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驯化动物历史-20150501-AllenLew
驯鹿生物创业史 -回复

驯鹿生物创业史-回复鹿类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
它们的外表优雅,体形高大,往往被认为是力量和美的象征。
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上,鹿类的角色并不仅止于自然界中的生物。
在驯鹿生物创业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这种动物的利用和创新的不断演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早期人类与驯鹿的关系。
最早的驯鹿驯化可以追溯到约1.5万年前的古代蒙古。
当时,人类开始探索与这种野生动物的接触,并意识到鹿类不仅提供了美味的肉类,还可以提供皮毛、骨骼和角等资源。
这种接触促使驯鹿群体开始迁徙,并最终形成了鹿类的移牧文化。
在早期的移牧文化中,鹿被视为一种可靠的资源。
人们利用驯鹿肉为食,驯鹿的皮毛制作衣物和帐篷,骨骼被用来制作器具,而角则被用作装饰品和工艺品。
驯鹿的运输能力也被广泛利用,人们通过驯鹿来运送货物和移动营地。
这种驯鹿文化对于北方地区的居民来说,成为了一种生存和繁荣的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驯鹿的利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
在北美洲,土著人民发现了驯鹿牛奶的价值。
这种新的发现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食物来源,还使他们能够在大草原上建立起更稳定的定居点。
通过驯鹿的存储食物和牛奶制品的能力,这些土著人民开始形成了稳定的部落社区,并逐渐繁荣起来。
随着科技的进步,驯鹿的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近代,人们开始利用驯鹿的力量进行运输和旅行。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北极地区的驯鹿雪橇。
驯鹿雪橇不仅能够在严寒的环境中快速而稳定地穿行,还能够运送重型货物和人员。
这项创新对于北极地区的居民来说,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为他们的生存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此外,驯鹿的肉类和制品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驯鹿的肉被认为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
而驯鹿皮毛也被用于制作高端的时尚产品,如大衣、帽子和手袋等。
这些产品不仅有市场需求,还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起来,驯鹿生物创业史展示了人类对这种动物利用和创新的历程。
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是谁

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是谁
长期的狩猎生活使原始社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于是对它们进行人工驯化。
在中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已经驯化了羊和狗,但在新时代,动物的驯化和繁殖变得更加普遍。
原始畜牧业出现了。
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伊朗高原就开始饲养山羊,与此同时,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开始驯养牛。
7000年前,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都养猪。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亚、小亚细亚的山区以及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草原上驯化了马和骆驼。
南美印第安人单独饲养美洲驼和羊驼。
公元前2000多年,鸡在亚洲被驯化为家禽,后来鹅、鸭、鸽子也被驯化。
中国畜禽驯化历史

中国畜禽驯化历史
中国畜禽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随着人类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国人开始驯养动物来满足食物和劳动力需求。
这些畜禽包括猪、牛、羊、鸡、鸭等。
在中国的农业史上,猪一直是最重要的畜禽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就开始驯养野猪,并逐渐将其驯化为现代猪的祖先。
在古代中国,猪肉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也被用来作为祭祀和婚礼等场合的礼品。
牛也是中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动物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驯养野牛,并逐渐将其驯化为现代黄牛和水牛的祖先。
在古代中国,牛被用来耕田、拉车、运输货物等,也被用来作为祭祀和婚礼等场合的礼品。
羊在中国的农业历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开始驯养野羊,并逐渐将其驯化为现代绵羊和山羊的祖先。
