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砚台收藏价值
砚台的讲究知识点总结

砚台的讲究知识点总结一、砚台的历史及分类砚台源自古代的石砚,始于商周时期,兴于汉唐时代。
砚台的发展历程非常漫长,已经成为了中国书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而根据砚台的材质不同,可以分为石砚、陶砚、玉砚等几种。
其中,以石砚最为常见,也最为珍贵。
二、砚台的选择1.材质选择石砚多取材于天然石料,如大理石、青石、花岗石等。
选石时要考虑砚面的坚硬程度,砚胚的质地,颜色和质地是选择石砚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
2.形状选择砚台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八角形等。
圆形的砚台一般适合放置在文台上使用,而方形和八角形的砚台则更多用于摆件或收藏。
三、砚台的使用1.使用前处理新购得的砚台需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磨砚,也就是在砚面上揩上少许水,用墨块或墨片在砚台上摩擦,以磨去表面的滑腻、打磨石砚本身的纲颗等杂质,让砚台更加适合书法写意的需求。
2.使用时注意使用砚台时要注重砚台与笔、墨的搭配,另外还要注意水的用量与添加的方式,保持砚台的湿度恰到好处,让砚墨搭配的效果更加出色。
四、砚台的保养1.使用后清洁使用完毕后,要将砚台上的水倒掉,然后用干布擦干净砚台表面的水渍。
2.定期清洁砚台长时间不用时,也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砚台长时间受潮发霉。
可以用清水反复冲洗砚面,然后晾干。
在存放砚台时,最好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不要长时间密封。
五、砚台的收藏1.保存环境砚台做为古玩收藏,也是需要注意环境的,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2.收藏价值古砚在收藏价值上和其品相和器物的历史特点有很大的关联。
一般来说,纹饰清晰,用料考究的古砚收藏价值较高。
总之,砚台作为一种书法文房用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用砚台时要注重选择、使用和保养,同时也要注意砚台的收藏价值和保管方式。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砚台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臆说古砚:被价值低估的收藏品

臆说古砚:被价值低估的收藏品砚台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砚台收藏也是一个非常偏的收藏冷门,但近年来,小小砚台却频频拍出百万甚至千万元高价,以砚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其蕴藏的文化、艺术内涵来说,它的价值目前仍远远被低估。
好砚台的材质就是稀缺资源一方砚台,兼具了材质美、雕刻美、书法美以及强大的文化内涵,非常值得玩味。
更何况,在所有收藏品当中,砚台是保存起来非常方便的。
先看材质美。
中国古代三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石砚,都是罕见的矿石。
砚台是用来发墨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墨强、而且不伤毛笔,这就要求好的砚台必须材质坚硬、密度极高,好的砚石其硬度接近于钻石,同时好的砚石还显得温润、娇嫩,一方材质名贵的砚台,呵口气在砚堂,马上就会有细密的水珠渗出来,可以直接研墨。
古代一些名坑出产的砚石,向来为历代文人所珍视,比如歙砚里的龙尾坑,端砚里的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很多名人都曾特地赋诗赞美。
因此,砚台收藏,首先要讲究材质,那些早已“绝版”无法再开采的名坑砚石,尤其是有着珍贵石品(即纹理和石眼)的,价格一向高企。
砚台造型体现文人追求再看雕刻美。
中国砚台一向属于雕刻文化里的一种,无论是对于整体砚台的造型设计、雕琢、打磨,还是因材施为、巧夺天工的各种纹饰图案,都是我们欣赏的重点之一。
宋代以来的砚台,就讲究砚台四边都略微往里收敛一点点,不但在视觉上更美观,还直接传达了中国文人内敛、谦冲的精神。
砚台每条边的线条,都因为手工打磨,而达到一种能体现哲学精神的境界。
宋代和明代的砚台,在形制上达到了文人崇尚的天人合一的理想高度,其线条之美,几乎可以看作是当代世界极简主义的先声,也是中国明代家具制作理念的又一体现。
所有者身份决定砚台身价一方好砚台,往往会引来无数文人殚精竭虑为之题铭,或讲述砚台得来经历,或记录创作过程,或赞美砚台材质、造型,或撰写人生格言,传递给家族后人,其优美的书法刻在砚石上,更显金石气。
总之,一方砚台上的铭文,可以直接决定它的市场价值。
北宋的砚台有收藏价值吗

北宋的砚台有收藏价值吗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一直是书画爱好者的心爱之物。
那么北宋的砚台有收藏价值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北宋的砚台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北宋的砚台收藏价值一方好砚摆在案头不但能挥毫泼墨,而且还是很好的装饰品,特别是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的古砚台尤具鉴赏价值,若配以名人的铭文则更具有收藏价值。
