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这些规律和范畴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把握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基本属性,它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因此都存在着内在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2.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表明,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的矛盾性质和矛盾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不能把所有矛盾都一概而论,否则就会犯错误。
3.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表明,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不平衡性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统一。
这五大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质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生着变化。
这种质量变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而产生的。
质量互变的概念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某些方面或某些形态会被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是彻底的消失,而是通过新事物的产生而得到肯定。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它表明了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不断超越自身的。
3.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物质是根本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
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分离。
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联结不可分割,谁也离不开谁。
2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根源,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在于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发展是“自己运动”,自身内部的矛盾,即内因。
外部矛盾即外因。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的具体体现。
3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无处不在,事事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个性是指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矛盾及其方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夸大了白马的个性,忽略了白马的共性,走向诡辩论。
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因矛盾引起的发展过程和状态。
1 、质量度质,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是这物而非他物,是因为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质;量,是指事物规模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颜色深浅数目多少等等。
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会影响事物的存在,使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就是度。
2 、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 、辩证的否定观哲学上有两种对立的否定观: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主观任意的否定,是全盘抛弃一笔勾销;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是扬弃,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本文对于基础的规律知识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考生准确答题拿分的关键所在。
(一)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规律。
辩证矛盾不同于人们思维中出现的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即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和统一(即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一切事物矛盾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连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矛盾斗争形式的不同,是斗争性的差别性问题,不是斗争性的有无问题。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它们的相互区别既体现矛盾双方的不同性质和趋势,也体现它们在矛盾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也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一是只见对立不见同一,二是只见同一不见对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正是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结合中共同实现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片面夸大斗争性而否定同一性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中又一重要的基本理论。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侧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更多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考研政治备考经验、考研历真题及答案等信息,请及时关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一把钥匙,回答的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
矛盾对立面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限制,相互分离。
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联结不可分割。
2 、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根源,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
唯物辩证法必看

唯物辩证法必看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质、量和度:质是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与事物的存在不直接同一。
【练习】质与量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1)量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真题精选】"重新排列的词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摆弄的思想产生新的思想。
"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事物结构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C.运动、变化就是发展D.质变只是新的排列组合(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4)事物变化的状态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由低到高,由简到繁,永不停息,这也就是量变质变互相转化的规律即质量互变规律(5)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a坚持适度原则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事物的度都有其关节点。
关节点指的是事物度的上限和下限的两个极限。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
b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c重视量的积累它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量变)和阶段性(质变)的统一,是我们党的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统一、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哲学依据;对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的发展也有量变、部分质变和质变等基本形式。
【真题精选】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成语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考研政治必背考点: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比如说假如我们只有一百小时来复习考研政治,那么我们至少要用七十个小时放在基础和强化阶段的理解中,而不是如有的同学把这一百小时全部压在了最后的一两个月中。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记忆的内容如果离考试太久会忘记,其实如果是机械记忆即便是离考试一个月去突击也还是记不住的。所以政治复习的大部分时间应该放在前期,扎扎实实把时间花上去真正理解到位以后,最后的冲刺阶段再用一些时间去记忆,这才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Fra bibliotek能动性结合起来。
考研政治的复习方法
首先,我们要破除一个魔咒:政治不花时间也可以考好
当有人说起政治所花的时间与成绩不一定成正比时,我们同学直接把这句话解读为政治少花时间或不花时间也能考高分。如果要问不花时间考高分的秘诀,那一定是押题猜题,关于押题猜题的不靠谱,相信稍微有点理性的同学都能理解。所谓花时间和成绩不一定成正比,指的是在时间花到一定程度后,再多花时间效率不一定高,或者说不提高学习效率时间多了意义也不大。所以,希望同学们首先要摆正心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运用】:①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变化都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沿着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中实现。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精心整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
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
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
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
它们的统一表
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体的关系。
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本文对于基础的规律知识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考生准确答题拿分的关键所在。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规律。
辩证矛盾不同于人们思维中出现的逻辑矛盾。
辩证矛盾即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和统一(即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一切事物矛盾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连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矛盾斗争形式的不同,是斗争性的差别性问题,不是斗争性的有无问题。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它们的相互区别既体现矛盾双方的不同性质和趋势,也体现它们在矛盾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也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一是只见对立不见同一,二是只见同一不见对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正是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结合中共同实现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片面夸大斗争性而否定同一性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中又一重要的基本理论。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
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侧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绝对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连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最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质量互变规律
1.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事物的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直接规定性。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质是区分事物、划分事物界限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事物的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物体的大小、运动的快慢、分子的多少和排列顺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等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及其表现。
事物量的规定性也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同事物不可分离。
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认识质是基础、是前提,认识量是深化、是精确化。
在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及其结构、性质状态的性质,叫做定性研究;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计算和测定是定量研究。
定性是定量的基础,确定事物“是什么”,才能把它从千差万别的事物中区别开来;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门科学只有能够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成熟的地步。
这是对认识和把握事物量的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就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基本原则。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或幅度。
事物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主观随意地超越和破坏事物的度。
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
“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
成语“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2.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凝固不变的。
事物总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因此,就有必要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即质变和量变。
(1)量变与质变的内涵
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2)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一
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第四,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为其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既对立又统一。
一方面,肯定包含否定,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否定包含肯定,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辩证的否定是由事物的内在矛盾引起的,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旧事物不会灭亡,新事物不会产生;辩证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它在否定旧事物时保留了其中合理的积极的东西,其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因而它是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的重要环节。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矛盾运动展开的必然结果。
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经过两次否定,即由肯定到否定,又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展现出三个阶段:第一,肯定阶段;第二,否定阶段;第三,否定之否定阶段。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形上升。
从发展的总的方向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上升的,辩证的否定不断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发展的道路上看,事物的发展总是迂回曲折的,事物的周期性与回复性连结在一起。
总起来看,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是上升和回复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