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教学大纲《植物保护学与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学与实验》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训环节与当地农业发展的联系。

2、教学对象四年制XX专业XX年级学生3、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1)了解植物保护的相关理论,知识。

(2)掌握植物保护的相关技术与原理。

(3)掌握常见农业病虫害防治,诊断技术。

(4)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实践。

4、教学要求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式,该课程总课时36,理论课18课时,实践18课时。

要求在每次理论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

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手段为主,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效果。

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闭卷)占45%,实践考核占45%(平时实践课中进行考核),平时成绩(考勤)占10%。

5、教学要求的基础内容及学时要求学时分配单元节序号主要内容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备注讲授实践讨论习题课外其它学时1 绪论 12 植物病害 4 143 植物虫害8 84 农业草害 45 农业鼠害 46 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预测47 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4 88 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69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1合计36 30 66各单元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2、了解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

3、掌握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的对象。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二、植物保护的目的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一单元植物病害教学要求:1、了解植物的几种病原物。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大纲Plant protection课程名称:植物保护学(G502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方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后续课: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农业技术推广、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草药种植推广、热带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毕业设计等学分:4 学时数:64 理论学时:34学时实验(实训)学时:30学时执笔人:丁丽芬讨论成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组(课程组)一、课程教学目标】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南方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药业(中药产业)生产一线,具备系统、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

《植物保护学》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的鉴别,准确稀释和混配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够顺利实施防治方案,能过胜任中草药病、虫、草、鼠防治和预防工作。

该课程在强调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团结协作精神、管理组织等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的职业素质。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的进行能正确识别,准确稀释和使用农药,熟练操作植保机械,并能够对热带中草药常见的病、虫、草、鼠害制定出相应有效防治方案、并能实施防治方案。

知识目标:1.:2.知道中草药病害的概念、症状、病原分类识别要点、病害诊断技术、中草药病害发生发展及流行规律;3.熟知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分类识别要点及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知识;4.掌握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基础知识,有害生物的发生与防治的基本原理;5.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技术的基本知识;6.学会对中草药的病、虫、草、鼠进行鉴别,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农作物植保员的培训和教学提供指导,并确保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和知识的植保专业人员。

通过本大纲的实施,学员将具备农作物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作物品质的稳定。

本教学大纲分为四个主要模块。

二、模块一: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知识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病虫害的分类、繁殖特点、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以及传播方式等。

此外,教学内容还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识别、损害评估和监测方法。

三、模块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包括可行的预防、监测和控制措施。

教学内容还包括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正确施用农药的安全操作规范以及防治效果的评估和调整。

四、模块三: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本模块旨在介绍农作物常见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教学内容还包括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季节变化规律,以及生物防治剂的筛选与使用技巧。

五、模块四: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安全使用本模块旨在介绍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安全使用方法和规范。

教学内容包括个人防护用具的佩戴和正确清洁、存储农药和生物防治剂的规范要求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六、实践操作和实训学员通过实践操作和实训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实践操作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识别、病虫害监测和农药的准确施用等。

实训活动则结合实际案例,模拟农田环境下的病虫害诊断和防治。

七、考核评估为了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将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涵盖所有教学内容。

实践操作考核则通过实训场景进行。

八、师资和教材保障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将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

同时提供教材和教具来辅助教学,教材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以便学员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九、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农作物植保员将具备全面的农作物病虫害和有害生物的防治技能,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植物保护》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实验与实训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是植物保护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又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

二教学目的实验教学主要在于加深对理论教学所获知识的理解并对某项技能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病、虫、杂草标本制作及保存的基本技术;掌握常见(50-60种)病虫草害的识别;掌握植物病原物分离、培养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了解农药的常见种类特点及使用技术;熟悉植物病、虫、草害的基本调查和防治方法。

三课程总学时:79学时+0.6周课程总学分:实验总学时(课外学时/课内学时):28学时+0.6周总学分:必开实验个数:10个选开实验个数:3个四适用专业:09种子生产与经营五考核方式及办法按照平时考核成绩和技能抽考成绩4:6的比例计算,其中平时考核根据现场操作情况、实验纪律、安全文明、实验报告(作业)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专项考核采取技能抽考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评等。

六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1、李清西、钱学聪. 植物保护.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刘学敏、陈宇飞. 植物保护技术与实训.北京: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七实验项目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及各发育阶段特征观察实验学时数: 2学时(一)实验类型:演示型(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2人(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认识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的一般特征,学会区分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掌握昆虫各虫态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为正确识别害虫和学习昆虫分类奠定基础。

