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的起源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

斑马属
斑马
奇蹄目
马科
马属
马亚属
家马、蒙古野马、太盘马
驴亚属
家驴、亚洲野驴、非洲野驴
食肉目→犬科→犬属→狗 兔型目→兔科→穴兔属→兔
普 畜 绵 通 马 驴 猪 种 羊 牛 原 古 非 亚亚 牛 代 洲 洲洲 摩 野 野 、 弗 马 驴 欧伦 祖 洲羊 野、 先 猪中
亚 羱 羊
山 火 鹌 鸽 鸵 鸡 鸭 鹅 羊 鸡 鹑 子 鸟 野 生 角 猾 羊 红 色 原 鸡 绿 鸿 墨 野 岩 非 头 雁 西 鹌 鸽 洲 野 、 哥 鹑 - 和 鸭 野 澳 灰 野 雁 火 鸽 洲 鸡 鸵 - 鸟
1、按培育水平分类 ①原始品种:也称为地方品种,是驯化以后在长期
放牧或家养条件下,未经严格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品
种。能够高度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但生产力一般较差,如 蒙古羊,中卫山羊。 ②培育品种:或叫育成品种,是在集约条件下通过 水平较高的育种措施培育而成,生产效益好,但要求较高 的饲养条件,如北京黑猪,中国美利奴羊。
清平猪 清平猪是原产于湖北省当阳市 的一地方优良猪种,一九八六年被 录入《中国猪品种志》,二000年 被农业部纳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 保护名录"。该猪种具有繁殖力强、 妊娠期短、适应性好、杂交效果显 著等特点。
新清平猪 新清平猪是以清平猪为母本,通 过现代化育种原理,引进外血公猪进 行杂交而培育的"清平猪瘦肉型母本 新品系",简称新清平猪,新清平猪 除全面继承了清平猪的繁殖力强、妊 娠期短、适应性好、杂交效果显著等 优良性状外,而且在瘦肉率指标上由 原来的清平猪瘦肉率44%,提高到 现在的56%。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经过政府或品种协会等权威机构审定 -确定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eg:中国荷斯坦奶牛、三河牛、陕北白绒山羊等
家畜育种学第一章 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

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家 畜 在 动 物 分 类 学 中 的 地 位
家畜、家禽的祖先
各种家畜、家禽的祖先都是野生动物 每种家畜都能追溯其祖先 部分畜禽由于驯化时代久远,其祖先及起源 地目前尚无定论
家畜、家禽的祖先
畜 种
普 通 牛
马
驴猪
绵 羊
山 羊
鸡
鸭
鹅
火 鸡
鹌 鹑
鸽 子
鸵 鸟
祖 先
亚
原 牛
注意与驯养动物的区别
驯养动物概念
被人类捕获和饲养 尚未完全驯化 数量不大 野性依旧 不能大量任意饲养 亦称特种养殖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 举例:孔雀、狗熊,等
家畜、家禽概念(狭义) 属于哺乳纲的驯化动物:家畜
牛、马、猪、羊、驴、骆驼、兔、狗等 属于鸟纲的驯化动物:家禽
鸡、番鸭、鹅、火鸡、鸽子、鹌鹑等
西南亚东亚
家畜的驯化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牛、马、猪、鸡等畜禽的国家之一
第三节 家畜的品种
种、品种、品系概念 种(species):物种的简称
A.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B.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 举例:猪、牛、水牛、绵羊、山羊、鸡等
C.一个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种中的个体交配-若 交配,也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如:马与驴交 配获骡子(无生育能力)
阿尔登重挽马
苏维埃重挽马
矮马
广西矮马
宁强矮马
小型猪
《吉尼斯世界 纪录》 显示 目前世界上最 大的狗
小型狗
品种分类-按体型外貌特征
按角的有无 牛羊 有角品种 无角品种
按尾的大小 大尾品种:大尾寒羊 小尾品种:小尾寒羊 脂尾品种:乌珠穆沁羊
品种分类-按体型外貌特征
农业的起源有哪些说法

