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

合集下载

语言学类型ppt

语言学类型ppt
汉语是这种语言的典型。如: 山、走、红、人民、电脑、走红、走运、气管炎、胆结石(由词根加 词根构成) 木头、桌子、原则性、老师、可喜、阿姨(由词根加词缀构成)
除了汉语外,词根语的还有,壮语、傣语、越南语、马来亚语、缅语、 萨摩亚语等。
孤立语
· 孤立语也通过运用虚词和语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典型代表是现代汉语、越南语、壮语、彝语、苗语等。
一个词由许多表示各种意义的语素组成, 用多个词缀附加在词根上, 一个词收编了许多句子成分信息,甚至于一个词有时就相当于一个句 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复综语(多式综合语)
· 主要特点: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 分同时也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没 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
· 按构词形态将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多式综合 语)
· 特点:形态研究、非离散(趋近性)、狭隘
形态类型
Review Of Work Content
孤立语
粘着语
屈折语
复综语
孤立语
· 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或无形态语,这种语言的实词一般不带语法标志, 也就是没有词的形态变化,采用词根复合法来构成新词。词主要由词 根构成,有的也含有词缀,但数量较少。
义。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Cum sociis natoque
“王”字可以读作阳平 (第二声pe)na,tib也us 可et m以agn读is di作s pa去rtur声ient m(第onte四sLo声rem)ip,su读m d作olor阳
平的是名词, 而读作去声的是动sit词am(et, c以ons…ecte…tu为er ad王ipis)cing。elit.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一,语言学流派大体上分成两类: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这两派都是为了寻找语言的本质。

但是语言类型学并不关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这一流派以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而区别于传统的两大阵营。

当然,在语言类型学中,也有的学者偏形式,也有的学者片功能,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分界,只有程度。

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是词类类型学。

二,形式语法跟语言类型学基本是正好相对的(这和那台湾老师的说法一样)。

形式语言学是从一种语言出发,向纵深挖掘,找出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这是演绎式的。

类型学是从很多种语言中找出共同点来,从而探索到人类语言的共同形式,这是归纳式的。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认定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分支,从一种逆流向上总能找到源头。

后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一个表现,通过大范围整理语料,可以消除不同之处,找到原初的语言形式。

三,形式学派是test,即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可说”,未作规定的便合法(这就和法理上的原则是一样的)功能学派是text,即重视篇章、语用这些东西,“这世上没有语法,只有语法化”。

类型学派是attest,探讨某几种语言的共性和变异限度,看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结构。

四,双宾语结构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测试样本,各种语言中的双宾语有很大不同,不但表现了语法规则,还代表了语用、篇章知识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痕迹。

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一意义是怎么表达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被介词隔开了?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

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语言类型学讲座心得体会

语言类型学讲座心得体会

摘要: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关于语言类型学的讲座,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深入思考和心得体会。

正文:一、讲座概述本次讲座由知名语言学家主讲,主题为“语言类型学”。

讲座从语言类型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语言类型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心得体会1. 语言类型学的定义与重要性讲座中,主讲人首先阐述了语言类型学的定义,即对语言结构、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分类研究。

语言类型学对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揭示语言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讲座介绍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对比研究、历史研究、田野调查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不同语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了解语言类型学的内涵。

3. 主要语言类型及特点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主要语言类型,如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词根语等。

通过对这些语言类型的分析,我了解到不同语言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孤立语的特点是缺乏词尾变化,词序固定;屈折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尾变化,表达语法关系;黏着语则通过词缀表达语法关系。

这些知识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4. 语言类型学与跨文化交流讲座最后,主讲人强调了语言类型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

三、总结通过本次讲座,我对语言类型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语言类型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研究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为促进跨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语言类型学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我国语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1.跨学科性:语言类型学涉及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并与语言地理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2. 时空性:语言类型学主要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类型,了解语言发展和演化的规律。

3. 归纳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对语言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般性的语言类型和分类方法。

4. 体系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建立语言类型分类体系,将各种语言类型有机地组织起来,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5. 实证性:语言类型学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比较,进行语言类型分类和归纳。

总之,语言类型学是一门具备跨学科性、时空性、归纳性、体系性和实证性等特点的语言学学科,它对于理解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1 -。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与SOV之争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与SOV之争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与SOV之争引言语言类型学是研究各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区别的学科。

