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课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七下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

2019最新冀教版历史七下第24课《近代前夜的危机》教案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100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让学生重点掌握。
其中要着重了解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以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恶果。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禁海政策”,既有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也是夜郎自大、愚昧保守使然;既有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自己的统治、抵御西方侵略的一面,更有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学习、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落伍的严重恶果。
这一政策及其实施有一定的复杂性。
如何把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讲透彻、说明白,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1.在“夜郎自大的心态”一目中,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夜郎自大心态产生的原因。
清朝统治者之所以故步自封、夜郎自大,除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不需要外来的商品就可以自给自足之外,历史上一直是周围一些国家臣属或朝贡的对象,统治者习惯了以“天朝大国”自居。
另外,康乾盛世也的确繁盛一时。
乾隆末年,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致英国迟迟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法《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在该书《》条目中,盛赞“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在国内,上上下下更是都为盛世所陶醉,没有注意到正是在同一个时间,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英国却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飞速发展。
二是夜郎自大的表现。
教材在这方面写得很充分,教师不用补充材料,让学生阅读即可。
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辅助栏中的“读一读”和“小资料”,并结合阅读课文,完成“说一说”和“想一想”两个问题。
2.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中,教师要注意讲以下3个问题:一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拔高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拔高训练第四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C、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处口岸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期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中外交往B、加强君主专制C、鼓励商业发展D、实行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A、皇太极B、顺治帝C、康熙帝D、乾隆帝【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
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
导致这一现象出的重要原因是( )A、闭关政策的推行B、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C、中国政局动荡D、航海事业衰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清朝统治的衰落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的世界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B、耕地面积增加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重农抑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通过观察反映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南都繁会卷》和《盛世滋生图》,培养通过插图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观察清代民间市井画”,学习通过教材插图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和途。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

2019年精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该规定说明清朝(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严格加强思想控制D、严格管制华人出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赞美唐朝繁荣开放B、嘲讽宋朝重文轻武C、抨击明朝专制皇权D、颂扬清朝帝王功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评价的是( )A、郑和下西洋B、雅克萨之战C、大兴“文字狱”D、闭关锁国政策【答案】:第5题【单选题】漫画以形象幽默的形式述说着历史。
下图是一幅反映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漫画,它表明( )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限制C、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经济政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 )A、闭关锁国B、开放五口通商C、重商轻农D、君主专制【解析】:第7题【单选题】梁启超针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状况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潮流。
他指的是明清时期( )A、重农抑商B、闭关锁国C、君主专制的加强D、八股取士【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人物,使第二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②_________→康乾盛世A、顺治帝B、乾隆帝C、光武帝D、隋文帝【答案】:第9题【材料分析题】材料1: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基班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务;学生对于清王朝前期历史较为清楚,特别是对康熙、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印象较深,但对于清王朝未期的历史却比较模糊。
3.教学内容分析:主要讲述明清之际中国经济的发展表现。
既讲述了这一时期作为农耕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指出了在世界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社会时期社会所萌发的工业文明的因素。
但由于在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工业文明的到来持不同的挑战态度,古老的东方文明大国难以抗衡于工业文明大国,难免沦落于西方国家殖民体系之中。
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5.教学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6.教学课时:1课时7.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出示投影:康熙、乾隆的朝服像)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两位皇帝的朝服像。
大家猜一下,这两位皇帝是哪个朝代的?分别是谁?生答:略。
师:不错。
确实是康熙和乾隆二帝。
大家之所以对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成就了康乾盛世的伟大局面。
从明中后期到康乾盛世这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之后的中国历史便陡然逆转,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迅速在世界潮流中没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危机。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https://img.taocdn.com/s3/m/b680de3779563c1ec5da717d.png)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前四位分别是康熙帝(61年)、乾隆帝(60年)、辽道宗(56年)、汉武帝(54年)。
下列关于这四位皇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康熙帝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B、乾隆帝设立军机处C、辽道宗建立契丹国D、汉武帝创立科举制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A、重本抑末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鼓励海外贸易D、禁海政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A、人口剧增B、耕地面积增加C、土地兼并恶性发展D、重农抑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康乾盛世”B、从明中期到清前期C、从元中期到明前期D、隋唐时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是(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②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④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断绝中外贸易往来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禁止官员出海经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繁盛局面的是( )A、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C、形成一些大的商帮D、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关于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影响叙述有误的是( )A、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