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化学中考分析

合集下载

2007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2007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重庆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学试卷注意:凡同一题号下注有“课改实验区考生做”的题目供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注有“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的题目供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没有注明的题目供所有考生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人括号内。

l.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红纸剪成窗花B.泥土烧成瓷器C.冰块制成冰雕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O2B.N2C.C02D.空气3.给农作物施用下列一种化肥就能增加两种营养元素,这种化肥是………………( ) A.NH4HC03B.K2S04C.Ca3(P04)2D.KNO3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天然气B.乙醇汽油C.纯碱D.加铁酱油5.“蓝天行动”被评为重庆直辖十年十大环保事件的候选事件,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行动”。

实旋的是…………………………………………………………………………()A.退耕还林,增大森林覆盖面积B.密闭运输砂土,减少扬尘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用天然气代替汽油作汽车燃料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C.干冰中的分子间有间隔D.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7.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8.人体吸人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03扣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6 D.-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方式B.过滤是一种净水的方法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D.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10.(课改实验区考生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少年的生长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所以要多吃水果B.油脂和糖类物质都能够为人体提供热量c.合成纤维、合金、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D.焚烧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好办法(非课改实验区考生做)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的核内有12个质子B.它属于非金属元素C.它有3个电子层D.它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11.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 A.都是氧化物B.都含有氧分子C.都能燃烧D.都有毒1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执笔人:林政丽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林政丽一、中招化学试卷回顾:(一)试题的特点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题型、题量(除极个别地方外)也没有改变。

从整体来看,未出现偏题、怪题和难度过大的题。

(今年的题量、分值略有调整,选择题由12分降为10分,综合应用题从10分升为12分,整体难度略有提高。

)(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下连续三年,在每张试卷上至少出现三次的知识点有:化学用语、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氧化碳性质制取及检验、常见酸碱盐性质及用途、燃料能源及对环境影响、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等。

以09年试卷为例:化学用语总分值达13分,常见酸碱盐性质及用途总分值为14分,生活中的化学总分值为16分,科学探究总分值为13分。

(三)考点相似的试题1、有关物质性质的试题09-2、08-1.2、有关“软水和硬水区分”的试题09-4. 08-6. 07-43、有关“水的净化”的试题(09)4、(08)15、(07)4.4、有关“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的试题(09)23.(2) 、(08)5、(07)55、有关“食品安全”的试题(09)6.(08)4.(07)2.6、有关“锌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试题(09)7.(08)11.7、有关“化学式含义”的试题(09)9.(08)8. (07)7.8、有关“溶解度曲线含义”的试题(09)10.(08)17.(07)16.9、有关“氮气在空气中含量”“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试题(09)13.(08)13. (07)610、有关“NaOH与CO2的反应”的试题(09)16. (08)18. (07)22.11、有关“除杂原理”的试题(09)17.(1) (2)(08)16.12—20 略(四)各年出现过的相同概念或原理:15个(五)回顾看我省中招命题思路近几年,我省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

200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的趋势》[下学期]

200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07年中考化学命题的趋势》[下学期]

主 题 物 质 构 成 的 奥 秘 4 个 二 级 主 题
2005年
2006年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化合物)(11) (纯净物)(12) (混合物、氧化物)(14) (有机物、无机物)(17) 微粒构成物质 微粒构成物质 (分子、原子的种类) (分子、原子的种类) (11) (10、11) (原子的构成)(16) (分子的性质)(12) 认识化学元素 认识化学元素 (元素的种类)(14) (元素的种类)(10)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组成的表示 (元素的质量比、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各元 分数)(11) 素的质量比)(10) (化合价)(14 ) (化合价、化学式)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15) (化学式)(16)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无色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溶液和黑色粉末的探究) (22) (科学探究的 8 个要素, 铜锌合金性质的探究) (21)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6
主题
2005年
2006年
地球周围的空气
身 边 的 化 学 物 质 ( 四 个 二 级 主 题 )
8
主 题
物 质 的 化 学 变 化 3 个 二 级 主 题
2005年
2006年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8) (化学变化、物理变 化)(8) (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16) (催化剂的作用)(20)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置换) (化学反应类型-分解) (20) (15)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 (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 化学式)(16) 化学式)(15) (书写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 (18⑴、⑵;20) (16、17Ⅰ、Ⅱ)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定量实验)( 18⑶)