砚台的收藏主要以砚台的年代、雕刻工艺、有否铭文和砚眼为鉴别标准。
按材质有石、瓦、陶瓷之分,其中以石砚居多;按产地有端砚、歙砚等;雕工也有山水、花鸟的不同图案。
从风格上来说,唐宋的砚台造形简单,多呈长方形或方形,石质粗糙但雕工风格浑朴。
明清的砚品则外观“花哨”,有圆形、椭圆形、弧形等造型,石质细滑如玉、雕工精巧,常题有当时的图案诗文。
有的名砚还有砚眼,像明代的醒园端砚,石质为古端州的水岩石,砚壁四侧分别用草、隶、篆、行书体阴刻四段铭文,十分精美。
尽管与邮币卡相比,砚台交易目前还较为平淡,不过随着杭州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快,居民投售的明清砚台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和外地观光客,特别是台港同胞和日本、韩国旅游者。
目前市场上品相好的明代端砚售价可达2000元人民币。
砚台的收藏价值砚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都无比珍爱,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
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
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包括历史、人文、文化。
古玩收藏家章慧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小小的一方砚台,差不多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
“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成为现代人眼中的古物,寻常人家中极为少见。
记者也从文玩市场中了解到,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不可否认,砚台是中国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遗墨留香——浅谈砚台之美

遗墨留香——浅谈砚台之美砚与笔、墨、纸合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砚台从单纯的文房用具,发展为集书法、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被历代文人视为珍玩藏品。
在文房四宝中,砚台最为文人所珍视。
北宋诗人唐庚在《古砚铭》中写道“笔之寿以日计,墨之寿以月计,观之寿以世计”;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也将砚放在四宝之首,说“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与终身俱者,惟砚而已”;甚至一些文人将自己收藏的砚台陪葬。
《遂昌杂录》中记载一则逸事:“和靖先生……杨连真助亦发其墓焉。
间棺中一无所有。
独有缩砚一枚。
”由此可见,古时文人们对砚台的钟情程度可见一斑。
砚台的起源砚台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现矿物颜料,并试图用颜料来装饰器物、美化生活,砚台就应运而生了。
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中出土的一方石砚,从其结构及附带的器物推测,古时还需使用砚台需借石质磨杵来研磨块状的矿物颜料。
▲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的石砚与磨杵自然形态的石砚一直从战国和西汉早期都在使用,随着秦朝统一中国文字,砚台也正式登上“大雅之堂”。
汉代之前,对于制作砚台的材料选取,只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坚硬耐磨即可。
而汉朝之后,古砚的发展出现了重大改制。
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人工制墨可直接磨于砚面,因此不再需要磨杵来研磨天然或半天然的矿物颜料了,因此对于砚台材质的坚硬度,就没有那么讲究了。
手工制墨因此,砚台在此时得以发展起来,出现了不同材质的砚,如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
明代铜砚河蟹纹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而在造型方面,汉代砚台大多为圆形、三足、有盖,有的还附有磨石,其工艺水平较以往有明显的提高。
西汉后期,还出现了较为规整的刻有纹饰的砚。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开始兴起,于是也出现了瓷砚。
瓷砚在三国开始流行,其形状一般是圆盘形,下附三足,足一般呈兽蹄形。
端砚的优秀作品赏析

端砚的优秀作品赏析端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房四宝,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必备的书写工具之一。
