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

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生态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恢复、改善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功能。
下面是一个生态修复设计实施方案的简要概述。
一、背景分析: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和评估,确定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分析生态系统的受损情况、潜在风险和主要原因,确定修复的目标和范围。
二、定位目标: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性质和范围,明确修复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标准。
例如,修复湿地系统的目标可以是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水质和促进物种多样性等。
三、制定措施:根据修复目标和当地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修复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植被:通过采取植树造林、种植天然草坪和湿地植物等措施,恢复和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促进土壤固碳和保持水土。
2. 治理水体:通过生物河道、湖泊底部覆土、水生植被种植等手段,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修复湿地系统时,可以采取拓宽河道、恢复水系等措施,增加湿地的存水量和处理能力。
3. 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保护和恢复当地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维持。
可以采取划定保护区、建设生态廊道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措施。
4. 防治污染:采取控制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输入。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等,治理水体污染。
5. 社会参与:通过宣传教育、知识普及和社区参与,加强公众对生态修复的认识和参与度。
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举办环境宣传活动等,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施步骤:确定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包括资源调配、人员安排、工程施工和监测评估等。
五、监测和评估:建立生态修复项目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通过生态指标、水质监测、物种调查等手段,评估修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六、管理和维护:建立生态修复项目的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持续运行和效果的保持。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精选3篇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许多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水体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实施本次生态修复工程。
该项目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净化,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施工目标1. 恢复受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景观。
2. 净化水体,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水质。
3. 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施工步骤(一)植被恢复1. 场地清理对施工区域内的垃圾、杂物、石块等进行清理,为植被恢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可采用添加有机肥、腐殖土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3. 植被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宜的植被品种。
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以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4. 植被种植采用人工种植和机械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种植。
种植密度应根据植被品种和生长特性确定,确保植被能够充分生长和发育。
5. 养护管理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二)水体净化1. 污染源调查对水体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主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物种类。
2. 截污工程建设截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截流并进行处理,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 生态护坡在水体岸边建设生态护坡,采用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
4. 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和降解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
5. 水体曝气采用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材料清单(一)植被恢复材料1. 苗木:根据植被选择方案确定的苗木品种和数量。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方案7篇

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方案7篇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坚决贯彻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关指示要求,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头等大事,坚持科学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统筹推进压能、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护水、保土,坚持源头治理,强化监管执法和监测,严格考核问责,稳扎稳打、攻坚克难,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任务目标充分认识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目标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核心,结合本区实际,制定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
深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摸清问题底数,分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效果清单。
持续发力,切实抓好燃煤散煤治理、清洁取暖、燃煤锅炉、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扬尘治理、铸造企业整改、散乱污”企业等重点工作。
切实做好错峰生产运输和应急响应措施,实行清单式管理。
按要求完成国标六参数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运营工作,切实抓好大气污染热点网格工作。
进一步落实“河段长制”,加大对涉水企业、沿线河流干渠监管和治理,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做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三、具体工作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完善领导包联制度。
在“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上到下,全面建立健全片区、农村、相关行业领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明晰职责,责任到人。
(一)全力推进铸造产业整改提升1.提高认识。
开发区把“铸造企业整改提升工作”作为20__年度全区的“一号工程”、作为引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抓实抓牢,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全力以赴推进铸造整改提升工作。
各铸造企业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整改提升工作上做到头脑清醒、信念坚定、行动有力。
