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学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纺织材料学第三章

纺织材料学第三章

纺织材料学第三章1. 纺织材料的分类在纺织材料学中,纺织材料可以根据其组成、结构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纺织材料分类包括:•纤维类材料:纤维是构成纺织材料的基本组成单位,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麻、丝等,而人造纤维则包括人造棉、人造麻、合成丝等。

纤维类材料具有柔软、透气、吸湿、舒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制造。

•纺织结构材料:纺织结构材料是由纤维组织而成的材料,包括纱线、织物等。

纱线是由纤维纺成的线状材料,织物是通过纺织工艺将纱线编织而成的材料。

纺织结构材料具有强度高、耐磨、防水、阻燃等特点,在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纺织辅助材料:纺织辅助材料是指在纺织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的材料,包括染料、助剂、纺织设备和纺织化学品等。

染料和助剂用于给纺织品上色和整理处理,纺织设备用于纺纱、织造等工艺步骤,纺织化学品则用于纤维和纺织品的加工处理。

2. 纺织材料的性能与测试在纺织材料学中,我们需要对纺织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了解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适用性。

常见的纺织材料性能测试包括:•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纺织材料的强度、延展性、硬度等性能指标。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拉伸试验、撕裂试验、磨损试验等。

•吸湿性能测试:吸湿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纺织材料对水分的吸收和释放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吸湿速率测试、湿气渗透测试等。

•保温性能测试:保温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纺织材料对热量的传递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热导率测试、热阻抗测试等。

•耐磨性能测试:耐磨性能测试用于评估纺织材料在磨擦条件下的耐久程度。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磨损试验、摩擦系数测试等。

3. 纺织材料的应用纺织材料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纺织材料应用领域:•服装:纺织材料在服装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纺织材料可以用于不同的服装,如棉质面料适合夏季服装,羊毛面料适合冬季服装等。

纺织材料学知识整理

纺织材料学知识整理

1.白棉:正常成熟,正常吐絮的棉花,不管原棉的色泽呈洁白、乳白或淡黄色,都称白棉。

2.保温性:织物保持被包覆热体温度的程度。

3.比强度:每特或每旦纤维所具有的强力。

4.比热:质量为1克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5.玻璃化温度T g: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二级转变温度)6.差别化纤维(27p):通常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善的纤维。

7.长丝:不经过切断工序的连续丝条。

8.超极细旦丝:单丝线密度在0.11dtex(0.1旦)以下的纤维。

9.超细旦丝:单丝线密度范围为0.33dtex(0.3旦)~0.55dtex(0.5旦)的丝。

10.超细纤维(28p):细度小于0.9dtex的纤维。

11.初始模量:指纤维材料负荷—伸长曲线上初始一段直线部分的应力应变比值。

物理意义:反映了材料在受拉伸力很小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12.串晶结构([3]8p):以伸展链构成的原纤晶体与折叠链形成的片晶组合形成的结晶形式,通常称为“羊肉串”结晶。

13.疵点:指由于生长发育不良和轧棉加工不良形成的存在于纤维本身外观的病疵。

14.大分子柔曲性:线性大分子,如果主链上的原子键弹性好,侧基少,主链四周的侧基比较均衡,侧基之间的结合力小,从而使链节容易绕主链键旋转,大分子伸直、弯曲容易,反之链节不易弯曲或伸直,这种特征叫做大分子柔曲性。

15.单基:组成高聚物的基本结构单元。

16.单纱强度(P tex):单位细度的强力。

17.单体:聚合度n=1时的单基。

18.导热系数:材料厚度为1m,表面之间温差为1℃,1h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焦耳数。

19.短纤维:纺丝后加工中切断成各种长度规格的纤维。

20.断裂比功:单位体积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断裂功。

21.断裂长度L p(km):当纤维的自重等于其断裂强度时的长度。

22.断裂功:纤维或纱线拉伸至断裂时外力对它所做的功。

23.断裂强力:将纤维或纱线拉伸至断裂时所需的力。

纺织材料知识点总结归纳

纺织材料知识点总结归纳

纺织材料知识点总结归纳纺织材料是指用于纺织品生产的原材料,包括纤维、纱线和面料。

纺织材料的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本文将对纺织材料的种类、特性、用途等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纤维1. 纤维的定义:纤维是指长度远大于直径的细长物质,可以天然存在,也可以人工造成。

纤维的长度一般在1mm以上,直径一般在10微米以下。

2. 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包括植物纤维(如棉、麻、竹等)、动物纤维(如羊毛、丝绸等)和矿物纤维(如石棉等)。

(2)化学纤维:包括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等)、半合成纤维(如莱卡等)和再生纤维(如人造棉、人造丝等)。