在古代中国,羊毛被用来制作衣服、毯子等,羊肉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鸡和鸭是中国农业中比较晚被驯化的动物。
据考古学证明,中国最早的鸡蛋化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
而鸭的驯
化则要晚得多,直到唐朝时期才逐渐普及。
在古代中国,鸡蛋
和鸭蛋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加工,鸡肉和鸭肉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总的来说,中国畜禽驯化历史悠久,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人类的努力,才有了现代畜禽品种。
这些畜禽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食物需求,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
福牛呈祥迎新春——漫谈人类对牛的驯化与应用

Nongyi农艺本栏目与中国农业博物馆合办王若怡福牛呈祥迎新春———漫谈人类对牛的驯化与应用2021年已经到来,从2月12日开始是农历辛丑年,按十二生肖的说法,丑即牛,辛丑年也就是牛年。
关于十二生肖的确定,目前存在多种说法。
有学者认为,十二生肖首先用于计时。
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
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而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
牛在被驯化之前,与杂草共生。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活需要,选择性对动物驯化。
由于牛属于群居动物,对人类无害,以素食为主,驯化难度低,故而成为六畜之一。
在哈尔滨附近发现的具有人类驯化痕迹的牛类化石,证实牛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距今10660年左右。
驯化后的牛被应用于祭祀、农业生产等活动中。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祭祀用品是身份的象征。
《齐桓晋文之事》中提到:“牛何之?将以衅钟。
”衅钟即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用以祭祀。
牛在汉代成为全民认同的祭祀至尊之物,天子、诸侯等级可以用牛,等级次之则只能用羊。
如果卿、大夫用牛祭祀五祀,就会被视为僭越。
自春秋战国开始,农业生产形式开始采用铁犁牛耕代替人力,牛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生产力。
《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牛的祭祀属性逐渐转变为生产力属性。
“牛耕”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随着这一技术的逐步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了两汉时期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汉代牛耕历史的重要见证便是画像石。
画像石是汉代流行的在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的画像,是一种丧葬礼制。
由于此类画像主要雕刻于建筑构石上,故称画像石。
目前已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地区:1.中原和南阳地区;2.以徐州为代表的数省交会处;3.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巴蜀地区;4.山西、陕北地区。
其中,涉及牛耕题材的画像石共有15处17幅,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江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
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

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1. 引言人类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命,与动物之间有着独特而复杂的关系。
而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动物与人类的相互驯化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 犬类的驯化犬类(Canidae)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
早在约1.5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与狼类进行驯化。
通过长时间的合作和选择性繁殖,狼逐渐演变成为现代人类的忠诚伙伴——狗。
狗作为人类的宠物,不仅提供了情感上的陪伴和安慰,还承担了警戒、狩猎以及助力拖车等多种任务。
狗的驯化和进一步的培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助力,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3. 牛类的驯化牛类(Bovidae)是另一类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
