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的花园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_考点06:语段综合(压轴模拟)(原卷版)

中考语文_考点06:语段综合(压轴模拟)(原卷版)

考点06:语段综合【2019年题组】1.【2019年中考浙江嘉兴、舟山卷】小舟阅读了研学方案,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嘉兴南湖有了初步印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南湖四季如画。

春天,(nèn)① ;夏日,荷花摇曳;秋季,菱香四yì② ;寒冬,银装素裹。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相聚南湖,或鸳鸯湖泛舟对弈,或烟雨楼吟诗作画,为南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美妙绝轮的画卷。

正是他们浓浓的南湖(qíng jié)③ ,赋予了南湖深厚的人文底蕴。

(1)书写时,有几个字词小舟用拼音代替,请你帮他补写。

(2)小舟不小心写了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帮他订正。

2.【2019年中考江苏盐城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暖阳拂煦.,惠风和畅。

透过飞机舷窗(俯瞰凝视)广袤.大地上的翠绿、金黄、深黑、浅灰、银白……大片大朵的色块,像无数巨型花朵,扑面而来。

那是田野、河流以及村庄的房舍屋脊勾lè出的色块与线条,这些在机翼下zhàn放的花朵,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为文中横线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

3.【2019年中考内蒙古呼和浩特卷】阅读下面的语句,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为句子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1)索溪峪的山,是一种páng bó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峰峦起伏,绵亘.蜿蜒。

这种美,是一种不拘一格、令人心荡神驰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或旁逸斜出,自成姿态,崛.起题毫“斜山”。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

它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A.铸成B.铸造)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C.闪现D.闪动)出来被我们看见。

4.【2019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2021—2022全国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真题练习

2021—2022全国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真题练习

2021—2022全国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真题练习(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

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

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

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

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

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

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

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

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抑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

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

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

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

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

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必刷卷(四)(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必刷卷(四)(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必刷卷(四)一、语段阅读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砌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jī()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亢奋( )jī绊(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改为“___”;“___”改为“___”(3)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个句子。

(4)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①;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②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注】①茹:吃。

②膏:用油脂涂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引凄异B.是谷也,宅幽而势阻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友人李愿居之居天下之广居D.与之酒而为之歌曰其名为鲲3.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131014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131014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大屯矿区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月考语文试卷(2013.10.14)(注意: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此卷为试题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7题。

(19分)乡土情结(1)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得意时想到它。

失意时想到它。

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风尘碌碌,海天茫茫,更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

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异乡人”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并忙不迭地询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2)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星一月,一草一木,一时一俗,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

(3)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严峻的现实: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

明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金矿、铁路、种植园里,渗透了他们的血汗。

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评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评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评析经过备课组的集体评议,我们认为,此套试题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试题特色。

(一)、采用板块结构,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时间。

试卷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个板块,其分值分别为33分、37分、50分,分值比例分别为28%、31%、41%,全卷共8页,24个小题,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

符合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

试题结构简约、合理,题量、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避免了考试的烦琐化,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答题时间,有利于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素养。

(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凸显时代感。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试题自然也应加强与学生生活与时代的联系。

试题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如部分语料的选取就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涉及到莫言获奖、小悦悦事件、中博会、终身学习、战争与和平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综合性《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打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无疑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能力。

(三)、设置开放性试题,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试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纯记忆性的题目仅6分。

这些形式灵活多样的主观性试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如第12题,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第23题,要求对异乡人进行150字左右的肖像描写。

这些题目都意在突破以前语文命题内容烦琐、形式僵化、答案惟一的弊端,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的弹性,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与创造性,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四)、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试题阅读板块分为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分值占全卷的31%。

现代文阅读有以下亮点:1、选文文质兼美,《天上种的花》《异乡人的花园》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2、在设题上,全面考查了学生信息搜集与筛选、主旨探究、句子分析、标题含义、字词赏析等能力,既重视整体感知,也重视局部探究;既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又注重能力考查的层次性,既重一般阅读能力的考查,又重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考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

