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的眼光

合集下载

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比较中英文新词汇

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比较中英文新词汇
关键词 : 创造新词 ; 吸 收 外 来词 ; 旧词 赋 新 义
中图 分 类 号 : H0 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8 2 7 5 ( 2 0 1 3 ) 0 5 — 0 0 8 2 — 0 3
前 言
( j e r r y - b u i l t p r o j e c t ) 等。

新词汇 , 如 I n t e r n e t ( 因 特 网) 、 b r o a d b a n d ( 宽带 ) 、 b l o g( 博 客) 、 E— ma i l ( 电子邮 件) 、 e - c o mme r c e ( 电子 商 务) 、 h a c k e r ( 黑客) 、 n e t h e a d ( 网虫) 、 mu l t i me d i a ( 多媒体) 、 f i r e w a l l ( 防 火 墙) 、 s o f t wa r e ( 软件 ) 、 p a n d a b u r n i n g i n c e n s e ( 熊猫烧香 ) 、 v i — r u s ( 病毒) 、 v i r u s — k i l l e r ( 杀毒软 件) 等 。在 生 物 学 和 医 学 中 同样 产 生 大 批 新 词 , 如c l o n e ( 克隆) 、 t e s t - t u b e b a b y ( 试 管 婴
大通 行 范 围 , 以至进 人全 民词汇 。 ” _ l 1 j 8 本 文 所 指 的 新 词 语
是指通过其他语言影响而创造 的词语 , 或 是 直 接 从 其 他 语 言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 一) 政 治 经 济 因 素
c a n c e r — c a u s i n g d r u g ( 治癌药物 ) 等 等 。 交 通 工 具 的 改 进 对 新 词 的影 响 。如 h o v e r c r a f t ( 气垫船 ) 、 a e r o t r a i n ( 悬 浮列 车 ) 等 。其 他 的还 有 b r a i n wo r k e r ( 脑力劳动者 ) 、 b r a i n d r a i n ( 人 才外 流 ) 、 h i g h l y -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t e c h n o l o g y ( 尖 端技 术) 、 c h a i n s t o r e ( 连锁店) 、 美轮美奂( t a l l a n d ma g n i f i c e n t ; b e a u t i f u l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一,语言学流派大体上分成两类: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

这两派都是为了寻找语言的本质。

但是语言类型学并不关心语言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关心),这一流派以研究方法和研究观念而区别于传统的两大阵营。

当然,在语言类型学中,也有的学者偏形式,也有的学者片功能,用刘老师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分界,只有程度。

现在比较热门的方向是词类类型学。

二,形式语法跟语言类型学基本是正好相对的(这和那台湾老师的说法一样)。

形式语言学是从一种语言出发,向纵深挖掘,找出人类语言的深层结构,这是演绎式的。

类型学是从很多种语言中找出共同点来,从而探索到人类语言的共同形式,这是归纳式的。

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认定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分支,从一种逆流向上总能找到源头。

后者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深层结构的一个表现,通过大范围整理语料,可以消除不同之处,找到原初的语言形式。

三,形式学派是test,即告诉人们什么是“不可说”,未作规定的便合法(这就和法理上的原则是一样的)功能学派是text,即重视篇章、语用这些东西,“这世上没有语法,只有语法化”。

类型学派是attest,探讨某几种语言的共性和变异限度,看语言中是否有某种结构。

四,双宾语结构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测试样本,各种语言中的双宾语有很大不同,不但表现了语法规则,还代表了语用、篇章知识在语法化过程中的痕迹。

我们要考察的是:这一意义是怎么表达的?近宾语和远宾语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否被介词隔开了?语言类型学语言类型学有广狭松严不同的种种含义,但都离不开一个“跨”字,即它必须有一种跨语言(及跨方言、跨时代)的研究视角,才能称为类型学研究。

而严格意义上的类型学,是具有自己研究范式的“语言共性与语言类型研究”。

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构成看,语言类型学既是语言学的一种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种学派。

说它是分支,因为它和其他研究领域构成了某种分工:承担了跨语言比较和在比较中总结人类语言共性的任务,从而与注重语言结构内部深入研究的工作形成学科上的一种互补合作。

语言类型学讲座心得体会

语言类型学讲座心得体会

摘要: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关于语言类型学的讲座,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深入思考和心得体会。

