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简介]阿济格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可结局却不咋的
多尔衮怎么死的

多尔衮怎么死的阅读精选(1):多尔衮怎样死的?历史真相解读多尔衮是怎样的人关于多尔衮怎样死的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
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
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
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
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
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掉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
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推荐,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
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禁。
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
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清算多尔衮也从此开始。
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如何结怨的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
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
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
"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1943年夏天,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两节木炭。
当时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盗墓者解释说:"九王爷身后被论罪,其中的金银圆宝都被掘去,据说坟地遭过九索(挖抄九次)。
中国历史故事-阿济格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阿济格是谁?他是怎么死的?阿济格,全名爱新觉罗·阿济格,生于公元1605年,按当时的年历来算为万历三十三年。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喇那拉氏。
阿巴亥,与顺治朝摄政王以及多铎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阿济格是清初名将,骁勇善战,从很小的时候就带领将士为满洲开疆拓土,可以说他是在马上和战场上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阿济格最开始被努尔哈赤授台吉,后来在天命十一年的时候,跟随大军征战哈尔蒙古喀尔喀、巴林、扎鲁特诸部,因为立下战功,晋封为贝勒。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元天聪。
天聪元年的时候,后金发兵朝鲜,阿济格从攻朝鲜有功。
天聪三年又跟随皇太极进入长城,攻占河北遵化,阵斩明总兵赵率教,直逼北京。
在这期间,阿济格通过四处征战,不断的积累功勋。
后来皇太极建立大清朝,封赏诸位有功之臣,阿济格凭借军功被封多罗武英郡王。
晋封为郡王之后,在崇德元年,阿济格作为主将,带领满蒙联军进攻明朝边境,大大小小战役五十多场,场场报捷,连克昌平等十余州县。
崇德二年,奇袭皮岛,斩明总兵沈世魁以下万余人。
公元1644年,皇太极暴崩,顺治帝福临继位,多尔衮为摄政王。
顺治元年,阿济格被晋为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
顺治五年,也就是公元1648年,清军入关之后,阿济格作为平西大将军征讨姜瓖,后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
在这期间,阿济格屡立战功,多次向多尔衮请封叔王,此事遭到多尔衮的多次拒绝,最终未成。
公元1605年,也就是顺治七年,多尔衮因为从马上堕落,身受重伤,最后不治身亡。
多尔衮在的时候,阿济格就没有掩饰过自己对权利的追求,多尔衮去世之后,于阿济格个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因为多尔衮去世,也就意味着摄政王之位空了下来。
摄政王之位,像是一个绽放光芒的金椅子,时时刻刻的在向他招手。
阿济格最终没有抵挡住权利的诱惑,最终还是犯下了这一生最大的错误。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对于摄政王之位起了心思。
努尔哈赤之子阿济格简介 阿济格的生平轶事

努尔哈赤之子阿济格简介阿济格的生平轶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阿济格是清太祖的第12个儿子,与多尔衮、多铎是胞兄弟,此人能征善战,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他性格粗暴,历来不受约束,有勇无谋,摄政王死后企图夺取政权失败被囚禁赐死。
下面就来看看阿济格的简介及他的生平轶事吧。
阿济格简介阿济格图片阿济格原名叫爱新觉罗·阿济格,是清朝始祖努尔哈赤的第12个儿子,生于一六零五年,多尔衮的胞兄。
阿济格是清初名将,能征善战,只可惜他有勇无谋,性格暴躁。
阿济格曾因屡获战功备受努尔哈赤宠爱。
皇太极时参加远征朝鲜,并随皇太极多次讨伐明朝。
1644年身为清军前锋打败李自成入关,获封和硕英亲王,地位略低于四大贝勒。
1648年平定大同总兵姜瓖的反清叛乱。
同年请求封叔王,被摄政王拒绝。
阿济格其死后,阿济格企图夺取政权失败,被议政王大臣会议定罪禁闭,狱中不思反悔,最后被顺治帝判自尽。
阿济格的生平轶事阿济格影视资料图片皇太极即位初期对阿济格三兄弟采取的策略是拉拢为主,打击为辅。
阿济格是老大,久经沙场,为人粗鲁且不受拘束。
皇太极当当然先对他下手。
1626年,蒙古台吉恩格参叛逃欲投靠阿济格,按努尔哈赤的八旗规定,恩格参身为蒙古贵族,他逃后想要投靠谁应以其自己意愿为主。
但皇太极硬将其派给德格类,恩格参不顾旨意私自投奔到阿济格,德格类一怒之下派人将其追回,手下却被阿济格打伤。
皇太极以此问罪于他,发罚了千两白银和七匹马。
1628年,阿济格默许其弟多铎迎娶阿布泰之女,阿布泰是阿济格的舅舅,与努尔哈赤关系甚好,但与皇太极存有政治纠纷。
阿济格皇太极即位后不允许任何贵族与其家族联姻。
而阿济格不管这些恩怨仍让多铎娶阿布泰之女,皇太极得知后大怒,下令废除阿济格白旗旗主地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战功卓著的英亲王阿济格,为什么会被顺治帝赐死?

