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本)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模板】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对象为高等学校财经类各专业学生。
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称为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共同构成国际经济学。
国际金融学的核心是宏观经济的内外部均衡,并以此展开对国际货币和金融关系的研究。
国际金融学属理论和政策经济学范畴,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政治经济学,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证券投资学,会计学与统计学等学科为其知识基础,同时也以相应的数学和外语基础为学习前提。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具有经济学的知识综合能力,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内外部均衡的机理及实现条件,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经济视角和经济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工具,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汇率决定和国际收支理论,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机理,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沿革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阅读相结合。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第一章国际收支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要求:本章要求掌握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目的经济含义与记帐方法,局部平衡和总体平衡的含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调节方式。
理解我国国际收支问题。
了解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个项目的经济涵义、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政策,难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方法的掌握和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解。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收支的涵义1.国际收支的概念。
2.对国际收支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1.记帐原则。
2.基本内容。
第三节:关于国际收支的分析1.国际收支盈余、赤字。
2.国际收支均衡。
*第四节:西方国际收支理论1.弹性论。
2.乘数论。
3.吸收论。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代码:1A10357学分:3.0总学时数:48理论时数:32实验时数:16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开课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国际金融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模块A的专业课程,是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运行的基本原理,熟悉国际融资、国际投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等操作技术,并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解决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与开放过程中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一)理论讲授部分第一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国际收支平衡表不平衡的概念、口径、性质和主要原因。
[教学内容]1.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原理2.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4.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际收支账户类别,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理,国际收支平衡和国际收支均衡的概念,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和性质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编制原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口径和性质第二章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和理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收支调节手段,理解内外均衡的矛盾及其搭配调节,掌握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
[教学内容]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和政策调节2.米德冲突——内外均衡矛盾的经典论述,内外均衡矛盾的产生,内外均衡矛盾政策调节的基本原理3.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主要的国际收支理论。
【专业文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际金融》教学大纲.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际金融》教学大纲(1999年12月14日审定)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易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国际经济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为国际金融学科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探索空间,同时,我国对外金融关系的迅猛发展势头、国际金融市场的纷繁多变也给国际金融学科的教材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
作为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的《国际金融》课程也不例外,多年来,电大金融、国际贸易等学专业所建设或借用的教材体系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适合电大教学的文字、音像教材及其他教学媒体,应该既能反映国际金融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前沿,又符合远距离教育的特点。
而一套成熟、完整的教学方案设计都是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详细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指导电大教学过程的纲领性文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国际金融》是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科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保险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国际金融》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不管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还是其他专业的选修,《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基础性与理论性。
《国际金融》的后续课程主要有:现代金融业务、企业金融行为、金融专题讲座、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等。
央财国际金融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既是金融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其他各有关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国际金融》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影响人们的财富规模、投资和消费行为,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生产和销售行为,同时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政局稳定和政策效果。