2.明确目标。
各局办、各铸造企业须严格按照我市关于开展“绿色铸造双创活动”(创建“绿色铸造企业”“绿色铸造乡镇”)的安排部署,根据《泊头市铸造产业整改提升实施方案》规定,以6月底的时间节点为底线,高标准、严要求,加快制定整改方案、科学有力的推进整改进度,彻底实现从外到里的“洗脸”“抹粉”“换衣”“清肺”“止咳”的整治效果,实现“环境优化添人气”“环保达标长底气”“安全达标鼓士气”“装备智能提效率”“质量提升增效益”的转型升级目标。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与方案

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与方案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长,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态修复工程技术1.植被恢复技术:通过植被的恢复和重建来改善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这包括植物种植、草种选择和生物复苏等。
通过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
2.土地修复技术:包括清理和处理污染土地的技术,如土壤固化、土壤改良和土地改造等。
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修复和改善受到污染的土地,使其重新恢复功能。
3.水体修复技术:通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等方法来修复受到污染的水体。
这包括河流和湖泊的水质监测、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等。
4.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通过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态环境。
这包括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建设、濒危物种保护、生态连通工程和物种保护技术等。
5.湿地修复技术:通过恢复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提高湿地的水质、水量和生物多样性。
这包括人工湿地建设、湿地恢复和保护技术等。
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1.生态景观规划:通过合理的生态景观规划,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恢复。
这包括保护自然景观、建设生态补偿区和规划生态绿地等。
2.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构筑坝堤、设置控制水流的设施来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
这包括梯田工程、植被覆盖和土地整治等。
3.生态旅游开发:通过保护和修复景区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建设生态度假村、生态农庄和生态园区等。
4.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通过合理的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这包括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和废物回收等。
5.工业污染治理:通过改善工业生产过程和处理工业废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净化烟气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等。
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受损程度。
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方案近年来,我国河湖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治理河湖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进行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
本工程旨在通过对河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优化,恢复水域生态平衡,改善水质和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河湖保护,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工程追求“生态优先、功能完善、效果明显、长效稳定”的设计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综合措施,实施河湖治理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水环境健康、生态系统平衡、区域可持续。
二、工程方案实施内容1. 河湖生态系统修复(1)恢复和优化自然湿地通过恢复和构建湿地,改善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服务,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2)保护和繁育水生动植物建立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保护区域,促进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繁育,提高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改善河岸生态条件加强河岸植被保护,防治河岸侵蚀,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体水质。
2. 水环境治理(1)净化水体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水质,减轻污染压力。
(2)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提高排放标准,减少水体污染。
(3)生态滞留通过生态滞留技术,拦截和削减来源于面源污染、土地侵蚀的污染物负荷,改善水质。
3. 水资源管理(1)水资源勘测对区域内水资源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2)水资源保护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3)水资源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和统筹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水环境监测建设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水体质量变化,提供决策支持。
4. 河湖环境管理(1)建立河湖管理机构建立河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河湖资源,加强对河湖环境的保护。
(2)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环保宣传及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参与河湖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方案

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方案1.引言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气候变化、土地沙漠化、森林减少、水体污染等种种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围绕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展开讨论,并提交相关方案,希望能够为各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2.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定义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是指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提升,以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并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和健康。
生态修复提升工程包括植被、水土、微生物等多个方面,旨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目标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目标包括:恢复受到破坏的植被和土壤,减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改善水体质量,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和促进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维护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稳定性。
4.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方法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方法主要包括:植被修复、水土保护、微生物修复、生态环境工程等。