3. 纤维的特性:纤维具有柔软性、强度、吸湿性、透气性等特点。

不同纤维的特性有所差异,而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4. 纤维的应用:纤维广泛用于纺织品、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

不同纤维适用于不同领域,根据其特性来选择纤维材料。

二、纱线1. 纱线的定义:纱线是由纤维经过纺纱、捻合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连续细线,用于织造纺织品。

纱线可以分为粗纱、细纱、精纺纱等不同种类。

2. 纱线的分类:根据原料不同,纱线可分为棉纱、毛纱、涤纶纱等;根据工艺不同,纱线可分为纺纱、捻合纱、绞合纱等。

3. 纱线的特性:不同种类的纱线具有不同的拉伸强度、柔软度、弹性等特点。

纱线的细细度、对扭度、捻度等参数也会影响其性能。

4. 纱线的应用:纱线主要用于纺织品的织造和编织,也可以用于手工编织、机织面料等领域。

选择合适的纱线对于纺织品的质量和外观具有重要影响。

三、面料1. 面料的定义:面料是指由纱线经过织造、印染等加工而成的布料,用于制作衣服、服装、家居饰品等。

面料有各种不同的纹理、色彩和手感,适用于不同的用途。

2. 面料的分类:根据原料不同,面料可分为棉布、涤纶布、羊毛布等;根据纹理不同,面料可分为机织布、针织布、非织造布等。

3. 面料的特性:面料具有透气性、耐磨性、抗皱性、色牢度等特点,不同的面料根据纺织结构和加工工艺会有所差异。

纺织材料学

纺织材料学

纺织材料学一、名词解释(1) 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区占整个纤维的百分率品质长度:是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2) 双侧结构:在细羊毛的皮质层中,存在两种结构和性质不同的正皮质细胞和偏皮质细胞,且分布在羊毛截面的两侧,正皮质居于卷曲外侧,偏皮质居于卷曲内侧,这种结构特征使羊毛具有自然卷曲,这种结构称为羊毛的双侧结构。

(3) 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农副产品的低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成高分子再经化学处理和物理加工制成的纤维。

(4) 平衡回潮率:纺织材料的回潮率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在新的大气条件下,将会立即放湿和吸湿,经过一段时间后,回潮率趋于一个稳定的值,这种现象称为吸湿平衡。

平衡时的回潮率称为平衡回潮率。

(5)蠕变:纤维在一定负荷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逐渐增加的现象(6)玻璃化温度:指从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7)滑脱长度:纤维间摩擦力F等于纤维强力P时的长度,称为滑脱长度。

(8)织物结构相:指织物中经纬纱交织时呈现的屈曲状态。

(9)克罗值:在室温21oC,RH小于50%,风速不超过10cm/s的条件下,一个静坐在此环境中感觉舒适的人,穿着服装的隔热值定义为1clo.二、填空1、纺织纤维的结构:形态结构(三级结构)、聚集态结构(二级结构)、大分子结构(一级结构)2、棉纤维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棉花的品种、生长条件、初加工3、羊毛纤维由内向外主要有:髓质层、皮质层、鳞片层4、化学纤维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制备纺丝、纺丝、后加工5、棉纤维的吸湿性小于粘胶纤维,原因是棉纤维结晶度高于粘胶纤维6、纤维间的切向阻力包括抱合力和摩擦力7、用两根18tex的棉纱合股时,则股线特数的表示为18×28、常用的织物撕破方法有舌形撕破、梯形撕破、单缝落锤法撕破、单缝撕破三、判断题1、成熟度差的原棉比好的吸湿性大(√)2、棉和黏胶随吸湿增加,强力也增加(×)3、同种化纤的初始模量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增加(√)4、断裂长度是反映长度指标(×)5、热定型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就能达到永久变形(×)6、极限氧指数大,易燃(×)7、当片段长度趋向无穷大,片段间不匀趋向总不匀(×)四、问答题1、差别化纤维的定义、目的、举例。

纺织材料学之纺织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学之纺织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学之纺织基础知识纺织材料的定义纺织材料是指通过纺织工艺制成的具有柔软性、透气性、吸湿性和耐磨性的材料。

纺织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业制品等领域。

纺织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纤维。

纤维的分类根据原料的不同,纤维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从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取的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常见的天然纤维有棉、麻、羊毛和丝等。

这些纤维可以通过纺纱工艺制成纱线,然后再通过织造、针织、编织等工艺制成织物。

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通过合成化学方法从化学原料中制得的纤维。

化学纤维可以分为合成纤维和半合成纤维两类。

合成纤维是指完全由化学原料合成得到的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

半合成纤维是指将天然纤维或半合成纤维与化学原料结合,经过化学处理得到的纤维,如人造纤维。

化学纤维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和耐磨性,且可根据需求进行改性,以满足不同的用途。