由于其耐力强而且能够为人类提供肉食、牛奶以及劳动力等资源,牛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家畜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关于牛类的驯化始于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牛类的驯化使人类得以实现农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了食物和劳动力的问题。
牛的驯化开启了人类社会农耕文明的大门,对农业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驯鹿的驯化驯鹿(Rangifer tarandus)是北方地区早期人类驯养的重要动物之一。
驯鹿作为原始社会的重要资产和交通工具,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驯鹿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肉类和毛皮资源,还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运输和狩猎。
驯鹿的驯化使得北方民族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5. 驯化动物的意义和影响人类与驯化动物之间的相互驯化和合作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驯化动物提供了人类的食物源和劳动力,解决了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
其次,驯化动物的使用带来了社会的农业和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另外,人类与驯化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了人类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与宠物的亲密相处有助于减轻人类的压力和孤独感,提高人类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驯化

读书笔记
全书系统庞杂地叙述了驯化的前世今生,各种动植物互相作用的过程,最终人类成为驯化推动的力量,仅次 于大自然的力量。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搞不定的,遗传学家都能搞定。
新石器革命以来,我们的祖先改变了与其他物种交流的方式,驯化野生物种,从猎人采集者变成牧人和农民。 在现代动植物的繁育中,人会预先仔细定下目标,但在早期是没有任何计划的,或许一切都为了吃饱穿暖生活更 便利。那些与人类最亲近的动植物盟友的起源和历史,在基因科学的加持下已经有了很多令人惊奇的发现。
在喜马拉雅上听完的这本书的原版,女声的英音听起来格外舒心。
人类的先民崇拜造物主的力量,而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然拥有了这难以驾驭的神力。
精彩摘录
狗是狼的后代,确切地说应该是欧洲灰狼的后代。现代的狗与灰狼的基因序列有99.5%相同。
到底是谁驯化了谁呢?是狼选择了人,还是人选择了狼?不管这一联盟如何形成,它都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也改变了人的犬科伙伴的样子和行为。仅仅过了几代人的时间,那些最友好的狼已经开始对人摇尾巴了。它们已 经变成了狗。
人类从某种程度上是自己驯化了自己。只有自己得到驯化,我们才能驯化其他物种。
也许,说到人类对驯化物种的影响时,我们不应认为其是“人工选择”,更应把它当作“有人类参与的自然 选择”(虽然这样说有点拗口)。
骨头和基因似乎都将狗被驯化的时间指在了大约3万年前。作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的出现与农业的发端 (农业最早出现于1.1万年前的欧亚大陆)无关,甚至也与冰河时代行将结束时环境与社会的变化无关,它的起 源要早很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高峰期之前,也早于人类开始在村镇或城市居住。当时,人 类还都处于游牧状态,还远未定居下来,不是以狩猎就是以采集来谋生。
驯化
史前动物驯养

中国史前动物驯养驯化是指人类培育野生动物,使其野性逐渐改变,成为对人类有用的家养动物的过程。
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的生存开始从依赖单纯的采集、狩猎经济逐步转变为以栽培作物,饲养家畜为基本特征的生产经济。
随着农业的发明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中华文明开始发生。
○11传统的狩猎-采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一是因为人口数量,密度的增加,对于食物的需求量大增,仅仅依靠打猎难以获得稳定充足的食物供给;二是由于弓箭的发明,人类狩猎水平提高,一个地区内的猎物资源快速减少。
在需求日益增多,但资源日益不足的情况下,生态资源与人口生存需求之间的平衡危机加重的时候,人们便不得不在以前单纯地利用野生动物的基础上,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化,以开发出新的生活资源。
○2在史前的狩猎时期,用棍棒、石块或者弓箭等狩猎工具来击打野兽,最后捕捉的猎物非死即伤,无法留下来进行饲养。
这时候,陷坑与网捕获的野兽,容易获得健全的活体留下来继续喂养是史前先民对野生动物的驯养和驯化的第一步。
○3史前先民对于野生动物的留养,最终出现了动物的驯养和驯化,发展出了家畜,家禽。
家畜家禽在社会发展中,为人类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在各种环境和生产系统里,支撑着畜牧生产的持续发展。
有资料表明,犬和豕是最早驯化和饲养的家畜动物。
我们可从甲骨文“家”字看出畜养豕和犬对于远古先民定居生活的重要性。