具体措施包括:进行植被恢复植树造林、草场恢复、湿地修复等;采取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现象;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通过天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等方式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5.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应用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适用于各种不同情况下的生态环境修复,包括:退化的草原地区、荒漠化地区、山地水土流失区、湖泊水体污染区等。
在这些地区,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帮助当地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
6.生态修复提升工程的效果生态修复提升工程一旦得到有效实施,将产生一系列良好的效果。
首先,受到破坏的植被和土壤得到恢复,充分保护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减少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发生。
其次,生物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得到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加强。
再者,自然灾害的发生得以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湖泊面临着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岸线侵蚀等问题。
为改善湖泊生态环境,提升湖泊生态功能,本项目对某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二、项目目标1. 改善湖泊水质,恢复湖泊生态功能;2. 保护和恢复湖泊生物多样性;3. 优化湖泊岸线,提高岸线稳定性;4. 保护和传承湖泊文化。
三、施工方案1. 工程设计(1)湖泊水质改善:采用生态浮岛、人工湿地、生物膜等技术,对湖泊水质进行净化,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2)生物多样性恢复:种植适宜的本土植物,构建生物多样性走廊,恢复湖泊生态系统。
(3)岸线修复:采用植被护坡、生态护岸等技术,修复湖泊岸线,提高岸线稳定性。
(4)文化传承:在修复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保护湖泊周边的文化资源,传承湖泊文化。
2. 施工工艺(1)水质改善工程①生态浮岛:在湖泊中设置生态浮岛,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吸收、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②人工湿地:在湖泊周边建设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处理技术,净化水质。
(2)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①植被种植:在湖泊周边种植适宜的本土植物,构建生物多样性走廊。
②生态廊道建设:在湖泊周边建设生态廊道,连接湖泊与周边生态系统,促进生物迁移。
(3)岸线修复工程①植被护坡:在岸坡上种植耐水湿植物,形成植被护坡,提高岸坡稳定性。
②生态护岸:采用生态护岸技术,如石笼、生态框等,修复岸线,提高岸线稳定性。
3. 施工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3个月(2)主体工程:12个月(3)后期养护:6个月四、施工管理1.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文明、有序。
2. 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3. 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环境保护: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计实现以下效果:1. 湖泊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方案

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方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工程边坡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修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土壤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恢复工程边坡的生态环境,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方案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问题的发生。
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被的抗风、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
在植被恢复中,可以选择一些快速生长、根系茂密的植物,如灌木和草本植物,来稳固土壤,并且辅以一些花草树木,增加生态环境的美观度。
此外,在植被配置中还需要注意适当的间隔和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2. 土壤改良土壤的改良是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土壤进行合理的改良,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被的稳固性,减小土壤侵蚀的风险。
土壤改良的方法包括施肥、覆盖、深松等措施。
在土壤改良中,可以施用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此外,可以通过覆盖物来保护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的发生。
在深松方面,可以通过机械或人工的方式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提高植物生长的条件。
3.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合理的水土保持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等问题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在水土保持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排水沟、构建防护墙等,以有效地排除雨水,减小土壤的侵蚀。
此外,在选址和设计水土保持设施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确保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实施方案1. 规划设计在工程边坡生态修复实施方案的规划和设计阶段,需要对边坡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修复的目标和任务。
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植被配置,适当的土壤改良以及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2. 实施步骤一般而言,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实施步骤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和水土保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一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1.2 编制依据 (1)1.2.1法律和法规 (1)1.2.2标准和规范 (1)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 (3)1.3 编制目的 (3)1.4 编制原则 (3)1.5 编制范围及内容 (4)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 (6)2.1 自然地理条件 (6)2.1.1 地理位置 (6)2.1.2 地形地貌 (7)2.1.3 气候气象 (9)2.1.4 水文水系 (10)2.2 建设条件 (10)2.2.1 交通条件 (10)2.2.2 配套条件 (10)2.2.3供水条件 (11)2 1............................................................. . 污染现状及建设思路第三章.3.1 区域现状及工程量. (12)3.2 治理思路 (16)第四章总平面布置.............................................................................174.1布置原则 (17)4.2 平面布局 (17)4.3 竖向布置 (18)第五章项目实施方案..........................................................................195.1 山体裂缝治理 (19)5.2 生态恢复方案 (19)5.2.1 处理方式确定 (19)5.2.1 A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3)5.2.2 C区域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26)5.3 排水工程技术 (29)5.4 恢复植被类型选择 (33)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356.1 设计依据 (35)6.2 环境保护标准 (36)6.3 环境保护范围 (36)6.4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36)6.5 二次污染及环境风险防范 (38)6.5 运营期环境影响 (41)3 4..................................................................... . 