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章节练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合集下载

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练习

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练习

1.(5分)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

(1)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在基因、、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

(2)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含高残留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

已知水中X的含量为0.003mg/L,请分析说明:项目甲乙丙丁戊能量(kJ) 1.6×109 1.2×109 1.1×1089.9×107 2.9×107X含量(mg/L)0.0370.0360.350.39 3.40①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

②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构成生物体的。

2.(7分)下图甲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值代表能量,单位是J/(cm2·y);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两条典型食物链,请分析作答:(1)以上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用字母回答),图甲中的C包含了图乙中的哪些生物?。

(2)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J/(cm2·y)。

(3)某同学模拟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用玻璃进行如下实验: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2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

(4)当鼠和昆虫从植物获得相等能量时,蛇的死亡对植物的影响是利_____(“大于”或“小于”)害。

3.(14分)下图甲表示某岛屿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乙表示兔进入该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岛的生物除了图甲出现的以外还必须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转化④能量释放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A.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答案B解析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路包括: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被下一个营养级即狐摄入;未被利用的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但应注意的是狐摄入后,未被消化的以粪便形式排出的部分,属于兔同化的能量,而不是狐同化的能量;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

3.下列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相等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C.某营养级的主要能量去向是呼吸消耗D.每个营养级总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答案A解析进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小于进入生态系统的总光能,A错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食物网),某个营养级能量的主要去向是该营养级的呼吸消耗,其次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和流向分解者。

4.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对该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答案D解析分析图可知,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乙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减去因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之后而剩余的能量,该部分的能量最终将有两个去向,一是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二是被次级消费者摄入,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呼吸消耗。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后专题练习--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后强化演练第五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利用解析: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去路:自身呼吸消耗(热能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等);被分解者所利用;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同化;未被利用。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本身属于第二营养级。

《答案:B2.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植食动物,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

食物链关系如图,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需消耗植物()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解析: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其中1/2来自植物即0.5千克,所需植物为10%=5千克;1/4来自植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2=25千克;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即0.25千克,所需植物为(10%)3=250千克,共需植物为280千克。

答案:D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解析:从题干图中可看出,甲所占有的生物量为最多,应该属于生产者,乙与丙的生物量相近,二者之间不可能构成捕食关系,应该属于同一营养级,而丁的生物量最少,应属于下一营养级。

答案:A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的是()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不一定比A少!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D.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D所含能量之和解析:B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比A营养级的能量少,但生物个体数不一定少。

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最高是20%,当M A<5M B时,B会过量取食A,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B摄入的能量多于B的同化量,因为B摄入的能量中有些并没有被吸收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所以A所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大于B、C、D之和。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课一练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课一练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每课一练一、基础知识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

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3.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的总能量。

4.要使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5.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最少,人们应该采取一下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以猪、牛等家畜的肉类为主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链越短,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B.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C.初级消费者越多,刺激消费者得到的能量越少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7.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二、强化知识题1.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kJ。

2.在图中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

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__________千克。

3.在市场上,肉一般比蔬菜贵,试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4.右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的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①< ②< ③B.①> ②> ③C.①= ②= ③D.①= ②+③5.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A.第五B.第二C.第三D.第四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门以象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A.0kJ B.106 kJ C.2×106kJ D.106-2×106kJ7.对水稻→鼠→蛇→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初级消费者C.蛇是次级消费者D.鹰属于第三营养三、巩固提高题1.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必修三2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必修三2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20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命题人赵雨润审核人赵雨润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命系统的存在B •把种群作为整体来研究,简化分析过程,是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C •被某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在绿色植物上太阳能的总量B .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不包括各营养级的呼吸量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D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3.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 •植食性动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减去植食性动物的呼吸量C •被植食性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泄物中的能量、D •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4.猫吃掉一只老鼠时,它获得这只老鼠的 ( )A •全部物质B •全部能量C •全部物质和能量D •部分物质和能量5.假设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 ,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量为 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量为 C,则上述三个量的关系是A . a >b=cB . a=(b+c )C . a >(b+c )D . a <(b+c )6. 在 棉花7棉蚜7食蚜蝇7瓢虫7麻雀7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一只食蚜蝇要有5m 2的生活范围才能满足它对能量的需要,则一只鹰的生活范围至少为( 324 23 2A . 5 X10 mB . 5 X10 mC . 5 m7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如下的两条食物链:植物7兔7猫头鹰和植物若猫头鹰体重每增加 20g ,至少需要消耗植物的量为( )A . 200gB . 250gC . 500g&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 以禽类、蛋类为主 B .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 .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D .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42D . 5 m7鼠7猫头鹰,D . lOOOg9.水稻可以被人、奶牛和鸭子所摄取食用,同时奶牛和鸭子又是人类肉制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训练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同步训练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传递、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_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起点:从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

