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PT课件
复合材料 第七章 复合材料的复合原则及界面

另外,对于成分和相结构也很难作出全 面的分析。 因此,这今为止,对复合材料界面的认 识还是很不充分的,不能以一个通用的模型 来建立完整的理论。 尽管存在很大的困难,但由于界面的重 要性,所以吸引着大量研究者致力于认识界 面的工作,以便掌根其规律。
46
第三节 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原则
界面粘结强度是衡量复合材料中增 强体与基体间界面结合状态的一个指标。 界面粘结强度对复合材料整体力学 性能的影响很大,界面粘结过高或过弱 都是不利的。
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抗电性、 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
(4)散射和吸收效应
光波、声波、热弹
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 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及耐热冲 击性等。
28
(5)诱导效应
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物)
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 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 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的弹性、低的
14
(3)纤维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不能相差过 大,否则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自动削弱它们 之间的结合强度。
(4)纤维与基体之间不能发生有害的化学
反应,特别是不发生强烈的反应,否则将引 起纤维性能降低而失去强化作用。
15
(5)纤维所占的体积、纤维的尺寸和分布必 须适宜。
一般而言,基体中纤维的体积含量越高, 其增强效果越显著; 纤维直径越细,则缺陷越小,纤维强度也 越高;
制备具有高冲击强度的避弹衣。
43
由于界面尺寸很小且不均匀、化学
成分及结构复杂、力学环境复杂、对于
界面的结合强度、界面的厚度、界面的 应力状态尚无直接的、准确的定量分析 方法;
44
所以,对于界面结合状态、形态、结 构以及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尚没有适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一、复合材料1、定义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的复合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
2、分类根据组成复合材料的不同物质在复合材料中的形态,可将它们分为基体材料和分散材料。
复合材料按分散材料形式不同可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粒子增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等;按基体材料不同可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
二、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体,添加增强纤维制得的一种复合材料。
它有许多优异的性能:(1)质轻高强。
若按比强度计算(强度与密度的比值),玻璃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不仅大大超过碳钢,而且可超过某些特殊合金钢。
特别是有机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更低的密度和更高的强度。
(2)耐疲劳性能好。
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能阻止裂纹的发展,金属的疲劳强度是其拉伸强度的30~50%,碳纤维/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是70~80%。
(3)耐热性强。
虽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不及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但随着高性能树脂和高性能增强材料的发展,它的耐热性也达到很优异的效果。
甲基二苯乙炔基硅烷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在500℃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
(4)介电性能好。
通过选择树脂基体和增强纤维可制备低介电损耗角正切(小于0.005)的复合材料.如,热固性丁苯树脂基、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
1、聚合物基体目前可供选择的树脂主要有两类:一类为热固性树脂,其中包括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酚醛树脂等,另一类为热塑性树脂,如尼龙、聚砜、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等。
聚合物的选择应考虑:A、基体材料能在结构使用温度范围内正常使用;B、基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C、要求基体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大于或者接近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以确保充分发挥纤维的增强作用;D、要求具有一定的工艺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第7章 复合材料(Ⅰ)

15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简写PMC) 2〉金属基复合材料 (Metal Matrix Composites,简写MMC) 3〉陶瓷基复合材料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写CMC) 4〉碳碳基复合材料 (Carbon-Carbon Composites,简写C/C)
22
表面改性前
表面改性后
表面改性后
§7.1 复合材料概述 7.1.4 复合材料的特性
1. 特点 ①不仅保持原组分部分优点,而且具有原组分不具备的特 性。 ②区别于单一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包括基体,增强体选 择,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分散状态。 ③界面具有特殊作用,基体和增强体的界面黏结状态影响
复合材料性能。
嫁接与复合=创新
13
7.1.2 复合材料的定义、命名和分类
3. 复合材料的命名
●增强体名称+基体名称+“复合材料”
如:玻璃纤维聚酯树脂复合材料。
●增强体名称+“/”+基体名称+“复合材料”
如: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突出强调(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强调增强体;如:碳纤维复合材料。
★强调基体;如: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目前复合材料存在的不足: ①横向拉伸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低。 ②断裂伸长率低,冲击韧性有时不好。 ③制造是产品性能不稳定,分散性大,质检困难。 ④老化性能不好。
⑤机械连接困难。
⑥成本太高。
28