《国际金融》是一门以国际间的货币联系和资金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国际金融》研究和分析的具体内容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交易所形成的国际收支及其均衡与调节问题;不同货币之间的汇率及其决定、变动问题;国际金融业务中的外汇风险的管理问题与国际金融市场问题;国际资本流动及与之相关的债务危机、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问题;为规范国际间货币金融交往而产生的国际货币体系问题;以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问题;等等。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国际金融的最新发展状况。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在实际业务中的运用;2、掌握国际金融的宏观理论,并能用以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3、掌握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做法,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4、掌握国际金融与其他经济因素的相互关系,为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奠定理论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金融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基本能力,以分析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所产生的货币金融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指导、启发引导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学术报告等。
1、课堂讲授。
面对面进行知识、理论传授,在有限的时间内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使教学内容充分吸纳国际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国际金融发展的最新动态。
《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54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8适用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仅是院校本科层次各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而且是金融、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
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涉及国际金融专业的课程都是在国际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国际金融以开放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开放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等问题,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
2、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国际收支失衡、汇率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资本流动动向、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国际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解决国际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结算、西方金融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其他国际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4.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为闭卷考试。
以百分制计分。
二、课程目标1、系统阐述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框架、重点讲解国际金融的基础知识、管理原理及实务操作方法,详细阐述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外汇市场、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机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形成原理、控制措施、时滞效应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修改稿共29页

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国际金融》教学大纲课程组长:王兰所在教研室:金融教研室2019年12月《国际金融》教学大纲课程代码:开课对象:非金融专业本科学时:36 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学分:2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管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教研室:金融教研室先行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后续课程:国际金融实务考试方式:统一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卷面成绩占80%所选教材:《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主编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推荐教材)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一)《国际金融》是金融、国际贸易、财税等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国际金融》课程可以更好地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微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金融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国际金融学科的发展前沿;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国际金融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具体案例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国际金融业务、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注:大纲中内容前带有“*”标记的意为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专业情况可将其作为选讲内容第一章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国际货币金融运动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为入手点,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国际金融》是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科金融(含开放教育专科金融专业各方向)、国际贸易、财税等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国际金融》阐述的是国际金融学科的最一般规律、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和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国际金融学科的研究对象、牢固掌握国际金融的最基本概念、初步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业务,为学好其他国际经济方面的业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国际金融》课程也可以更好地完善金融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提高学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国际金融》属于基础理论课,不管是金融、国际贸易专业的必修还是其他专业的选修,《国际金融》都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基础性与理论性。
《国际金融》的后续课程主要有:现代金融业务、企业金融行为、金融专题讲座、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外贸英语函电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国际金融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2、牢固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国际金融学科的发展前沿;3、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国际金融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现实国际金融问题和具体案例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国际金融业务实践中探索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文字教材:2000年秋季至2002年春季期间,中央电大《国际金融》课程的基本文字教材包括:(1)主教材:《国际金融》(穆怀朋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2)辅助教材:《国际金融导读》(朱志忠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国际⾦融教学⼤纲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国际⾦融》课程教学⼤纲⼀、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证券投资与管理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从货币⾦融⾓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标同时实现问题的⼀门独⽴学科。
