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歙砚鉴定与审美
砚从意中至——歙砚艺术的意境之美

143艺术论丛砚从意中至——歙砚艺术的意境之美孙雪摘要:歙砚以其温润如玉的独特材质,经无数艺术家之手,再造雕刻艺术的辉煌。
其雕刻具有巧、妙、绝之工艺特点。
歙砚雕刻抒情、写意,重雕工、重线条的韵味。
线条流畅、刀法刚健、浑厚朴实、美观大方,手法以浅浮雕见长,深雕、镂空雕刻较少。
关键词:歙砚;意境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古时在歙州府治集散和加工而得名。
因为古徽州文化商儒并重,号称“商贾之乡、诗礼之邦”,歙砚扎根于异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是儒家的价值观念渗透的结晶,而新安文化几乎渗透在所有的砚雕作品之中,所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歙砚之美,经世代文人滋养、历代砚雕家传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之美。
意境体现了艺术的内在美.,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通常借助于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统一,从而进入广阔空间的艺术意境。
意境这一美学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哲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因此,艺术之妙、之美、之最高境界就在于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像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
其空灵源自于象又超越于象,好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他们集人生所观所悟,倾注其中,制出了融诗、书、画、篆刻、雕刻等多种元素艺术的歙砚。
因此,自宋以来骚人墨客对歙砚的礼赞文字便层出不穷、争奇斗艳,他们无不在尽力表达对歙石材质本身最单纯的欣赏。
如宋代米芾《砚史》云: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赞歙砚石:细润如玉,发墨如油,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甚为珍奇,字里行间显示出歙石高贵、温柔、典雅的品性的赞美。
可见材质本身所蕴含的审美意义,乃是世间永恒的大美。
《一统志》记载:砚品有五:一曰眉子石;二曰外山罗纹;三曰黑山罗纹;四曰金星纹;五曰驴坑罗纹。
歙砚雕刻技艺之我见

歙砚雕刻 技艺之我见
■郑 寒
在 “ 国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 目 中 , 中 项
文 化 又 得 以继 续 弘扬 。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批 批 文 化 人 和 艺 术 家 一
“ 砚 雕 刻技 艺 ” 深 受 业 内 外 各 界 广 泛 歙 关 注 。这 不仅 是 因为 “ 砚雕 刻技 艺 ” 歙 在
的参 与 ,使 得 歙 砚 艺 人 素 质 大 幅 提 高 . 歙 砚 的雕 刻 风 格 有 了 质 的 突 破 , 种 流 各 派不断成 型 , 典 型的有 “ 象派 、 最 抽 写意
派、 写实 派 ” 。其 中 : 实派 的雕 刻 , 写 注重 于 物 体 的 真 实 性 、 象 性 , 通 过 介 质 形 它 反 映 艺 人 对 物 体 观 察 的真 实 写 照 。 一 是 种 技 术 的 体 现 ; 象 派 的 雕 刻 , 突 出 抽 则 作 品 的 “ ” 用 刀 精 简 , 一 当 十 , 朴 怪 , 以 大 不 雕 , 朴 归 真 , 现 出 砚 不 只 是 文 房 返 表
个很 长 的 时 期 内被 忽 视 , 直 未 能 被 一
升 华 到 “ 化 遗 产 ” 高 度 来 进 行 审 美 文 的 审 视 , 以 一 旦 列 入 “ 国 非 物 质 文 化 所 中
遗产 ” 录 , 名 就格 外 引 人 关 注 。 同 时 , 更
因 为 “ 砚 雕 刻 技 艺 ” 个 实 践 性 、 论 歙 是 理