3.总值: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

4.流动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量去向(用式子表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被利用的能量(即现存量)。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和________。

2.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

3.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________所得到的________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思考讨论:能量金字塔能否倒置?数量金字塔呢?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输入转化散失二、1.光合作用2.生产者3.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4.食物链和食物网5.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三、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10%~20%3.营养级能量思考讨论:能量金字塔不能倒置,而数量金字塔可能出现倒置的情况。

四、1.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2.能量流动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2.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掉D.被分解者分解散发到环境中去3.假设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获得的能量()A.等于10-2 N B.少于10-2 NC.少于10-1 N D.多于10-1 N4.如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3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食物链中与上述金字塔相符合的是()①草②树③昆虫④兔⑤鸟⑥狼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作业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A.光能一化学能一热能B.热能-光能一化学能C.化学能一光能一热能D.光能一热能一化学能解析:选A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生物群落中的化学能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解析:选C 由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无论初级消费者多少,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都是初级消费者的10%〜20%。

3.在由“草一鼠一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鼠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通过鼠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B.通过鼠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流入狐体内并被同化的能量解析:选B鼠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的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部分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被狐摄入,被狐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剩下的被孤所同化;由于鼠的同化量等于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因此鼠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草的同化量。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营养级越高所同化的能量就越少B.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重新固定,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循环的C.充分利用作物秸秆等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解析:选C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营养级越高其同化的能量就越少;生产者只能固定光能或化学能,而不能固定每个营养级及分解者所散失的热能,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能人为改变,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节节练一、选择题: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辐射到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B.照到生态系统内植物体上的全部太阳能C.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消费者得到的全部化学能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A.逐级递增的,单向的 B.逐级递减的,单向的C.逐级递增的,循环的 D.逐级递减的,循环的3.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A.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研究能量流动的方向C.研究能量流动的效率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4.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l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的消费者所获得能量分别为()A.0.8%和 0.8% B.4%和 0.8%C.4%和 4% D.20%和 4%5.在植物→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若蛇增加1g生物量,至少要消耗植物的生物量是()A.1000g B.500g C.250g D.125g6.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7.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其原因是()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C.流经5个营养级后所剩下的能量不足以再维持一个种群生存的最小需要量D.没有第六营养级的凶猛动物8.在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mol的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并被利用的能量最多是()A.1255kJ B.2510kJ C.2870kJ D.5740kJ9.稻田里农民拔出稻草,鱼塘中人们不断清除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的观点看,这样就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 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地循环流动10.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答案:C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答案:A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A.aB.bC.cD.d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人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不会被其他生物捕食,而且食物来源有植物和动物,故b代表人。

答案:B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

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以下对图中“呼吸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指生物在新陈代谢等各种生命活动中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全部能量B.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C.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答案:A5.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能量/J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419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09.5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65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62.85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B.食物中15%的能量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较少解析: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419-209.5)×5=1 047.5 J的能量,A 项正确。

食物中的能量有62.85 J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占食物摄入量的62.85/419 J×100%=15%,B项正确。