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端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端砚也一直是文人雅士们的最爱,因此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端砚作品。
一、《龙泉石砚》。
《龙泉石砚》是一种以龙泉石为原料制作的端砚,它产于中国浙江省龙泉市,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龙泉石砚的特点是石质细腻,质地坚硬,易磨墨,不易磨损。
其制作工艺独特,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砚台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龙泉石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就已经成为文人雅士们的最爱。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对龙泉石砚的赞美之词。
二、《歙砚》。
歙砚,产于中国安徽省歙县,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歙砚的特点是石质细腻,质地坚硬,易磨墨,不易磨损。
其制作工艺也非常独特,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砚台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歙砚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提及,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
三、《潭砚》。
潭砚,产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潭砚的特点是石质细腻,质地坚硬,易磨墨,不易磨损。
其制作工艺也非常独特,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砚台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潭砚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提及,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
四、《松石砚》。
松石砚,产于中国浙江省松阳县,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松石砚的特点是石质细腻,质地坚硬,易磨墨,不易磨损。
其制作工艺也非常独特,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砚台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松石砚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被提及,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最爱。
以上四种砚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种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制作工艺独特,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的砚台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端砚收藏价值的判断方法

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端砚虽然正在失去使用情境,但其所蕴含的文人情怀仍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首先,要看砚台的材质。
目前,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我国古代砚台的拍卖价较高,其中大多由端砚创造。
第二就是它的雕刻工艺。
第三就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来说,方形、圆形的砚台要比不规则砚台的价格昂贵得多。
其次,收藏砚台要有专业知识。
投资选购砚台时可以从六个要点出发:1、材质要优良,端石、歙石、洮河石制成的砚台,均有收藏价值;2、年代要久远;3、雕刻要精湛,明清时的雕刻工艺最好;4、有名人题款的砚台价值更高;5、有时代特征的砚台最好;6、造型要美观,砚体要完整。
此外,砚台的使用也有技巧,要切记不可以用力研磨,以防伤及砚台的表面。
在研墨的时候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等墨经过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地加力磨墨。
研墨的时候要划大圆,要慢慢划,且不要总集中在一个区域。
还需注意用过砚台后应该及时清洗,不一定每次都需要清洗,但最多端砚收藏的价值实用价值:端砚因为优美绝伦的石质石品,无可比拟的发墨功能,成为了“众砚之首”。
清代陈龄在《端石拟》中,总结了端州水岩的“八德”:“一曰历寒不冰,质之温也;二曰贮水不耗,质之润也;三曰研墨无泡,质之柔也;四曰发墨无声,质之嫩也;五曰停墨浮艳,质之细也;六曰护毫加秀,质之腻也;七曰起墨不滞,质之洁也;八曰经久不乏,质之美也。