农业的起源有哪些说法一般来说,农业起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栽培作物的起源;二是家畜的起源。
就栽培作物的起源,考古学家认为,人类试图栽培作物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条件:客观条件是该地必须发现有栽培作物的野生祖先种,并且当地具备适于栽培作物及其野生祖先种生长发育的气候与环境条件。
野生植物资源是农业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主观上,只有当人们在较长时间内对野生作物的习性有了了解和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并且自然资源不足以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时,人类才会有对野生作物进行人工培育的念头。
比如,对现代野生稻资源的相关调查表明:与栽培稻关系最密切的普通野生稻分布在中国华南地区,特别是湖南茶陵江西东乡两地的野生稻的发现将野生稻的分布范围扩展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现有类似稻属植硅石。
有学者认为中国南方即秦岭—淮河以南的腹心地区,就是栽培稻的起源地区。
对这些地区考古遗址的动物骨骼的鉴定、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当时的气候条件可能比现在更加温暖,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这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适宜的气候,为栽培稻的产生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对于粟类作物,其遗存在黄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中也并不少见,如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都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粟粒、粟壳或是炭化粟粒。
有学者认为,栽培粟可能于公元8000年前后在太行山东侧及燕山的山谷平原地带率先发生的。
植物遗传学和考古学研究表明:栽培小麦起源于西亚,早在公元7000年前,当时居民就已知栽培二粒小麦、单粒小麦以及二棱有稃大麦。
而玉米则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北美洲,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当地的科奇斯文化的居民就开始种植玉米,玉米从一种不为人知的野生黍类成了世界第三大粮食来源。
对家畜的起源,一般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在狩猎活动中逐渐了解和认识了他们所接触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繁殖方式,掌握了动物活动的规律,通过接近、接触、围养、圈养等方式,懂得了动物的家化和驯养。
家畜的起源 PPT

• 社会经济条件 • 自然生态条件
三、品种的分类
➢ 按培育程度分:
• 原始品种(primitive breeds)
特点:晚熟,个体相对较小,体格协调,生产 力低但全面,体质粗壮。适应性强,个体间变异小。
• 培育品种(育成品种,improved breeds)
经人们有明确目标选择而培育出来的品种。
特点:生产力高而专门化,早熟但不粗壮,饲 养管理条件高,分布广泛,性状范围变异买的VIP时长期间,下载特权不清零。
100W优质文档免费下 载
VIP有效期内的用户可以免费下载VIP免费文档,不消耗下载特权,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
部分付费文档八折起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牦牛(B.grunuiens)和瘤牛(B.indicus)均属牛 属(Bos);
单峰驼(C.dromesdarius)、驼羊(maglama) 及羊驼(mapocos)均属驼属(Camalus);
马鹿(C.elaphus)和梅花鹿(C.nippon):
偶蹄目(Artiodactyla) 反刍亚目(Ruminantia) 鹿科(Cervidae) 真鹿亚科(Cervinae)
三、家畜的野祖 (wild ancestors)
家畜是经过人类的驯化,由野生动物演 变而来的。
家牛的野祖:
欧洲原牛 原牛
亚洲原牛
欧系黄牛 亚洲黄牛 瘤牛 爪哇牛
印度野牛
大额牛
马的野祖:
• 太盘马 已经绝迹; • 蒙古野马(Equus precwalslcii)
国马的祖先。
可能是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育种学预备知识

以上定律的作用
– 了解群体的遗传结构变化;保持群体遗传 特性的相对稳定;要想提高有利基因的频 率,必须选择、选配。
Hardy-Weinberg定律的推广形式:
– 等位基因超过一对时 – 多个基因座时的情况
– 广义上讲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特定共同 特征和特性的个体集合。可以是一个种、亚种、变种、 品种、品系或一个地方类群等。
孟德尔群体(Mendelian population)
– 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 性繁殖群体,其中的所有基因可看作是一个基因库, 各个体共享这一基因库资源,相互间可自由地进行基 因交流。
P=G+E=A+D+I+E=A+R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三个基本遗传参数:
– 重复率 – 遗传力 – 遗传相关
——都是根据组内相关系数来估计
重复率(repeatability):多次度量同一个体的某一个 数量性状所得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
Hardy-Weinberg定律(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1)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若没有选择、突变和 迁移等因素的作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间 保持不变;
(2)在任何大群体中,不论初始基因频率如何,只 要经过一个世代的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就可达到平衡状态,在没有其它因素影响时,基因频 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以后的连续世代随机交配情况下保 持平衡状态;
一、群体的遗传结构
遗传结构
– 遗传上描述一个群体的特征用其所拥有的基因和基因 型种类及其频率
等位基因(allele)
– 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基因
畜牧业的起源