200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卷面分析

200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卷面分析

2007年中考化学试题及卷面分析永宁教研室 何铁壁2007年的中考课改实验区理化试题的化学部分,共20道试题,其中选择题13道,非选择题7道,得分点共44处,分值共计75分。

与往年中考比较,题量保持相对稳定,得分点略有增多;知识覆盖面较广,基本包涵了考生一年来所学内容;情境化设置继续增多,联系生活,解释现象,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作出分析和判断进一步增强,紧扣《课程标准》,反映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对实际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一、各试题考试效果统计2007年中考化学各试题得分率分布二、各试题分析(一)选择题选择类型的试题主要集中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判断。

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是选择题得分的关键。

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或范围,要求考生运用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作出判断或选择是选择题的一般命题方式,它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试卷中留下的仅仅是考生作答的结果。

然而,一道高质量的选择题,解答它的正确分析思路通常是唯一的,特别是单项选择。

所以,根据考生作答的结果,通常也可以初步判断考生的解题思路。

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原料中所有原子全部转化到期望的产品中,实现“零排放”。

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A .工业冶铁:COO Fe 323+2CO 2Fe 3+ B .湿法炼铜:4CuSO Fe +Cu FeSO 4+C .用生石灰制熟石灰:OH CaO 2+2Ca(OH) D .工业上制烧碱:232Ca(OH)CONa +3CaCO NaOH +2↓本试题的特点是呈现概念的内涵,要求考生在列出的选项中指明正确的外延。

即通过对考生能否找到概念的外延,考查考生对概念的内涵的理解程度。

考生须在理解“绿色化学”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判断符合这一概念的选项。

作答本题的关键思路在于:(1)“原料中所有原子”是指反应物;(2)“期望的产品”是指生成物;(3)“全部转化到……”不仅有“多少”的意思,还有“方向”的含义。

2007年江西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7年江西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课标卷)说明:1.本卷共有五大题,30小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a —23 O —16 S —32C1—35.5 Cu —64 Al —27 Fe —56 Zn —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小煜同学所做的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用蜡烛制取炭黑B .自制汽水C .用简易净水器净水D .鸡蛋壳加入食醋中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小苏打B .食盐C .火碱D .茶油 3.钛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FeTiOx ,其中铁元素和钛元素的化合价均显+3价。

则x 为 ( )A .2B .3C .4D .64.虾青素(C 40H 52O 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B .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C .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D .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5.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洗洁精可清洗餐具上的油污B .汽油可洗掉衣服上的油渍C .水可洗去铁栅栏上的铁锈D .食醋可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6.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的是( )7.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为主题的辨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

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 )A .病菌导致流感B .汽车鸣笛产生噪音 ,C .燃放鞭炮形成烟雾D .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8.对容器口进行磨砂处理可提高容器的密封性。

下列仪器中队容器口没有进行磨砂处理的是 ( )9.福娃是2008奥运吉祥物。

2007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2007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2007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2.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损坏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 B.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C.用霉变花生制成压榨花生油 D.用含NaNO2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 B.氮气 C.氯化钠 D.二氧化碳4.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5.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C.合金的性能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优越D.碳酸氢铵(NH4HCO3)和硝酸钾(KNO3)均属于复合肥料7.被蚂蚁、蚊虫叮咬后人会感觉痛痒,这是由于昆虫分泌出的酸性物质有刺激作用,该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甲酸(CH2O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6C.甲酸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2氧原子构成D.可选用浓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性物质来涂抹患处8.煤气中加入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

乙硫醇(用X表示)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9O2点燃4CO2+2SO2+6H2O,则X是()A.C4H12S2B.C2H6S C.C2H6O2S D.C2H69.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10.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NaCl②Cl2③HClO ④R⑤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 )A.KClO3B.Ca(ClO)2 C.HClO4 D.KCl1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铁生锈后质量变大,是因为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C.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后溶质质量分数均变小,是因为它们都有吸水性D.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12.53gNa2CO3和42gNaHCO3分别与过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则 ( ) A.Na2CO3放出的CO2多 B.NaHCO3放出的CO2多C.Na2CO3和Na HCO3放出的CO2一样多 D.Na2CO3和Na HCO3放出的CO2无法比较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元素”等)。