具此八德,质已迈常,信为古今之瑰宝,可遇而不可求者也”。
端砚的实用价值,已得到历代用砚者的高度评价。
文化价值:端砚因应文化活动如写字、绘画等的需要而产生并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其与文化活动紧密相连,在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发展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而数量可观的诗词歌赋及铭文,文化品位高,其中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艺术价值:端砚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艺美术品,是艺人利用端石的天然美进行艺术加工的产物,是融汇雕刻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及文学艺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品,具有独特而高度的艺术价值。
砚台收藏价值之我见

073砚台收藏价值之我见孙风海在我国传统文房四宝中,砚台可谓是凝聚文人雅士情愫最多的文玩,砚台不仅在传承、延续及弘扬辉煌的华夏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同笔、墨、纸一起创造和演绎了精美绝伦的东方书画艺术。
砚台的文化含量和经济价值不言而喻,所以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珍爱和追慕。
因此,砚台被尊推为文房四宝之首。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说:“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化的繁荣、科技的进步、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盛世收藏之风亦愈加炽热。
就收藏而言,砚台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升值潜力和空间。
在收藏市场中,瓷器、玉器、书画先后成为热门藏项,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在国内外各大拍卖会上屡创新高,有的藏品竞拍价甚至达到数亿元。
例如,2010年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以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
当代书画作品也有不少高价成交记录,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夜场,一幅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瓷器专场一件清乾隆粉彩转心瓶《吉庆有余》也拍出了5.5亿元人民币高价。
而集历史、文化、雕刻、实用、观赏和收藏于一体的中国砚台价格仍然处于低谷,虽然拍卖机构也有了专场拍卖,但拍卖最高纪录是一件清帝王用过的御砚,才拍了1400万元人民币(2010春拍,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盒以1400万元人民币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与书画、瓷器等拍卖价格尚有较大差距。
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复苏,砚台一定会成为藏家们追捧的热项,近几年已经引起了一些藏家的特别关注。
砚台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雕刻,浮雕、透雕、线雕、薄意雕……刀法丰富,技法精进,同时还集书法、篆刻和绘画于一体,无不体现出砚台的欣赏价值。
一方好砚同样具备一块美玉及一幅精美字画之把玩、欣赏、赏心悦目的功效。
如著名书法家启功老先生在为石可先生所著《鲁砚》写的序文中就提到了他的爱好:“在砚上滴上水拿墨来研,并没有什么字要写,只是要享受砚石发墨的趣味……”也有人拿着砚并不滴水研墨,只是抚摸把玩,同样愉悦心情。
古砚的种类

古砚的种类
古砚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石质砚、陶砚、澄泥砚、瓷砚、竹木砚、玉石砚、漆砂砚等。
这些古砚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1. 石质砚:是最常见的古砚之一,其制作材料多为端石、歙石、洮河石等。
石质砚具有质地坚硬、细腻、发墨等特点,很受文人墨客喜爱。
2. 陶砚:是一种以陶土为原料制作的砚台,多为红色或灰色。
陶砚质地粗犷自然,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
3. 澄泥砚:是用沉淀的泥沙制作而成的砚台,颜色有深浅不一的红黄两色。
澄泥砚质地细密,耐磨耐用,是四大名砚之一。
4. 瓷砚:是一种用瓷土制作而成的砚台,其造型各异,有的还镶嵌有宝石。
瓷砚质地坚硬,釉面光滑,研磨效果非常好。
5. 竹木砚:是用竹子或木材制作而成的砚台,造型简单自然。
竹木砚质地温润,不伤笔毫,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6. 玉石砚:是用各种玉石制作而成的砚台,其色彩斑斓,质地坚硬。