通过教授该课程,使学⽣能达到如下⽬的:(1)对与国际⾦融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国际⾦融的基本构架与运⾏⽅式、国际⾦融的基本业务等国际⾦融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观察和分析国际⾦融问题的正确⽅法,培养辨析国际⾦融理论和解决国际⾦融实际问题的能⼒,初步掌握⼀般的国际⾦融业务操作程序。
(3)树⽴正确的国际⾦融意识和全新的国际⾦融理念,提⾼在国际⾦融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章国际收⽀基本内容:(1)国际收⽀概述(2)国际收⽀分析(3)我国的国际收⽀(4)国际收⽀市场调节机制(5)政府的国际收⽀调节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收⽀、经常差额、综合差额的概念(2)掌握国际收⽀平衡表的编制⽅法(3)理解国际收⽀失衡原因、经济影响及市场调节机制(4)领会国际收⽀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以及政府调节国际收⽀的政策措施和⼀般原则教学重点及难点:(1)国际收⽀的基本构架及各个账户之间的关系(2)国际收⽀平衡表的记账原则(3)国际收⽀失衡的调节措施第⼆章外汇与汇率基本内容:(1)外汇概述(2)汇率概述(3)汇率的决定基础及汇率与经济的关系(4)西⽅汇率理论简述基本要求:(1)了解外汇、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买⼊价、卖出价、基本汇率、套算汇率、掉期率等概念(2)领会汇率的标价⽅法和汇率的决定基础(3)领会汇率变动对国际收⽀、国际储备、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1)汇率的决定与变动(2)⼈民币汇率的⽣成机制第三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基本内容:(1)外汇市场(2)即期外汇交易(3)远期外汇交易(4)外汇期货交易(5)外汇期权交易基本要求:(1)了解外汇市场,及其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抛补套利、抛补套利、套汇和掉期等概念(2)掌握汇率识读和套算的基本⽅法;领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中各项外汇业务的应⽤(3)理解外汇业务中的的各种公式教学重点及难点:(1)外汇交易的基本原理(2)外汇交易的操作程序(3)外汇交易在实际中的运⽤第四章汇率制度基本内容:(1)汇率制度的类型(2)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较(3)汇率制度的选择(4)⼈民币汇率制度基本要求:(1)了解铸币平价、黄⾦输送点、⾦平价、购买⼒平价和利率平价等概念(2)理解纸币流通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发挥作⽤的⽅式(3)理解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4)掌握分析汇率制度选择的能⼒教学重点及难点:(1)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涵义及特征(2)联系汇率制的内容及运⾏机制(3)不同汇率制的优劣分析第五章国际储备基本内容:(1)国际储备概述(2)国际储备总量管理(3)国际储备结构管理(4)我国国际储备问题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储备、国际清偿能⼒、在基⾦组织的储备头⼨和特别提款权的概念(2)理解国际储备的作⽤、领会影响国际储备的主要因素和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3)掌握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法(4)能够运⽤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际储备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1)国际储备的构成及各构成部分的特点(2)国际储备的管理(3)影响⼀国国际储备最适规模的因素第六章国际⾦融市场基本内容:(1)国际⾦融市场概述(2)传统的国际⾦融市场(3)欧洲货币市场(4)衍⽣⾦融⼯具市场基本要求:(1)了解离岸⾦融市场、境外货币、回购协议、股票存托凭证、衍⽣⾦融⼯具等概念(2)领会当代国际⾦融市场发展的特点(3)掌握货币市场的交易⼯具和证券市场的划分⽅式(4)理解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和发展原因(5)认识常见的衍⽣⾦融⼯具并理解衍⽣⾦融⼯具市场发展的原因,知道如何加强对衍⽣⾦融⼯具市场的监管教学重点及难点:(1)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业务活动(2)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及其经营活动第七章外汇风险管理基本内容:(1)外汇风险概述(2)外汇风险管理的战略和⼀般原则(3)外汇风险管理的⼿段基本要求:(1)了解外汇风险、交易风险、经济风险、会计风险、BSI和LSI等概念(2)领会各种外汇风险管理战略所要求的条件(3)理解外汇风险管理的⼀般原则(4)掌握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段教学重点及难点:(1)外汇风险管理的措施(2)不同外汇风险类别采取适应的防范措施第⼋章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1)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3)⽛买加体系(4)国际货币体系的改⾰⽅案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特⾥芬难题、⽛买加体系、欧州联盟、欧元等概念(2)理解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原因;领会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买加体系演进的主要内容(3)知道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的要求(4)掌握欧元诞⽣的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教学重点及难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特点、作⽤和缺陷(2)⽛买加体系的利弊(3)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4)国际货币体系改⾰前景(5)欧元诞⽣的意义第九章国际⾦融机构及协调基本内容:(1)国际货币基⾦组织(2)世界银⾏集团基本要求:(1)了解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集团、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等概念(2)领会国际货币基⾦组织和世界银⾏集团的宗旨(3)掌握国际⾦融组织基本业务活动和贷款条件(4)理解国际⾦融组织的性质和作⽤(5)知道我国与国际货币基⾦组织和世界银⾏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1)国际货币基⾦组织、世界银⾏集团的职能与业务活动内容(2)国际货币基⾦组织与世界银⾏集团业务活动的区别第⼗章国际资本流动与⾦融危机基本内容:(1)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2)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和制约因素(3)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4)当代资本国际流动的主要特征基本要求:(1)了解资本流动、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国际融资租赁、政府贷款等概念(2)掌握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领会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动机和制约因素(3)理解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教学重点及难点:(1)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条件、类型及其经济影响(2)我国利⽤外资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3)国际资本对经济的影响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52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机动2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本)
《国际金融》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国际金融
2、课程代码:
3、 课程类型:专业主干课
4、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
5、 课程学时:48
6、 学 分:3
7、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
贸易实务
8、 开课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
9、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上学期(秋季)
二、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专业课,
即包含理论又具有实务操作性,国际金融是经济
理论与金融实务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它是从货币
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
部均衡的实现问题。
2、目的与任务:结合对外经贸工作的业务
