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医中药的谚语
31句中药文化俗语,很有用!

31句中药文化俗语,很有用!
1.以枝走肢:用树枝类药物治疗肢体病症,如:桂枝,桑枝。
2.子以明目:用种子类药物治疗眼睛,如:决明子、青葙子、枸杞子、车前子。
3.子以润肠:用种子类药物润肠通便,如:决明子、紫苏子。
4.凡仁皆润:果仁能润肠通便:桃仁、杏仁、郁李仁、核桃仁。
5.铁杆威灵仙,骨鲠软如绵:威灵仙硬,可以治骨鲠。
6.家有地榆藏,不怕烧烫伤:地榆治疗烫伤,皮肤溃烂。
7.穿山甲王不留,吃了乳长流。
穿山甲、王不留行都能下乳。
8.家有半边莲,可以伴蛇眠。
半边莲可以解蛇毒。
9.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细辛的使用量不能超过3g.
10.无牛膝不过膝:牛膝为引经药,引药下行。
11.日食十个枣,一生不易老。
大枣能补中益气,养气安神。
12.逢子必炒:指的是种子类药物一般需要清炒。
13.逢仁必捣:指的是种仁类药物入汤剂之前需要捣碎。
中医养生的格言与谚语

中医养生的格言与谚语谚语大全中医养生的格言与谚语1、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2、天天千步走、药铺不用找。
3、多食一点醋,不用上药铺。
4、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5、饭吃八成饱,到老肠胃好。
6、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7、软化血管,血压降低。
8、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9、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10、卫生是妙药,锻炼是金丹。
11、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
12、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
13、饭后散步,不进药铺。
14、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15、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16、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17、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18、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19、寒冬至,狗肉肥。
20、常伸懒腰乃古训,消疲养血又养心。
21、三碗气孔散,四碗发轻汗。
22、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23、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4、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25、消肠理胃,消喘理肺。
26、头为精神之府,日梳五百健耳目。
27、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
28、饥不暴食、渴不狂饮。
29、五碗肌肤清,六碗通神灵。
30、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31、鱼生火,肉生痰,粗粮淡菜保平安。
32、热深厥深,热微厥微。
33、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34、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35、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36、更年期症,病情减轻。
37、一顿要吃伤,十顿要喝汤。
38、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39、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40、早起做早操,一天精神好。
41、娱乐有制,失制则精疲力竭。
42、要活一百多,心胸要宽阔。
43、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
44、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45、一天吃个枣,一生不知老。
46、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47、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48、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
49、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50、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51、洗头洗脚,胜似吃药。
52、不抽烟、少饮酒、活到九十九。
53、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中医药谚语

中医药谚语
1. “药到病除” - 指正确使用药物可以治愈疾病。
2. “治病先治人” - 指在治疗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心健
康及环境因素。
3. “勤洗手,少生病” - 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
4. “食疗养生,远药方” - 指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养生方法可以保
持健康,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5. “药补不如食补” - 意思是食物的营养价值比药物更有益健康。
6. “病从口入,药从口出” - 意思是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而药物则是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7. “上药越辣,中药越苦” - 指有些药物对疾病的治疗可能会引
起一些副作用,但也是为了更好地治愈疾病。
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意思是苏州和杭州的风景非常美丽,可以让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恢复健康。
9. “食物即药物,药物即食物” - 意思是一些食物具有药物相似
的疗效,可以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
10. “冷则凝滞,热则扬发” - 指身体出现寒冷症状时,适当保
持温暖可以缓解病情,而身体过热时,适当增加通风可以排出病邪。
中医谚语集锦绣145句

117、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118、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如血室。
119、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120、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补其阳。
6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63、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6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5、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6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67、形寒饮冷伤肺。
68、木扣金鸣,土中泻木。
69、耳聋宣肺。
70、胃喜清凉,脾喜温。
9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9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9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95、牙痛长,腿痛短。
9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9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9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76、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77、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78、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79、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80、足太阳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81、内不坚则善病风。
82、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

学中医的四句谚语1. 医者,必先自医。
这句话意味着医生在治疗病人之前,首先要学会保养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只有身体健康的医生才能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上医医病,中医医人。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注重治疗整个人而不仅仅是疾病。
中医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平衡来治疗疾病,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症状进行治疗。
3. 见病如见人,见人如见病。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要以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对待病人。
医生应该将病人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心。
4.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意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
5. 听风是雨,诊脉是病。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诊断疾病时要仔细聆听病人的症状和描述,同时通过脉搏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6. 病从脉中来,治病要看舌。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诊断疾病时要通过脉搏和舌苔的变化来判断病情,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7. 以药补不如以食补,以食补不如以气补。
这句话强调了中医治疗疾病时首先应该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身体的营养状况,进而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整气血循环。
8. 药到病除,为善最乐。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在治疗病人时要抱着善意和乐观的心态,尽力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9. 病人不怕医生,医生怕病人。
这句话意味着医生面对病人时要保持谦虚和敬畏之心,尊重病人的意见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10. 医者父母心。
这句话强调了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和关爱,医生应像父母一样对待患者,尽力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中医经典谚语

