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温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它的Aw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湿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分子流动性(Mm):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转移动性的总度量。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3.氨基酸等电点:偶极离子以电中性状态存在时的pH被称为等电点

4. 蛋白质一级结构:指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序列;

二级结构:氨基酸残基周期性的(有规则的)空间排列;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进一步折叠成紧密的三维结构。(多肽链的空间排列。)

四级结构:是指含有多于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

5.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性。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保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达到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8单糖:指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9.低聚糖(寡糖):凡能被水解成为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10.多糖:凡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11.美拉德反应:凡是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称为羰氨反应。

12.淀粉的糊化:在一定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发生膨胀,形成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13.糊化淀粉的老化:已糊化的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14改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改)性淀粉。

15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

16脂的介晶相(液晶):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相互作用力弱的烃链区熔化,而相互作用力大的极性基团区未熔化时的状态。脂类在水中也能形成类似于表面活性物质存在方式的液晶结构。

17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抗变性的能力。

18乳化剂:能改善乳浊液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的物质。19油脂自动氧化(autoxidation):是活化的含烯底物(如不饱和油脂)与基态氧发生的游离基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继而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这些物质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从而使油脂发生酸败(蛤败)。

20抗氧化剂:能推迟会自动氧化的物质发生氧化,并能减慢氧化速率的物质。

21过氧化值(POV):1Kg油脂中的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POV值常用碘量法。

17脂肪代替品(oil and substitue):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油脂类似,可部分或完全代替食品中的脂肪,以脂质、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在冷却、高温条件下稳定。

脂肪模拟品(oil and fat mimics)在感官和物理特性上模拟油脂,但不能完全代替油脂,常以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为基质,高温时易引起变性和焦糖化,所以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19维生素:维持人和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或者说是维持活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20维生素元:在人及动物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的物质。(维生素前体)

21同效维生素(Vitamers):化学结构与维生素相似,并有部分维生素生理活性的物质。如,胆碱、肉毒碱、牛磺酸等。

22必需元素:机体的正常组织中都存在,含量比较固定,缺乏时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异常,补充后可恢复正常或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23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在考虑食品的营养质量时,不仅要考虑其含量,还要考虑其被生物利用的实际利用率,即生物有效性。

24碱性食品: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氧化生成Na2O、K2O、CaO、MgO等含带阳离子的金属元素较多的食品生理上称为碱性食品。

25酸性食品:非金属元素P、S、Cl在体内氧化为PO43- 、SO42-、Cl- 含带阴离子较多的食品,生理上称为酸性食品。

26必需基团: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和维持酶的特定构象所必需的基团为酶分子的必需基团。

27Km是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8酶促褐变:较浅色的水果、蔬菜在受到机械性损伤(削皮、切片、压伤、虫咬、磨浆、捣碎)及处于异常环境变化(受冻、受热等),在酶促(催化)下氧化而呈褐色,称为酶促褐变。

29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30食品色素:食品中能够吸收或反射可见光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称为食品色素(food pigments),包括食品原料中固有的天然色素。

31味感:通常指食物成分进入人体口腔内对舌头产生的各种化学味觉。

32味感产生过程:可溶性呈味物质进入口腔后,在舌头肌肉运动作用下将呈味物质与味蕾相接触,然后呈味物质刺激味蕾中的味细胞并与受体结合,结合物产生的信号以脉冲的形式通过神经系统传至大脑经分析后产生味感。

33呈味阈值:感受到某种物质的最低浓度(mol/L)

34嗅感是指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引起的一种感觉。

35香气值:嗅感物质浓度/阈值之比称之为香气值。

36微粒理论:嗅觉细胞表面呈负电性,其分泌液的分子依极性沿着一定方向排列,当挥发物质分子吸附到嗅觉细胞表面后就使表面的电荷发生改变,产生电流并传递到大脑而产生感觉。

37电磁波理论:嗅感物质分子由于电子振动将电磁波传达到嗅觉器官而产生嗅觉。

38生物合成作用:指在食品体系中以氨基酸、脂肪酸、羟基酸、单糖、糖苷、色素、萜烯或酯类化合物为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