【概念阐释】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主要方式是叙述,还要辅之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叙述是通过一般记叙和述说的交代,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

描写是在需要具体刻画的地方,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刻画,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叙述和描写常常结合起来使用,阅读时能充分注意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会起很大作用。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既要能指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中心、材料的详略,分析各种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作用,又要理解议论、抒情、说明的句子。

【阅读技法】正确理解记叙文中五种表达方法的作用,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分析人物形象至关重要。

因此,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根据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来理解分析。

记叙是为了使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是为了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

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所谓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记叙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记叙文,抓住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句子,才是把握住了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依据,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接受美的熏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

第三单元专项练习(语言文字运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狄更斯十五岁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靠自学掌握了复杂的速记技术,当上了民事诉讼法庭的审案记录员,接着又充任报社派驻议会的记者。

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同时,他还练就了奋笔疾书、的写作本领。

他曾爱上一位富家千金,因阶级地位悬殊而遭到拒绝。

他没有因此而,反而更加奋发向上。

他领到大英博物馆图书室的借书证,拼命读书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他善于向生活学习,社会上各色人物的、生活习性、矛盾纠纷都是他观察研究的对象。

(),他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23岁时他就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赢得声名,从此事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蹴而就萎靡不振声情并茂一帆风顺B.一挥而就自甘堕落言行举止如日中天C.一蹴而就自甘堕落声情并茂如日中天D.一挥而就萎靡不振言行举止一帆风顺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B.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比同龄人有了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C.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丰富而深刻的认识。

D.这两项工作使他年纪轻轻就有了同龄人无法比拟的对社会人生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比常人更勤奋的学习,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受社会上各色人物的长期影响C.生活积累的雄厚,加上他特殊的天赋D.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研究【答案】1.D2.C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完成。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成了。

根据语境,此处是指“写作”,应选“一挥而就”。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一)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在现实层面的飞速进展,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似乎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

如果从所谓“文学反映现实”的维度来看,中国的城市文学的“黄金年代”确实也该到来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大量城市文化生态与生活经验,应当在当代作家的创作中得到呈现。

但是在现实中:城市文学的经典作品还很少,某种书写城市的范式也未形成。

当然,这也是探讨城市文学的趣味所在;它是一个正在生长的新领域,可以成为不同书写的试验场。

虽然很多作家生活在城市,也有丰富的城市生活经验,但相比乡土写作,城市写作的难度更大。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文学背后的素材与经验,往往是过于个体化的,这导致城市文学难以形成所谓“共识”,甚至连相通的读者圈层都没有。

在各自熟悉的领域耕耘的作者,对应的读者,往往也是“小圈子化”的。

书写城市远比书写乡土不容易,也更难引起读者的认同与共鸣。

在那些经典的乡土文学中,不论是高密东北乡的沸腾与野性,还是黄土高原上的坚韧与抗争,或是沿海小村的凋败与萧瑟,它们的文学风景或许是不同的,但乡土叙事中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却是差异不大的。

熟人社会、贫穷困苦、野蛮与文明的交织……这些“经典元素”在大多数乡土文学中都有,乡土作家的创作风格或许不同,但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具备的生活经验,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乡人的花园阅读题及答案
《异乡人的花园》阅读原文
⑴我家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了一个异乡人,他三十一二岁,朴实敦厚,每天蹬着三轮车去城里贩卖茶叶,赚着城里人的钱。

⑵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⑶下午,我远远地看见他回来,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⑷我常常见他不经意地在路边忙碌着什么,他平常的身影,平常的举动,让我匆匆一瞥,便再也没有什么印象。