战功卓著的英亲王阿济格,为什么会被顺治帝赐死?清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朝中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屡立战功的英亲王阿济格被幽禁了。
正当人们为此事议论纷纷之时,又传来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英亲王已被顺治帝赐死。
作为声名显赫的王爷、战功卓著的开国功臣、顺治皇帝的亲叔父,阿济格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可悲的下场呢?要探究这个问题,就必须从阿济格的起家和性格说起了。
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十六子,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与阿济格同母者有二,乃是摄政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
阿济格少年时代就锋芒初露,显示出过人的军事才华,因而深受努尔哈赤器重。
二十岁首次出征,二十一岁因战功被封为贝勒,统领一旗人马,在皇太极时期的历次重要战争中,更是勇冠三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天聪元年(1627年),阿济格受命突袭朝鲜义州,因进军神速,朝鲜守军毫无防备,最终全部束手就擒。
随后,阿济格继续采用“潜师夜袭,势若滔水,急如风雨”的战术,连克朝鲜五城,并于正月十六日攻占了朝鲜国都平壤,迫使朝鲜与后金签订《江都和约》,基本斩断了朝鲜与明朝的联系。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发兵进攻明朝,合兵围攻重镇遵化,明山海关总兵李群急驰增援,阿济格迎头拦击,将李群斩于马下。
随后配合皇太极率兵直逼明朝都城北京,阿济格手持钢刀,一马当先,在战场上横冲直撞,仅他一人,就斩杀了上百明军士兵,其胆色、武艺令敌人胆寒。
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与明朝在大凌河对战,阿济格率数千将士夜袭锦州,途中遇上了同样前来偷袭的明军,当时,漫天白雾,无法看清对面的情况,局势十分危险。
阿济格沉着冷静,命令将士埋伏于道路两侧的丛林中,待白雾散去,再行出战。
最后,阿济格成功击退明军,还俘虏了明军的带军将领。
崇德元年(1636年),阿济格作为进攻明军的三军统帅,带领十万人马,锋芒直指明京畿地区,一路势如破竹,两个多月里连续五十六战俘获人畜十几万。
九月,班师回到沈阳,皇太极亲自出城迎接,设宴慰劳,并亲擎金杯,为他敬酒祝贺。
阿济格简介_阿济格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阿济格阿济格阿济格(1605—1651),清初宗室将领。
满族,爱新觉罗氏。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
初封台吉。
后金天命十年(1625)、十一年,从征察哈尔部、巴林部、扎鲁特部,因功封贝勒。
天聪元年(1627)正月,同二贝勒阿敏等征朝鲜,克五城。
五月,从太宗皇太极征明,与莽古尔泰卫塔山粮运。
会师锦州,攻宁远。
三年八几,与贝勒济尔哈朗略明锦州、宁远。
十月,从太宗征明,率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克龙井关、汉儿庄、洪山口,进抵北京城郊。
十二月,同贝勒阿巴泰略通州,与大贝勒代善歼明山海关援军五千。
五年,从太宗进围锦州,击溃明军。
继败明监军道张春援军于大凌河。
六年,败察哈尔林丹汗。
统左翼及蒙古兵略大同、宣府。
此期间,在征明、攻朝鲜及伐察哈尔三者问题上,力主先征明。
八年五月,与贝勒多尔衮等入龙门口,败明兵。
清崇德元年(1636),四月,晋纣、多罗武英郡王。
五月,趋河北延庆等县,五十六战皆捷,擒总兵曹丕昌,俘获十数万。
二年,助贝子硕迁攻皮岛。
四年,略锦州、宁远。
六年,同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败明军于松山,破明总督洪承畴援军。
七年二月,围杏山,败吴三桂军。
顺治元年(1644)四月,同睿亲王入山海关,破李自成义军。
十月,晋封和硕英亲王。