玉石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7. 漆砂砚:是用漆料和砂粒混合制作而成的砚台,表面光滑,研磨效果好。
漆砂砚质地轻巧,造型别致,是很有特色的古砚之一。
以上就是古砚的一些种类,每种古砚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对于收藏家和文人墨客来说,这些古砚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砚台收藏价值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
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
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尽管年代的长短对于藏品的价值有一定的影响,但砚台却非常独特,年代是否久远并
不是影响其价值的唯一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宋砚、唐砚甚至汉砚。
当时,这些砚台的石质
比较粗糙,而明清以后,文人对于石质的要求很高,所以明清以来的砚台价格反而会越来
越高。
特别是一些刻有名家字迹的砚台,其市场价值更为高涨。
根据业界人士透露,古代
的砚台如若配有酸枝盒子则说明它在当时的地位是非一般的。
正如广东的洗小姐所珍藏的
一套带盒砚台古董,也是十分难得的藏品。
根据目前的古玩市场买卖交易情况,古代的砚
台已经开始受到业界行家们的青睐。
特别是近几年,不少的买家都在疯狂地购买砚台一类
的古董藏品。
为此,专业人士提议古玩收藏爱好者们不妨可以多学习砚台相关的鉴赏知识。
正如洗小姐对自己所珍藏的古砚台在转让之前,都是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她认为古玩收藏未必一定可以全部都买到真品,但只要是收藏到了好的藏品就应该好好去
研究。
此外,砚台在收藏的使用过程中也有技巧,要切记不可以用力研磨,以防伤及砚台的
表面。
在研墨的时候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等墨经过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地加力
磨墨。
研墨的时候要划大圆,要慢慢划,且不要总集中在一个区域。
还需注意用过砚台后
应该及时清洗,不一定每次都需要清洗,但最多两三次就应该清洗一下,或者遗留的墨比
较厚的时候就得清洗,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
纹饰
砚上的纹饰雕刻,从古代到近代,总的趋势是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纹饰越来越
繁缛,雕刻越来越细腻,晚期则又显示出地区特点。
纹饰上的最大问题是后刻纹饰。
原装
原刻,是在制砚时与砚形制作及花纹装饰一次完成,这种砚经过若干年后,它的纹饰不会
与砚格格不入,不会给人以砚是砚、花纹是花纹的两种感觉。
如果砚的制作与纹饰非一次
性雕刻,则属于后作纹饰。
古砚在流传过程中,有的人为了增强艺术效果,提高砚的身价,将砚加以美化,反而画蛇添足,不但增加不了砚的价值,还会降低砚的价值。
鉴别者除了
要看刻花刀口是否生涩,包浆是否渗入,还要看所刻花纹是否与砚形时代相符,更是借鉴
同期其他艺术的风格特征,如石刻、玉雕等等。
例如汉代龙形盖钮三足石砚,其雕刻是汉
代石刻简约、概括、质朴的风格,如果刻上清代龙纹及纹饰,则不伦不类,一看便知是后
作纹饰。
质地
砚的材质有本身优劣及替代问题。
优劣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材质细润如肤,石品丰富为优,粗糙为劣;泥质要坚润耐磨,疏松渗水者不可取。
目前出产砚石的地方很多,但为打开销路,常见冒充名砚材之名,紫色石材均称之为端石,绿色石材均称之为绿端、洮河石、松花石,疏松的黄色石称为澄泥。
其实,只要砚材好,何必以它石之名掩己之优?就以本来产地命名有何不可?久而久之,使用者定会认可,必定名显于世。
解决的办法只有以原产地的石材作为观摩的标本,并阅读有关资料,熟悉各种主要石材的特征,掌握分辨石材种类的技能。
当然,目前出现的新石材,认识它,掌握它,也是非常必要的。
同样一种石材,古代与现代亦有所不同。
古代砚由于经历久远,受自然或人为的温度、湿度及其他因素的浸渍,会形成一层保护层,一般古物均有这种情况,习惯称之为“包浆”,而现代石材仿造古物,就不易仿制出它历经沧桑的面目。
“包浆”也有仿制的,但均浮在表面,像涂了层颜色。
装潢
砚台的外包装亦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砚盒不仅有着保护砚台的功能。
也往往带有时代感和收藏特征,亦是鉴定砚台的辅助依据。
清代尤重装潢盒的美化,甚至喧宾夺主,砚盒有时就是一件工艺品。
有的大收藏家作的砚盒有一定格式特色,遇见同样的多了就可以认识它。
有的收藏者不忍心在砚上刻铭题跋,于是施于囊匣之上,这种囊匣就有很重要的资料价值,是鉴定砚台的辅助依据,即便有损,也不能抛弃,要保存。
关于砚盒大约有几种情况需要注意:原配盒,砚与盒同时制作;早年收藏者作盒;旧砚作新盒,把新盒做旧,冒充原装;旧盒作新砚冒充旧砚。
前两种情况可无须用力,而后两种情况则需注意。
现在作盒子冒充原装或旧盒子装新砚无非是想抬高砚的经济价值,故而要仔细观察砚台放在盒子里是否合适,是否紧的拿不出来或砚在盒子里乱动,盒底有无与砚长期接触的印痕,有无墨锈,盒子有无包浆等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