多 采 取 徽 州 的 传 统 吉 祥 图 案 . : 凤 如 龙 呈 祥 、 鹤 延年 、 松 喜鹊 登梅 等 。在 雕 刻 手
法 上 , 以 “ 雕 、 浮 雕 ” 主 ; 刀 以 则 浮 浅 为 用
歙砚的鉴赏

歙砚的鉴赏摘要:歙砚在其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形制式样、题材内容、构图纹饰及雕刻风格并与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和雕刻汇为一体,因此鉴赏评价也要从各个方面去考量。
关键词:歙砚鉴赏价值要素欣赏砚的品位、名贵或优劣, 角度不同、标准不同,对砚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从客观上看,共同的标准宜具备两个价值、三个要素。
两个价值通常指的是“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 。
对于物质价值的理解,大多指砚的实用价值(发墨的好、快与其它益处) 、不可再生价值(砚石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数亿万年的地质作用才能形成)和稀有价值(追溯歙砚的历史,历经唐、宋、元、明、清的开采,老坑砚石已越来越少).一块砚石所体现出的物质价值是一方上等的歙砚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价值通常指砚石经后天艺人创意、设计和雕刻后所体现出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等。
三个要素通常指的是:石质、品位和名家。
考究石质美,在于注重砚的实用价值、稀有价值等。
石材的精美通常是指一方砚石的质量的优劣或品相的高低,深入一点要追溯砚石的坑口、名品、色彩、纹理、造型、润泽、稀有等等。
平常鉴别砚石的方法有看、摸、掂、敲、洗、刻、磨。
品鉴砚石大多能确定砚石的石品、成层、板理等,以及砚石所具备的天然造化和瑕疵。
摸砚石上等的标准应是柔细、温润,极佳的手感通常有孩儿面、美人肤之说,反之手感粗糙的砚石多为下品,从物质组成去理解概因砚石分子结构的组合、排列所起的作用。
掂砚石的重量,重者好,轻者差。
重说明分子结构紧密,吸水性弱,夏天储水不干,冬天放水不结冰,科学的解释就是密度大,同样体积的偏重。
敲,五指托空砚石,手指力弹砚石边线,发出金属声则佳,金属声最佳的描述有“金声玉德”之说。
洗,一方砚石放入水中一洗,在晾放的过程中表面存裂隙之处有水迹不易干,这一手法亦是鉴别砚石裂隙有无的有效方法之一。
刻,歙砚石的摩氏硬度为3—4度,用手指、硬币刻画可鉴定其软硬的程度,通常能为雕刻的效果带来理想的判断。
古人对歙砚的运用与评价

古人对歙砚的运用与评价
歙砚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被古代文人广泛运用并受到高度评价。
它是一种
出产于安徽歙县的砚台,以其质地纯净、色泽均匀而闻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对歙砚的运用与评价。
古人对歙砚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绘画领域。
歙砚的质地细腻、色泽柔和,
使得它特别适合书法家和绘画家使用。
在书法创作中,歙砚能够提供均匀的墨迹和细腻的笔触,使得字迹清晰流畅。
在绘画领域,歙砚在制造墨汁的过程中能够凸显出墨色的浓淡变化,为画家呈现出更多的层次和细节。
古代文人对歙砚的评价多数是赞美之词。
陆游曾说过:“砚微墨淡,色浸青苔。
砚纹俊美,完笔佳矣”。
他对歙砚质地细腻和色泽均匀的赞美,展示了歙砚在书写
中的出色性能。
而元代文人王冕更是将歙砚誉为“北方无能抵南浦,入水亦能闻雅吟”。
他的赞美之词表明了歙砚的独特特点,即使在盛夏时节,水中依然能散发出
雅致的香味。
除了在文学艺术方面,歙砚还被广泛用于文人雅士之间互赠礼物的文化活动中。
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间常常互赠歙砚作为礼物,以示交情和赞赏。
这种互赠歙砚的行为成为了一种文化习俗,更加凸显了歙砚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总结来看,古人对歙砚的运用和评价可谓是一致的。
歙砚在书法和绘画中的运
用得到广泛推崇,其质地纯净、色泽均匀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古代文人创作的重要工具。
