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驯化教案

合集下载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对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感受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学会与动物和谐共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感受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的驯化过程。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和实例,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动物的驯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动画等,生动展示动物的驯化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实例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3.实践活动材料:准备动物驯化的相关材料,如动物图片、道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如何成为人类的朋友的吗?”让学生思考动物的驯化过程。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18)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18)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说课稿 (1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关于动物驯化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驯化的过程,以及驯化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驯化的利与弊,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但对于动物驯化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深入理解动物驯化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动物驯化的过程,掌握驯化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驯化的过程,驯化对动物和人类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动物驯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讨论。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驯化的知识。

3.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驯化动物的行为,动手制作动物驯化的小实验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驯化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动物驯化,驯化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3.讲解与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动物驯化的过程,展示驯化动物的实例。

4.讨论与实践: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然后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驯化动物的行为,动手制作动物驯化的小实验等。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动物驯化的利与弊,提出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措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什么是动物驯化?•过程:动物驯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影响:驯化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利与弊:动物驯化的利与弊是什么?•保护:如何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等。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掌握驯化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驯化的动物,如宠物狗、猫等,对动物的驯化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学生对动物驯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掌握驯化的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动物驯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的驯化现象,驯化的基本方法,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点:对动物驯化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动物的驯化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驯化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动物驯化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动物驯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动物驯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PPT或黑板。

4.学生分组名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一些常见的驯化动物,如狗、猫等,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的驯化现象、驯化的基本方法以及动物的驯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并探讨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特性和驯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和探究能力,对于动物的特点和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驯化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驯化技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基本的驯化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驯化技巧,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理解动物的驯化。

2.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驯化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和互动活动素材。

2.准备驯化动物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教室环境布置,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性和驯化过程,让学生了解驯化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驯化动物的过程,掌握基本的驯化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3)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驯化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观念,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2.教学难点:动物驯化的原理,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动物的驯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驯化动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准备实训材料,如动物玩具等,用于学生实践。

3.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

4.划分学习小组,便于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是如何被人类驯化的吗?”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呈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重点讲解人类如何通过驯化动物来改善生活。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驯化动物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12)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12)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12)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驯化过程以及驯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动物驯化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本节课适用于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能对动物的驯化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驯化的具体过程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驯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动物驯化的原因和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

2.难点:驯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准备课堂用的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猎豹捕猎、狗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等场景,让学生谈谈对动物驯化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驯化的原因。

例如,通过展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压力,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会逐渐变得温顺,甚至成为人类的伙伴。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例,分析驯化过程中动物的行为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驯化现象。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动物的驯化现象。

动 物 的 驯 化_小学自然教案

动 物 的 驯 化_小学自然教案

动物的驯化_小学自然教案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野生动物是怎样被驯化为家畜家禽的。

2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比较野生动物与驯化后的家畜、家禽有什么不同)和推理能力(从野猪驯化为家猪的过程推想野马、原鸡、野鸭的驯化过程)。

3 、通过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禽家畜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动物界是变化的,人不仅能利用自然还能改造自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野猪的驯化、野马的驯化、原鸡与家鸡、野鸭与家鸭、人工饲养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l 、提问:(1 )自然界的动物是从哪里来的?(进化的结果)(2 )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的变化)2 、谈话:动物的种类很多,按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类是人工饲养的。

想一想,人工饲养的有哪些动物?3 、讲解: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统称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可以称作家养动物。

家养的动物也有不同。

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饲养,它们的形态、习性与野生的同种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例如人工饲养的鲤鱼、青蛙等。

有的多年来世世代代由人工饲养,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与它们形态、习性完全相同的野生动物,例如猪、羊、马、牛、狗、家兔、鸡、鸭、鹅等; 其中猪、羊、马、牛、狗等哺乳类叫做家畜,鸡、鸭、鹅等鸟类叫做家禽。

家畜、家禽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l 、指导学生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畜(1 )讲述:我们先来了解家畜是从哪里来的,例如饲养得很普遍的猪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养的猪确切说叫做家猪(出示家猪图)。

