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刘丹青讲解共148页
语言学类型ppt

除了汉语外,词根语的还有,壮语、傣语、越南语、马来亚语、缅语、 萨摩亚语等。
孤立语
· 孤立语也通过运用虚词和语序来表达语法意义。 典型代表是现代汉语、越南语、壮语、彝语、苗语等。
一个词由许多表示各种意义的语素组成, 用多个词缀附加在词根上, 一个词收编了许多句子成分信息,甚至于一个词有时就相当于一个句 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复综语(多式综合语)
· 主要特点:分不出词和句子,词和句子合二为一,一个词的构成部 分同时也是另一个词的组成部分,许多成分互相编插组合在一起,没 有一个能独立使用的词,只能连缀成句子使用。
· 按构词形态将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多式综合 语)
· 特点:形态研究、非离散(趋近性)、狭隘
形态类型
Review Of Work Content
孤立语
粘着语
屈折语
复综语
孤立语
· 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或无形态语,这种语言的实词一般不带语法标志, 也就是没有词的形态变化,采用词根复合法来构成新词。词主要由词 根构成,有的也含有词缀,但数量较少。
义。
Aenean commodo ligula eget dolor. Cum sociis natoque
“王”字可以读作阳平 (第二声pe)na,tib也us 可et m以agn读is di作s pa去rtur声ient m(第onte四sLo声rem)ip,su读m d作olor阳
平的是名词, 而读作去声的是动sit词am(et, c以ons…ecte…tu为er ad王ipis)cing。elit.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

英汉数表达形式显赫度的差异: Cats are friends of human beings. I like cats. 盲人们都过了马路。 盲人?(们)是困难人群,他经常提出帮助盲人*(们)的提案。 表复数的形态 手段 受制于语言手段的语 法性或语法化程度
表类指
试比较汉语相应情况
构词形态:英语副词构词形态的能产性 • 像介词短语一样具有引介题元的作用:
1) a. This is a nationally distributed network. b. This is a network that i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nation. (nation > national > nationally) ‘这是一个遍及全国的网络’ 2) a. Their relationship is maritally-oriented relationship. b. This relationship is oriented to marriage. (marriage > marital > maritally) ‘他们的关系式奔婚姻而去的’
凸显类型学的研究对象(Sasse, 1995)是话题和焦点的个别领 域,库藏类型学则覆盖语言的所有方面。 超越以往从语义出发寻找形式表现的传统,库藏类型学注 重形式和范畴间的双向视角,而且以形式到语义语用范畴 的视角为出发点。 从凸显(prominent)到显赫(prominent and powerful):表 达显赫范畴的库藏会在用途拓展中“侵占”其他语义语用 范畴的领地,带来语言间形-义关系错综复杂的局面,并成 为语种间类型差异的重要肇因。
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_刘丹青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刘丹青提要本文尝试从跨方言的角度探讨汉语史上的语法类型特点在今天的留存和消失现象,以更加全面地认识汉语语法类型和语法库藏的历时动态。
已不见于普通话但至少在某些方言中仍然留存的汉语史特点有:1.代词没有单复数之分;2./VOR0动结式;3.VOA sp(体标记)语序;4.完整体和持续体共用体助词。
在所考察的全部方言中都消失的汉语史特点有:1.代词宾语的有条件前置;2.否定代词(莫、靡)和否定介词(微);3.无核关系代词(所);4./数词+名词0作为基本的表数量结构;5.名词谓语判断句(夫子,圣人也)作为判断句的基本类型;6.名词性方式比拟状语(人立、蚕食、鱼贯)。
关键词汉语史;类型特点;方言;留存;消失零引言本文所谓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主要指上古、中古及近代汉语在形态)句法类型方面的特点,包括语法库藏类型(i n ventor y type)的特点。
以往谈及汉语史上语法特点的存废,有以整个汉语史为视角的,如王力(2000[1989]),也有聚焦于两个相邻时期的,如全面列举探讨上古到中古语法演变的魏培泉(2003)。
这些成果都给我们很大启发。
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基于共同语的视角。
随着方言语法研究的展开和深化,我们知道仅仅从共同语出发总结历史语法现象的存废是不够全面的。
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的跨方言存废,既有历史语言学意义,也有语言类型学意义。
两方面的研究对象可以各有侧重。
在历史语言学方面,有关存废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方言分化的年代和历史层次的时间深度。
在这方面,具体语法要素,包括特定的虚词词项和形态要素应当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类型学方面,有关存废的分析有利于观察不同类型特点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现类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或偶合性。
在这方面,具有类型学意义的语法模式或库藏特点最值得关注。
此外,借助于语法现象存废的考察,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语言演变和语言类型的互动,可以探求特定类型演变的动因主要基于内部语法演化还是外部语言接触。
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1.语言类型学的发展较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主要是分类学意义上的,她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形态类型学,当时的语言学家施列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根据语言在形态方面的特征,把语言分为附加语(affixal)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两种类型。
后来施列格尔的兄弟奥古斯特?施列格尔(August von Schlegel)又在前面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三种类型:“无结构”语(nostructure),典型的如现代汉语[2?39]。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 ilhelm von Humboldt, 1836)又在以上学者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类型:多式综合语( incor-porating language)。
如北美的一些语言,把动词和它的宾语整合成一个词汇形式。
多式综合语的词根上可以黏附多个语素用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一个动词词根上面可以黏附表示“时”、“体”、“态”、“式”、“人称”、“数”等各种语法意义的语素,可以构成一个结构很复杂的“词”。
同样,名词的词形也有类似的语素组合形式,具有“数”、“格”等语法功能的语素与名词词根整合为一个词汇形式。
实际上,奥古斯特?施列格尔的三种类型“无结构”(no structure)、“附加”(affixal)、“屈折”( inflec-tional)即相当于奥古斯特?施莱希尔的孤立语( iso-lating,例如汉语、越南语等),黏着语(agglutinative,例如蒙古语、日语、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和屈折语( inflectiona,l例如德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等)。
萨丕尔(Edward Sapir)根据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寡将语言分为“分析语”(analytic) ,一个语素对应于一个词;“综合语”(syntheti c),少量的语素构成一个词;“多式综合语”(polysynthetic),数量上较多的语素、一些特定词根一起共同构成一个词。
第十届全国语言学暑期班(CLSI10,复旦大学,201207160805)讲师简介(全)