正文:一、讲座概述本次讲座由知名语言学家主讲,主题为“语言类型学”。

讲座从语言类型学的定义、研究方法、主要类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语言类型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心得体会1. 语言类型学的定义与重要性讲座中,主讲人首先阐述了语言类型学的定义,即对语言结构、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分类研究。

语言类型学对于我们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揭示语言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语言类型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讲座介绍了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对比研究、历史研究、田野调查等。

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不同语言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才能真正了解语言类型学的内涵。

3. 主要语言类型及特点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主要语言类型,如孤立语、屈折语、黏着语、词根语等。

通过对这些语言类型的分析,我了解到不同语言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孤立语的特点是缺乏词尾变化,词序固定;屈折语则具有丰富的词尾变化,表达语法关系;黏着语则通过词缀表达语法关系。

这些知识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

4. 语言类型学与跨文化交流讲座最后,主讲人强调了语言类型学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不同语言类型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

三、总结通过本次讲座,我对语言类型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语言类型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研究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为促进跨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语言类型学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我国语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语言类型学的特点
1.跨学科性:语言类型学涉及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多个学科,并与语言地理学、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2. 时空性:语言类型学主要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类型,了解语言发展和演化的规律。

3. 归纳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对语言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一般性的语言类型和分类方法。

4. 体系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建立语言类型分类体系,将各种语言类型有机地组织起来,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5. 实证性:语言类型学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对大量语言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比较,进行语言类型分类和归纳。

总之,语言类型学是一门具备跨学科性、时空性、归纳性、体系性和实证性等特点的语言学学科,它对于理解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现象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 1 -。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文化话语观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文化话语观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文化话语观余盛明【摘要】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discourse, and language, arguing that linguistic typology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nd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paradigm of discourse, which reflects and is reflected by, constructs and is constructed by the culture within the language community. Therefore, the unique Chinese typology requires a unique system and paradigm of discourse for Chinese culture. This is necessitated, on the one hand, by the present need to build us a cultural power, and is a pathway, on the other, for studying and disseminating culture that is essentially not self-evident.%本文从探讨文化、话语、语言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证语言的类型学特征决定着话语的底层设计,影响着话语的基本体系和范式;而话语与文化之间又是相互反映、相互建构的关系。

因此,汉语独特的语言类型要求我们建立独特的中华文化话语体系与范式,这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又为隐性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找到了一条路径。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范文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范文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类型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各种语言的特性与演变,以寻找其共同点和差异性。

作为不同语系的代表,蒙古语和英语分别属于蒙古语系和印欧语系。

两者在构词法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特点,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二、蒙古语构词法特点蒙古语属于黏着语类型,其构词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根的扩展和附加成分的组合上。

1. 词根扩展:蒙古语的词根主要由音节组成,这些音节可以扩展为不同的形式,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的形态变化来形成新的词汇意义。

2. 附加成分:蒙古语中存在大量的附加成分,如冠词、格助词等,这些附加成分与词根结合,形成完整的句子和意义。

三、英语构词法特点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其构词法特点主要表现在形态变化和词根的组合上。

1. 形态变化:英语通过词根的形态变化来形成新的词汇。

如动词的时态、语态变化等,通过添加后缀如“-ing”和“-ed”等表示不同的时态意义。

2. 词根组合:英语中的新词汇常常通过词根的组合形成,如合成词、派生词等。

这些新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各组成部分来推测。

四、蒙古语与英语的构词法对比分析在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存在显著的差异。

1. 形态变化:蒙古语主要通过附加成分来改变词汇的意义,而英语则主要通过词根的形态变化来实现。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不同特点。

2. 构词方式:蒙古语的构词方式较为固定,而英语的构词方式则更为灵活。

这主要体现在英语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合新词汇,如合成、派生等。

3. 音节结构:蒙古语的音节结构较为简单,通常由一个或几个音节组成;而英语的音节结构则更为复杂,可以包含多个音节和音节内的元音音素。

五、结论通过对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构词方式和音节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属的不同语系和语言类型学特征。