纺织基础工艺纺织基础工艺是指将纤维转化为纱线和织物的过程,包括纺纱、织造、针织和编织等工艺。

纺纱是将纤维转化为纱线的工艺,主要包括粘纤、拉伸、捻合等步骤。

纺纱的目的是将纤维进行整理和加工,提高其适用性和加工性能,为后续的织造过程做准备。

织造织造是将纱线交织在一起形成织物的工艺,是纺织工艺中最主要的一道工序。

织造可以分为手工织造和机械织造两种形式。

机械织造采用织机进行操作,可以高效地生产大量的织物。

针织是使用织针将纱线通过针孔互相穿插而形成织物的工艺。

针织织物具有弹性好、透气性好的特点。

针织品多用于制作衣物、袜子等。

编织编织是通过将纱线按一定的规律在织机上交叉穿插而形成织物的工艺。

编织工艺可制成不同密度、不同结构和不同用途的织物。

纺织材料的特点与应用纺织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柔软性:纺织材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可塑性,使得织物更贴合人体、舒适度更高。

2.透气性:纺织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

3.吸湿性:纺织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可以快速吸收和释放汗液和湿气,保持人体干爽。

纺织材料基本知识

纺织材料基本知识
直接指标就是直径或截面积。但纤维和纺织材料 的尺寸极难准确测量。在生产实际中不直接采 用,大多用于理论计算。 主要采用间接指标。
(一)线密度
1000米长度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公定重量的克 数。 单位为特克斯,简称特;tex。 分特;dtex 毫特;mtex 线密度通常用Nt表示。 (表示与计算)
(二)公制支数
2、化学纤维的分类及名称
分类 定义 纤维 ①再生纤维素纤推:指用木材、棉短绒、蔗渣、麻、竹 类、海藻等天然纤维素物质制成的纤维,如粘胶纤维、 Modal纤维、铜氨纤维、竹浆纤维、醋酯纤维、Lyocell 纤维、富强纤维等; ②再生蛋白质纤维:指用酪素、大豆、花生、毛发类、 丝素、丝胶等天然蛋白质制成的,绝大部分组成仍为蛋 白质的纤维,如酪素纤维、大豆纤维、花生纤维、再生 角朊纤维、再生丝素纤维等; ③再生淀粉纤维:指用玉米、谷类淀粉物质制取的纤维, 如聚乳酸纤维(PLA); ④再生合成纤维:指用废弃的合成纤维原料熔融或溶解 再加工成的纤维。
4.断裂长度:纤维或纱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 下达到断裂时的强度。用Lp表示,单位为km。 (换算关系)
四、强度指标
5.断裂伸长和断裂伸长率:断裂时的伸长长 度;断裂时的伸长长度和原始长度的百分比。 一般采用后者。用ε 表示,单位为%。 (计算公式) 6.初始模量:拉伸起始阶段应力与应变的比 值。 (物理意义)
3.纤维须丛法

光照影法(HVI,High Volume Instruments )
I 输出 光强 扇形 透镜 钳口线 上透镜 钳口线 3.81mm 试样
I0 I I0
I0 输入 光强
3.81mm
光电管
x
导光纤维 光源 集光镜 平面型透镜
v
下透镜

纺织材料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在纺织生产过程中采取节能措 施,降低能耗和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
资源节约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如 采用更高效的纺纱技术和设备 。
社会责任
纺织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 的权益。
绿色消费观念
倡导消费者选择环保、可持续 的纺织产品,推动绿色消费市
场的形成。
吸湿性
吸湿性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是指其吸收或吸附水蒸气的能力。吸湿性 对纺织材料的舒适性和耐用性有重要影响。吸湿性强的材料 能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和湿气,保持皮肤干爽,提高穿着 舒适度。
吸湿性与温度、湿度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 下,纺织材料的吸湿性增强,反之则减弱。了解纺织材料的 吸湿性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有助于合理选择和使用纺织材 料。
03
纺织材料的化学性质
耐化学稳定性
耐酸碱稳定性
纺织材料应具备抵抗酸碱物质 的能力,以保持其结构和颜色 的稳定性。
耐氧化稳定性
纺织材料应具备抵抗氧化剂的 能力,以保持其色泽和质地。
耐氯漂稳定性
纺织材料应具备抵抗含氯漂白 剂的能力,以保持其颜色和质 地。
纤维的化学性质
01
02
03
可染性
纤维的可染性取决于其化 学性质,如纤维分子结构、 极性、结晶度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电学性质
导电性
纺织材料的导电性是指其传递电流的能力。导电性决定了纺织材料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防护性能。导电性强的材 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反射电磁辐射,减少对人体电磁辐射的危害。
静电现象
纺织材料在摩擦或接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静电现象,如吸附灰尘或产生电火花。静电现象对纺织材料的外观和 性能有一定影响,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不适或危害。了解纺织材料的静电现象有助于合理选择和使用纺织材料。

