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电路

合集下载

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的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也称为热电制冷片)是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制冷技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实现制冷。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热电效应:根据热电效应,当两个不同材料的接触处形成一个热电偶时,当偶温度发生变化时,该热电偶会产生一种电势差,即产生电能。

2. 零点电势差:当两个材料的接触处的温度相等时,该热电偶产生的电势差为零。

因此,如果可以控制一个材料的温度较低,另一个材料的温度较高,即可产生一个零点电势差。

3. P-N 接面:半导体制冷片通常使用 P-N 接面。

P型材料富含
正电荷,N型材料富含负电荷。

当电流通过 P-N 接面时,会
发生选择性散射,将热量从一个材料传递到另一个材料。

4. 热通道和冷通道:半导体制冷片中,通过将 P-N 接面分成
两部分,形成了热通道和冷通道。

热通道与冷通道之间通过热色散效应传递热量。

5. 制冷效果:当电流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时,热通道的一侧变热,这导致热电偶的一侧产生电势差。

另一侧负责较低的温度,在这一侧产生一个较低的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会驱动热量从热通道传递到冷通道。

这样,热能就被转换成了电能。

总结: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性,通过热电效应将热量从热通道传递到冷通道,实现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电路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电路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电路
半导体的制冷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和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

热电效应是指当两个不同温度的导体之间建立一个热电偶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差,称为热电势。

这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材料中电荷载流体具有不均匀的热运动速率导致的。

当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的PN结构时,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质,会在热电效应的作用下产生冷热两区域。

当电流通过PN结构时,电子从N型区域迁移到P型区域,而空穴则从P型区域迁移到N型区域,从而导致N 型区域冷却,而P型区域则变热。

这是由于电子迁移到P型区域时吸收了热量,而空穴从P型区域迁移到N型区域时释放了热量。

由于热电效应的存在,这种冷却和加热效应叠加就产生了制冷效果。

为了提高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果,通常会将多个半导体材料的PN 结构以及电流调节电路等组合在一起。

这些PN结构在串联时可增加制冷的温度差和降低对电流的需求,从而提高制冷片的效率。

此外,半导体制冷片也需要一个适当的散热系统来排走产生的热量。

通常会使用散热器和风扇等设备来提供适当的冷却。

总之,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和Peltier效应,通过电流的通过产生冷却和加热效应,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它在电子、医疗和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是什么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是什么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材料电子结构特性设计的制冷装置,利用半导
体材料的热电耦效应和电冷效应实现制冷目的。

其工作原理主要依托Peltier效应,即在通过两种不同导电性材料接触时,会发生冷却或加热现象的热电效应。

Peltier效应
Peltier效应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皮耶特发现的一种热电现象。

当两种不同
导电性材料(一般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电热联”时,当电流通
过这一电热联时,一个界面会吸热,而另一个则放热。

这导致一侧温度升高,一侧温度降低,即实现了制冷或加热效果。

半导体制冷片的构造
半导体制冷片通常由大量的P型和N型半导体芯片组成。

这些芯片被排列在
一起,在两端用金属片连接成电热联。

当通以电流时,不同半导体芯片之间产生的Peltier效应将其中一端冷却,另一端加热。

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的关键在于Peltier效应的利用。

通过在半导体芯片间
造成电热联,利用电流通过该电热联时产生的热电效应,实现一端冷却、一端加热的效果。

这一设计使得半导体制冷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制冷功能。

应用领域
半导体制冷片由于工作原理简单、无机械部件、反应迅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于低温环境下的电子设备散热、激光器冷却、光子探测器冷却等领域。

其小巧、静音、运行稳定等特点使其成为众多高科技设备的散热利器。

结语
半导体制冷片凭借Peltier效应的制冷原理,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通过掌握其工作原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在制冷领域的应用,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半导体材料是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锗和硒等。

这些材料具有特殊的电导性,它们的导电性质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即在一定温度下,它们既能导电,也能断电。

当一个半导体材料的一端温度高于另一端时,由于温度差异,材料中的电子在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