§7.2 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
7.2.1 复合材料的基体和增强体
复合材料= 增强材料+ 基体
1. 基体
树脂基体
第七章 复合材料(Ⅰ)
§7.1 复合材料概述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由聚合物基体和强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首先,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是聚合物基体和强化材料。
聚合物基体通常采用树脂类材料,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而强化材料则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
这些强化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其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
首先是轻质性能,由于聚合物基体的密度较低,加上强化材料的高强度,使得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
其次是耐腐蚀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恶劣环境下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
此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设计自由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加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再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多样。
常见的制备工艺包括手工层叠、注塑成型、压缩成型等,其中注塑成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
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最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航空航天领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发动机零部件等;在汽车制造领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被应用于车身结构、内饰件等;在建筑材料领域,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被应用于地板、墙板、梁柱等。
可以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已经成为现代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综上所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相信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其无穷魅力。
《复合材料》PPT课件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疲劳破坏,具有较长的疲劳寿命, 适用于承受交变应力的结构件。
03
良好的减震性能
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能够吸收和分散振动能量,降低结构的
振动和噪音水平。
物理性能
耐高低温性能
复合材料能够在极端温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适用于高温或低 温工作条件。
良好的电绝缘性能
模压成型
缠绕成型
将预浸料或预混料放入模具中,在加热和加 压的条件下使其固化成型。
将浸渍过树脂的连续纤维或布带按照一定规 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脱模。
后处理与加工技术
热处理
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方式改善复合 材料的性能,如消除内应力、提
高强度等。
表面处理
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打磨、喷涂 等处理,以提高其外观质量和耐 腐蚀性。
原材料的预处理
对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进行清洗、干燥、筛分等 预处理,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成型工艺方法
手糊成型
喷射成型
在模具上涂刷脱模剂,然后铺贴一层基体材 料,再涂刷一层树脂,如此反复直至达到所 需厚度,最后固化脱模。
将树脂和增强材料分别通过喷嘴喷射到模具 上,通过调整喷射参数控制复合材料的厚度 和性能。
大多数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可用于电气设备和电子器 件的绝缘材料。
多样化的热性能
通过调整复合材料的组分和结构设计,可以实现不同的热性能要求, 如耐热性、隔热性或导热性等。
化学性能
耐腐蚀性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多种化学物质 的侵蚀,包括酸、碱、盐等,适 用于腐蚀性环境下的应用。
耐候性
复合材料能够抵抗紫外线、氧化、 潮湿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长 期保持稳定的性能。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PLS
PLS
插层聚合
缩聚
加聚
聚合物 溶液分散
聚合物 熔融分散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从材料微观形态的角度,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材料中粘土片层紧密堆积,分散相为大尺寸的颗粒状,粘土片层之间并无聚合物插入。
聚合物基体的分子链插层进入层状硅酸盐层间,层间距扩大,介于1-4nm,粘土颗粒在聚合物基体中保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层状堆积结构。可作为各向异性的功能材料
对相同尺寸和形状的梁进行振动试验的结果表明,对同一振动,轻合金梁需要9秒钟才能停止,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梁只需2~3秒。
过载安全性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特性
在纤维复合材料中,由于有大量独立的纤维,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的纤维数少至几千根,多达数万根。当过载时复合材料中即使有少量纤维断裂时,载荷就会迅速重新分配到未被破坏的纤维上,不至于造成构件在瞬间完全丧失承载能力而断裂,仍能安全使用一段时间。
.酚醛玻璃钢 耐热性最好, <350℃长期使用,短期可达1000℃;电学性能好,耐烧蚀材料,耐电弧。性脆,尺寸不稳定,收缩率大,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玻璃钢采光板
玻璃钢汽车保险杠
玻璃钢型材
透光型玻璃钢
体育馆采光
赛艇、帆船壳体
2、GF增强热塑性塑料 (FR-TP) 特点:
车用立体声音响喇叭
纳米材料是指含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尺度为1nm-100nm范围内的物质即为纳米物质。
Why nano? Why nanocomposite?
01
从界面角度:
是两相在纳米尺寸范围内复合而成,界面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产生理想的粘接性能.