同时,文人雅士之间的互赠歙砚活动也进一步彰显了歙砚的价值和崇高地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歙砚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
浅谈歙砚雕刻之感悟

浅谈习歙砚雕刻之感悟砚台是中国古代传统造物的重要门类之一,文房四宝之冠,是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的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我们不仅能品味欣赏到材质纹理的美妙,雕刻工艺的创意,艺术处理的精巧,同时砚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传承,积淀和缩影。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古歙州而得名。
歙砚以石质坚润,纹理缜密,蓄墨不涸,发墨如油称誉于世。
大自然造化之功赋予了歙石华美绝伦的灿烂纹理,有眉纹、金星、金晕、罗纹、玉带、彩带、鱼子等类。
各类又有若干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等诸多优点,以“看,掂,敲,洗,刻,摸”来判断砚石的优劣。
千百年来,歙砚的佳作以选材精良,创意独特,雕工精湛集实用,观赏,收藏于一体而奇秀于砚林。
歙砚的制作工艺,雕刻技法自成一体,其根植于徽文化这片沃土之上,得益于古徽州灿烂的文明和深厚的底蕴。
歙砚雕刻广泛汲取书画艺术精髓,博采徽州砖雕、石刻、版刻、篆刻、墨模刻等多种工艺技法之所长,经过数代积累,传承与创新,遂形成了以精细见长,兼具大气,雄浑,轻秀灵逸,雍容美观于一体的艺术风格。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初识砚台觉得简单,入行才体会砚台制作的艰辛与不易,哪怕是一根线条的刻制也并非易事,或挺或钝或隐,没有几年基本功的修炼是很难达到尽如人意的效果的。
一方砚台的成形包括选料、整形、设计、雕刻、打磨等诸多工序,每一道都不能有丝毫马虎,本着以制砚为己任的思想态度,绝不能将其当成商品而为之,要做到一丝不苟。
然而要想做出一方好砚仅凭认真的态度是不够的,砚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中所要学习的知识包含绘画、造型、文学、书法、篆刻等等。
吾师曾云:“砚雕功夫在于砚外”,只有砚外的厚积历练,才会带来刀下的脱颖薄发,平时也要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多看多拟古人之绘画,雕刻,以万物为师,如梅、兰、荷、竹、松柏、灵芝等等。
至今我的工作室里还保留着与吾师一同收集的枯树叶、残荷、松皮、树瘤、灵芝等,要善于观察发现身边这些大家觉得普通而细看却很有意思的题材,为创作雕刻时之用。
暑期社会实践歙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升温。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暑假期间,我参加了“探寻传统文化瑰宝——歙砚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以其独特的石质、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此次实践,让我对歙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歙砚的历史渊源歙砚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产于安徽省歙县,因此得名。
歙砚以其石质细腻、纹理清晰、色泽典雅、雕刻精美而著称。
在宋代,歙砚与端砚、鲁砚、洮砚并称为“四大名砚”,享有“砚中王者”的美誉。
二、歙砚的制作工艺歙砚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选石、雕刻、打磨、抛光等环节。
1. 选石:歙砚的石料主要来自安徽歙县,石质细腻,硬度适中,易于雕刻。
选石时,工匠们会根据石料的颜色、纹理、形状等因素进行挑选。
2. 雕刻:雕刻是歙砚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工匠们运用刀法、凿法、磨法等技艺,将石料雕刻成各种形状的砚台。