⑸不知不觉中,我家四周的小路平整了许多,小路两旁也被人修葺得齐齐整整,尤其是门前杂乱荒废的一块地,慢慢地竟显得有模有样。

这大概就是他的杰作吧。

⑹冬去春来,我家门前荒弃多年的空地突然开满了鲜花,月季、鸡冠花、紫菊、彩雀、剑兰、芍药,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花,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这些花在园中排列有序,整齐得如同计量过,鹅黄、嫩绿、桃红、褐橘……罗列分明,绝无掺杂,紫菊花间插在埂上,清晰地把小小的花圃不规则地分成好几部分,像荷兰名贵的花园,这简
直是园艺大师的杰作!而小路两边花团锦簇,轻轻走过去,花香满径,令人心动神漾。

⑺我家霎时热闹起来,看花的人如同赶集一样,络绎不绝,人们都好奇地打听异乡人的来历,异乡人只是微笑着,接受着人们惊奇的目光。

而我的母亲,则是满心的喜欢,为拥有这样独具慧心的房客颇感自豪。

⑻因为异乡人的到来,我家也改变了许多,馨香环绕的环境,带给全家无比的舒适。

那座落在花园中的家,在众多邻居中,显得十分的别致和美丽,推门而出,扑面而来的是满园滚滚的花香。

⑼异乡人生意忙完后,随手修葺着花圃的模样,及时地点播着种子,任季节变换,花园里总有鲜花盛放着,时常带给我们惊喜。

⑽有一次,我看见他摘一朵橘黄色的金针花给一个看花的小女孩,我惊奇于他的眼力,他摘的正是此时满园鲜花里最亮眼最灿烂的一朵。

小女孩轻轻地把花捧在手中,入眼处,是一掬的高贵。

⑾他告诉我母亲,“我也有女儿。


⑿“几岁啦?”
⒀“五岁。


⒁“现在呢?”
⒂“跟她母亲在乡下呢。

”他平静地说完,又补上一句,“我要在她来之前把花园准备好。


⒃原来,这满园的鲜花,是他准备给女儿的。

⒄再回首,万千红绿中,一个平凡普通而又拥有花匠一般手艺的人,当他无意中美丽了人们的眼睛的时候,其实在他心灵深处,早已刻意开辟了一片独享的花园,那片花园永远是盛放着的,无论他在何时何地。

《异乡人的花园》阅读题目
16、整体把握文意,说说本文标题“异乡人的花园”中的“花园”有什么含义?(4分)
17、品析加点的词和句子(4分)
(1)早晨,他吆喝一声,便消失在城郊尚未修好的坎坷路上。

(2)哼着小调,开门,卸货,还随手把铁门前的砖扔出好远。

18、第(6)段详写“异乡人的花园”突出了花园的什么特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9、揣摩“异乡人”的思想情怀,用第二人称“你”的口吻,写一段赞美他的话。

(3分)
20、假如你是文中的“我”,面对文章第六段的情景,会有什么
感想呢?(2分)
《异乡人的花园》阅读答案
16、异乡人打理的花园(1分);心灵的花园(1分),即美好的生活情趣,豁达的心胸,美丽善良的心灵,父亲爱女儿的深挚感情(2分)
17、品析加点的词和句子(4分)
(1)“消失”一词,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异乡人勤劳、忙碌,为建设美好生活而不辞辛苦的动人形象。

(2分)
(2)通过对异乡人情态和一连串动作的描写(1分),勾勒出一个勤劳善良、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的做工人形象。

(意思接近即可)
18、特征:妖娆(意思接近即可); 整齐(每点1分,共2分)
作用:以自然的花园衬托异乡人心灵的花园,(1分)表现异乡人美好的生活情趣,豁达的心胸,美丽善良的心灵,爱女儿的深挚感情(1分)(参考)
19、(3分)异乡人--你是伟大的父亲,时刻为女儿着想;你是生活的强者,面对艰苦乐观豁达,热爱生活;你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美丽的花园,装点着自己,也装点着别人。

(用第二人称0.5分,扣住人物内心世界2分,表述有层次,语言好0.5分。

)
20、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