这种阻碍导致电子流向被加热的一端,从而导致电流的产生。

这种产生电流的现象被称为热电效应。

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包括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在P型半导体中,杂质的掺入使得电子的浓度较低,电空穴的浓度较高。

而在N型半导体中,杂质的掺入使得电子的浓度较高,电空穴的浓度较低。

当两种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连接时,形成一个电势差,这个电势差被称为PN结。

当制冷片的一端加热时,热电效应使得热电流从冷端流向热端。

换句话说,由于温度差异,热能通过电子的热电效应转化为电能。

这产生的电能可以用来驱动其他设备工作,如发电机、电池等。

而当制冷片的一端冷却时,热电效应将变为反向流动,即电流会从热端流向冷端。

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

例如,在蓄电池中,可以利用太阳能或人体发热产生的热能来产生电能,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一些微型设备中,如计算机芯片、传感器和手表等,可以应用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来为设备供电和散热。

总之,半导体制冷片温差发电原理是一种利用温度差异产生电能的技术。

通过半导体材料的热电效应,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对温度差异的直接利用。

这种技术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作者: ————————————————————————————————日期: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致冷器件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随着近代的半导体发展才有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

其工作原理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电子流所需的能量,通上电源后,电子负极(-)出发,首先经过P型半导体,于此吸热量,到了N型半导体,又将热量放出,每经过一个NP模块,就有热量由一边被送到令外一边造成温差而形成冷热端。

冷热端分别由两片陶瓷片所构成,冷端要接热源,也就是欲冷却之。

在以往致冷器是运用在CPU的,是利用冷端面来冷却CPU,而热端面散出的热量则必需靠风扇来排出。

致冷器也应用于做成车用冷/热保温箱,冷的方面可以冷饮机,热的方面可以保温热的东西。

半导体致冷器的历史致冷片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 effect 可追溯到19世纪。

下图(1)是由X及Y两种不同的金属导线所组成的封闭线路,通上电源之后,A点的热量被移到B点,导致A点温度降低,B点温度升高,这就是著名的Peltier effect。

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

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着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

一、因半导体致冷片薄而轻巧,体积很小,不占空间,并可以携带,做成车用电冷/热保温箱,放置车上,不占空间,并可变成冰箱及保温箱,夏天可以摆上几瓶饮料,就可以便冰饮,在冬天就可以变成保温箱。

图(1)致冷器件的作用原理致冷器的名称相当多,如Peltier cooler、ther moelectric、thermoelectric cooler (简称T.E或T.E.C)、thermoelectric module,另外又称为热帮浦(heatpump)。

半导体制冷片

半导体制冷片

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是:当一块N 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 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 型元件流向P 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 型元件流向N 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

现在已有耐高温的半导体制冷片,其热面温度不应超过200℃,在无散热器的情况下为致冷器长时间通电,会造成致冷器内部过热而烧毁。

而在额定的工作电压(12V )下,一般的散热风扇根本无法为制冷片提供足够的散热能力,容易造成制冷片过热损坏。

所以我们采用Cu 散热片与制冷片焊接。

该实验中用到的peltier 的相关参数
型号:TES1-07103 最大制冷功率:2.14W 适用温度范围:200°
型 号 Th=30℃
几何尺寸
Imax ΔTmax Vmax Qmax W Up L Up W Dn L Dn H A ℃ V W
mm
TES1-07103
3.0
≥66
8.40
14.00
23 23 23 23 3.6
型号
国际型号
Ⅰ max (A) Th=27℃ 元件 对数
外形尺寸
重量 W (g) 阻值范围
△T max (℃) V (v) Q max (W) 长 L (mm) 宽 B (mm) 高 H (mm) TES1-07103 3.0
67
8.6
14.4
71 23
23
3.6
7
1.5-1.8。

半导体制冷器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器工作原理

半导体制冷器工作原理引言半导体制冷器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它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殊性质实现制冷效果。

相比传统的压缩机制冷技术,半导体制冷器具有体积小、无噪音、无振动和高效能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原理。

一、热电效应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即通过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会产生热效应和电效应。