其中一项核心问题是探究语言结构中的语序类型。

在这个问题中,SVO(主-谓-宾)和SOV(主-宾-谓)是两种极为重要的语序类型。

汉语作为一种理想的研究对象,引起了很多语言学家对于SVO与SOV之间的争论。

本文将就这一争论展开讨论,并对这两种语序类型在汉语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SVO语序的特点及争议SVO语序是一种主流的语序类型,在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中都存在。

它的典型例子是英语句子的基本语序,如I eat an apple(我吃一个苹果)。

SVO语序的特点是主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宾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SVO语序符合大多数人的认知习惯,容易理解和使用,因此十分普遍。

然而,在语言类型学中,SVO语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SOV语序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语序类型。

SOV为主-宾-谓的语序,如日语中的句子Watashi wa ringo o tabemasu(我吃苹果)。

SOV语序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也非常广泛。

对于SVO语序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其普遍性和原始性上。

一些学者认为SVO语序是最普遍的语序类型,这主要基于统计和比较语言的数据。

他们认为,SVO语序与人类语言的进化和习得有关,是最原始的语序类型。

然而,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他们认为,语序类型不仅受语言内部的规律限制,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历史和个体认知等。

因此,对于SVO语序的普遍性和原始性还存在争议。

汉语的SVO与SOV作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语言,汉语在SVO与SOV之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汉语是一种以SVO为主要语序的语言,但也有一些SOV的表现。

下面将对汉语中SVO与SOV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SVO在汉语中的表现在汉语中,SVO语序是最基本和常见的语序类型。

以下是几个示例:•我喜欢看电影。

•他是一个好学生。

•她正在吃饭。

可以看到,这些句子的主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前,宾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符合SVO语序的特点。

关于语言类型学

关于语言类型学

关于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是研究各种语言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其方法是比较这些语言,找出其相同和相异之处。

语言类型学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区别学者们比较语言特征往往抱有不同的目的。

第1种是追溯历史渊源,其方法是比较各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最古老的基本词汇的语音和语义,发现这些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

第2种是建立人类语言类型体系,其方法是按某些特征把语言分类,如把汉语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的萨摩亚语都归入孤立型语言(虽然二者并无亲属关系)。

第3种是寻找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或近乎普遍的现象,其方法是考察某一特征存在于多少种语言之中。

这样做,同样不问所研究的语言是否有亲属关系。

由于目的不同,第1种比较工作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的事情,第2、第3种才是类型语言学家的事情。

在语言类型研究方面有较大贡献的是德国的W.F.洪堡特,美国的E.萨丕尔、R.雅柯布逊和J.H.格林伯格,英国的S.乌尔曼(1914~1976)等。

按特征对语言进行分类远在19世纪初期,德国语言学家F.von施列格尔(1772~1829)就把世界诸语言分为3大类型,即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

后来洪堡特又增加了编插语或称多式综合语。

孤立型语言包括汉语、越南语、萨摩亚语等等,其主要特征有两个:①实词通常不带语法标志,如汉语单词“信”不分单复数,可指一封信或几封信;②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表明,如"我写信”不能改为“我信写”或“信写我”。

粘着型包括蒙古语、曰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等等,其特征是一个词根(或词干)前面,尤其是后面有一串表示语法关系的词缀,每个词缀只表示一个语法意义,每个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词缀表示,词缀同词缀之间在语音上界限分明,不融合在一起。

如土耳其语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是一个词,其中词根oda (房间)后面有后缀-lar(表示复数),-im(表示第一人称单数的领属关系,相当于汉语“我的”),-dan(表示离格)等。

语言种类的分类与特点

语言种类的分类与特点

语言种类的分类与特点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

语言种类繁多,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特点,本文将探讨语言种类的分类与特点。

一、语言种类的分类语言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语系语系是按照语言之间的共同特征和相似性进行分类的,是最基本的语言分类方式。

根据语系,可以将语言分为汉语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米特语系等。

2.语族语族是语系的下一级分类单位,通常是根据语言的共同特征和相似性进行分类的。

汉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等都是汉语语系下的语族。

3.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是研究不同语言之间差异和特点的学科,主要关注语言的共时差异和演变规律。

根据语言类型学的观点,可以将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多式复合词语等类型。

二、不同语言的特点不同语言的特点和差异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语言特点:1.汉语的特点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声调、单音节词、语法结构等。

汉语中词语的意义比较丰富,需要通过语境来理解。

此外,汉语的词汇量很大,而且变化比较复杂。

2.印欧语系的特点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之一,包括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度语等众多语言。

