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天窗》这篇课文是一篇描述孩子们通过天窗观察世界、发挥想象力的文章。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的心灵和对世界的好奇。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以及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有较强的兴趣。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容易产生共鸣。
但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文章中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情感,运用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朗读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节奏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图片和生字词。
2.准备相关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字词和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天窗的看法和想象。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窗》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个小女孩儿时在家中天窗前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以及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此外,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较强,可以通过观察插图,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插图,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思考,自主探究课文的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插图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猜字谜,出示天窗。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溢想象,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4.简介作者【出示课件】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天窗》是茅盾先生写的关于童年生活的一篇小文章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件出示)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天窗》教案优秀5篇

《天窗》教案优秀5篇《天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因为天窗对孩子来说是神奇的,是的慰藉,并可以此引发无限的遐思。
2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3继续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看世界的情趣。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这是茅盾,我国现代的作家,他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长篇小说。
他写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很有名。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写的另一篇优美的散文《天窗》。
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同学来读一下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2交流:1天窗的来历;2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3天窗是神奇的。
三讲读第一段1自读课文1--3节,完成填空。
为了所以人们要装天窗。
天窗就是2交流3齐读过渡:大人们在屋面开了天窗,在木板窗关上时,是天窗给漆黑的屋子带来了的一点亮光。
这方小窗竟成了孩子们的慰藉,“慰藉”什么意思?(板书:慰藉)1默读4----7节,思考: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天窗又是怎么给孩子们带来慰藉的呢?(示刚才的两个问题)2交流:(一)1 1什么时候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第四节)2示比喻句:“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读一读讨论:这句话是怎么写的?写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写出了关闭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情景。
)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景。
小结:屋子四周严严实实的,只有通过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2交流:这时,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慰藉?示:透过小小的玻璃。
闪电一瞥。
小结:在作者的眼里雨点是可爱的,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板:雨脚跳雷电闪)小小的天窗给作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到什么呢?女生读。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通用7篇)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窗》的课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习本课生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如,“鹰—莺”“蝙—偏”。
本课词汇丰富,可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引导阅读的方式教学:先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接着细读课文并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然后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一句理解课文,最后结合全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家时的失落,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找回了失去的快乐。
3、表达运用运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学习课文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写感受。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慰、藉、瞥”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正确读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窗图片。
(2)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3)了解课文题目。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天窗》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掌握“天窗”的含义,初步理解喻意;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4.能够简单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通过分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天窗》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掌握“天窗”的含义,初步领会喻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含义;2.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天窗》的课文材料和课件;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4.学生课桌椅、讲台等教学场所设备。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动画片段或图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天窗》,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词语解释并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或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第二课时1. 复习内容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复述或短文填空,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创设情境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加深对“天窗”含义的理解。
3.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小结。
4.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对课文的掌握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天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01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天窗的相关知识,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02教学过程一、出示,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天窗的,让学生说说天窗的特点。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居住的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户,可是在近百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习惯在屋顶上开个天窗,天窗虽小,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小朋友们的童年充满想象。
你们知道天窗是怎样的吗?下面就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吧!(板书课题:天窗)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
重点指导前鼻音“滩”,后鼻音“帐、鹰”,翘舌音“烁”等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卜、滩、帐、蝙、蝠、鹰”等生字时,可以结合;学习“藉、锐”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比较的方法;学习“慰、烁、霸”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3)归类识字。
形近字归类示例:耤:藉(慰藉)—籍(书籍) 兑:锐(锐利)—脱(脱掉)—悦(喜悦)—说(说话)三、读通课文,了解“天窗”1.介绍文章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提示:文章所写的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比较落后,尤其是农村,社会闭塞,人们很少可以从外界获得信息,孩子们很少接触外部世界。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提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易错字词,如“慰藉”的读音,拟声词“卜落卜落”的“落”要读成轻声,多音字“应得”的“应”等。
3.默读课文,了解“天窗”。
结合课文插图和相关语句,了解什么是天窗。
提示:学生可以说说课文的描述——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也可以结合插图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海滩、闪烁”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3.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观察,对比以前南方农村的窗与现在的窗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形状、位置、亮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篇优美散文——《天窗》,(板书)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要开天窗?(设计意图:出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对题目进行质疑,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
)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2. 简介作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先借助拼音读一读,指读、正音(或教师范读)。
师生参评价,重点强调“慰藉jiè”--狼藉jí(了解,本课不要求掌握);多音字“卜”。
“卜”①bǔ-卜落(拟声词,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组词:未卜先知(占卜)、卜算子(词牌名)②bo-萝卜3.指导书写:“慰”“藉”“霸”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藉、霸”又都是上合下分的字型,这种字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下面两个部件。
比如“藉”这个字,在写之前,我们要先观察整体,“藉”是由草字头+左下“耒”(古代的一种农具)+昔组成,它的形近字大家想到了吗?“籍”——书籍,两个字部首不同,义也就千差万别。
所以,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学习课文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生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回忆:天窗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小小的天窗不仅带来了光明,还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是乡下孩子“唯一的慰藉”。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慰籍”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又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内容产生碰撞,学会质疑方法的同时,产生阅读的欲望。
1、读一读句子。
2、解释“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唯一的慰藉”就是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安慰。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词语,无形中教会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渔”。
(二)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1、读文章,找有关的段落。
2、学生汇报。
3、学习
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4、5自然段。
(2)体会当时孩子的心情。
大家想象一下,屋子里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再想象自己就是当时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此时此刻心情一定很沮丧,孤独吧,这简陋的,在黑暗中透出唯一光亮的天窗是你唯一可以看见外界的渠道,它怎能不是唯一的慰藉呢?
(3)体会“卜落卜落”“闪电一瞥”的好处。
“卜落卜落”说明雨的声音轻巧,“闪电一瞥”说明闪电的动作迅速。
在孩子的眼中,雨点长了脚,会跳跃,闪电像顽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并且想象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比真实看到的更大,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呀。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品味和体验,给足了学生自读、感悟的余地。
4、小组学习6、7自然段。
(1)出示学习向导:
①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②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4)作者想象到了什么?
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将零星分散的星和云,稍纵即逝的黑影组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5.语言训练:如果是你,也在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想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品读、理解的方法。
(三)小结:天窗为什么成为孩子唯一的慰藉的呢?
其实是无拘无束的想象,把孩子们带进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通过想象忘却了之前的失落和无奈,重新找到乐趣,从而获得了安慰。
4出示比喻句: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以后遇到难以理解的课文或句子时,就可以抓住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想象是一对金色的翅膀,愿同学们插上这对翅膀,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愿你们的人生永远都有一扇天窗开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