中医经典谚语导读: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反映了中医临床者的实践经验,便于记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经典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胞。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亢则害,承乃制。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收集有关中医药的俗语

收集有关中医药的俗语
1.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2. 饮食有节,药到病除。
3. 百病从心生,百药从心治。
4. 病从口入,药从口出。
5. 疾病如山倒,药方如救命索。
6. 用药要因人而异,同病不同治。
7. 药到病除,不是说吃多了就一定好。
8. 三分治病七分养,养生防病要天天。
9. 内服外用结合,医病两相安。
10. 疾病如潮水,医者要懂变通。
11. 药神不如食神,病从口入要慎重。
12. 医者须知情志,情志不调病难治。
13. 五味调和,才能调和身体。
14. 药补不如食补,药补补假食补补实。
15. 治未病,胜治已病。
16. 疾病如影随形,调理养生方为正途。
17. 疾病要早治,养生要从小做。
18. 药木不可久留,人心不可常忧。
19. 顺势而为,调理养生更为重要。
20. 一病一方,万病一方,中医药养生在身边。
- 1 -。
中草药谚语大全

中草药谚语大全通过群众口耳相传,形成通俗易懂、流畅的中草药谚语。
这些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向人们阐述了中药的生态环境、采收季节、加工炮制、鉴别特征、药用功效、医疗价值等,对于指导中药学的学习和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
“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果实应初熟,种子老熟用;茎叶宜在夏;花采舍苞中;采集要合理,资源永利用”;“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这些谚语总结了各种中草药采集的时间与地域。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春采防风秋采蒿,独活开花质量高”“秋冬采集满山红,立夏玄胡找不到”“知母黄芪随时采,唯有春秋质量高”“悬崖石壁找卷柏,阴湿地方有贯众”“半夏南星溪边长,车前葶苈路边寻”“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知母不净毛,吞下一把刀”“揍打苍术,火燎升麻”。
指出这些中草药采集的时间、地域、鉴别特征与应注意的问题。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提示我们临证不可贸然大量应用细辛,一般不宜超过1钱。
“有毛能止血,有刺善祛风,肿节治跌打,粘潺拔毒功,藤茎黏风湿,中空消水肿,花叶能升散,籽实专下行,麻辣治蛇咬,芳香功止痛,酸涩可收敛,甘味补气雄,苦寒泻火热,辛辣善温中,咸味能软坚,质重能镇静”,这段谚语指出了中药形状、性,味与治疗作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识得千里光,全家不生疮”;“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经常吃山楂,降脂又降压”;此类谚语甚多,把一味药物的主要功用与价值,描述的形象生动、妙趣横生,使人容易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医中药的谚语
1、蜂蜜益寿又润燥,葡萄悦色令年少。
2、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啦。
5、夏天常喝绿豆汤,防暑解毒保安康。
6、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7、吃大蒜,治肠炎,绿豆解暑功效显。
8、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
9、吃了萝卜菜,啥病都不害。
10、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11、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1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13、家有半边莲,可以和蛇眠。
14、萝卜上市,郎中下市。
15、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疮疡若遇着,好似手拿来。
16、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17、亢则害,承乃制。
18、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19、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20、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21、暴饮暴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安宁。
22、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
23、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24、诸药为各病之药。
25、白天人吃姜,晚上姜吃人。
26、瓜豆消肿又利尿,降胆固醇花生好。
27、诸花皆升,旋复独降。
28、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29、三月茵陈四月蒿,华佗劝君须记牢。
30、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敢进我家。
31、家有刘寄奴,不怕刀斧剁。
32、胃炎通便吃香蕉,健胃补脾食红枣。
33、驱寒除湿数胡椒,葱辣姜汤治感冒。
34、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35、经常吃山楂,降脂减肥又降压。
36、有毛的、带刺的常能消肿定痛。
37、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38、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39、宁得一把刺五加,不用金银满车拉。
40、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41、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42、吃药打针,不如拔罐。
43、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44、若要通,路路通;若要通,用木通。
45、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
46、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47、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8、吃芹菜,降血压,萝卜消胀又化痰。
49、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
50、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51、干干净净,吃了没病。
52、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
53、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
54、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55、懂得千里光,皮癣一扫光。
56、番茄补血美容颜,益智强身吃鸡蛋。
57、不喝酒,不吸烟,病魔见了都靠边。
58、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
59、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60、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61、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62、身藏杠板归,吓得蛇倒退。
63、细辛不过钱,过钱手掌打一千。
64、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65、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
66、家有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67、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68、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
69、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
70、管你伤风不伤风,三片生姜一根葱。
7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72、不干不净,吃了得病。
73、识得半边莲,不怕和蛇眠。
74、穿山甲与王不留,妇人吃了乳常流。
75、头痛用川芎,腰痛用杜仲,脚痛用牛膝。
76、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不进家。
77、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78、有人识得千里光,一生一世不生疮。
79、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
80、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81、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82、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
83、口渴心烦躁,猕猴桃粥好。
84、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