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合集下载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七十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七十篇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第七十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作物中,不是明朝引进的是( )A、玉米B、花生C、占城稻D、甘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A、广州B、上海C、南京D、武汉【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A、完全禁止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只是禁止对英贸易D、对外自由开放【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将违禁货物出洋贩往番国,并潜通海贼(指郑成功),或造大船,图利卖与番国,或将大船赁与出洋之人,分取番人货物者,皆交刑部治罪”反映清朝的哪一政策( )A、外交政策B、君权加强C、“闭关锁国”D、抗击外来侵略【答案】:第6题【单选题】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A、创立科举制B、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C、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设驻藏大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

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异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C、中西方人种差异D、中国文人的偏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政策指的是( )A、实行重本抑末政策B、禁止开展对外贸易C、排斥西方一切事物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10题【判断题】阅读下列材料,做出判断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盛,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此时的商业也很发达,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习题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docx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习题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docx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习题第24 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选择题1. ______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

明清前期手工业生产兴盛,盛世时期,中国的贸易出口值超过进口值,称为 __________ 差。

答案:康乾盛世顺2.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外 ________________ ,对内坚持“ _______ ”政策,压制打击_________ ,鄙薄科学技术,严重摧残 _______ 因素的萌芽。

答案:禁闭国门重农主义工商业近代化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个个个个思路解析: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六个。

它们是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答案:B4•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A.陕西C.山D.江西思路解析: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除安徽形成商 帮外,山西也形成商帮,即徽商 晋商。

答案:BA.B. 康熙和乾隆在位D.整个清朝前期思路解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中间是雍正在位时期,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

答案:C6.到1800年我国人口增长至A. 一亿C. 三D.四亿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要历史数据的记忆能力。

B.山 5. “康乾盛世”是指趾 八C •康熙、雍乾隆三位皇B.两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2亿,到18 00年我国人口增长至三亿。

答案:C7•“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第二。

这一变化发生在A.隋朝初期B.宋朝中期 C. 明朝末年 D.清朝初期思路解析:明朝末年,“商贾大于农工”,列在“士” 之后,位置升至第二。

答案:C8.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 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思路解析:愚昧自大、故步自封使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题第1题【单选题】下列哪一事件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A、戚继光抗倭B、郑和下西洋C、三角贸易D、新航路的开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朱元璋说:“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

”这段材料表明(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B、以法家思想加强统治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焚书坑儒B、明朝八股取士C、独尊儒术D、清代的文字狱【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从春秋战国到明代,长城的修建经历了两千多年。

明长城蜿蜒六千多千米,东起鸭绿江,西至( )A、山海关B、临洮C、葱岭D、嘉峪关【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海洋强国,尤其是在明朝,明朝的船队最远曾抵达( )A、非洲东海岸B、地中海西岸C、印度洋沿岸D、阿拉伯半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的时间是( )A、1685年B、1686年C、1688年D、1689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

初一历史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试题1.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从明中期到清朝前期,特别康乾的强盛,又称‘康乾盛世’。

”可知,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康乾盛世,故选B。

A选项是汉代的盛世。

CD选项是唐朝的盛世。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2.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A.1亿B.2亿C.3亿D.4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明后期中国人口已接近2亿,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3亿。

”可知,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3亿,故选C。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A.陕西B.山西C.山东D.江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一子目明清经济发展中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商业也很发达,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商帮。

”可知,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达,商人资本雄厚,除安徽形成商帮外,还有山西,故选B。

【考点】明清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

4.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经济发展史实的识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习题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习题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是()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3、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的政策是()A、重本抑末B、重商抑农C、重农主义D、本末兼商4、1700~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五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A.扇贝B.白银C.银票D.黄金6、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17~18世纪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的国籍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7、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曾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A、明朝前期B、明朝后期C、清朝前期D、清朝后期8、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A.5个B.6个C.7个D.8个9、“康乾盛世”是指()A.康熙帝在位B.康熙和乾隆在位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D.整个清朝前期10、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A.1亿B.2亿C.3亿D.4亿二、阅读下面材料:11、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完成(1)~(3)题:(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3.识图题: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清《盛世滋生图》(局部)图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1)图一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一盛世时期?说说那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2)图二反映了19世纪前期,清政府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是什么?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和不顾时势的表现有哪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三、问答题: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D3.A4.A5.B6.D7.C8.B9.C 10.C二、11、(1)清朝前期(2)闭关政策(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②康乾盛世③开元盛世④贞观遗风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官办手工业工场B、民间小手工作坊C、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符合下列一组关键词的城市是( )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A、扬州B、广州C、南京D、北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说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A、禁言B、禁海C、禁烟D、禁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固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重农抑商政策【答案】:第8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七十三第1题【单选题】对清朝前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只许五口通商B、排斥一切洋务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D、严禁一切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帝国的彷徨B、中华的荣耀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文物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文物见证了( )A、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和谐B、明朝时对外交流的盛况C、清朝对东北边疆的守护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是( )A、关注民生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大型史诗电视剧新《三国》因为剧中出现“坦克”“直升机”“矿泉水瓶”等穿越镜头,迎来网友们的“板砖”一片,假如新《水浒传》电视剧组,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是(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C、官员们在玩踢足球D、农民军在元旦时进攻官府【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实行闭关政策B、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D、实行文字狱【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清朝与唐朝相比,缺少的是( )A、盛世的局面B、开放的胸怀C、昌盛的文学D、国家的统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从乾隆后期起,清王朝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七年级历史下册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练习2 北师大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同步测控名师导航●要点导学1.康乾盛世及出现的原因(1)表现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达到历代皇朝的顶峰,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突出表现在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1/3,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

(2)原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

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规模的战争。

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

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

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

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2.中国近代化因素发育成长的表现社会方面,由于清朝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发生变化。

经济方面,运用新经营手段的新型地主出现,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商人地位提高。

思想观念方面,读书人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3.中国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

统治者对内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打击工商业,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严重摧残了近代化因素的萌芽;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文字狱,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鄙视科学技术,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

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

因此,愚昧自大、故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够制止鸦片贸易
B.愚昧自大、故步自封
C.鄙薄科学技术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的政策是()
A、重本抑末
B、重商抑农
C、重农主义
D、本末兼商
4、1700~1820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是()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五
5、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之一是()
A.扇贝
B.白银
C.银票
D.黄金
6、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17~18世纪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
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他的国籍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7、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曾称赞当时的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占()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9、“康乾盛世”是指()
A.康熙帝在位
B.康熙和乾隆在位
C.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
D.整个清朝前期
10、到1800年(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增长至()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二、阅读下面材料:
11、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3.识图题: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清《盛世滋生图》(局部)图二:“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
(1)图一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一盛世时期?说说那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2)图二反映了19世纪前期,清政府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是什么?清朝统治者故步自封和不顾时势的表现有哪些?对中国的发展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三、问答题:
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D
3.A
4.A
5.B
6.D
7.C
8.B
9.C 10.C
二、11、(1)清朝前期(2)闭关政策
(3)一定程度上有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2(略)
三、问答题:
体现在:①统治者愚昧自大,故步自封;②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历史发展;③农民起义;④英国对清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的危机加深。

教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

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