劳动安全与卫生第七章.7.1 安全与卫生概述.. (43)7.2 标准及依据 (43)7.3 影响职业安全的有害因素分析 (44)7.4 安全技术措施 (46)7.5 卫生防疫措施 (47)7.6 消防安全措施 (47)7.7 安全与卫生管理 (47)第八章项目组织实施..........................................................................498.1实施原则与步骤 (49)8.2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49)8.2.1机构职能 (49)8.2.2组织机构 (50)8.3项目建设的管理 (51)8.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1)第一章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项目名称: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性质:新建资金来源:国拨和自筹建设单位: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宜章县瑶岗仙镇计划工期:120日历天设计单位:长沙赛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2 编制依据1.2.1法律和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细则》(2005年4月);(7)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
1.2.2标准和规范;)DB50/143-200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1(.(2)《岩土工程勘查规范》(GB50021-200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2008);(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建设工程施工管理规范》(GB/T50326-2001);(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拦砂坝标准图集》(04J008);(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4)《防洪标准》(GB50201-94);(15)《湖南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湖南水利厅1984年);(1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10);;)GB/T50328- 2001(《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21(.(22)其它与本工程有关的规范、标准。
1.2.3与项目其他相关资料(1)《湖南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招标编号: TPPCG(2014)329);(2)《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承包人建议书》;(3)《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方案》。
1.3 编制目的本治理方案需对现有矿山的塌方、滑坡、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治理与防治措施,然后制造适应植物的生长环境,再种植适宜的植物,恢复矿山原有样貌与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种植的植物能够长期生长。
1.4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及规范,服从用户的总体规划,执行各种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及规范。
(2)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安全合理处置区域内废石并进行生态恢复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工艺,确保边坡的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稳定及生态恢复效果,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
(4)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本工程各治理区域的具体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品种,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
(5)景观协调的原则。
本工程生态恢复措施的配置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适地适树”“以人为本”,植物措施的配置应草、花、灌、乔合理搭配。
(6)综合利用的原则。
对本工程施工过程开挖的土石方,做到尽可能多的调运得以利用,以减少弃土弃渣占地产生水土流失。
(7)治理过程中不新增污染、避免治理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的“二次污染”的原则,即方案的实施尽量不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8)治理过程中规避环境及人员风险的原则,即地形条件,避免在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山体垮塌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9)经济实用、易于实施的原则,即根据现有生态破坏现状,提出的方案应投资最少,长期有效且实施过程中易于操作。
1.5 编制范围及内容瑶岗仙矿区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对矿区内因生产导致的塌方、滑坡及水土流失等现象进行治理,在确保场地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塌方、滑坡及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生态恢复,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工程:)矿山山体裂缝治理。
1(.对矿区山体已形成2条山体裂缝进行治理。
在裂缝处挖槽,深50cm,左右宽30cm,采用小而细的沙壤土或石渣填塞裂缝至槽底,后用三七灰或砼土填压槽口,填压后需整平地表,防止雨水汇集于裂缝处,裂缝治理。
(2)生态修复治理对A、C区域内废石堆边坡进行修整处理,将松散废石转移至区域底部,并对底部废石进行修整,修筑挡墙,确保边坡稳定。
A区域、C区域西侧上部区域、C区域中间区域、C区域东侧区域挡墙以上高差每上升15m设置一道生态袋,生态袋内种植爬藤植被。
C 区域西侧下部区域,则进行场地修整,调整边坡坡比不大于1:2,边坡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及三维网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
(3)排水工程对C区域中下部坡度较缓区域进行场地平整,并采用网格梁植被护坡,网格梁设过水面,可有效导排雨水。
A区域及C区域底部设排水沟,导排雨水,顶部设挡水墙、截水沟,截流雨水,避免雨水冲刷坡面。
(4)其他配套工程修建相应的施工道路、建筑等配套辅助基础设施。
第二章场地说明及建设条件2.1 自然地理条件2.1.1 地理位置宜章县位于东经112°37′~113°20′,北纬24°53′~25°41′之间,地处湖南省南端,东邻汝城县、广东乐昌市,南邻广东乳源县、阳山县,西接广东省连州市、湖南临武县,北接郴州市北湖区、资兴市,全县边境长392公里,其中与广东交界长达225公里,古称“楚粤之孔道”。
瑶岗仙镇位于宜章县县境东北部,海拔高度623米。
距县城47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人口0.9万人。
镇政府驻上坪坳。
通公路。
辖建新、永红2个居委会和瑶岗仙村委会。
瑶岗仙镇企业有钨矿、炼砷厂等。
有色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之一,建有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瑶岗仙钨矿。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下图: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2.1.2 地形地貌宜章县境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个方向向中部和东部倾斜。
东面长策乡仙鹅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骑田岭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境内最高点。
南部莽山一带一般都在海拔700米以上,高于1000米的山峰有106座,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25座,山势陡峭,深谷幽暗。
西北和东北部的山地海拔一般都在600米以上,高于1000米的山峰有35座,其中高于1500米的山峰有10座。
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岗地平原次之,海拔一般都在500米以下。
东部海拔200-400米,最低点是东面的栗源镇老坪山村高车,海拔155米,为境内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