从增强体角度:强度大,模量高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STATE COLLEGE UNIVERSITY
12
3.阻尼减震性好
复合材料有较高的自振频率,其结构一般不易产生共振。同时,复合 材料基体与纤维的界面有较大的吸收振动能量的能力,致使材料的振动 阻尼很高,一旦动起来,在较短时间内也可停下来。
4.可设计性好(力学设计、功能设计)
可根据所需制品对性能的要求,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
生活中常见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组成
复合材料由基体相和增强相两部分组成。
基体相是连续相材 料,把改善性能的增强 相材料粘结在一起,起 粘结剂的作用。 增强相为分散相, 大部分是高强物质,起 提高强度或韧性的作用
Contents
1 2 3
4 5
STATE COLLEGE UNIVERSITY
3-2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增强塑料
基体材料主要是环氧树脂,其次是热塑性塑料的聚乙烯、聚碳酸酯、聚酯等。芳香族聚酰胺 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抗拉强度大于GFRP,而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相似。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压延 性,与金属相似,而与其他有机纤维则大大不同。 抗拉强度大于GFRP,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相当,耐冲击性能优于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具 有压延性,耐疲劳性好于GFRP或金属铝。
03
其 他 纤 维 增 强 塑 料
04
STATE COLLEGE UNIVERSITY
16
1-1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
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是GFRP中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因环氧树脂的粘结能力最强, 与玻璃纤维复合时,界面剪切强度最高。机械强度高于其他GFRP。环氧树脂固化时无小分子放出 ,故尺寸稳定性最好,收缩率只有1%-2%,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易产生气泡,但 因添加剂少,很少发生鼓泡现象。 唯一不足的是环氧树脂粘度大,加工不太方便,成型时需要加热,室温下成型会导致环氧树 脂固化反应不完全。不能制造大型制件。
聚合物复合材料PPT课件

界面
组分材料之间存在界面,要有效发挥组分材料的作用, 良好的界面粘合是必须的
Figure - Interfaces between phases in a composite material: (a) direct bonding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hases
6
Figure - Possible physical shapes of imbedded phases in composite materials: (a) fiber, (b) particle, and (c) flake
7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层状硅酸Βιβλιοθήκη 纳米复合材料• 至少一维分散相尺寸 < 100 nm • 纳米效应 — 鲜明的性能特征 • 分类:
18
界面相
界面往往需要添加第三组分以增加粘合,第三组分 往往会形成界面相
Figure - Interfaces between phases: (b) addition of a third ingredient to bond the primary phases and form an interphase
20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
21
复合材料的历史
➢ 自然界的复合材料:树干、竹子等。 ➢ 钢筋混凝土:它是用有抗压的水泥,碎石或砖和抗拉钢筋
组合而成。 ➢ 历史上的复合材料 : ➢ 草秸增强泥巴筑墙、 ➢ 万里长城的糯米石灰浆、 ➢ 铜雀台的核桃油浸地砖、 ➢ 古埃及的木乃伊等
聚合物复合材料简介
1
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复合材料
2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5
• (3)界面的微观结构如下:
• 1 粉状填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
• 根据填料的表面能Ea和树脂内聚能密度Ec的 相对大小,可把填料分为:Ea>Ec,为活性 填料,Ea≤Ec,为非活性填料;
• 基体/松散层/致密层/活性填料,
• 基体/松散层/非活性填料
• 2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在总 体或微观结构上与上面的基本一致。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Continuous fiber Discrete fiber
Woven fabric
Using for laminated composites
*
10
Particle reinforc的形成与结构
• 界面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 一是基体与增强材料的接触与润湿过程,由于增强材料对基体分子的