要求,本课程主要从对外经贸实践的角度,系统
融的基本原理,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实现对外
收支平衡的操作方法,注意货币币值变化对国
内以及国外经济的影响。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金融的演变过程、内容、
及其范围
2、理解内容:国际金融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内容:国际金融研究的主要问题
4、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金融的特点及研
究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历史
第二节 国际金融课程知识概述
第一章 国际收支(8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收支、外汇的概念和内
容
2、理解内容:调节国际收支的主要理论与
措施
3、掌握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
4、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各项
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评价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第二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4学时)
1、了解内容:汇率制度与政策,西方汇率
理论评价。
2、理解内容:决定与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3、掌握内容: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4、教学重点和难点: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汇及汇率概述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
素
第三节 西方汇率理论评价
第四节 汇率制度
第五节 汇率政策
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4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2、理解内容: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
3、掌握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
的特点
4、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对
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与演进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一体化
第四章 国际金融机构(2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
行集团成立的背景与宗旨、组织形式
2、理解内容:各种国际金融组织成立的宗旨
3、掌握内容:各种国际金融组织成立的宗旨
及服务对象
4、教学重点和难点:各种国际金融组织成立
的宗旨及服务对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三节 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4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形成
原因和特点
2、理解内容:国际外汇市场、国际债券市
场、国际黄金市场的含义。
3、掌握内容:欧洲货币市场与离岸金融市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 国际外汇市场
第三节 欧洲货币市场和其他离岸金融市场
第四节 国际债券市场
第五节 国际黄金市场
第六章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管(4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形成
原因和特点
2、理解内容: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国际金
融监管的意义
3、掌握内容:金融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
响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金融全球化与资本流
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
第七章 外汇风险管理(6学时)
1、了解内容:外汇风险的基本概念
2、理解内容:外汇风险的管理方法
3、掌握内容:外汇风险管理的三种基本方
法
4、教学重点和难点:远期合同法、BSI、
LSI三种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外汇风险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
第八章 国际储备管理(4学时)
1、了解内容:国际储备的基本概念
2、理解内容:国际储备的管理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国际储备的构成与管
理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第九章 外汇业务与金融创新(8学时)
1、了解内容:外汇市场的特点,外汇买卖
业务的类型
2、理解内容:外汇业务的类型
3、掌握内容:外汇业务与金融创新
4、教学重点和难点:外汇业务具体应用于
创新的金融业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汇业务
第二节 金融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金融业务
第十章 国际信贷实务(2学时)
1、了解内容:对外贸易短期信贷的形式与条
件
2、理解内容:与国际结算有关的贷款形式和
条件
3、掌握内容:保付代理业务、出口信贷的具
体内容
4、教学重点和难点:保付代理与出口信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外贸易短期信贷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出口信贷
第三节 政府贷款业务
第四节 国际项目融资
五、课程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联系、讨论。
六、考试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试时间:课程结束后两周内。
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
绩占70%。
七、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备注
讲课 实验
1 绪论 第一节 国际金融的发展及历史 第二节 国际金融课程知识概述 2
2 第一章 国际收支(8学时) 第一节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 第三节 国际收支理论评价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收支 8 课后作业
3 第二章 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4学时) 第一节 外汇及汇率概述 第二节 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第三节 西方汇率理论评价 第四节 汇率制度 4 课后作业
第五节 汇率政策
4 第三章 国际货币体系(4学时)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与演进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三节 牙买加体系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一体化 4
5 第四章 国际金融机构(2学时) 第一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节 世界银行集团 第三节 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 2
6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4学时)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 国际外汇市场 第三节 欧洲货币市场和其他离岸金融市场 第四节 国际债券市场 4
第五节 国际黄金市场
7 第六章 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监管(4学时)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二节 金融全球化 第三节 国际金融监管 4
8 第七章 外汇风险管理(6学时) 第一节 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外汇风险 第三节 外汇风险管理 6 课后作业
9 第八章 国际储备管理(4学时) 第一节 国际储备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第三节 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4
10 第九章 外汇业务与金融创新(8学时) 第一节 外汇业务 8 课后作业
第二节 金融创新
第三节 创新的金融业务
11 第十章 国际信贷实务(2学时) 第一节 对外贸易短期信贷的主要形式 第二节 出口信贷 第三节 政府贷款业务 第四节 国际项目融资 2
12 复习答疑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于波涛 于渤 主编 《国际金融》清华
大学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
1、刘舒年主编.《国际金融》(第三版),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
2、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
大学出版社,2006.
3、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