印欧语系的语言通常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词语的变化。

此外,印欧语系的词汇量也很大,而且有很多外来词。

3.阿尔泰语系的特点阿尔泰语系是亚洲东部的一种语言群体,包括蒙古语、突厥语、满语等。

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通常具有丰富的黏着语词,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黏着变化。

此外,阿尔泰语系的词汇也有一些特点,如复数形式比较简单。

4.孤立语的特点孤立语是一种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类型,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是词语的组合和语义关系。

孤立语的特点是单音节词比较多,而且词序比较重要。

例如日语就是一种典型的孤立语。

总之,不同语言种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特点,这些差异和特点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表现之一。

《2024年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范文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类型学是一种研究不同语言间共性和差异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关注语言的形态、句法、词汇等特征。

本文旨在从语言类型学视域下,对比分析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以期揭示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的异同。

二、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概述(一)蒙古语的构词法蒙古语的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在词根上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变化来形成新词。

此外,蒙古语还采用复合法、转化法等构词方式。

在形态上,蒙古语具有丰富的词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语言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

(二)英语的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以派生法为主,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根的组合来形成新词。

此外,英语还采用转化法、截短法等构词方式。

英语的词汇构成较为灵活,具有较高的形态变化能力。

三、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一)词根与词缀的差异蒙古语和英语在构词法上均使用词根和词缀。

然而,两种语言的词根和词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蒙古语的词根较为稳定,主要通过添加词缀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而英语的词根和词缀关系更为灵活,可以通过重新组合来形成新词。

(二)构词法的类型与特点蒙古语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变化来构成新词。

这种构词法使得蒙古语的词汇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

相比之下,英语的构词法更为灵活多样,派生法、转化法、截短法等多种构词方式并存。

这使得英语的词汇构成更为丰富,表达更为灵活。

(三)构词法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

蒙古语的构词法体现了其游牧文化的特点,如通过添加词缀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

而英语的构词法则体现了其海洋文化的特点,如通过重新组合来形成新词,表达新的概念和事物。

四、结论通过对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存在显著的异同。

在语言类型学视域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异同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蒙古语的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而英语的构词法则更为灵活多样,具有较高的形态变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类型学
一,语言学流派大体上分成两类: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这两派都是为了寻找语言的本质。

但是语言类型学并不关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这一流派以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而区别于传统的两大阵营。

当然,在语言类型学中,也有的学者偏形式,也有的学者片功能,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分界,只有程度。

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是词类类型学。

二,形式语法跟语言类型学基本是正好相对的(这和那台湾老师的说法一样)。

形式语言学是从一种语言出发,向纵深挖掘,找出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这是演绎式的。

类型学是从很多种语言中找出共同点来,从而探索到人类语言的共同形式,这是归纳式的。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认定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分支,从一种逆流向上总能找到源头。

后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一个表现,通过大范围整理语料,可以消除不同之处,找到原初的语言形式。

三,形式学派是test,即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可说”,未作规定的便合法(这就和法理上的原则是一样的)
功能学派是text,即重视篇章、语用这些东西,“这世上没有语法,只有语法化”。

类型学派是attest,探讨某几种语言的共性和变异限度,看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结构。

四,双宾语结构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测试样本,各种语言中的双宾语有很大不同,不但表现了语法规则,还代表了语用、篇章知识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痕迹。

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一意义是怎么表达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被介词隔开了?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

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说它是学派,是因为语言类型学有自己的语言学理念、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区别于其他主要的语言学流派,例如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其根本的理念,就是不相信仅靠单一语言的深入发掘,就能洞悉人类语言的共性、本质或者说“普遍语法”,因此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

语言类型学家相信,对人类语言机制和规则的任何总结概括都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而对任何具体语言的“特点”之研究也必须建立在跨语言比较得到的语言共性和类型分类的基础上(而不仅是基于一两种语言间的比较)。

类型学特有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语言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差异的不可逾越之极限也就是语言共性之所在。

其特有的研究方法,包括语种库(language sample)的建立及语种均衡性的追求、参项的选择、相关语言要素或语言特征间的四分表分析及其空格的发现、绝对共性和蕴涵性共性的建立、对跨语言的优势现象(prominence或priority)和标记性(markedness)的总结、将蕴涵性共性串成系列的等级序列的建立、基于大规模语种库统计的和谐性(harmony)的总结,对共性或倾向的解释,等等(参阅刘丹青2003)。

关于学派,有学者将语言类型学归为功能语言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派,文献中也能看到“功能-类型倾向/方法”(functional-typological approach)这一类表述。