在浙江河姆渡遗址、陕西半坡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都发掘出豕与犬的遗骸。
○4可见这是先民最初驯养的家畜。
史记记载《鸿门宴》中,刘邦的护卫樊哙原本以屠狗为业,可以理解为当时狗是普通的肉食,也符合人们最初驯化动物的目的:吃。
它们可以被看做“会走路的谷子”。
满足食物问题后,驯养动物带来的诸多副产品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进步。
毛皮,皮革可以做成衣服,帐篷,皮甲;油脂做成烛;骨头做成工具,武器;粪便用作肥料,也许促进了种植业的进步。
而后又将动物训练以参加工作如耕作,拉车,捕猎等等。
动物驯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与人类文明的进步1[1]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2页[2]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3页[3]陈明远,金岷彬.历史考古的新观点(之五) 从甲骨文看史前狩猎与动物驯养[J].社会科学论坛,2014(0 5):4-27.[4]李有恒、韩德芬:《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之兽骨》,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第258页,附录之二。
羊的驯化历史

羊的驯化历史
羊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其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人类的驯化过程中,羊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食物和皮毛,还扮演着重要的文化和宗教角色。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介绍羊的驯化历史。
一、早期驯化
羊最早的驯化地点是在中东地区,当时人类还处于游牧时代。
羊的驯化是逐渐发生的,最初的驯化是通过捕捉野生羊,然后将其驯化为家畜。
这些野生羊主要是亚洲的野山羊和野绵羊。
在驯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发现了羊的优点,如羊毛可以用来制作衣物,羊奶可以作为食物和饮料,羊肉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
二、文化和宗教角色
在中东地区,羊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来源,还扮演着重要的文化和宗教角色。
在古代的中东地区,羊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动物,被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在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中,羊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犹太教中,羊是一种重要的祭品,被用于赎罪和祈求上帝的保佑。
在伊斯兰教中,羊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也被用于宗教节日的庆祝活动。
三、现代驯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羊的驯化也逐渐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现代的羊
养殖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羊肉、羊毛和羊奶都成为了重要
的商品。
在现代的养殖业中,人类通过科技手段,对羊的品种、生长
环境和饲养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良,使得羊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羊的驯化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驯化过
程中,羊不仅仅是提供食物和皮毛,还扮演着重要的文化和宗教角色。
在现代的养殖业中,羊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为人类提供了重
要的食物和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和人类,谁驯化了谁——驯化史如果没有科学,我们也许还生活在田园牧歌以及浪漫的原始宗教时代,我们确实离自然很近,但离自然的真相却很远。
驯养(驯化)是指动物或植物族群逐渐受人类利用与掌控的过程。
人类使动物驯养化的目的包括作为食物、衣物、运输、守卫或是观赏娱乐用途。
常见的驯养生物包括了农作物、宠物或家畜等。
驯化的动物产生了不同于它们的野生祖先的演变,有以下几个方面。
许多动物的形体大小改变了:牛、猪和绵羊在驯化中形体变小了,而豚鼠在驯化中则形体变大了。
绵羊和羊驼因保留了毛绒并减少或失去了硬毛而得到选择,而母牛则因产奶量高得到选择。
有几个驯养的动物同它们的野生祖先相比,脑袋较小,感觉器官也较不发达,因为它们不再需要它们的祖先赖以逃脱野外捕食者的那种比较大的脑袋和比较发达的感觉器官了。
皮堡斯-世界上最小的猫六畜图-汪琨迷你超萌小猪小萌狗各种牛山羊万马奔腾公鸡和母鸡最初驯化的年代和地区[编辑]物种年代地区狗 (Canis lupus familiaris) 公元前15000年[1]东亚和非洲要能得到驯化,每一种候补的野生动物都必须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缺少了哪一个必不可少的特点,都会使驯化的努力失败,就像使建立幸福婚姻的努力失败一样。