《2024年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范文

《2024年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范文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类型学是一种研究不同语言间共性和差异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关注语言的形态、句法、词汇等特征。

本文旨在从语言类型学视域下,对比分析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以期揭示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的异同。

二、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概述(一)蒙古语的构词法蒙古语的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在词根上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变化来形成新词。

此外,蒙古语还采用复合法、转化法等构词方式。

在形态上,蒙古语具有丰富的词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语言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

(二)英语的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以派生法为主,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根的组合来形成新词。

此外,英语还采用转化法、截短法等构词方式。

英语的词汇构成较为灵活,具有较高的形态变化能力。

三、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一)词根与词缀的差异蒙古语和英语在构词法上均使用词根和词缀。

然而,两种语言的词根和词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蒙古语的词根较为稳定,主要通过添加词缀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而英语的词根和词缀关系更为灵活,可以通过重新组合来形成新词。

(二)构词法的类型与特点蒙古语以词根附加法为主,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词干内部变化来构成新词。

这种构词法使得蒙古语的词汇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

相比之下,英语的构词法更为灵活多样,派生法、转化法、截短法等多种构词方式并存。

这使得英语的词汇构成更为丰富,表达更为灵活。

(三)构词法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影响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

蒙古语的构词法体现了其游牧文化的特点,如通过添加词缀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

而英语的构词法则体现了其海洋文化的特点,如通过重新组合来形成新词,表达新的概念和事物。

四、结论通过对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构词方面存在显著的异同。

在语言类型学视域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异同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蒙古语的构词法以词根附加法为主,具有较为明显的形态变化和语法功能;而英语的构词法则更为灵活多样,具有较高的形态变化能力。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蒙古语和英语构词法对比研究》篇一一、引言语言类型学是一种跨语言比较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特征,揭示语言间的共性与差异。

构词法作为语言形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从语言类型学视域下,对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两种语言在构词法上的共性与差异。

二、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概述(一)蒙古语的构词法蒙古语属于蒙古语族,其构词法以词根加前缀、后缀为主要特点。

蒙古语的词汇中,大部分词汇都是由一个或多个词根与各种前缀、后缀组合而成。

此外,蒙古语还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格等变化。

(二)英语的构词法英语构词法多样,主要包括派生法、转化法、复合法等。

派生法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构词方式,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来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

转化法则是通过改变词类来形成新词。

复合法则是由两个或多个词组合成一个新词。

三、蒙古语与英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一)共性1. 词根的重要性:无论是蒙古语还是英语,词根都是构成词汇的核心。

在蒙古语中,词根的形态变化丰富;在英语中,词根则通过添加前缀、后缀等方式来形成新词。

2. 形态变化:两种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格的变化(蒙古语)和动词时态的变化(英语)。

(二)差异1. 构词方式:蒙古语主要通过添加前缀和后缀来构成新词,而英语则更多地使用派生法、转化法和复合法。

此外,蒙古语还具有音节结构的特殊性。

2. 词汇结构:蒙古语属于黏着语,词汇的组合较为固定;而英语则较为灵活,可以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来形成新词。

3. 语音特点:蒙古语的语音具有音节清晰、元音丰富的特点;而英语的语音则具有音节结构多样、重音突出的特点。

四、结论通过对蒙古语和英语的构词法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在构词法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共性主要体现在词根的重要性以及形态变化方面;差异则主要体现在构词方式、词汇结构以及语音特点等方面。

这些差异的形成与两种语言所属的语言类型、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域的语言文字标准。

信息领域的语言文字标准具有工业标准性质,促进了制标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在 民间首倡、政府颁布 转变到政府为主之后,又开始出现 企业为主、国际合作 的制标新体制。

时代日行千里,新的语言生活领域不断出现,一些领域对语言文字标准会有新需求。

比如,汉语国际传播需要建立语言文字标准、语言文字教学标准和相关的工作标准;计算机屏幕的书面语显示,需要有新的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标准;信息时代的小学识字教学,需要有合适的小学信息教育软件和支持识字教学的软件;需要研究中西文混排、汉语与民族语混排等的技术标准;等等。

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应有战略性思考,在机制、体制等方面要有新举措,特别需要认识新形势,研究新问题,理念更新,思想解放,开拓语言文字标准建设的新局面。

