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地理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大洲的定义和分类,二是大洋的定义和分类,三是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插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地球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和插图的PPT,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2.地图:准备一些大洲和大洋的地图,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洲和大洋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类和分布。
让学生观察地图和插图,自己发现和总结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特点。
2.能够识别世界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其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运用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大洲和大洋的地图、图片和实例。
2.设计问题探究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实例,呈现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和分布特点。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探究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
例如:请列出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通过地图和实例,再次强调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例如,大洋对航运、气候等的影响。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二单元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3.引导学生做一做:观察手中的地球仪,你发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有什么规律?(1)观察角度一:南北半球但是北半球的陆地比例只有39%,小于海洋面积。
(2)观察角度二:东西半球东半球陆地比例仍然小于海洋比例。
(3)观察角度三:陆半球和水半球归纳总结:海陆分布不均,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
4.引导学生读一读:无论叫“地球”,还是“水球”她都是目前我们人类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园。
值得我们好好的珍爱与呵护,无论陆地,还是海洋,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提供场所。
活动二:慧眼识七大洲和四大洋1.指点迷津:认识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任务一:记名称、识位置——七大洲3.任务二:识轮廓,比大小4.出示七大洲图,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1.图文结合: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在图中找出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2.说名称,记准位置。
3.辨轮廓,说名称,给七大洲按面积进行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读图完成下列任务三:(1)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全位于北半球图文结合,将枯燥内容形象化、认识世界之最,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将内容学习任务化,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完成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结合,锻炼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学会交流,学会评价拓展:空间思维比赛:请准确的说出包围四大洋的大洲有哪些?建立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
1.下图中深色区域代表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比例,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A. 苏伊士运河B. 白令海峡C.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D. 巴拿马运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和特点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布和特点,能够通过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环境,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和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2.讲解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地图:世界地图3.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陆地和海洋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呈现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提问:大洲和大洋有什么区别?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张世界地图,要求学生标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范围。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什么是大洲?什么是大洋?它们在地图上的分布是怎样的?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和记忆。
2.1大洲和大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9)(1)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学科:地理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读图和用图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重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众多概念的理解、地名的记忆教学方法:读图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正在自转的地球仪]引入新课:这是正在自转的地球仪,请同学们观察它的表面。
这些蓝色的广大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其他颜色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
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那么,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点呢?相信通过今天我们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的学习,你会有个清楚的认识。
二、[知识探究](一)、海洋和陆地1、[提问]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海洋)2、[提问]请看地球卫星照片,说一说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样?(请学生描述教师总结时强调从太空中看地球,蔚蓝色,大部分为海洋水覆盖。
)讨论:既然地球的表面积大部分被水覆盖着,那么,当初人们在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而不叫做“水球”呢?3、[展示投影片]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
[提问] 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强调:无论怎样划分,只要是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大洲与大洋1、[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示意图。
学生观察解释这些概念。
教师举例总结。
[教师讲述]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2、出示“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提问]请同学仔细观察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它们的分布情况。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图片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PPT课件。
2.材料:教材、练习题、相关文章。
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上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大洲和大洋的定义是什么?2)世界上有哪些大洲和大洋?它们的位置分布如何?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张世界地图和一张大洋分布图,要求学生识别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并标注在地图上。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大洲和大洋》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大洲和大洋在地球上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具体分布和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地图和图片,以及生动的语言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
2.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地图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2.生动讲述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3.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地图和图片:准备大洲和大洋的地图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教学PPT:制作PPT,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地图和图片,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和问题。
3.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地球仪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