雕刻过程中,工匠们注重表现砚台的主题,使砚台既有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
3. 打磨:雕刻完成后,工匠们会对砚台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细腻。
打磨过程中,工匠们会根据砚台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磨料和磨具。
4. 抛光:打磨完成后,工匠们会对砚台进行抛光,使其更加光亮。
抛光过程中,工匠们会使用抛光膏和抛光布,使砚台呈现出独特的光泽。
三、歙砚的文化内涵歙砚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文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在歙砚的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书画、典故等。
1. 诗词:许多歙砚砚台都刻有诗词,这些诗词既有赞美歙砚的,也有表达文人墨客情感的。
如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砚台,就是一首著名的诗词。
2. 书画:歙砚砚台上的雕刻,既有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也有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
3. 典故:歙砚砚台上的雕刻,还融入了许多典故,如“八仙过海”、“白蛇传”等。
浅析歙砚的鉴赏方法与评价标准

20 0 8年 I 2月
上 饶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 L O HAN L O N MA COLZ GE NA FS GI. OR L  ̄ 1
Vo . 8. . 】2 No 6 Dc20 e .0 8
浅析歙砚 的鉴赏方法 与评价标准
潘 华 华
( 上饶师范学院 , 江西 上饶 34 0 ) 30 1
摘
要: 通过对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 实地考察与调研 , 在对其形态特征总体 了解和较 全面认识 的基础上 ,
针对 目前鱼 目混珠 的砚 台市场状况 , 探索总结 出了一些简便 易行 的鉴 赏方法与评 价标准 , 望能够为 广大歙砚 收 希
一
物 的不 同称谓 。但 随 着歙砚石 料产地 的不 断发 掘 , 如现 在歙 县 境 内黄 山支 脉歙 山和 祁 门县 震 旦纪 沉 积岩
中均有产 出 , 质地 与 婺源龙尾 山所 出之石 有一定 差别 , 但 故龙 尾砚 已从 歙砚 中分 立 出来 。 现一般将 安徽 生产 的称为 歙砚 , 江西 出产 的称为龙尾 砚 。因此 , 同是 歙州 石 , 品质却 大相 径庭 。一般 而 言 , 坑石 以油蜡 浸润 涂 新 抹, 以改 善其 干燥 的质地 , 而产 于龙尾 山 的老 坑石 , 润放 光 , 比乌 金 。一般 认 为 , 尾砚 是 歙 砚 中最 优 秀 油 堪 龙 的品种 , 龙尾 砚可 以统称 歙砚 , 歙砚不 能统 称 为龙尾 砚 。如前所 述 , 徽 歙县 、 门 、 宁 、 而 安 祁 休 黟县 等地 也产歙
元宗李霹} 主李煜 的喜爱 , 和后 不但在 歙州 特设砚 务官专理 制砚 事宜 , 并封龙 尾砚 为天 下冠【 (4; 、 技 0’三 砚雕 ]6 艺高 。因受徽 派版 画 、 新安 书画 、 州三雕 和徽 墨墨模艺 术等 辞 。 的歌颂歙 砚的绝 世佳句 。2( 撂 ” 【 p” 』l
谈歙砚的创意美

为 画面的衬托。 寒江独钓》 《 整体效果是用写意 国画的方法表现 的, 强调“ 字, 藏” 有着“ 言外之 意” 弦外之音” 与“ 的意味。这在很多大家的作 品里也有表现。这种处理方 法虽很 简洁, 不 却
会使 作 品贫乏 、 空洞。此外, 我们可 以感 受到作 品更 深层 次的意义: 诗人在政 治改革 失败后 , 虽处境孤独 , 仍保持着顽强不屈 、 凛然无畏 、 傲岸清 高的精神 面貌。 20 年 1 09 1月我参加 了在杭州 举行 的中国工 艺美术大 师暨 国际艺术精 品博览会 , 作 砚
一
种艺术表现形式 , 满足 了人们对 美的渴求。在 我所创作 的《 江独钓》 品里, 的艺术与 寒 作 砚
精神并存 , 画面简洁 , 台中的金 星作为雪花处理 , 砚 一艘 草船、 一蓑渔翁 、 一竿垂钓构 成 了一 幅画面。雕刻 的时候 , 我特 别注重 雪的表现 , 而对 于配景芦 苇, 则让 它若 隐若现 。仔 细观察 该作 品, 会让人进 入一种美 的意境 。船篷 因雪的覆盖而 隐去 了一部分 , 渔翁身披 蓑衣 , 身 全 紧紧蜷 缩 , 突出 了隆冬 时节的寒冷 ; 隐约可见几棵枯 树 以及后 面淡淡的远 山, 再 这些都是 作