[附注]!见∀说文解字#序∃。

%1981年5月停用。

&1987年5月,在山东泰安举行的全国第三次手语工作会议,确定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

1994年出版∀中国手语∃(续集)。

2003年5月,∀中国手语∃再次修订出版。

[参考文献][1]费锦昌.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1892~1995)[Z].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2]李宇明.搭建中华字符集大平台[J].中文信息学报,2003,(2).[3]李宇明.信息时代的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J].语言文字应用,2009,(2).[4]厉兵.汉字字形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王均.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6]清末文字改革文集[C].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语言类型学的眼光沈家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格林伯格(J.H.Greenberg)是当代语言类型学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他在1966年撰写的 语法的某些共性:论有意义成分的序次 (Some universals of gram 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一文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论文。

语言类型和语言共性其实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类型学是通过比较从结构特点上对语言进行分类,然而比较得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比如,要比较各种语言名词短语的结构,前提是承认每种语言都有名词,这个前提就是语言的共性。

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是,世界上的语言看上去千变万化,无一定宗,其实不然,语言之间的变异要受一定的限制,有一定的变化 模式 ,有些变异不可能出现,这叫做 万变不离其宗 。

这种普遍适用的变异模式也是一种共性。

因此,语言的类型研究和共性研究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类型学主要关心语言有哪些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共性研究主要关心语言类型的变化有哪些限制。

研究语言的共性也就是要回答 什么是可能有的人类语言 这个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大致有两条路子,一条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生成语法理论,它主张对一种语言用推演法找出语#11#2009年第3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笔谈言的共性,用人类语言知识的天赋性来解释语言共性。

另一条就是以格林伯格为代表的功能∋类型学理论,它主张通过多种语言的比较用归纳法找出语言的共性,用语言的功能来解释共性。

蕴含共性 (implicational universals)是当今语言类型学中最重要的概念,它能说明语言类型变异所受的普遍限制,其形式为 P( Q ,例如, 如果一种语言的名词(N)位于指代词(Dem)之前,那么名词也位于关系小句(Rel)之前 ,用逻辑上的蕴含式表示就是 NDe m(NRel 。

这个蕴含式在四种逻辑上可能有的词序中肯定了三种,即(1)NRel& NDem,(2)NRel&DemN,(3)RelN&Dem N,而排除第(4)种RelN&NDem。

这就对可能有的语言类型作出了限制,这种限制就是一种语言共性。

标记性 (markedness)是指一个语法范畴的内部成员有的是有标记项,有的是无标记项。

标记性 跟 蕴含共性 相通。

例如名词的 数 这个范畴,单数是无标记项,复数是有标记项,这是跨语言调查得出的标记模式。

这一标记模式用 蕴含共性 来表述就是:如果一种语言的名词复数不加标志,那么名词单数也不加标记。

这个 蕴含共性 排除的是这样一种语言类型,即名词复数不加标志而单数加标志。

语法等级 (gram matical hierarchy)是对标记模式的进一步阐释,因为过去的标记理论只承认单纯的无标记 有标记的对立,而当代类型学的研究发现,有无标记其实是个程度问题。

例如就名词的数而言,除了单数和复数的对立,有的语言还有 双数 三数 或 少量数 (表示 几个 ),而有无标记的程度也就相当于一个 语法等级 :单数>复数>双数>三数 少量数,这个等级表示左边项的无标记程度高于右边项。

标记性又跟范畴的 典型性 (prototype)相通。

一个范畴的 核心 或 典型 成员是由一定数量的语法特性 聚结 而成的,例如典型的名词是主格、单数、阳性名词,典型的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态、肯定式动词。

典型的名词也就是无标记名词,典型的动词也就是无标记动词。

典型不典型是个程度问题,就跟有无标记是个程度问题一样。

有时候特性的聚结形成两个 互补 的典型。

以语音为例,浊音性和响音性两个特征结合形成一个典型的音,清音性和阻塞性两者结合也形成一个典型的音。

用标记性来表述就是,对阻塞音而言,清音性为无标记特征,浊音性为有标记特征;而对响音而言,浊音性是无标记特征,清音性是有标记特征。

因此,在清浊对立中一般说清音是无标记项、浊音是有标记项,这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现象有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标记颠倒 ,也叫 典型互补 。