(六)实验内容:1.昆虫外部形态观察:昆虫体躯、触角、胸足、翅、口器、口式观察;2.昆虫的变态和虫态观察:变态类型、卵、若虫形态、幼虫形态、蛹、成虫性二型和多型现象观察。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材料:粉蝶、天蛾、螟蛾、夜蛾、蝽象、蝗虫、瓢虫、草蛉等的卵或卵块;蝗虫、有翅蚜虫、蝽象类的若虫;瓢虫类、蛾类、蝶类、蝇类、金龟甲类、尺蠖类、叶蜂类、象甲类、寄生蜂类的成虫、幼虫和蛹;螳螂、龙虱、金龟甲、步行甲、蚜虫、蓟马、草蛉等足的类型盒装标本各5份,地老虎、蚜虫成虫性二型和多型性标本,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生活史标本各25份、浸渍标本、针插标本各5份和有关挂图。

植物保护生产实习大纲(最新版)

植物保护生产实习大纲(最新版)

本科实习教学大纲植物保护生产实习Production Practice of plant protection实习类型:生产实习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实习周数:16周学分:8一、实习目的:生产实习是为植物保护专业植物保护方向和农药方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掌握主要作物播种时期及方法,以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能正确识别和诊断田间主要发生的病虫草害;了解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与危害特点;掌握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技术。

二、实习方式:校外、集中三、实习内容提要:(一)主要作物播种方法1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大豆、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的播种方法。

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确定播种深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主要作物的播种方法,难点是确定主要作物的播种深度。

主要内容:大豆、玉米、马铃薯播种。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讲授,学生亲自参与实践。

(二)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4周1、采集各种作物病害标本;2、症状观察和病原物的显微鉴定;3、主要病害的防治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采集各种作物病害标本、症状观察、病原物的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的防治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

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主要作物病害的诊断,难点是主要病害的防治。

主要内容:采集各种作物病害标本、症状观察和病原物的显微鉴定、主要病害的防治。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讲授为主。

(三)主要作物害虫种类调查与防治4周1、地下害虫调查及种类鉴定(1)农作物田地下害虫的取样方法(2)主要地下害虫的种类鉴定教学目的和要求:实习过程中,介绍田间地下害虫取样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对主要农作物田地下害虫的取样方法有所了解。

在了解取样方法的基础上,更要求学生应用已学知识,对采集到的主要害虫进行种类鉴定,培养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实习内容中的难点为地下害虫调查点的确定、地下害虫种类的鉴定及近源种(如步甲幼虫与虎甲幼虫)区分等内容。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一、植保员角色介绍农作物植保员是农业生产中负责植物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员,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和产量。

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1. 病害识别:植保员需要学习各种农作物常见的病害症状,包括叶斑、干腐烂等,以便及时辨识病害类型。

2. 病害防治:学习使用化学农药、生物农药等各种防治手段,掌握合理施药的方法和时机。

三、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1. 病虫害监测:学习如何设置监测点、观察病虫害的特征、记录监测数据等技术。

2. 病虫害防控技术:了解生物防治、文化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无公害技术,学会综合利用各项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四、环境友好型农药使用1. 农药选择:学会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情况等选择适宜的农药,遵循“谨慎使用、安全施药”的原则。

2. 农药施用:了解正确施药方法,掌握施药剂量和频次,确保农药使用效果最大化,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农作物生长管理1. 土壤管理:学会合理施肥、改良土壤、保持土壤湿度等土壤管理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灌溉管理:了解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掌握节水灌溉技术,确保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

六、教学实践与实习1. 教学实践:学员需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农田管理中,锻炼综合应用各项技术的能力。

2. 实习:学员将赴农业生产基地或农田实习,亲身参与病虫害防治、农药施用等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农作物植保员教学大纲到此结束,希望通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农作物植保工作的优秀人才。

愿学员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农业生产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

(整理)《植物检疫学植保》课程教学大纲

(整理)《植物检疫学植保》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检疫学(植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1英文名称:Plant Quarantine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植物保护专业选修3.课程目的(1)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植物检疫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学科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相关检疫法规的规定、植物检疫的主要内容及检疫程序,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掌握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同时熟悉主要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传播方式,做到能够依照植物检疫的原则,运用基本原理,针对某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传播特点,提出相应的检疫对策。