畜牧业的起源远古时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混沌蒙昧的洪荒时代,人类的祖先没啥吃的,主要靠猎鸟兽、捕鱼虾、撸草籽、采野果维持生活。
人们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随着鸟兽迁徙而迁移。
水,是生命之源。
黄河亦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继伏羲、女娲补天造人神话传说后,黄河中上游、中下游和下游分别出现了三大人类部落。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济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九曲十八弯,主河道全长5464公里,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在黄河中上游陕西省宝鸡市居住着炎帝神农部落,在中下游河南省新郑境内居住着黄帝轩辕部落,在黄河入海口山东垦利县境内居住着蚩尤部落(九黎族、苗族)。
我们可以把这三个部落当成古代三国来看,部落首领当成古代三杰。
但首先走出走出远古洪荒蒙昧的当属神农炎帝部落。
这个部落用现在的话讲,叫做崇尚科学,积极探索,是最先由游牧转化为农耕定居的部落。
游牧使人类经常迁徙,农耕使人类实现了定居。
畜牧业、种植业统称为大农业。
但畜牧业比种植业出现得略早些,原始人类的狩猎常常是捕获了野兽,随即吃掉充饥,饿了再捕猎,如此循环。
但在炎帝神农部落中,人们把狩猎时捉到的幼兽和幼禽,如小羊、小牛、小狼、小鸭、小雁、幼小山鸡带回家饲养。
这种活动多半是妇女完成的,因为青壮男人常须担任狩猎及其他外务,而看护小兽幼畜的慈爱心肠也以妇女们较为丰富。
畜牧业产生后,野兽野禽变成了家畜家禽,一度出现了猪、马、牛、羊、鸡、犬六畜兴旺的景象,六畜被积存起来,以待不时之需。
但由于人类的繁衍、人口的不断扩张,一方面飞禽走兽越打越少,一方面饲养畜禽速度跟不上人口的进食量,人们又开始过上了忍饥挨饿的生活。
看到人们忍饥挨饿和误食野菜野果中毒而亡,于是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决心亲尝百草、鉴五谷、定药性,为大家裹腹消灾祛病。
神农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玉米能充饥,便让臣民就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家畜育种学》教学日历

1.基本原理
1.1任何一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值,都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1.2育种值:基因的加性值
2.估计方法
2.1单性状育种值估计
2.2多性状综合遗传评定
3.多性状评价
3.1多性状选择方法
3.2综合育种值
4.其它术语
4.1相对育种值
4.2估计遗传力
4.3个体选择
4.4家系选择
4.5家系内选择
第五节记录系统
1.个体识别
2.系谱记录
3.临时性记录和永久性记录
4.数据传递
课外作业
生产性能测定在家畜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如何?
授课方式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教学周
第3周
第五章
授课内容
选择原理与方法2学时
教学进程
第一节选择的概念
1.自然选择
2.人工选择
第二节质量性状的选择
1.对隐性基因的选择
2.对显性基因的选择
3.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4.测定的具体实施
第二节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1.测定站测定与场内测定
2.个体测定、同胞测定和后裔测定
3.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第三节主要畜禽的生产性能测定
1.牛生产性能测定
2.猪生产性能测定
3.鸡生产性能测定
4.羊生产性能测定
5.胴体品质测定
第四节体型外貌评定
1.体尺测量
2.奶牛体型外貌评定
第一节家畜的起源
1.家畜的概念
2.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
3.家畜、家禽的祖先
第二节家畜的驯化
1.驯养与驯化
2.动物的驯化年代与地区
第三节家畜的品种
1.种、品种、品系概念
第二章 中国牛、羊、猪、家禽亚科家畜的起源系统

第二章中国牛、羊、猪、家禽亚科家畜的起源系统第一节中国牛亚科家畜起源系统牛亚科(Bovinae)属于牛科,亦即洞角反刍科(Bovidae)。
牛科包含6个亚科47属共127个物种。
其中,牛亚科(Bovinae)和羊亚科(Capvovinae)中包含家畜。
牛亚科动物的分类学系统如下。
牦牛和野牦牛保留了动物学界发现它们时拟定的不同学名,但实为同种。
准野牛属的“印度野牛”,我国称“堨”,分布在缅甸、中国、印度三国边境地带,又称“云南野牛”或“亚洲野牛”。
水牛属中的亚尼水牛是亚洲水牛的野生始祖种群,现今仍然栖息在斯里兰卡、印度东南部的偏僻湿地;两种山地安诺亚水牛是20世纪80年代才确定的新种,彼此间和低地安诺亚水牛之间的形态、特征、核型都不同。
牛亚科各物种的染色体数与核型如表2-1所示。
一、黄牛1、世界黄牛的起源系统家牛或称黄牛、欧洲牛(学名:Bos primigenius taurus)是哺乳类偶蹄目牛科牛亚科牛属中一群已经驯化的动物。
这种群居动物的祖先为原牛,大约8千年前被人类驯化成家养的牲畜。
史前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的原牛(auroch,Bos primigenius)是世界各地家牛的始祖。
其遗骨在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中亚,西亚,欧洲东部、西部的新石器文化地层都有出土。
黄河流域牛的驯化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氏时代(大约公元前8000年之前);据《尚书》、《史记》的记载,至尧(yao)舜(shun)时代(大约公元6000年)牛已家养。
黄河中、下游流域田野考古业已掘获的证据,也确定当地养牛历史的发端,底限应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
但是,关于原牛在驯化前是否已分化为不同的类型,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见解。
达尔文(1968)认为,无肩峰的家牛起源于原牛,瘤牛起源于不同的野生种。
C.Keller(1919)认为,野生爪哇牛(Banteng),即目前确认为Bibos javanicus 的野生牛)是瘤牛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