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导学案一、复习旧知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2.实战演练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选自朱自清《背影》上面一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3.课文回顾,请同学们写出环境描写出自哪篇课文?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二、新课预习《因为爱情》预习要求:标出自然段,读文章至少2遍。
因为爱情(xx)我的爷爷和奶奶是人人羡慕的一对老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37载的岁月。
奶奶最爱带丝巾,因为爷爷觉得奶奶戴丝巾的样子最漂亮。
每年,奶奶生日的时候,爷爷都会送给奶奶一条精美的丝巾作为爱的礼物。
37年来,从未间断过。
奶奶珍藏着爷爷送给她的每一条丝巾。
那一年,爷爷查出患了重症。
家里人虽然没有告诉爷爷病情,但是爷爷还是从奶奶伤感的神情中察觉到了真相。
就在那一年的春天,在西湖边上,爷爷最后一次送出了丝巾……六年前的秋天,66岁的爷爷不幸去世了,把奶奶遗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
没有了爷爷的日子,生命变得黯淡无光。
奶奶时常坐在摇椅上发呆,回忆那些相爱的时光。
她不知道如何打发一个人孤单的没有爷爷的日子,于是,年近古稀的她去艺校报名学习吉他弹奏,她想用琴声、歌声表达对爷爷的思念。
有了音乐相伴,她的心情也慢慢明朗起来。
每一天的早晨或是黄昏,她系上爷爷送给她的丝巾,抱着吉他,来到和爷爷相遇的西子湖边,唱歌给他听。
又是一个秋天,奶奶抱着吉他来到了爷爷的坟前……。
《写作__审题立意导学案》

《写作__审题立意》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掌握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深度。
一、导入引导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简要复习审题立意的观点和作用。
2. 提出问题:“为什么审题立意在写作中如此重要?”3. 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审题立意对写作的影响。
二、理论讲解1. 定义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指在写作之前,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和思考,确保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审题立意:-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每个关键词的含义;- 分析题目标要求,确定写作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思考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确保内容紧扣主题;- 在写作过程中,时刻回顾审题立意,保持主题的一致性。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篇文章,让学生分组进行审题立意分析,比较不同组的审题立意结果。
2. 让学生讨论各自的审题立意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并进行订正。
3. 引导学生总结有效的审题立意方法,分享给全班同砚。
四、实践演练1. 给学生几道写作题目,让他们进行审题立意,并展开写作。
2. 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息回顾审题立意,确保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清晰明确。
3.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效果,互相评判并提出建议。
五、教室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要注重审题立意,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深度。
六、作业安置1.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话题,进行审题立意,并写一篇短文。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重审题立意,确保文章贴合主题,内容充实有深度。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更加优秀的文章!。
小学作文习作指导导学案模板