我们在担任斑马和人类这一对的婚姻问题咨询指导时,至少可以找出驯化失败的6组原因:日常食物,生长速度,圈养中的繁殖问题,凶险的性情,容易受惊的倾向,当作独居的猎兽或宠物来饲养(如猫和雪貂)。
“ 牛”的历史与文化考察_学术中国;猪马变奏曲——游牧与农耕文化关系简论。
当“五谷”之类的驯化植物,足以为生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主要以种植这类驯化植物,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社会形态——农业社会的形成。
同样,主要以驯化动物为生,也可以演化“人类最好的朋友”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
它被驯化的年代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狗大体上可分工作犬、宠物犬、护卫犬三种。
狗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即狗来玩、打猎、看家护院。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找到人类,食用人类的剩饭剩菜,狗有可能进行了自我驯化。
以色列化石及遗传研究将狗的驯化时期确定为大约1万年前,与农业革命时期相吻合,那时人类从游牧狩猎者转变为在定居点耕作及生活。
一些科学家们认为,狼被吸引到了这些早期定居点的垃圾场,以蔬菜和谷类植物剩饭菜为食。
食物的变化则可能是由于人和狗开始建立关系引起的,虽然这种关系最初可能只是史前犬类跟着猎人并捡点儿人剩下的残羹冷炙,而不像后来那么亲密。
现在,犬科动物大家族依然生存的品种仍有30多种,包括狼、豺、狐狸等。
犬科动物是我们这个星球上进化的十分成功的物种之一,这几乎是公认的事实。
在犬科动物当中,狗肯定是和人类关系最紧密的一种,甚至在所有动物当中,狗可以说是与人纠缠程度最深、时间最长的。
狗的身体构造已经彻底被人类改造,因此狗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都与其它犬科动物有所区别。
首先,狗变成了彻底的杂食动物,有些狗狗甚至酷爱吃水果和甜食;其次,狗的作息时间被人类化,它们不再依据昼夜作息,而是按照主人的生活习惯安排睡眠,另外,狗狗的肾上腺激素活跃程度较低,要知道,这是应对压力的激素,说明狗狗早就失去了其他犬科动物那样面对外界的戒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狗和狼血统最近的物种根据普遍认为的物种定义,相同物种必须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同时还必须与其他类群存在生殖隔离。
这听起来有些理论化,但这样举例,你就能明白:马和驴交配可以繁殖出骡子,但骡子没有生殖能力,不能继续繁殖。
但在现实中,狗和狼却往往可以直接杂交,后代甚至可能继续繁殖,这令人十分迷惑,事实上,狗和狼的血统一直十分相近,以致人们很难区分从史前留下的狗和狼的化石。
不过现在,所有人都承认,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物种存在,虽然从DNA的角度讲,他们相差并不多。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1.5万年前的亚洲,狗就被当地人驯化成功,这是人类第一种驯化成功的动物,紧接着人类驯化了羊,时间大约在1.1万年前。
与此同时,人开始种植农作物。
有些科学家坚信,正是因为人成功的把狼驯化为狗,并为人类使用,才激发了灵感,想到可以试着人工培育其他动植物,也就是说,狗推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进程。
中国是世界马种的发源地和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马之形象最早见于甲骨文,再出现于青铜器上。
我国的新疆现在还残存着比熊猫还珍贵的野马。
野马是家马的祖先,它在我国已有几百万年的生活史。
但被我们的祖先驯化的时间却最晚,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即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籍上说:“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
”轩辕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服牛乘马即驯服乘坐牛马的意思,也就是说,从黄帝以来才有了六畜之一的家马,供人役使。
马作为可食之材进入人类的食谱,并延续至今,即使马肉到了今天已不再普遍,但同为马属的驴却在人类的舌尖上被发扬光大。
到了1.6万-1.8万年前,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并真正具备了可以驯化马的能力。
在欧亚大陆西部的草原,或许在捕杀马或吃马肉的那一刻,这里的先人们产生怜悯之心,收留马驹孤儿,并喂养在他们身边。
6000年前,中亚人懂得了继续从野外获得野马(亦称泰班马),并与之前捕来的“家马”杂交,并扩大他们所拥有的马族族群。
而在三四千年前,这些人除了吃马肉,喝马奶外,还成为最早使用马的人,或使之耕种出力,或将其驾驭骑乘,乃至用于战争。
从地理角度看,那些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国家或民族富庶的地方,将马更多地用于骑乘,拥有马者则体现其贵族地位和身份,以及富裕程度,彼时拥有一匹马相当于今日家里的劳斯莱斯一辆,例如在古巴比伦和当时的山东、河南等地的考古发现就证明了这一点。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挑选好马的经典名著《相马经》,传说这是伯乐遴选千里马的指南手册。
秦汉以来,马就没有再退出过人类历史的舞台。
唐朝在牧马和养马方面达到了极致,在上层制度设计上已相当完善。
养猪是东亚定居农业生活的传统,无“豕”不成“家”。
东亚家猪源于东亚野猪。