任靖远大将军,迫自成于九江,斩刘宗敏,俘宋献策。
十一月,率兵驻大同,以平西大将军讨叛将姜瑰。
居功请封“叔王”,未获允。
八年正月,乘多尔衮卒,胁其属下附己、并与子劳亲合军“为乱”,被幽禁。
十月,欲于禁所举火,赐死。
多尔衮和多铎的同胞长兄——“有点愣”的英亲王阿济格

多尔衮和多铎的同胞长兄——“有点愣”的英亲王阿济格【始祖】和硕英亲王为太祖高皇帝脉下宗支,始祖为太祖高皇帝第十二子阿济格。
阿济格。
万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生,生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初封贝勒。
崇德元年以军功晋封多罗武英郡王。
顺治元年十月,晋封和硕英亲王。
顺治八年正月,以欲夺政谋逆革爵圈禁,十月十六日,赐自尽,子孙黜宗室,降为庶人。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钦命复入《玉牒》。
图为宗人府档案里的阿济格和其早逝的长子和度【封号释义】阿济格的封号“英”以及之前的“武英”,满语都为“baturu”,意为“勇敢”、“英勇”。
【支系】阿济格生有十一子,其中第一子和度、五子楼亲绝嗣,第四子门柱、第六子墨尔逊、第七子索尔科、第九子瑚礼夭折,最终剩下的只有第二子傅勒赫、第三子伯尔逊、第八子佟塞、第十子鄂拜、第十一子班进泰,这五房后裔。
在阿济格获罪之后,这五房都被剥夺了宗室身份,罢黜为民。
之后首先是第二房傅勒赫一支,在顺治十八年复入宗室,其他四房先是在康熙五十二年被给予了红带子的身份,后来在乾隆四十三年才正式恢复宗室身份。
故而只有第二房傅勒赫一门比较受到重视,也是阿济格后裔中唯一拥有爵位的,是无疑的大宗。
【地位】阿济格是太祖的嫡子,也是多尔衮和多铎的同母长兄,原本拥有相当多的旗分,是一旗的旗主。
但是后来屡屡犯错,旗分不断受到削弱,旗主之位也被同母弟多尔衮所取代。
以后世的记录来看,阿济格行事常欠考虑,与两位同母弟弟的关系似乎也不是特别紧密,后来又遭到大罪,故而地位远远不如其他开国诸王。
其第二子傅勒赫一支后裔也是屡屡犯错,在上谕中可以明显看出,其爵位本身早应被革爵,是估计到英亲王无人祭祀的问题才特恩延续的。
就算这样,也是好不容易才保持了最低的爵位传承下来。
【旗籍】英亲王一门的旗籍变动比较大,涉及到清初的数次换旗活动。
英王府最早入旗是在天命后期,太祖晚年安排自己所领有的两黄旗旗分,其中镶黄旗分两半,一半仍然亲领,另一半则给予嫡幼子多铎,正黄旗也分两半,分别给予英亲王阿济格和睿忠亲王多尔衮,此时,英亲王阿济格便成为了正黄旗的旗主。
爱新觉罗·阿济格—搜狗百科

爱新觉罗·阿济格—搜狗百科从征察哈尔蒙古喀尔喀、巴林、扎鲁特诸部,授贝勒。
后金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从攻朝鲜(今朝鲜、韩国)。
三年,从后金汗皇太极入长城,占遵化(今属河北)等地,督兵阵斩明总兵赵率教,直逼北京。
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晋多罗武英郡王,以主将领满蒙军从喜峰口入明边,纵掠京畿地区,56战皆捷,连克昌平等十余州县。
次年,以奇正结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斩明总兵沈世魁以下万余人。
在松锦之战中,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克明军屯粮之地笔架山。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军,封和硕英亲王。
受命为靖远大将军,率平西王吴三桂、智顺王尚可喜等满、蒙、汉军3万余,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于次年俘杀权将军刘宗敏、军师宋献策。
招降明宁南侯左良玉子左梦庚、总督袁继咸部马步兵10万,占河南、湖广、江西、江南63城。
不久,以出师贻误战机、谎报军情罪降为郡王,旋复亲王爵。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出兵镇压天津、山东曹县一带抗清武装。
冬,以平西大将军平定倒戈反清的大同总兵姜瓖,毁城还师。
顺治七年十二月(公元1650年)英王阿济格乘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之机,欲谋乱夺政失败。