爱熊 £i 1新充
谈 歙砚 的创 意 美
口潘家兴
“ 罗细无纹角浪平 , 半丸犀璧浦云泓 ; 午窗睡起人初静 , 时听西风拉 瑟声。 这是宋代著名 ”
文学家、 大书 画家苏东坡 的题歙砚诗 。在诗 中, 墨声如 同拉 瑟一样 , 研 娓娓动 听, 如此想象驰
骋 的比喻 , 增添 了歙砚 的意境之美 。南唐砚 务 官李少徽 , 后主李煜雕制歙砚 一方 , 更 为 砚作
意 顽 强 不 息 的 精 神 。 最 后 , 重 要 的是 作 品表 达 了深 刻 的含 义 。 竹 常 有 “ 节” 享 誉 , 也 最 劲 之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歙砚鉴定与审美---宛若兰花般得歙砚
在我看来,歙砚与兰花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其名贵,因其发自深山,独具一格,因其特殊的文化标签。
初识歙砚是因为陪朋友买歙砚作为礼物带回他远在山东的家,我虽然是安徽人,但是对歙砚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外公家里见过几方小砚台,不具备什么观赏和收藏价值,只是作为家用,所以没有什么纹饰,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在老街逛过一趟后,便发现了家用的小砚台与歙砚的本质上的不同。
那就是石质。
歙砚为什么那样名贵?一方小小的子料为什么就可以卖到十几万,上百万的价钱?歙砚的名贵,除了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外,起决定作用的是它那稀世的石质。
歙石的形成,有它自身的特定条件。
歙石产于风景秀丽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境内。
上述产地历史上均属歙州府管辖,所产之砚石统称歙石,制成砚后统称歙砚。
用同去砚雕世家的同学打趣的话说:“十年不卖砚,卖砚吃十年。
”这话从金钱价值上便直接对歙砚给予了肯定。
因为有过一次买砚的经历,前后去过老街两次,所以从店家口中积攒到一些关于砚台的知识,当然道听途说还是不够的,还必须请教专门从事歙砚雕刻的工匠才能得真知。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老坑和新坑的概念很生疏,很模糊,因为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可能会认为是一个新旧的时间概念,但是老和新不仅仅包括时间的,它蕴含了很多专业的东西。
殷子安的一段话说:老坑是指龙尾山系古坑道所出的石品,与新坑的矿脉不是同一个地理位置,新坑砚石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来说,只是类似砚石的一种“石头”,不具备很好的发墨性能。
是否老坑,看砚石中是否有如珍珠贝壳光般的铓点(绢云母),其分布的越细腻越均匀就越好,老坑的砚石有纯净柔和的光彩,手感细腻,如触柔软细腻的肌肤,新坑的砚石一般没有光彩,或纹理较燥、乱,光泽贼亮,在手感上不是粗就是如玻璃样的滑,这就需要对每个坑系不同石品的纹理结构、色泽的了解。
从用的角度而不是欣赏的角度看玉山罗纹和龙尾罗纹孰优?是不是石质肌理粗的不好?玉山罗纹不发墨,与龙尾罗纹相比就差多了,石质越细腻越好,如果粗松,磨出来的墨的颗粒就粗。
从殷子安的话中可以明确的的是,新老坑的矿脉不是同一个地理位置的,老坑的砚石相对新坑发墨要好一些,因为石质的不同,光泽度和手感上均有差异。
不过王祖伟做为砚雕艺术的传承人,他的话却体现出另外一个意思,单从石质上来说,老坑与新坑是有不同,但是不能代表说新坑的就不好,从艺术角度和砚石本身综合起来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歙砚的价值。
一方好砚需要具备的特质是很多的,往往可遇而不可求,这层意思,是我对王祖伟大师所说的话的理解。
鉴别歙砚,有八德之说:“坚、润、柔、清、健、朗、洁、美”,其石质优良莹润细密,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膜,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