自然界里原本没有家猪,只有野猪(出示野猪图)。

(2 )观察:家猪与野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3 )谈话:野猪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性情怎样?(4 )讲述:远古时代,人类靠采集和打猎生活,野猪就是当时猎捕的野兽之一。

起初,由于盯猎的工具很落后,多是木棒、石块等,捉到的野猪很少,人们经常饿肚子。

后来,随着打猎工具的进步,有了长矛、弓箭等武器,捉到的野猪越来越多,一时吃不完,就把活着的小野猪养在用木头或石块围成的圈里(出示原始人饲养野猪图),供给它们食物,让它们继续活着,留作以后缺少食物时再吃。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9)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9)

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教学设计 (9)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六下《动物的驯化》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驯化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对身边的动物进行简单的驯化实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驯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动手实践,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和探究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驯化可能存在误解,认为驯化就是简单的训练,缺乏对驯化过程和技巧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知道驯化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驯化过程,驯化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驯化技巧对动物进行实践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的案例中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3.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驯化工具和材料,如食物、绳子等。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4.提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驯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被驯化的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驯化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驯化过程中动物和人类的变化,总结驯化的基本技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驯化技巧对身边的动物进行简单的驯化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的操作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的动物驯养,可以弥补野生动物资源的不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提问:
(1)自然界的动物是从哪里来的?
(2)动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谈话:动物的种类很多,按它们生活的环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类是人工饲养的。想一想,人工饲养的有哪些动物?
2、学生阅读家畜从哪里来
(1)学生阅读,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举例说说家猪是怎么驯化来的。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我国最早驯化动物的历史。
三、总结人类驯化动物的成绩
1、小组讨论:驯化的动物有哪些适合人类需要的优点?组织交流:
狼与狗。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狗对主人忠诚、温顺、乐于与人类亲近,又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以保护主人的利益与安全。有些方面还是人类的助手。
提问:被人们称之为“家畜”、“家禽”的动物又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野兽驯化为家畜
(1)讲述:
我们先来了解家畜是从哪里来的,例如饲养得很普遍的猪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养的猪确切说叫做家猪。自然界里原本没有家猪,只有野猪。
(2)观察:家猪与野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3)谈话:野猪生活在什么地方?它的性情怎样?
野猪与家猪。家猪体肥,不具有攻击性,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肉食。
野马与马。马温顺,可以人类是代步工具,力气大,可以拉车。
野牛与牛。牛温顺,可以为人类耕地、拉车等。
2、教师总结:上面的这些例子,我们发现猪、马、牛、羊都是家畜,它们都是由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家畜、家禽的都是野生动物,)都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选择性的驯养,使野生动物的体态、习性改变,这就是野生动物的(驯化)
四、学生阅读现代的动物驯养
1、阅读与思考:现代动物的驯养目的在哪?人工驯化野生动物有什么好处?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在语言上准备一下,可以为大家介绍介绍。
2、强调驯养要科学,防止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
(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因此,人类在驯养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
五、总结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动物的驯化的知识。请学生起来总结。
六、课外拓展
调查当地驯养动物的情况,进一步了解现代驯养动物的目的。
教学后记
3、讲解: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动物统称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可以称作家养动物。
家养的动物也有不同。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饲养,它们的形态、习性与野生的同种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例如人工饲养的鲤鱼、青蛙等。但是有的多年来世世代代由人工饲养,现在自然界里找不到与它们形态、习性完全相同的野生动物,例如猪、羊、马、牛、狗、家兔、鸡、鸭、鹅等;其中猪、羊、马、牛、狗等哺乳类叫做家畜,鸡、鸭、鹅等鸟类叫做家禽。
科学教案
时间:2015年3月17日
课题
第4课动物的驯化
第1课时
科学探究
1、通过对野生动物与驯化动物的对照分析,判断人类的哪些需求决定动物的进化过程。
2、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现代人们驯化动物的目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动物驯化的研究引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保护自己的意识。
科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