到了完全彻底的自卫作用B、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C、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D、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闭关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A、北京B、广州C、苏州D、泉州【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事,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习题精选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贞观之治②康乾盛世③开元盛世④贞观遗风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A、官办手工业工场B、民间小手工作坊C、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符合下列一组关键词的城市是( )①禁海政策②统一经营③海外贸易A、扬州B、广州C、南京D、北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朝政府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说明清朝实行什么政策( )A、禁言B、禁海C、禁烟D、禁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马克思说“这样一个帝国(指清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清帝国( )A、没有能制止鸦片贸易B、愚昧自大,固步自封C、鄙薄科学技术D、重农抑商政策【答案】:第8题【单选题】清朝初年从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此港是( )A、漳州B、宁波C、云台D、广州【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清政府推行了近二百年的“ ”政策,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拔高训练五十三第1题【单选题】清朝后期,只开放哪里与外国通商?( )A、福州B、广州C、泉州D、漳州【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禁止中国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概括了历史全过程的是( )A、中华的荣耀B、帝国的彷徨C、东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反映的是( )A、经济基础薄弱B、对内集权专制C、对外闭关锁国D、频遭列强入侵【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哪种性质的生产关系( )A、奴隶制B、封建主义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禁止对外贸易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禁海政策D、重本抑末政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 )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语)A、文化专制B、重农抑商C、与外界隔绝D、对外交往【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世纪,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
这个现象说明( )A、唐朝农业非常发达B、明清时期商业发达C、元朝民族进一步融合D、北宋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四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 )A、害怕外国人危机自己的统治B、中国工商业发达C、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D、天朝物质丰富,无所不有【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描述了一对夫妇经营丝织业机房的情景。
据此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现象出现于明朝中后期B、该现象出现于江南地区的纺织业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图对联行文巧妙,其表达的意图是( )A、赞美唐朝繁荣开放B、嘲讽宋朝重文轻武C、抨击明朝专制皇权D、颂扬清朝帝王功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右图描述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A、明中后期北京B、清代初期北京C、明代初期南京D、清代中期南京【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小宋同学以“宋代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不属于该主题的是( ) A、B、C、D、【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B、在左宗棠的武力震慑下,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C、《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D、百日维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到了明末清初,我国科技开始徘徊并趋于落后,而在西方,进入18世纪中期以后,一场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逐渐向欧美各国扩散,人类社会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材料二: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黑牡丹》,其中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亦称王”之句,后来被告发。
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犯大逆罪。
当时,沈德潜已死,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请指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各是什么?(2)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和实现电气化的分别是哪些国家?(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末清初,我国垂头丧气开始徘徊并逐步落后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列强的侵略,引起了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与反思,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和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开创崭新的篇章,迎来中华民族的新的曙光。
同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国家走向稳定和发展。
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须与外国互通有无。
”并下令关闭沿海其他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的活动。
材料二:“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 梁启超材料三: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西方的先进文化……材料四:30多年前,在邓小平倡导和带领下,中国人民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据此回答问题:依据材料一判断清朝推行的什么对外政策?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危害?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哪些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资本输出?请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学习西方的主要事件。
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图、乙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分析丙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历程给你怎样的启示?【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
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选自《中国文化通史》隋唐五代卷材料二: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材料三:“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郑和远航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销往各国,载回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供皇室贵族享有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一反映出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事宜?依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郑和下西洋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材料四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对外交流】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
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封闭落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
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根据图示,说出中央三大官职之间的关系。
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谁?""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以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及地方官员。
请分别写出上述官职的名称。
""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从材料一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作用。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并举一事例。
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答案】:【解析】:第1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
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
……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1)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