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先秦时期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
水牛可能起源于南亚,而黄牛很可能来自西亚。
家养水牛很可能是公元前一千纪从南亚引进的,黄牛与绵羊、山羊生态习性相近,是新石器时代西亚、中亚的主要家畜,在东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到了青铜时代,黄牛才在东亚大量出现,据今约4000年的甘肃大何庄遗址、秦魏家遗址齐家文化层中出土的黄牛骨骼是典型代表。
黄牛与山羊一样经历了大致相同的驯化和传播过程。
喝人奶是自然,喝畜奶却是文化。
另一项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的技术是挤奶(Milking)。
人类以牛奶为食可以有选择性地引起人与牛的基因改变,称之为基因文化共同进化。
有图像证据表明公元前四千年左右西亚已经开始挤奶。
挤奶或奶业(dairying)是谢拉特提出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亦是游牧生活方式形成和普及的关键。
东亚挤奶活动的出现与羊、牛、马的东传大体同步。
哈萨克、蒙古、汉族中成年人体内产生乳糖酶的比例依次降低,表明其与印欧人的亲缘关系或接触与交流程度相应减少。
乳糖酶的有无不仅是中国与欧洲饮食方式差异的原因之一,而且影响了欧亚大陆历史的进程。
羊字族汉字都与“驯顺”之义有关。
羊的本义是“驯顺的动物”。
羊,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包括绵羊和山羊两大类,是家畜之一。
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羊毛、羊肉的来源。
羊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各地,而西北部、北部地区,则以绵羊为多。
虽然名字是羊,但它却属于牛科动物。
绵羊最早起源亚洲盘羊,大约在1-1.2万年前就已被人类所驯化,这也是除了狗之外,最早被驯化的家畜之一。
山羊的起源大约是在10000年前,是由西南亚和东欧的野生山羊被人类驯化后形成的。
从历史上看,人类养殖山羊用于生产山羊奶、肉、毛、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历来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动物。
在《说文解字》就有“羊,祥也”的记载,而秦汉金石文献中也多以羊为“祥”,比如“吉祥”就写作“吉羊”。
有个成语叫“三阳开泰”,这是因为《易经》中以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至,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所以三阳开泰是一年中对岁首的吉祥称谓。
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
家鸡(Gallus domesticus)源于红原鸡(Gallus gullus)。
红原鸡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国家。
达尔文提出家鸡是由红原鸡驯化而来,这已被线粒体DNA研究证实。
一般认为西亚或西方家鸡源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2500-2100 B.C.)。
印度和中国不约而同地驯养鸡是可能的。
鸡的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
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样完全地被驯化)。
猫真的已经被驯化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它们的驯化可能仅仅只是个开始。
尽管与人合得来,大多数家猫却仍不驯服,也不指望人类帮忙寻找食物和配偶。
其他驯养动物(如狗)与野生先祖的外貌已经完全不同,一般的家猫却依然保持着野猫的体态。
当然,家猫确实有一些不同于野猫的形态学特征,如略短的四肢、稍小的脑容量,以及达尔文注意到的、为消化厨房食物残渣而进化出的更长的肠道。
家猫的进化还在继续——可以说,它们的进化之路还长着呢。
猫之所以喜爱吃鱼和老鼠,是因为猫是夜行动物,为了在夜间能看清事物,需要大量的牛磺酸,而老鼠和鱼的体内就含牛磺酸,所以猫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吃鱼和老鼠,也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吃。
猫作为鼠类的天敌,可以有效减少鼠类对青苗等作物的损害,由猫的字形“苗”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生活之。
人类从古代就有养猫的纪录,并在5000年前便已完全驯化猫,古埃及人会饲养猫来捕捉老鼠及其他啮齿目动物等,以防止它们吃掉谷物。
埃及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家猫,古埃及人是最早驯养猫的人。
早在4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一些寺庙的壁画上,就绘有猫的图案。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猫是神的化身,因为猫眼能在黑暗中发亮,所以他们认为猫眼能存储阳光,这种阳光可以驱散黑暗之鬼,所以猫就被看作神圣的动物。
在古埃及神话中,猫是守护女神巴斯彻特的化身。
巴斯彻特的最初形象是野猫的头部和女性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形象转化为家庭宠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