语法上标记颠倒的例子有,施事做主语为无标记的,受事做宾语也是无标记的;而施事做宾语或受事做主语则都是有标记的。

从以上阐释的四个概念(蕴含共性、标记性、语法等级、典型范畴)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当代类型学和19世纪的传统类型学的区别。

传统的语言类型划分只根据词法结构这一个参项,就是按构词形态将语言分为孤立型、黏着型、屈折型等。

当代类型学根据多个参项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普遍适用的语言变异模式。

在当代类型学家看来,传统的类型学是想在整体上确定一种语言所属的类型,然而构词形态是否真能反映一种语言的整体类型属性还很难说,应该先对语言的各个部分和具体的结构分别考察并划分类型,再确定这些结构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才谈得上确定一种语言的整体类型。

类型学对语言共性的解释是从语言的功能出发的。

各种语言的功能是一致的,主要是交流信息。

信息的交流要讲究效率,主要受两条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原则支配,一条#12#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是 经济原则 ,一条是 明晰原则 。

标记模式可以用经济原则来解释: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不用或少用附加的形式标志,从而提高了信息传递和理解的效率。

明晰原则 就是尽量做到 一个形式一个意义 或 形式相似,意义相近 。

例如,在许多语言里条件从句和一般问句的形式相似,这是因为从意义上讲条件从句和一般问句在言谈中都相当一个话题。

经济原则 和 明晰原则 互相竞争的结果,或者是前者压倒后者,或者是后者压倒前者,也可能是两者不分胜负,同时制约语言的结构,但是不可能出现两者都不起作用的结果,即语言结构既不经济又不明晰。

历时类型学 研究语言类型演变的规律。

例如前文提到的词序的 蕴含共性 之一是 NDem(NRel ,它表明存在三种类型: NDem&NRel,DemN&NRel,Dem N&RelN。

这三种类型的任何一种都可以演变成另外两种,而这种演变又带有 渐变 的性质,不会同时改变多个语法特性,一次只改变一个。

例如NDem&NRel不会直接变为DemN&RelN (同时变两个词序),而是先变为DemN& NRel(只变一个词序),然后再变为DemN& RelN(也只变一个词序)。

在NDem变为Dem N的过程中会出现NDem和De mN并存的时期,这就解释了共时类型学里的所谓 例外 :共时类型学所排除的第四种类型NDem &RelN在实际语言调查中偶有发现,从历时的角度看,这种例外的类型其实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类型,不能持久存在,而是极易转变为其他类型。

因此,共时类型学是着眼于可能有的和不可能有的语言类型,而历时类型学则着眼于可能性的程度,或语言类型出现的频度。

所谓例外就是出现频度极低的类型。

总之,当代类型学家又开始把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结合起来,注重语言演变的规律对共时类型模式的解释作用。

类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向是 语义。

类型学家过去不像生成语法学家那样关注个人的语法知识,语义地图模型提出后,类型学家把语言和认知结合起来考虑,个人关于母语的语法知识是一套语义地图,每张地图都建立在普世的概念空间上。

不同的语言甚至不同的个人在概念地图上划分区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划分方式又要受一定的限制。

语义地图和原来的语法等级还有一个重要区别,语法等级是单维的,语义地图是二维的,单维的等级只是二维地图的一个特例而已。

把汉语置于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内来考察,在普遍适用的语言变异模式上找出体现汉语特点的变异参项,这应该是我们的一个研究方向。

把汉语研究好,这是我们中国语言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我们也要在语言共性的研究上有所作为,有所创建。

没有语言类型的眼光,我们对汉语的认识也不可能十分深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不仅要有汉语自身的眼光,也要有印欧语的眼光、美洲印第安语的眼光、非洲语言的眼光,当然还要有国内少数民族语言的眼光,总之,要有一个广阔的语言类型学的眼光。

让人欣喜的是,自觉关注语言共性、具有语言类型学眼光的我国年轻一代的语言学家正在成长起来。

说说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曹先擢(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

60年来我国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文#13#2009年第3期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笔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