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科学六年级 4 动物的驯化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1.4 动物的驯化 - 湘科版(共15张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 1.4 动物的驯化 - 湘科版(共15张PPT)
动物的驯化
1
野 猪
家 猪 家猪和野猪的
样子有什么不
2
同?
1.野猪和家猪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2.野猪和家猪的性情怎样? 3.野猪是怎样变成家猪的?
3
4
5
野马
家马
思考:野马是 怎样驯化为家

马的?
原鸡
家鸡
7
家鸭 野 鸭
8
讨论:
A: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有什么相 同?有什么不同?
4、通过学习《动物的驯化》,你知道什么?
13
作业:
• 查阅资料思考:稻、麦、玉米等作
物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吗?它们是 怎样来的?
14
15
B:这说明了什么?
9
可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
可以挽救濒危的野生动物
11
在一些特殊行业发挥作用
12
巩固应用: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动物的驯化的知 识,说一说家畜、家禽分别是由什么动物驯 化而来的?
2、野生动物变为家畜、家禽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3、现在开始驯养的一些野生动物,过了多年 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感受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共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感受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的驯化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例,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动画等,生动展示动物的驯化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动物驯化的相关材料,如动物图片、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成为人类的朋友的吗?”让学生思考动物的驯化过程。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18)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18)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 (1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动物驯化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驯化的过程,以及驯化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驯化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但对于动物驯化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深入理解动物驯化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物驯化的过程,掌握驯化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驯化的过程,驯化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驯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驯化的知识。

3.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驯化动物的行为,动手制作动物驯化的小实验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驯化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动物驯化,驯化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3.讲解与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动物驯化的过程,展示驯化动物的实例。

4.讨论与实践: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驯化动物的行为,动手制作动物驯化的小实验等。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动物驯化的利与弊,提出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什么是动物驯化?•过程:动物驯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影响:驯化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利与弊:动物驯化的利与弊是什么?•保护:如何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等。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 (14)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动物驯化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动物驯化的过程、原因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物知识,对动物的种类、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动物驯化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驯化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动物驯化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驯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动物驯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提高他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驯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难点:动物驯化的深层次原因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动物驯化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动物驯化现象,如宠物狗、家鸡等,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驯化的原因和影响。

2.新课导入:介绍动物驯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动物驯化。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动物驯化案例,如狗、猫、家兔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驯化的原因和过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驯化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历史和文化素养。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物驯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动物驯化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掌握驯化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驯化的动物,如宠物狗、猫等,对动物的驯化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学生对动物驯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掌握驯化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动物驯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驯化现象,驯化的基本方法,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点:对动物驯化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驯化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驯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动物驯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动物驯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4.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常见的驯化动物,如狗、猫等,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驯化现象、驯化的基本方法以及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动物的驯化

4.动物的驯化
在一些特殊行业发挥作用 保护稀有物种
小结
人类为满足各种需求而驯化动物
现代动物驯养的驯养除了满足各种需求外,
还能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驯化
野猪
家猪
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 能为人类的生代步 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
驯化
野牛

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 拉车、产牛奶、提供肉食等。
4.3 现代的动物驯养
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一些特殊行业发挥作用 保护稀有物种
意义
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生物的进化
4、 动物的驯化
驯化
野猪
家猪
4.1 人类驯化动物的原因
远古人类狩猎是为了解 决食物问题。
远古人类留下捕猎剩下 的动物,以备食物不足,但 却发现留下的母兽所产的后 代比较容易与人相处。此后 开始正式驯养野兽。
4.2 人类驯化的动物
驯化
狗 狼
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 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 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 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并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性和驯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探究能力,对于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驯化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驯化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基本的驯化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驯化技巧,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动物的驯化。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驯化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素材。

2.准备驯化动物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性和驯化过程,让学生了解驯化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驯化动物的过程,掌握基本的驯化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驯化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动物驯化的原理,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驯化动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准备实训材料,如动物玩具等,用于学生实践。

3.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

4.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吗?”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重点讲解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驯化动物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弥 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人 们驯养了多的动物。
鸵鸟的经济价值很 高,野生鸵鸟是国家保 护动物。人们为了获取 经济利益驯养鸵鸟。
为了保护野生水 貂不被捕杀,人们驯 养水貂,以满足对其 皮毛的需求。
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 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因此人 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 畜共患传染病。
有些方面还是人的助手。
野猪
距今6000多年前西安半坡 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 址,发现当时猪的骨骸已
与现代家猪很相似。
家猪
马温顺,可以 是人类的代步 工具,力气大 ,可以拉车。
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 地、拉车等。
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
野生动物进行选择性的驯养, 使野生动物的体态、习性改变, 这就是野生动物的 驯养。
动物的驯化
远古时代,人类靠采集和打猎生活,野 猪就是当时猎捕的野兽之一。起初,由于打 猎的工具很落后,多是木棒、石块等,捉到 的野猪很少,人们经常饿肚子。
距今15000年前,人类发明了弓箭。弓箭使人 的手长得更加长,更加有力。仿佛是“牙齿”长
着翅膀,它飞出去猛烈地咬破动物的肚皮,钻到
动物的身体里去了。这样捕获的动物多起来,有 时还可能有剩余。
织网捕动物,可以捕捉到的动物与弓 箭捕捉到的偶什么不同呢?
起初人类只留下捕猎剩余的动物以备 食物不足时宰食,并不是有意识地驯养它 们。后来,人们不止一次地发现,留下来 的母兽所产的仔兽长大后比较容易与人相 处。人类认识到这个规律之后,才正式开 始驯养野兽。
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
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 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