河北省2007中考试题

河北省2007中考试题

河北省2007中考试题化学试卷评析化学试卷评析2007年中考化学试题本着“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一、命题的依据和思路化学部分的命题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河北省2007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理科综合学科说明》命题,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的教材,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和知识的细节,但不过分苛求,注重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

化学部分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

二、试卷的结构2007年化学部分的试卷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功能。

三、试题特点1.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参照四个版本的教材试题命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参照现行的人教版、上教版、湘教版、科粤版等四个版本的教材,保证使用各个版本教材考生的公平性。

试题的命制,紧贴教材,题目素材很多来源于教材,但又区别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起到了显著的导向作用。

例如第1、2小题涉及到的金刚石、水、食盐水选种、氧气、甲醛溶液、聚乙烯、霉变大米等选项均选自各个版本的教材。

第4小题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36小题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抑品ǖ目疾椋爸猛嫉染醋越滩摹?/p>2.试题难度与近两年持平近两年化学部分试题难度均在0.55~0.60之间,今年在难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略有下降,预估难度0.62,充分考虑了全省的实际,试题有着良好的梯度,便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

3.重点考查化学学科主干知识试题对化学的主干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例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曲线、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基本计算能力等。

试题中涉及的物质有50余种,化学反应有近20个(要求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有4个),考查的知识内容61个,突出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各学习主题分值如下:科学探究8分;身边的化学物质13分;物质构成的奥秘4分;物质的化学变化10分;化学与社会发展5分。

2007年南通市中考化学试题2007年南通市中考化学试题

2007年南通市中考化学试题2007年南通市中考化学试题

2007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小伙子血气方刚化学教案认为自己没错化学教案辩解道:“我学法律化学教案就是为了维护公平与正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S-32Cl—35.5 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化学教案得归省视化学教案颇忘其身之贱贫试卷试题独念二三友朋乖Ca-40 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名称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试题无论是写哲学评论化学教案还是作思想人物的个案分析化学教案其总目标都是为自由主义理想张、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卷上。

④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A试卷试题①②③④???????? B试卷试题②①④....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环境的严酷(恶劣)(2分);为骆驼刺的出现提供背景(2分);衬托骆驼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确,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B.研制开发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较第二步的小化学教案试写出B-C两步反应的方程式:▲ 、▲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展化学教案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化学教案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落寞感、无助感;“不敢一刻自废”的进取之意试卷试题(4分)【解析】文本中信息较杂化学教案需、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主审法官送了一个厚厚的红包试卷试题可当他看到法庭上那个严肃的法官时化学教案他愣住了试卷试题这个他似曾相识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
一、学科评价标准
(一)由于考试的性质兼有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的特点,能反映学生进一步学生学习的潜能。

(三)重点考查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方法和价值观,也考查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与科学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

对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比较题。

试题体现了开放性、探究性和教育性。

二、试卷评价
(一)试卷结构
今年我省实验卷分仍然保持了以往几年来的风格,共三大题,16小题,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与物理合卷为120分钟。

(二)题型、题量和赋分值
试卷题型跟以往相比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依然是选择题、填空题、化学计算。

(三)试题特点: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全面。

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运用化学知识、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表达实验过程的能力。

对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如实验探究、物质分类、溶液的有关知识、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作重点考查。

但考查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大部分题目将“双基”置于新的背景下设问,重视了对学生基本的化学学科素质和学习潜能的考查。

总体评价是:立足基础,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突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密切联系;加大了对实验考查力度,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仍在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试题设计新颖独特。

具体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立足于基础,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面向全体学生。

与《考纲》相吻合,立足于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探究性试题共占了分值的45%。

这样,既强调了基础又突出了重点,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各自发挥的空间以充分表现自我。

②、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这次化学试卷中与生活、社会、环保等密切相关的有28分,占全卷46.67%,如奥运
火炬“祥云”燃料、安徽六安王陵、等渗透进入试题之中。

这些试题情景新颖,体现了时代的气息,避免了机械记忆性试题,在具体的生活、社会、环保等情景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识情况,有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
③、试题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查,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

通过一些应用、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走出“题海”,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试题贴近实际生活。