2012年7月16日1. 刘丹青(195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8年生于江苏无锡。
本科、研究生阶段先后在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求学。
200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任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员,曾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理事。
主要专著有:《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话题的结构与功能》(与徐烈炯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等。
他在翻译伯纳德·科姆里和诺伐尔·史密斯的原著《语法调查研究手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原著作了十倍篇幅的扩充、增补,编成的中文版《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添补了国内编写语法调查研究手册方面的空白,对推动语法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刘丹青先生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汉语语法学、方言学、语言学理论特别是语言类型比较,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他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结合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的类型学语法探讨引人瞩目。
本届暑期班刘丹青老师给大家讲授的课程名称是“语料库藏类型学”。
2.蔡维天(1964—),台湾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兼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蔡教授1994年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台湾任教于清华大学。
历任清华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人文社会学系主任、人文社会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日本南山大学客座教授。
蔡教授的学术专长领域包括语法理论、句法─语义界面研究、汉语句法、南岛语句法等。
1999年在美国出版专著《A-杠依存理论的简化》(On Economizing the Theory of A-Bar Dependencies,Garland Publishing, New York). 2000年至今先后获得包括台湾“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在内的多项学术研究奖。
【资料】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讲解汇编

二、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1.这种形态分类远不能概括世界所有的语言。
2.在分类方面,孤立语和粘着语、粘着语和屈折语、屈折 语和多式综合语之间有些界限难以划清。
3.各种语言很难归入纯粹的某一类型,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罢了。屈折语中有其它语言的成分,孤立语中也可能有 粘着、屈折成分
4.不能以此区分语言的优劣。
❖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
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下列各组词形变化的语法手段中,属于屈折的是( )。 A.we-us B.look-looked. C.foot-feet D.tree-trees
2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各指什么,关系如何? 3 有人说汉语有形态,有人说汉语没有形态,你的看法如何?
4.复综语(多式综合语)
多式综合语的特点是: ⑴一个词往往由多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有的语素不到一个 音节。
⑵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词和句子交融在一起,一个词往往构 成一个句子。
美洲的印第安语言和古亚细亚语中的某些语言 属于多式综合语。
印第安人的美诺米尼亚语: akuapiinam 他从水里拿出来
akua挪开 -epii后缀(液体) -en-(用手)-am后缀(第三人称施事)
芬兰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日语等都属于粘着语。
日语例子
突出提示句中某一成分
suore wa wadaxi ro cikue animasen
土耳其语例子:
Sev-erek-dir-ler
他们将要爱
sev- 爱
-erek将来时 -mis过去时
-dir第三人称
-ler复数
Sev-mis-dir-ler 他们从前爱
学术界对“语法范畴”“形态”等概念有哪些不同观点, 结合汉语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刘丹青 - 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