各种基团或基体中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它优先吸附那些能够较 多地降低它的表面自由能的物质,因此界面聚合物层与聚合物本体结 构不同;
• 二是聚合物的固化过程,聚合物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变化使其分子处 在能量降低、结构最稳定的状态,形成固定界面。
• 高分子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即是将小尺寸的粒子高度弥散地分布在聚合物 基体中。
• 与纤维复合材料相比,粒子复合材料通常是各向同性的,承受载荷的主 要是聚合物基体材料,粒子材料起到阻碍导致塑性变形的分子链运动的 作用,因此粒子复合通常可以同时起到增强和增韧的作用。
• 粒子直径一般在0.01~0.1μ范围内时增强效果最好,直径过大时,引起应 力集中,直径小于0.01μ时,则近于固溶体结构,作用不大。
*
67
7.1.4.3 界面作用机理
• 1 化学键理论: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理论。认为偶联 剂是双官能团物质,其分子的一部分能与玻纤表面形成化 学键,而另一部分与树脂形成化学键,这样偶联剂把树脂 和玻纤表面牢固连接起来。在无偶联剂存在时,如果基体 与纤维表面上官能团起化学反应,产生化学键,也能形成 牢固界面。其在玻纤增强材料中因偶联剂的应用而得到证 实,也称偶联理论。
*
37
• 基体的特性与作用:
纵向拉伸性能主要取决于增强剂,但不可忽视
基体作用,基体将增强纤维粘接成整体,在纤 维间传递载荷并使载荷均衡,从而充分发挥增 强材料作用。至于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压缩、 剪切、耐热性能等与基体更密切相关。
1 基体材料必须是连续相,决不能是分散相;
2 基体当受热或外力冲击时,必须能够产生塑性流 动,而把能量传递给增强纤维;
face sheet adhesive honey comb
*
12
*
13
7.1.1 增强剂
玻璃纤维 碳纤维
芳纶纤维
*
14
强化纤维的功能
• 承受主要负荷 • 限制微裂纹延伸 • 提高材料强度与刚性 • 改善材料抗疲劳、抗蠕变特性 • 提高材料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
15
*
16
*
17
*
18
*
19
• 上述两个过程是连续进行的。如在热固性树脂借助固化剂固化过程中, 固化反应从固化剂所在的位置以辐射状向四周延伸,形成中心密度大, 边缘密度小的非均匀固化结构,密度大的部分叫胶束或胶粒,密度小 的叫胶絮。
• 在复合材料中,由于增强剂表面的吸附作用,因此越接近表面,上述 微胶束排列越有序。在增强剂表面形成的树脂微胶束的有序层称为树 脂抑制层,此抑制层中树脂力学性能与本体有很大差别。
• 2 物理吸附理论:认为两相间的结合属于机械铰合和基于 次价键的物理吸收,偶联剂作用主要是促进基体与增强剂 的完全润湿。其仅是化学键理论的一种补充。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7.1.2 基体
塑料 1. 热固性塑料:酚醛、环氧、不饱和聚酯、
有机硅、呋喃树脂等。 2. 热塑性塑料:聚乙烯、聚丙烯、ABS、
POM、PBT、PET、PC、 PPO 、PA、PTFE等。 橡胶 1. 合成橡胶:丁苯、顺丁、异戊、乙丙、丁基、 丁腈、硅橡胶等。 2. 天然橡胶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7.1.4 界面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一般是由增强纤维和基 体树脂两相组成,两相之间存在界面,通 过界面使纤维与基体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使复合材料具备了原组成材料所没有的性 能,并且由于界面存在,纤维和基体所发 挥的作用,是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
3 基体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耐热、耐候、耐水性, 不能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
4 基体与纤维的粘附性要好;
5 基体与纤维复合时,加*工应简单易行。
38
7.1.3 制造及成型方法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
11
Laminar Composites
• 层状复合材料是指在基体中含有多重层片状高强高模量增强物的复合 材料,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复合材料(层内两维同性)。多层粘合、表 面涂层高分子材料等也是层状复合材料。
• 层合结构复合材料由二维片状材料组成,单层材料在某一方向上具有 更高强度。
• 层压就是不同的层的简单粘合。这些粘合材料一般都是热固性塑料和 树脂。被粘合的材料可以是:纸张、布料、木材或者是纤维。
*
64
• 界面结构:包括界面结合力、界面的区域 (厚度)和界面的微观结构。
• (1)界面结合力存在于两相的界面间,形 成两相之间的界面强度并产生复合效果。 界面力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结合力指 材料的几何因素所产生的机械铰合力,微 观结合离包括包括次价键和化学键。
• (2)界面区是由基体和增强材料的界面再 加上基体和增强材料表面的薄层而构成。
*
66
7.1.4.2 界面的作用
• 复合材料复合效应产生根源是界面层的存在。 • 1 通过界面区使基体和增强材料形成一个整
体,并通过它传递应力。
• 2 界面的存在有阻止裂纹的扩展和减缓应力 集中的作用。
• 3 由于界面存在,复合材料产生物理性能的 不连续性、界面摩擦现象以及抗电性、耐热 性、隔音隔热性、耐冲击性等机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