这的确反映了部分的现实:类型学家中的多数学者在语言哲学上倾向于功能主义而不是形式主义,而功能派学者中也有不少人乐于做类型学研究。

但这只表明类型学和功能语法的交叉,而并不体现两者的等同。

类型学的“区别性特征”是它在理念上对跨语言研究必要性、重要性的坚持和上面所述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特色,而不是功能主义的那些基本信念。

不少功能派学者主要从事单一语言的内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并不重视跨语言研究,如一些话语分析的学者和认知语法的学者。

虽然部分(哪怕是大部分)类型学者像功能学派一样相信,语言共性的存在,不是因为天生得来的普遍语法,而是为了满足人类语言交际或认知等功能的需要(参看科姆里(Comrie)1981,沈家煊译1989:28),但也有一些类型学家,包括最专业的类型学家,却很乐意采纳形式语言学的观点。

例如,Hawkins在用处理机制(processing)解释语序共性的同时,就很强调句法的独立性,他不但乐意采纳X杠杆的理论来分析句法结构(Hawkins 1983:184),而且强调语序共性或倾向是为了便于处理纯句法结构而不是处理语义关系或语用功能(1994:409),这是明显有悖于功能学派的基本信念的,并且在成果的表达上也尽量地追求严格的形式化。

此外,也有不少形式派学者、包括像来自生成语法大本营麻省理工学院的Ken Hale这样的学者,非常热心于类型学的研究,愿意让生成语法的理论解释去接受更多人类语言的验证。

将语言分为结构定型(configurational languages)语言与非结构定型语言(non-configurational languages),被视为类型学中的一项重要分类,而这项类型划分正是由Hale等生成学派类型学家所作出的,而关于话题结构化语言、焦点结构化语言等类型划分,也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这些学者构成了类型学中一个分支“原则与参项”类型学派(Fukui1995),他们虽然从形式学派出发,但在相信跨语言验证的必要性和致力于从事跨语言比较方面跟其他类型学家是一致的,体现了类型学和形式学派的交叉。

形式学派的最新分支之一优选理论更是大量吸收了类型学的观念和成果(其对某个特征有无标记的判断就主要基于跨语言的分布情况)。

因此,将语言类型学简单地归入功能学派的分支,难以反映当代语言学学术分野的大势。

类型学作为一个学派还在于它有自己的一套成熟并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范式,并据此获得了相应的重要成果。

功能学者或形式学者从事的跨语言类型研究往往带有举例说明的性质,而不太讲究类型学特有的那套工作程序。

“职业”类型学家的成果特别是经典性成果,则遵循Greenberg(1963)所奠定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些著述首先追求语种库的覆盖面和均衡代表性,一方面是逐步扩大语种库的数量,从Greenberg(1963)的30种语言,到Keenan & Comrie(1977)的50多种语言,到Hawkins(1983)的200多种语言,再到Dryer(1992、1999)的600多种语言和900多种语言,另一方面是通过改进统计程序来减少谱系、地域方面的不平衡(如Dryer1992)。

此外,这些成果在大型均衡语种库的基础上,或者寻求无例外的蕴涵性共性,如Greenberg(1963)和Hawkins(1983)关于语序的共性,或者寻求严格的等级序列,如Keenan & Comrie(1977)关于制约名词短语关系化的可及性等级序列(Accessibility Hierarchy),或者追求大规模的统计结果,如Dreyer(1992)通过625种语言的调查来确立各种句法结构与动宾结构是否和谐,或者追求全面覆盖的分类系统,如Grinevald(2000)关于类别词(classifier,包括汉语所谓“量
词”)的分类系统。

在这种范式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在语言普遍性方面获得最大的说服力。

而功能
主义学者或形式主义学者所从事的类型学研究,尽管在理论追求和洞察力方面也许有其不俗的表现,但其
类型学的充分性(typological adequacy)[1]却无法与狭义的类型学成果相比,多多少少带有“客串”的性质。

凭着自身特有的范式,语言类型学业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一个与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都有交叉、都能沟通的学派。

(刘丹青)
Definition:the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s according to grammatical features rather than common ancestry or geographical contact; also called
language typology, typology of language
Linguistic typology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and classifies languag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al features. Its aim 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common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t includes three subdisciplines: qualitative typology, which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comparing languages and within-language variance; quantitative typology, which deal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al patterns in the world’s languages;
and theoretical typology, which explains these distribu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