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3刘丹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提要 本文通过汉语和英语在话语、句子、从句、短语、词法及儿童语言习得多个层面的比较,说明在类型上汉语是一种动词型或者说动词优先的语言,而英语是一种名词型或者说名词优先的语言,两者分别代表了两种在词类的语法优先度上相对立的语言类型。
本文对这两类语言各自的其他类型特征做了初步归纳,并对动词型/名词型特征和其他类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动词型语言 名词型语言 类型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Chinese as a verby language:On typol ogical differences bet w een verby languages and nouny languages(本文标题英译)△Better city,better 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街头双语标语)〇 引言: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曾有人根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类作品,认为汉语是名词更重要的语言,西语须要谓语才成句,汉语可以单靠名词成句。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从类型学上看,印欧语其实远比汉语更接近名词型(nouny)语言。
仅就汉语与英语比,汉语明显接近动词型(verby)语言。
汉语中动词的作用比英语中动词的作用更加重要,反过来,汉语中名词的作用远不如英语中名词的作用重要。
如本文正副标题分别使用了一个以动词为核心的小句和一个动宾短语,而它们的自然英译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和一个介词短语,避免了动词性单位的使用。
据我们初步了解,欧洲的印欧语多接近英语的情况,而汉藏语言等一些邻近语言较接近汉语的情况。
确切的代表性尚需进一步考察。
上面所说的“作用重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1)在英语中只能或强烈倾向于用名词语充当的成分,在汉语中可以自由地用动词(及3本文初稿为第二届“两岸三地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小型研讨会”(台湾新竹,2009)论文,也曾在上海、北京多处报告,幸获众多同行指教,获益良多,难以尽列,在此一并感谢。
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互补与融合

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互补与融合一、引言20世纪代之后,现代语言类型学(下称语言类型学)是以探究语言的共性为目的,以语序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局部分类为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从功能角度对语言现象予以解释的语言学分支或流派。
语言学家刘丹青认为语言类型学有自己的语言学理念、特有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区别于其他主要的语言学流派。
语言类型学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揭示表面千差万别的人类语言背后所隐藏的共性和规则。
随着国外相关研究的推进,语言类型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以龚群虎、金立鑫、陆丙甫为代表的众多学者在翻译和介绍国外相关研究的同时,已开始结合汉语实际对国外相关研究结论进行考察并适时修正。
在学者一致努力下,汉语类型学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
这些成果的取得使语言类型学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
与此同时,在众多语言学家的努力下,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演绎与描写分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自然语言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
狭义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都属于功能主义阵营,二者都运用感知、认知或其它语言系统之外的功能范畴解释千变万化的语言现象,其间存在必然的互补和融合(fusion)。
方面,前者认知语言学不再满足于对单一语言的穷尽研究,其视角逐渐转向通过双语或多语的对比考察以获得人类语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以其独特的眼光对其作出概括解释,通过这一途径,逐步展现其理论普适性。
另一方面,与认知语言学一样,现代语言类型学也不再满足于其传统的、仅依赖少量语言事实、按单一参项便对人类语言作出总体形态类型划分的研究方法。
本文试图从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等方面重新探讨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之间的异同,重点阐明其异同决定二者在理论导向和技术支持、跨语言佐证和学科划分等方面具有必然的互补性,进而阐释这种互补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融合,二者互补和融合之后便产生一种新的语言研究范式——,认知类型学。
二、理论、方法及其互补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理论建构和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差异并不就意味着相悖,学科之间可以互相借用,加强互补,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