纺织常规知识点总结大全

纺织常规知识点总结大全

纺织常规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纺织基础知识1. 纺织的定义纺织是指用纱或丝等纤维制成的各种织物,包括棉、麻、丝、毛、化纤等各种不同的纤维材料。

2. 纺织的起源纺织是人类最早的手工艺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各种原始的纤维材料,如植物纤维和动物毛发,制作简单的织物和服装。

随着社会的发展,纺织技术也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手工纺纱,到后来的机械纺纱和化纤纺纱,纺织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 纺织的分类按照纤维材料的不同,纺织可以分为棉纺织、麻纺织、丝织织、毛纺织和化纤纺织等几种类型。

根据不同的用途,纺织可以分为服装纺织、家居纺织、工业纺织等不同的领域。

4. 纺织的生产流程纺织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纺纱和织造两个环节。

纺纱是将原料纤维进行加工,制成纱线的过程;织造是将纱线通过织布机等设备,编织成织物的过程。

5. 纺织的基本工艺纺织的基本工艺包括纺纱、纺织、印染等环节。

其中纺纱是将原料纤维进行加工,制成纱线的过程;纺织是将纱线通过织布机等设备,编织成织物的过程;印染是在成品织物上进行印花和染色等装饰处理的工艺。

二、纺织原料1. 棉纤维棉纤维是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是以棉花为原料提炼而成的。

棉纤维质地柔软,吸湿性强,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并且具有很好的保暖性能。

因此,棉纺织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 麻纤维麻纤维是植物纤维中的一种,主要是指亚麻和黄麻。

麻纤维质地坚韧,耐磨性好,透气性强,适合夏季穿着,可以制成各种服装和家居用品。

3. 丝绸丝绸是由蚕丝、蜘蛛丝等昆虫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光泽柔软、手感细腻、透气性好等特点。

丝绸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纤维之一,被誉为“纺织之王”。

4. 毛纤维毛纤维主要由羊毛、兔毛、羊驼毛等动物的毛发提炼而成,具有保暖性能好、弹性大、手感柔软等优点,适合制作冬季服装和冷天用品。

5. 化纤化纤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从石油、天然气、煤等原料中提炼得到的合成纤维。

化纤具有耐磨损、易保养、易加工等特点,适合制作各种工业和家居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材料学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是纺织原料及由其制得的半成品,制品的统称。

1. 结构:
纤维的结构:形成的特点,组织物质,内部大分排列形态,外观形态
纱线的结构:纤维在纱中的配置和空间形态
织物的结构: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关系及本身屈曲
2. 性能:
性能是结构的产物,结构决定性能
工艺性能——长度、细度、卷曲……
物理性能——热、光、电、吸湿……
化学性能——耐腐蚀(酸碱……)
机械性能——拉、弯、磨、压……
服用性能——起毛起球、折皱、缩水……
三、纺织纤维的分类
纤维,大家对此并不陌生,纤维是以细而长的特征的,不同用途的纤维,要求它具有不同的性能,作用纺织纤维,一般而必要的条件有两条:
(1)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固体)
(2)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曲性,可纺性,弹性和可塑性等。

1、天然纤维——自然界生长形成的纤维
(1)植物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
(2)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唯一的天然长丝)
(3)矿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用于建筑和防火材料)
大量用于纺织的是:棉、麻、毛、丝这四种纤维
棉纤维以柔软舒适为特点。

产量最多,用途很广,除大量用于衣服、床单等生活用品之外,还可用于工业如作帆布,传送带,也可用作保温用的填充材料。

麻纤维挺爽吸汗。

其大多数品种用于制作绳牵、包装品(麻袋),少部分优良品种的纤维用于纺织,作衣服,装饰织物等。

2、化学纤维:
以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

(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是出现最早的化学纤维(man-made fibre),它以天然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为原料加工而成。

①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醋酯纤维、天丝
②人造蛋白质:酪素,大豆纤维
③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
(2)合成纤维
涤纶——聚酯;
锦纶——聚酰胺;
腈纶——聚丙烯腈;
维伦——聚乙烯醇缩甲醛;
丙纶——聚丙烯;
氨纶——聚氨酯。

四、纱线的分类
(一)按形成方式和结构分
1、普通纱线(环锭纺):
(1)单纱;
(2)股线
2、新型纺纱线:
(1)自由端纺纱线(气流纱、静电纱);(2)非自由端纺织(自捻纱)(3)变形线(膨体纱,弹力丝);
(4)花式线
3、长丝短纤维组合纱(包芯纱、包缠纱)
五、织物分类:
(一)机织物(梭织物);
(二)针织物;
(三)编结物;
(四)非织造物;
(五)其他:三向织物,多向织物,组合织物等(平面或立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