其中,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会产生热量,而电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在温度差异作用下会产生电压。

二、Peltier效应半导体制冷器利用Peltier效应来实现制冷。

Peltier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两个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材料接触面时,会在接触面附近产生热量的转移。

当电流由N型半导体材料流向P型半导体材料时,接触面附近的热量会被转移到P型半导体材料一侧,从而形成冷面。

同时,N型半导体材料一侧会产生热量,形成热面。

三、制冷循环半导体制冷器通过制冷循环来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循环主要包括四个过程:加热、冷却、热回收和制冷。

具体步骤如下:1. 加热:当电流通过半导体制冷器时,N型半导体材料一侧会吸收热量,形成热面。

2. 冷却:热量经过热面传递到P型半导体材料一侧,形成冷面。

3. 热回收:热量从冷面传递到热面,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

4. 制冷:通过循环不断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制冷器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制冷效果。

四、热电材料的选择半导体制冷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热电材料。

常用的热电材料包括铋锑合金、铋碲合金和铋锑碲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高的热电效率和良好的稳定性,适用于制冷器的工作环境。

五、应用领域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原理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此外,半导体制冷器还可以用于光电子器件的制冷,提高器件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此外,半导体制冷器还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如低温保护和冷冻保存等。

结论半导体制冷器通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特殊性质,实现了高效能、无噪音和无振动的制冷效果。

半导体制冷技术介绍

半导体制冷技术介绍

半导体制冷技术介绍半导体制冷又称电子制冷,或者温差电制冷,是从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介于制冷技术和半导体技术边缘的学科,它利用特种半导体材料构成的P-N结,形成热电偶对,产生珀尔帖效应,即通过直流电制冷的一种新型制冷方法,与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并称为世界三大制冷方式。

半导体制冷片制冷原理半导体制冷片(TE)也叫热电制冷片,是一种热泵,它的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

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运转是用直流电流,它既可制冷又可加热,通过改变直流电流的极性来决定在同一制冷片上实现制冷或加热,这个效果的产生就是通过热电的原理,上图就是一个单片的制冷片,它由两片陶瓷片组成,其中间有N型和P型的半导体材料(碲化铋),这个半导体元件在电路上是用串联形式连接组成。

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是: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电偶对时,在这个电路中接通直流电流后,就能产生能量的转移,电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头吸收热量,成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头释放热量,成为热端。

吸热和放热的大小是通过电流的大小以及半导体材料N、P的元件对数来决定。

制冷片的技术应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特种冷源,在技术应用上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1、不需要任何制冷剂,可连续工作,没有污染源没有旋转部件,不会产生回转效应,没有滑动部件是一种固体片件,工作时没有震动、噪音、寿命长,安装容易。

2、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功能,既能制冷,又能加热,制冷效率一般不高,但制热效率很高,永远大于1.因此使用一个片件就可以代替分立的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

3、半导体制冷片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再加上温度检测和控制手段,很容易实现遥控、程控、计算机控制,便于组成自动控制系统。

4、半导体制冷片热惯性非常小,制冷制热时间很快,在热端散热良好冷端空载的情况下,通电不到一分钟,制冷片就能达到最大温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电路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原理电路
本文介绍了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及其关联的电路。

一、原理
半导体制冷片是一种制冷片,其工作原理是将一定量的电源转换成可以使热耦合物排出的热能。

半导体制冷片有两种工作模式,即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1、自动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半导体制冷片是依靠电子控制系统来控制它的工作,它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自动调节它的芯片。

芯片与电源相连,电源通过一定的控制电路和控制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时间。

当电流通过芯片时,芯片会发出热能,这热能会使热耦合物排出,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2、手动模式
在手动模式下,半导体制冷片是通过用户控制控制板来控制其工作的,控制板上设有一个旋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旋钮上的时间,时间越长,则电流越大,从而控制到芯片发出的热能越大,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二、关联电路
1、自动模式
自动模式下的关联电路如下图所示:
2、手动模式
手动模式下的关联电路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原理主要为将一定量的电源转换成可以使热耦合物排出的热能,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其关联电路也有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