小学作文习作指导导学案模板五年级作文作指导导学案第一单元:创编童话故事课型:作指导研究内容: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致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的乐趣,在人物发生的生动、具体的情节中,体现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作目标:学会创作童话故事,通过想象丰富、拟人化和告诉道理等特点,传达一个深刻的道理。
导学过程:一、素材搜集引导学生收集童话故事的素材,包括人物、情节、场景等。
二、审题指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童话故事,分析其特点,如想象丰富、拟人化和告诉道理等。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创作故事时需明确主题,列出提纲。
三、启发构思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确定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并明确想要表达的道理。
学生可根据提示自由想象,创作故事。
作要求:1、选取书中列举的三个形象作为主要人物。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理清楚。
3、明确文章主题,也就是想要表达一个什么道理。
4、写之前,要先列一个提纲。
5、题目自拟。
范文:题目:小狗的勇气主人公:小狗、小猫、老鼠故事情节:有一天,小狗和小猫在玩耍,突然看到老鼠从角落里溜走。
小狗想去追老鼠,但小猫劝他不要冒险。
小狗坚定地说:“我要证明自己的勇气!”于是,小狗开始追老鼠,一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最终,小狗成功地抓住了老鼠,成为了英雄。
道理:勇气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小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狗的勇气和毅力,他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迎接成功的到来。
作文导学案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写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断,回顾《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略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 .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环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教学难点:把人物动作、神态写得细腻感人。
学习过程复备栏(一)复习《师恩难忘》,明确写法。
1.指导学生重读《师恩难忘》。
(1) 师恩“难忘”,师恩“深重”,田老师教了作者4 年,发生的事不少,作者选择了什么事来写?为什么要回顾这件事呢?(2) 读了文章,我们宛然“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受呢?2 .学生朗读思量,教师检查点拨。
3.师生共同小结:由此可见,写人要选好典型事例,还要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二)学习例文《我的班主任》,领悟写法1 .自读例文,想一想:(1) 作者选择的事例有什么特点?(2) 作者是怎样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把描写冯老师动作、神态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 .分小组讨论、交流。
(1) 选取生活中的日常小事,从“小”处见“大”。
(2) 写时抓住了人物动作、神态来描写,细致入微,具体感人。
如“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一双眼睛望着我”……(3) 相应地写出“我”的感受和反应。
(三)阅读习作要求,运用写法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要求:“我们的成长无不渗透着老师的心血。
像上面上课时纠正写字姿式之类的事,哪个老师没做过?”启示学生回顾所有教过你的老师(包括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
确定其中一个,选择他(她)匡助、教育你的一两件事,认真想一想后来再写下来。
2.选材:老师关心匡助你的事有哪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3.组织讨论:怎样才干把这件事叙述得生动具体4.拟题,完成初稿。
5.组织修改。
作文导学案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2、写一种动物1、能读懂例文,知道作者是抓住鸽子的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的特点,把鸽子写得很有情趣的。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导学案一、寻找载体(一)中考优秀作文赏析(2013年半命题作文“找回——”)找回那把蒲葵扇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题记小院,外婆,蒲葵扇。
蒲葵扇摇啊摇,摇落了一地的星光碎影,摇出了蒲葵扇间的盛夏童年。
月儿弯弯,星光闪闪。
一个盛夏的夜晚,蝉不停地嘶叫,空气有些稠,只有那棵歪脖老槐树下还有些许流动,我与外婆,便在这树下乘凉。
待外婆铺好凉席,穿着粉色小凉鞋的我便滴溜溜地跑过来,依偎在外婆怀里。
只见外婆拿出一把崭新硕大的蒲葵扇扇了起来。
扇面油亮亮的,扇柄也被捆得格外结实,扇边还没来得及整掉的线头飞舞起来。
风迎面而来,我心中的柔软被触碰了一下,却只是冲外婆傻傻的笑:原来外婆怕我不适应没有空调的夏夜,硬是挪着小脚跑到三里外的集市上挑了把最大的蒲葵扇。
于是我就在这清凉的“晚风”中,在外婆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在这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甜甜睡去……蒲葵扇摇啊摇,摇落了一地的星光碎彩,摇出了小院十载春夏秋冬。
月光灿灿,星光淡淡。
还是一个夏夜,我回家探望外婆。
仍在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乘凉,我们仰望星空。
不适意!有些烦恼地翻找,终于在箱底找到了那把久违的蒲葵扇,又瞧瞧外婆鬓间的汗水,便给外婆扇了起来。
外婆感觉到了,用微显浑浊的眼望着我:“好,好,乖孙女长大了。
”一切仿佛与记忆重合了,只不过人调换了,扇老了:扇面已然发黄,甚至有裂纹,扇柄“吱呀吱呀”地发出响声,扇边也被补了又补。
于是在这清凉的晚风中,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在这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祖孙俩仰望着星空……蒲扇是一种回忆,是爱,承载着那份淡淡的祖孙情。
而今,为了学业,已有多少时日不曾再见到这把蒲葵扇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找回那把蒲葵扇,找回那时隔多日的浓浓情。
方法探究:使用载体注意:(二)阅读文章,进一步体会载体的作用阅读下面几篇美文,说一说文章的载体、思路、表达的情感。
老海棠树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写作导学案》

《写作》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写作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2. 掌握写作的基本因素和技巧;3. 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导学内容:一、写作的定义和重要性写作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一种艺术。
它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图和观点。
二、写作的基本因素1. 主题:写作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是文章内容的核心。
2. 结构:文章的组织框架,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3. 内容:文章的具体内容,要求真实、准确、具体。
4. 语言:文章的表达方式,要求清晰、简洁、生动。
三、写作的技巧1. 阅读:多读书、多看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和经验。
2. 思考:深入思考主题,明确观点和论据。
3. 计划:制定写作计划,确定文章结构和内容。
4. 修改:再三修改文章,提高表达准确性和流畅性。
导学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入一则短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二、讲解1. 介绍写作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2. 分析写作的基本因素和技巧,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关键要点。
三、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个写作题目,要求他们根据所学因素和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2. 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修改,提供互相反馈和建议。
四、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强化对写作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安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完成一篇短文,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互评和讨论。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通过引入、讲解、练习、总结和作业等环节,全面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观点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进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作文导学案