试卷中大多数的试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切入点,全面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和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仍然和以往一样,第15题是难度不大的探究题,双氧水制取氧气及其反应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并且采取灵活的“奖励分”方式,鼓励了考生大胆创新,有助于优秀学生的选拔,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今年化学试卷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尤其是试题的第8、11、13、14题。

今年化学试卷对于中下等程度的学生较为有利,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也是许多老师、学生和家长较为欢迎的。

(四)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我市各分数段考生人数呈现正态分布,尤其是50--60分人数较多,
其原因说明今年试题的难度不大;另外也可能“奖励分制”对学生分数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获奖励分的考生占54.97%
三、考生答题情况及典型错误分析:
选择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试题的难度不大,从抽样情况看出,
第8题关于实验方法或操作是否正确许多学生选择了C选项,不知道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只能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第7题由于学生不注意认真审题,被题目中背景材料所迷惑,简单问题考虑的复杂,另外本身对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所以错误率也较高。

其他选择题由于没有设置较难的干扰选项,大多数试题属于“送分题”,考生选择起来困难不大,准确率也较高。

第11题通过废旧干电池中回收有关物质探究,物质的分类、提纯和物质的提取,难度小,得分率高。

此题学生在答题时典型错误是:①错别字较多,尤其是一些化学专业术语,如将“过滤”写成“过绿”、“过虑”等。

②物质分类不清晰,对于“碳粉”究竟属于什么物质类别不清楚。

部分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竟不知“锌皮”是金属。

全部归类正确的学生约占1/2。

③化学式书写困难,将“NH4Cl”写正确的约占1/3。

④常见化合价及化合价的简单判断错误率很高,有些学生即使写出了“NH4Cl”的化学式也无法正确写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第12题是一道材料题,题目立意很好,以我省六安出土的古文物为载体,综合考察了化学材料、物质鉴别、金属活动性比较、溶液的结晶方法等知识点,旨在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化学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古文明、古文化。

本题学生在回答第三小题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语言写的很长氮还是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还有些学生在回答时没有理解好出题人的意图,把重点放在了“合金”二字上了。

另外本题第一小题金属材料只选择B 不给分,有些欠妥,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应该都属于合金。

第13题有三个小空,第一空的正确答案应为“紫色石蕊试液”,很多考生将“如“蕊”字写成“芯”等,部分学生对石蕊的颜色描述不明或者没有;第三空是课本酸碱盐这章很重要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但错误率很高,有些学生干脆写不出来,有些把化学式写错。

第14题是以探究空气成分为课题的一个探究题,本题所选的背景实验是学生熟悉的,从抽样看得分率较高,错误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把“木炭”错写成“木碳”;
②审题不清,如“选用方法不科学”的错选科学的;③在分析氮气密度测出来不准确的原因时,有些学生分析的两个原因属于同类,只能给一个正确。

还有题目中明明告知“科学测定”,排出计算错误,但有些同学还写成了“计算错误”。

第15题属于阅读实验信息探究题,并且有4分的奖励分,由于该题探究的实验是初中化学中比较重要实验,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并且奖励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程度较差的学生也不例外,这样本题得高分的同学很多。

本题学生错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仪器的名称字写错;(2)没有很好审题,在本题试验收集气体时间快慢的测定中应该选择“排水集气法”而好多同学用“向上排空气法”,虽然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不行,所以错误的同学较多;(3)在实验假设和实验方案部分,部分学生假设缺乏合理性、科学性;
极少数学生假设和实验设计不一致,甚至一个类别出现反复陈述现象。

第16题含杂质问题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会做的同学占到较大的比例。

但也有一些学生由于对物质分类掌握不清,在设未知数时导致错误;有些学生把化学方程式写错或将相对分子质量算错或带入数据错误;极少数学生由于平时计算时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导致没有“假设”或没有“答”。

总之,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未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

2.学生审题不仔细,缺乏思维的严密性,顾此失彼。

3.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4.学生对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仍未完全得到落实。

五、对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建议:
重视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的能力,经常开展问题讨论,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要重视课本知识和每一个实验,打牢基础;培养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具体地:首先,在现实中了解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能在面临相关问题时做出理智、科学的选择;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及与化学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充分体现“从化学走向生活,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其次,坚决摒弃繁、难、偏、怪问题,努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和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四、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