(2)通过实验实践,使学生熟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鉴别和检验方法,掌握常用的检疫检验技术与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展植物检疫科研工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植检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5.学时为485. 建议先修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等。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植物检疫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参考书目:(1)植物检疫学.朱西儒、徐志宏、陈枝楠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植物检疫学.商鸿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3)动植物检疫学概论(第一版).李志红等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4)植物害虫检疫学. 杨长举、张宏宇主编.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年(5)植物病害检疫学. 洪霓、高必达主编. 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年(6)植物检疫害虫手册(第一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7)植物检疫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王春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第一版).农业出版社.1991年(9)植物有害生物检疫熏蒸技术.徐国淦,徐京辉编著。

农业出版社.1988年(10)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王国平主编.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课操作、观看录像、检疫现场调查等方法相结合(2)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平时课堂提问、考勤、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评定后得出(2)考试成绩占70%,形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所得9. 课外自学要求要求学生自学划定的选修部分内容,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及兴趣阅读有关参考书及科技刊物;利用网络资源与期刊,了解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动态。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习大纲

1340051《植物保护学》实习大纲

实习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学是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综合起来的一门课程。

它包括昆虫基础知识和水稻、甘蔗、蔬菜和水果等害虫防治知识以及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多种农业植物病害防治知识。

总学时90 理论60学时实验30学时。

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教学实习是植物保护学这门课的重要环节。

通过教学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

实习要求每个学生采集50种以上昆虫自己进行分类定到目或科;病害采集30种以上并鉴定出病原。

二、面向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三、实习单位(选择):校内外实习基地四、实习内容:1.采集昆虫标本50个种,每个种至少有5只虫.2.采集病害标本30种.3.实验室进行病虫害种类鉴定.五、实习形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六、时间安排:第18周七、考核方式:根据平时实习表现和实验报告进行总评.八、实习报告的要求:应包含以下内容;1.实习的目的意义.2.实习内容和过程.3.昆虫分类.情况.4.植物病害鉴定结果.九、成绩评定标准: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5个等级.十、纪律要求:按照<<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习守则>>的要求执行执笔:冯荣扬审核:批准人:时间:2006.9.10附:学生实习守则第二十二条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习都是必修课程,学生必须参加。

对于确有特殊原因不能正常参加实习者,必须利用其它时间补修。

实习成绩不及格必须重修。

实习成绩及格方能准予毕业。

第二十三条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但要认真完成预期的实习任务,而且要注意维护学校的荣誉,多做好人好事,为校争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第二十四条学生在接到实习计划后,应积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第二十五条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及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实习教学秩序。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按有关法律法规条文处理。

第二十六条实习期间,学生应认真做好实习笔记,积极收集、及时整理观察结果,按时完成实习报告或实习总结,认真参加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保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专业实习,要求学生掌握重要农业害虫和病害的田间识别、系统调查和预测预报的方法,掌握农药田间试验方法,学会发布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病虫害发生信息,了解主要农业害虫和病害的防治方法,并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教学实习中,重点要巩固“农业昆虫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技能,为今后从事植保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1. 掌握水稻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
(1)稻瘟病
(2)水稻白叶枯病
(3)水稻纹枯病
(4)二化螟
(5)三化螟
(6)稻纵卷叶螟
(7)稻飞虱
2. 掌握棉花病虫害的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
(1)棉蚜
(2)棉铃虫
(3)棉叶螨
(4)棉盲蝽
(5)棉花黄萎病
(6)棉花立枯病
3. 了解常见玉米病害和害虫的识别和调查;
4. 了解常见果树病害和害虫的识别和调查;
5. 了解常见蔬菜病害和害虫的识别和调查;
6。

掌握农药田间试验设计和药剂效果调查方法。

四、教学实践地点
每年7月,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

五、教学组织
每5人一组,每组发放相应的调查工具和记录本,并确定小组负责人。

在实习基地,带队老师根据当年的作物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确定调查项目,并由老师详细讲解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小组,根据老师的安排和要求,进行病虫害的系统调查,并作详细的记录。

调查结束后,每位同学根据老师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实习期间的表现占总成绩的50%,实习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50%(其中农药的药效试验方案报告10%)。

大纲修订人:洪晓月、高学文
大纲审定人:吴耀清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