小学作文导学案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逻辑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作文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
一、叙事文导学案叙事文是小学作文中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主要是通过描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共鸣。
学生在写叙事文时,可以围绕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开,通过人物形象塑造、事件描写、情节设置等方式,让文章情节连贯,引人入胜。
写作要点:1.明确故事情节,确定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2.注意人物形象刻画,让人物活灵活现;3.细节描写要生动具体,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4.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符合作文题材要求。
二、记叙文导学案记叙文是小学作文中的又一种常见体裁,主要是叙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个人物的故事,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环境描写,展现主题的情感内涵。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或感受,呈现出真实的情感和观点。
1.确定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的写作方式,让故事情节清晰有序;3.注意环境描写,为故事增添生动感;4.语言要质朴自然,表达情感真实。
三、议论文导学案议论文是小学作文中较为复杂的一种作文体裁,主要是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引导读者接受或认同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写议论文时,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论点,提出有力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
写作要点:1.明确议论文的主题和立场;2.提出明确的论点,结构清晰,逻辑严谨;3.举例论证,引用事实和数据,增加论据的可信性;4.语言表达要简练明了,引人深思。
四、应用文导学案应用文是小学作文中实用性强的一种作文体裁,主要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写的文体。
学生在写应用文时,需要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按照规范的格式和结构进行写作。
1.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根据不同的应用文种类选择适当的写作方式;2.按照应用文的格式进行写作,如书信、通知、便条等;3.语言要规范得体,表达清晰准确;4.结尾要明确主题,提醒读者采取相应的行动。
七年级《作文指导》导学案

作文指导(2课时)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学教目标1、激发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思考周围事物;3、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观察到作文写作的转化。
4、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学教重点:激发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周围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教过程:一、预习导学:.我们透过观察这一“窗口”,可以感知社会生活,认识自然现象,了解身边的人和事,获取和积累丰富而新鲜的写作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重视观察,学习观察。
要真正做到有话可写,关键还在于掌握观察的方法。
那么,如何观察呢?1、观察要有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抓住其特点,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理清其内在结构、本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准确、生动。
观察周围的事物,可按时间、空间或事物的性质、特点、发展的顺序、作者观察的角度等确定观察的顺序,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由人及物,从整体到局部由物及理等观察有序,语意才明朗;观察若无序,主次就颠倒。
2、观察要抓住特点。
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观察时要努力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观察事物,要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还要用心思考,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捕捉事物的特点。
3、观察时要展开想象和思考。
任何一篇作文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即通常说的主题。
通过运用方位观察、主次观察、时序观察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真实地写下来,按顺序、抓特点,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这样的文章只是让我们看到了形,尽管是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的形,但就犹如一尊雕塑,有骨架而没有血肉。
要把我们的观察所得描写得有血有肉,就要展开合理的想象联想和思考。
由物及人,由事及理、由此及彼,由过去及未来,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翱翔,就能让一切难以表达的东西在有所思中变得豁然开朗。
可以借助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所写事物更生动传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一、复习旧知
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2.实战演练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简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丰腴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进去吧,里边没人。
”
——选自朱自清《背影》上面一段文字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3.课文回顾,请同学们写出环境描写出自哪篇课文?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二、新课预习《因为爱情》
预习要求:标出自然段,读文章至少2遍。
因为爱情(xx)
我的爷爷和奶奶是人人羡慕的一对老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过37载的岁月。
奶奶最爱带丝巾,因为爷爷觉得奶奶戴丝巾的样子最幽美。
每年,奶奶生日的时候,爷爷都会送给奶奶一条精致的丝巾作为爱的礼物。
37年来,从未间断过。
奶奶珍藏着爷爷送给她的每一条丝巾。
那一年,爷爷查出患了重症。
家里人虽然没有告诉爷爷病情,但是爷爷还是从奶奶伤感的神情中察觉到了真相。
就在那一年的春天,在西湖边上,爷爷最后一次送出了丝巾……
六年前的秋天,66岁的爷爷可怜去世了,把奶奶遗落在这个纷纭的世界。
没有了爷爷的日子,生命变得黯淡无光。
奶奶时常坐在摇椅上发呆,回忆那些相爱的时光。
她不知道如何打发一个人孤独的没有爷爷的日子,于是,年近古稀的她去艺校报名学习吉他弹奏,她想用琴声、歌声表达对爷爷的思念。
有了音乐相伴,她的心情也慢慢明朗起来。
每一天的早晨或是黄昏,她系上爷爷送给她的丝巾,抱着吉他,来到和爷爷相遇的西子湖边,唱歌给他听。
又是一个秋天,奶奶抱着吉他来到了爷爷的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