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骁勇善战,在戎马生涯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成为清朝著名的开国功臣。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率阿济格等往边外围猎,年底,多尔衮病危,自知不起,独自召阿济格秘密议论后事。
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当摄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劳亲,令劳亲多率兵来,并嘱劳亲不要把多尔衮病死及调兵事告之诸王。
与此同时,他又胁迫多尔衮所管两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绝后又以兵戎相威胁。
于是,两白旗大臣决定往“依皇上为生”,并向郑亲王济尔哈朗告发阿济格乘丧欲谋乱夺政。
跟随多尔衮围猎的大学士刚林早已察觉阿济格的意图,抢先独自“策马行”,日夜疾驰七百里抵达京师,告发此事。
清廷立即关闭九门,在阿济格回京的必经之路德胜门外派驻重兵,以防不测。
中国历史故事-阿济格与多尔衮、多铎的关系如何?阿济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阿济格与多尔衮、多铎的关系如何?阿济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过各类清穿网络小说,以及近几年火爆荧屏的清宫戏的人,对于清太祖皇太极、顺治帝时期的摄政王多尔衮应该都不陌生。
就连多铎也因为,经常作为多尔衮的坚实后盾出现,让人们不那么陌生。
可是对于阿济格是谁,想来大家应该都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了阿济格与多尔衮、多铎实际上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他们的生母都是努尔哈赤极为宠爱的大妃阿巴亥。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多尔衮是第十四子,多铎是第十五子。
按理来说,写清宫剧三人因为血缘关系,应该是最密不可分的同盟,不论是写多尔衮也好,还是写多铎也好,阿济格应该都是重要人物才对。
但是为什么,却基本见不着阿济格的身影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三兄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吗?作为一母同胞的三兄弟,说他们之间关系并不好,似乎也不是那么恰当,但的确在三兄弟之间,明显多尔衮与多铎之间更为亲密。
阿济格要比多尔衮和多铎大那么多岁,多尔衮和多铎有思考能力的时候,阿济格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
年龄的差异摆在那里,阿济格作为大哥哥自然和两个小弟弟玩不到一块儿去。
俗话说三岁一代沟,这话放在现代行得通,放在古代照样行得通。
多尔衮和多铎年纪相近,平日里自然交好,但是阿济格显然就不行了。
而等多尔衮和多铎长大之后,三兄弟已经分贝开府建牙,四处征战,这个时候自然也不能联络感情。
所以阿济格与多尔衮和多铎的关系,自然也就这样不咸不淡下去了。
其次,阿济格作为成年皇子,受到皇太极的猜忌。
可是多尔衮和多铎两人则不一样,皇太极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至少表面对两人是极为信任的。
从年幼的时候开始,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就受到皇太极的关照长大,也许他们不愿意,但并不妨碍别人为两兄弟打上皇太极的标签。
所以一个是受皇太极猜忌的皇子,另外两个是受皇太极重用的弟弟,双方自然会有些间隙的。
更别说,中间皇太极还时不时撩拨一下三兄弟的关系了。
第三个原因是说阿济格和多尔衮和多铎,实际上并不是血缘最近的兄弟,阿济格虽然也是大妃阿巴亥的儿子,但是却是阿巴亥与前夫生的儿子,所以三人玩不到一块儿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济格简介]阿济格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可结局却不咋的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
