称“河州话”):包括循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将 作为动作 、 为支 配对象 的“ 字短语 提前 到相 行 的”
关 的 动 词 之 前 , 现在 “ ” 短 语 之 后 。如 : 出 的 字
① 他我哈打了。 ② 你 饭哈吃。 ( 打了我 。 他 ) ( 吃饭 。 你 )
4 )将受 事提 前 , 置 于“ 字短 语 之后 , 后 的” 或后 置 于 动 词 、 态助词 “ 、 动作 行 为 发 生 的时 间、 件 。有“ 动 了” 表 条 如 果” “ 、要是 ”“ 、……的时候” “ 、……以后” 的意思 。如 : ⑩ 你喜欢大 的了大的哈拿上 。
◎ 好的哈拿来 , 的哈撂掉。 坏 ( 拿来好 的, 扔掉坏的 。或 , 把好的拿来 , 把坏 的扔 掉。 )
⑩ 没写过的哈写 。 ( 没 有 写 过 的 。 写 )
A) 哈” “ 仅作为宾语 提前 的标志 , 后置 于提前宾 语之 后 , 普 通话 无相应 虚词对应 。一种是在普通 的主谓句 中 , : 如
西 宁 方 言 中 与 语 序 有 关 附 词 及 其 类 型 学 特 点 的 置
马 梦 玲
( 青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 系 , 青海 西 宁 800 ) 10 8
摘
要: 本文参照语序类型学的基本理论 , 西宁方 言 中与语序 有 关的 附置词入 手 , 从 先描 写西宁方 言的附置词 , 然
作者 简介 : 马梦玲( 9 1)女 , 1 7一 , 青海乐都人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青海方言 。
关 键 词 : 宁方 言语 序 类 型 ; 西 附置 词 ; 型 特 征 类 中 图分 类 号 : 7. H12 2 文献标识码 i A
西 宁方言 中 , 附置词①有 “ 、 俩 ” “ 、 塔 拉” 。 哈” “ 、 搭” “ 等 在组成句子的过程 中, 呈现 出不同于普 通话 的特 点 , 并且 为 西宁方言 中基本 S OV句、 OV 比较 句 、 OV双 宾句 的表 达 S S 起到 了重要作用 。这些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 、 系的成分各 联 有特点 , 现分述之 。
、
西 宁方言 中与语序 有 关的 附置词 用 法
1 要 将 受 事 前置 的 附置 词 “ ” .主 哈
2 )与 “ ” 同 构成 “ … …给 ” 组 合 式 附 置 词 形 式 表 给 共 哈 的
关于“ 的来源 , 哈” 桥本万太 郎认 为与 中古的“ 有同源 行”
示动作 的受 事前 置 , 使动 意义 , 于代词 、 有 置 名词 、 的 ” “ 字短
后 以 G en eg总 结 的 4 reb r 5条 人 类 自然语 言语 序 共 性 规 律 中与 句法 相 关 的共 性规 律 为 尺 度 , 比较 西宁 方 言 与 现 代 汉
民族共 同语 ( 普通话) 语序类型 的异 同, 并得 出结论 : 西宁方 言是后置词语 言特 征明显 的语言 , 与前置词语 言特 征明 显 的普 通话很有距 离。该特征 的形 成原 因还 有待进一步研 究。
(n i 果你 喜欢 大 的 , 把 大 的 拿 上 。 就 ) ⑩ 我去哈他看书着 喱。 ( 去 的 时候 他正 在 看 书 。 我 ) ⑩ 作 业 写 完 了哈 再 出去 耍 去 。
另一种是 出现在双 宾语 句 中 , 间接 宾语 提 前 到动 词 将
前 , 置 在 双 宾语 句 的 问接 宾 语 后 。如 : 位
一
⑤ 你我 的书 哈拿来 。 ⑥ 你书包哈背上 。
( 把我的书包 拿来 。 你 ) ( 你把书包背上 。 )
C )使动词支 配的对象前置 于动词 之前 , 当于普 通话 相
中前 置 介 词 “ ” 置 于 代 词 之后 , 对 , 。如 :
⑦ 你 谁哈有意见 ?/ 你谁 哈意见有俩 ? ( 你对谁有意见 ? ) ⑧ 有啥事你我哈说 。 ( 有什么事对我说 。 )
语 之 后 。如 :
关 系( 9 3都兴宙认 为来 自元代 汉语 “ ” 行 ” 18 ) 行 。“ 的用 法和
来 源余 志鸿认为 是多功能 的后置词 (9 2 , 1 9 ) 是语言接触 过程 中的“ 借用” 现象 , 分别是对 蒙古语 宾格 、 格 、 格 、 与 位 离格 后
置 词 的 对译 。江 蓝 生 (0 0 认 为 “ ” 两 种 用 法 , 有 “ 20) 行 有 只 N
刘丹青认为西宁方言属于真正的sov语言2001greenberg的第41蕴涵共性说明假如一种语言的动词同时在名词性主语和名词性宾语之后该语言几乎总是具有格的系统西宁方言中的哈等词具有格标记作用这类标记在西宁方言该类句式中对区别主语和宾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因为有这类词的存在宾语可以任意前置而不至于和主语相混或者被当作话题也就保证了西宁方言中有s0v句式并且有相应的附置词这一前提对进一步分析西宁方言s0v句式以及相关的附置词的类型学特点提供了可能
第2卷 8
第 5 期
兰 州 交
通 大
学5 I2 . Oc . 0 9 t20
20 0 9年 1 O月
J un 1 f .nh uJ oo gUnv ri o ra O a zo i tn ies y I a t
文章 编 号 :0 14 7 (0 9 0 -1 10 10 —33 2 0 ) 50 2—4
③ 他我哈给 了一本书 。
④ 小王我哈教英语着。
( 给了我一本书 。 他 )
( 王在 教 我英 语 。 小 )
B )使动词支配的对象前 置 于动词 之前 , 当于 普通话 相 中前置介词“ ”置 于名词之后 , 把 , 。如 :
( 写完作业 以后再 出去玩耍 。 )
收稿 日期 :0 90—0 2 0 —62
⑨ 他 哈去 给吗? ⑩ 小王哈走 给。
( 让他去吗? ) ( i k小王走 。 ) ( i k愿意走的走 , 不愿意走的 留下 。 )
⑨ 愿 意 走 的哈 走 给 , 愿 意 走 的 哈 留 下 。 不
行 +VP 中的“ 是语法标记单位 , 句式是元代 汉语受 蒙 ” 行” 该 古语语序影 响而产生 的新 的句式 。而“ 的读 音是“ ” 行” 上 的 变读音 , 当该 字处 于音节末尾 时读轻 声所 致 。西 宁方 言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