然后,提问学生对于大洲和大洋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洲和大洋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精选5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篇1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内容点析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掌握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地球?水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同学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同学的爱好,并通过同学争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熟悉。
3.加加林是原苏联的一名宇航员,也是世界第一名航天员。
1961年4月12日,他驾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飞行,使人类从太空观看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球。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他的诞生地改为加加林地区;月球背面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教材以加加林本人提出地球是一个水球的论点,使同学感觉更加真实,对这一问题的争论更有乐观性。
其次章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其次章4.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正文主要说明白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5.本节活动1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争论。
老师应鼓舞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至于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的问题,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风光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风光积大于陆地面积。
6.图2.4水陆半球是依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洲和大洋》
◆ 教材分析
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
从传统意义上讲,全书从本节开始才进入了世界地理内容的教学。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准备的知识。
应逐步展开,不断具体、深入,力求使学生能够把海陆分布架构具体落实在地图上。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目标】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教学难点】
1、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2、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3、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4、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 课前准备
1、轮廓图卡片;
2、地球仪;
3、(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板书: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师:将立体地表地球仪置于讲台上,并演示地球自转。
这是演示地球在自转,请同学们观察地球的表面。
这些广大的地区被水覆盖着,我们称其为海洋,这些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我们称为陆地。
我们人类就是居住在陆地上。
观察地球仪,看一看海洋与陆地谁的面积大?生:海洋。
板书: 1、海陆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来探讨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生: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师: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师: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
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展示课件)看下面的照片,说出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
展示海陆分布图,地球表面明显分为陆地和海洋——海陆分布。
师:同学们读“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图”,思考海洋和陆
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生: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 71%;陆地: 29%。
板书:( 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师:北极和南极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生:北极为海洋、南极为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板书:(2)陆地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海洋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师: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板书:(3)陆地东半球比西半球多,海洋西半球比东半球多师:同学们阅读课本 31 页的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谈感想。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下面我们具体地学习陆地知识。
板书: 2、七大洲
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检查学生理解概念,运用概念的情况
师:大陆、半岛和岛屿有什么区别?生:面积大小和临海情况不同。
师:展示课件,介绍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并展示图片。
师:(展示教学挂图)《世界地形图》。
请学生在图上指出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面积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指出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及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
生:上台展示。
师: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共划分哪几个大洲?生: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
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共七个大洲。
2、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生:亚洲、欧洲、非洲主体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与南美洲主体分布在西半球。
3、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
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
生: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
北美洲和欧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4、山脉、河流、海峡等常常成为大洲的分界,请在图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
生:欧、亚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高加索山脉。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
师:大家看看能否快速记住七大洲的轮廓呢?(展示课件)师:观察地球仪,注意七大洲的轮廓,按面积请说出七大洲的顺序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亚洲—— 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 3000 万平方千米,北美洲—— 2400 万平方千米,南美洲—— 1800 万平方千米,南极洲—— 1400 万平方千米,欧洲—— 1000 万平方千米,大洋洲—— 900 万平方千米。
(过渡)学完陆地基础知识,下面我们来学习洋和海。
板书: 3、四大洋
师:海洋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呢?
(1)洋洋是世界大洋的中心部分和主体部分,它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具有较稳定的理化性质和独立的潮汐系统以及强大洋流系统的水域。
(2)海
海是靠近大陆,深度浅(一般在二三千米之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并有独立海流系统的水域。
(3)海峡
海峡是连通两个水域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
通常位于两个大陆或大陆与邻近的沿岸岛屿以及岛屿与岛屿之间。
其中有的沟通两海(如台湾海峡沟通东海与南海),有的沟通两洋(如麦哲伦海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有的沟通海和洋(如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
课件展示图片,提升学生辨别洋、海、海峡的能力。
师:地球表面广大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按面积顺序,它们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大家观察地球仪,说出各大洋分别在哪些大洲之间?生: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配合画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图。
师:看图说出非洲濒临的大洋及方位关系?
深度形成概念
懂稅单位:w⅛τ*>
连一连:
南极洲 4 太 平 洋 1 西半球 J 北美洲A f XJ 北甲洋£东半球 ^rZ 3E ^W \ ?非洲,ψ TTk \ 印度洋、空k 课件展示四大洋大小和深度比较图,引导学生对四大洋的大小和 *早洋申的马里亚给
海沟澡达H 034米* . F 太平洋
北冰洋
■R: 1300
将四大洋与其面积排序和典型特征连线: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识记的内容比较多,大家课后绘制海陆轮廓简图,并注意掌握绘制技能,在绘图中复习本节知识。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识记本节内容,我们来记歌谣学地理。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
亚非原本喜相连,苏伊运河来割断;
亚洲北美隔海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南北美洲要牵手,巴拿运河却阻拦;
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洲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