能量流动过程中呼吸热散失一大部分能量,所以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C项正确。

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较少,但是对于每个营养级的个体而言,不具备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D6.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解析: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也是c。

答案:B7.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需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由呼吸作用提供,所以恒温动物同化后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要相对低于变温动物。

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之比,即③/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动物的呼吸消耗量一般为定值,所以只能尽量提高动物从食入食物中消化吸收(即同化)的能量。

食草动物的粪便中一般仍含有大量有机物(如植物纤维),所以③/②值一般低于肉食哺乳动物。

答案:C8.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下列哪项?()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分解解析:初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第二营养级,该营养级内部不存在捕食关系,也就是说不存在营养级内部之间的能量传递。

答案:B9.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解析:同化的能量=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64%n,因而A项正确。

贮存在体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64%n-48%n=16%n。

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应均小于16%n。

因而B、C、D均错误。

答案:A10.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7 kJ·m-2) 2.513.39.80.28220.0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根据能量数值可知,戊为生产者,乙和丙均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

因而①错,②对。

乙与丙在同一营养级,均以戊为食,因而二者不能为捕食关系,可能为竞争关系,因而③错。

若除去甲和丁,则乙和丙的竞争加强,于是可能会出现④的结果。

答案:A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动物食物关系不可逆转。

递减的原因与呼吸消耗、资源利用不充分有关。

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都需要太阳能,任何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如果不从系统外获得能量,都不能够完成能量流动,也就不能完成物质循环。

答案:C二、非选择题12.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的珍稀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相近,曾经同域分布,一度都有较大的种群数量。

由于栖息地破坏导致它们的数量锐减,目前野生大熊猫仅有1 600只左右,而华南虎在野外已基本绝迹。

(1)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大熊猫比华南虎有一定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2)目前,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种群中,通过建立生态廊道沟通各种群,可以使种群间发生。

(3)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根本措施。

解析:(1)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

大熊猫属于初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相对多;华南虎属于顶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相对少。

(2)建立生态廊道可使大熊猫的不同种群间相互联系,进行基因交流。

(3)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有利于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提高大熊猫的种群密度。

答案:(1)大熊猫比华南虎的营养级低,获得的能量相对较多(2)基因交流(3)环境容纳量(或K值)13.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差,其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kJ和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和竞争。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鼠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解析:(1)食物网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弱。

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参与。

(2)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鹰得到的能量最少,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鹰得到的能量最多。

营养级越少,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所以鹰位于第三营养级时,获得的最高能量为10 000×20%×20%=400 kJ。

鹰位于第四营养级时,获得的最低能量为10 000×10%×10%×10%=10 kJ。

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损耗会减少,鹰容纳量会增加。

外来物种入侵,则会导致该草原的生物(物种)多样性锐减或丧失。

(3)影响兔种群数量的种间因素是捕食和竞争。

若兔的K值为1 000只,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吃了100只兔子的食物,则兔的环境容纳量变为900只。

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调查结果将偏高。

(4)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进而引起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增加。

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偏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1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自己呼吸作用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这部分能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下表列出四个生态系统中总初级生产量与总入射日光量、生产者呼吸消耗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比值。

玉米地弃耕荒地Meadota湖CederBog湖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 1.6% 1.2% 0.4% 0.1%生产者呼吸消耗量/总初级生产量23.4% 15.1% 22.3% 21.0%(1)四个生态系统中,光能利用率最高的是,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2)下图表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四个种群和分解者的能量相对值。

请绘制由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形成的食物网简图。

解析:光能利用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入射此生态系统的太阳能,因而从表中可知,玉米地的光能利用率最高。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从表中可看出,生产者呼吸消耗/总初级生产量的值中弃耕荒地所占比例最少,因而其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

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因而可按照能量值的比例关系,绘制出食物网。

答案:(1)玉米地弃耕荒地(2)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