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
但他却是一个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网络配图
阿济格十多岁便骁勇善战,被授为台吉,20岁时跟从三贝勒莽古尔泰征伐察哈尔部,追杀得其首领林丹汗望风而逃。
天命十一年,阿济格同侄儿硕托讨伐喀尔喀巴林部,再从哥哥代善征战扎鲁特部,都有战功,封为贝勒,颇受太祖宠爱。
皇太极的继妃乌拉纳喇氏,即豪格的生母,就是因为见太祖和阿济格不肯下轿,即被下令休离。
天聪年间,阿济格随阿敏战朝鲜,连克五城;从太宗伐明朝,战绩斐然。
大军会师锦州,逼近宁远,遇到明朝总兵满桂出城列阵,太宗想进击,诸贝勒以距城太近而进谏不可攻,唯阿济格以为未必。
阿济格迅速出击,大败明朝骑兵追至城下,激发畏缩的诸贝勒,不及披甲就上前冲杀,杀得明军死伤大半。
崇德元年,阿济格同饶余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讨伐明朝,从雕鹗堡进入长安岭,越过保定,接连攻克十余县,五十六战全部获胜,擒总兵巢丕昌等,俘获人畜十余万。
顺治元年,阿济格从摄政王多尔衮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大顺
军,封英亲王。
又受命为靖远大将军,领兵三万,自山西入陕,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至湖广,“八战皆胜,克城四,降城三十八”(《清史稿·阿济格传》)。
《清史列传·阿济格传》记载:“自成走时,携贼十三万,并湖广襄阳、承天、荆州、德安守御贼七万”,二十万众被阿济格一路追击,丢城失地,最后的结果是:“自成仅以步卒二十人遁,斩其两叔父及伪汝侯刘宗敏于军,伪军师宋献策、总兵左光先等皆就俘。
是役十三战,皆大捷。
”
网络配图
阿济格转战南明,乘胜追击,招降明宁南侯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总督袁继咸部的马步兵十万,相继占领河南、湖广、江西、江南的六十三城。
《清史稿·阿济格传》记载,顺治二年闰六月,皇帝下诏:“王及行间将士驰驱跋涉,悬崖峻岭,深江大河,万有余里,劳苦功高。
”
阿济格胜仗上百次,获城百余,顺治帝赞其劳苦而功高,但顺治之父太宗却对他是一边任用一边敲打。
天聪二年,太宗拿阿济格擅自主持其胞弟多铎的婚礼,被削去爵位,并将镶白旗的主旗贝勒由阿济格易为多尔衮。
多尔衮给太宗打下的胜仗和城池未必有阿济格多,但阿济格从太宗那里得到的优待却比多尔衮少得多。
崇德元年,太宗改元称帝,叙兄弟子侄军功,多尔衮受封和硕睿亲王,就以瘸马给太宗当元旦贺礼、狎
妓歌欢作乐与太宗对抗的多铎,也被“考核功罪,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皇太祖之少子封为和硕豫亲王。
”而阿济格被封武英郡王。
亲王本来要比郡王高一等,而多尔衮与多铎的亲王爵前加“和硕”二字,这比他们的一奶同胞的哥哥阿济格高了两个等级。
阿济格进爵为英亲王,则是顺治元年,多尔衮摄政之后的事情了。
多尔衮给胞兄进位,一是感激阿济格在太宗死后要拥立自己;二是多尔衮初摄国政还需胞兄多帮衬,毕竟他还要面对来自肃亲王豪格、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甚至是胞弟豫亲王多铎等各个阵营的明枪冷箭。
网络配图
就拿顺治帝嘉奖阿济格“劳苦功高”的诏书,虽是幼主的名义,但也是多尔衮对阿济格的拉拢。
幼主继位,济尔哈朗同多尔衮辅政,济尔哈朗谕诰诸大臣,凡事先请示多尔衮,书名也以多尔衮为首。
多尔衮独自专政。
在权力争斗面前,只有欲望的膨胀,但没有亲情的温暖。
即便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是厚此薄彼。
阿济格、多铎与多尔衮同母,多铎与多尔衮有矛盾,反与多尔衮的政敌豪格、济尔哈朗亲近,但多尔衮仍对多铎厚待,超过了对阿济格的感情。
多尔衮大权独揽、害死豪格之后,构陷济尔哈朗与之谋反,罢黜其辅政,改授多铎。
《清史稿·多尔衮传》记载:“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