长期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如故,焕然一新。
最后这一点,是其明显胜于端砚之处。
歙砚中极富韵致的首推金星、金晕、眉纹、玉带、角浪、刷丝等。
金星,色多金黄,成点状,分布于黛青色的砚石中,犹如于空中闪烁的星斗,显得格外耀眼。
金星有大有小,有疏有密,聚散不一。
其细分为雨点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金圈、金花、粟米金星、谷粒金星、鱼子金星、水浪金星、眉纹金星、金晕金星、绿豆金星、雨丝金星、金线、玉带金星、金星杂银星、刷丝金星等等。
金晕,色为金黄,成片或块状。
它与金星一样,都是一种硫化铁之类的物质,在砚石中自然渗透所型成的形象,如同日光或月光透过云层时因光的折射作用在太阳或月亮周围所形成的光圈。
金晕从形状上分,可谓是千姿百态,如按大类分,则可分为山水金晕和物状金晕。
眉纹,也叫眉子,呈黑色,条状,如人的眉毛。
底色青莹。
质坚而润。
眉纹有阔有细,有长有短,有疏有密,有聚有散,等等不一,各具风采。
其细分有阔(粗)眉纹、细眉纹、长眉纹、短眉纹、对眉纹(对眉子)、绿豆眉纹、鳝肚眉纹、雁
湖眉纹(也叫雁攒湖眉纹)、海浪眉纹、金星眉纹、金晕眉纹、簇眉纹、虎斑眉纹、白眉纹、金眉纹、枣心眉纹、重眉纹等等,其中以对眉纹和雁湖眉纹最为稀少珍贵。
我个人比较喜欢
水波纹歙砚,虽然它看起来没有金星
金晕那般华贵,但是它给我一种宁静
中变化万千的感觉,就像大海一样,
表面波光倩影,内部宠辱不惊。
很有
哲思意味。
如左图,这方砚台是我在
王祖伟大师的“砚雕世家”中拍摄的,
因为有告示牌明确说谢绝拍摄照片,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与王祖伟
大师妻子的沟通,我拍摄了部分喜欢
的或者说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方砚台
采用了水波纹的石料,用浅浮雕的技
法进行雕刻,寥寥数刀,便将我带入
了文人墨客泛舟江上,江上远眺之
中,意境深远,让我浮躁的心顷刻间
归于宁静。
因为这种意境美,让我非
常喜欢这方砚台,虽然售价不菲,但
是我相信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一定会
找到欣赏它的主人。
再看右下图这方砚台,也是用的水波
纹的石料,这是我在王祖伟大师的书
桌上拍到的,想必他个人是非常喜欢
这方砚的,这方砚也是采用了浅浮雕的雕刻技
法,将山水间刻于砚台之上,宁静致远,悠长反
复,别有一方明镜照我心的滋味。
歙砚的产品分类分为:1.规范类。
2.大路货。
3.工艺品。
4.技艺品{文化艺术品}从这些分类就
可以看出各中不同。
歙砚的技艺主要是以浅浮雕
为主,手法细腻,精细见长,还包括薄意,细刻,
深浮雕,半圆雕,镂空雕。
在工序方面分为:选
坑-采石-选料-创意-设计。
再雕刻。
浅浅的说来,
歙砚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我们细心和尽心竭力的
去做。
对于歙砚,我们还要正确看待一些问题:
“1.原料的有效保护、合理开采。
2.技艺的正确
认识。
3.创造与营销、传播的不同。
4.砚艺流派
的正确认识。
砚雕艺人追求至善至美,要善于交流,吸收,
融合,综合等。
歙砚不仅仅是个人的收藏,还是地方的文化瑰
宝,兰花发于深谷还沁人心脾,歙砚藏于深山而
自然光洁,评价一方好砚台和评价一盆好兰花是
一个道理,你不能将它往金钱上俗套的意义上
看,而应该看到它深深的文化内涵。
有人说,这些东西之所以价值高,源自文化商人的推波助澜,的确,但这仅仅是其中一方面,你可以这样来看,一样东西如果缺失了内容,形式上再美好,它也不长久,歙砚始于唐代,已经经过了千年的历史和荣辱兴衰,是什么成就了它的传承与发展,兰花自古长在深谷中,又是什么是的它被人们不远万里连同土壤一起被搬到都市中?因为它们共有的文化内涵,一方小砚,让你感受到宁静深远,一盆兰花让你的心与自然与人文相契合,什么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内心,看到这世间万象,那便是文化。
宛若兰花般的歙砚会一直得到传承与发扬,也许哪一天有些东西归于零了,可能是天然的石,也可能是徐志摩般不见了某个人,但是它的文化意义会像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下面是部分王祖伟大师的歙砚作品欣赏:
竹林七贤日破云涛万里红雨中打鱼等
苏武牧羊
其他
20814022048
08环艺1班
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