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神话传说故事
【神话故事】神话故事 黄帝擒蚩尤

【神话故事】神话故事黄帝擒蚩尤在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有一位叫黄帝的英雄。
他非常强大,勇敢无比,更重要的是,他深受人民的爱戴。
在那个时代,蛆虫盘踞,妖魔横行,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有一天,黄帝得到了一个消息,说有一位恶魔叫蚩尤正在南方作乱,掳走了很多人民,还祸害了很多村庄。
黄帝不禁愤怒了,他决定亲自前往南方,平息蚩尤的气焰,为百姓做主。
黄帝带领着无数勇士,迈着铿锵的步伐,奔向了南方。
经过长期的艰苦远征,黄帝终于来到了蚩尤的巢穴。
这个巢穴位于一座险峻的山峰之中,据说巢穴周围有一片烈火,数百只凶狠的魔兽把守其中。
黄帝不畏艰险,带着勇士们冲过魔兽的包围,来到了巢穴的入口。
巢穴非常阴暗,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恶臭气味。
黄帝紧紧握住手中的神剑,一步一步地深入巢穴。
突然,他感到一股强大的能量正在向他袭来。
抬头一看,蚩尤居然出现在他的眼前!蚩尤是一位高大威猛的恶魔,身穿黑色盔甲,手持一把巨大的战斧。
他凶恶地盯着黄帝,发出一声怒吼。
黄帝没有退缩,他挥舞起手中的神剑,与蚩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斗异常激烈,黄帝的神剑闪耀着金光,剑锋快速无比,每一次劈砍都带出一道炽热的火焰。
蚩尤的战斧也是异常凶猛,每一次挥动都让山峰颤抖。
两者你来我往,战斗的场面异常惊心动魄。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搏斗,黄帝终于斩倒了蚩尤,将他擒获。
他奋勇杀敌,为百姓赢得了宝贵的和平。
蚩尤的战败,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远处的村庄里传出了欢呼声,人们纷纷赶来向黄帝表达敬意和感谢。
他们都看见了黄帝的英勇战斗,擒获了恶魔蚩尤,解救了被掳走的人民。
黄帝听到人们的呼喊声,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满足。
他并没有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地努力,为人民谋福祉。
他带领人民修复了被蚩尤破坏的村庄,建立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
从此以后,黄帝成为了人民的英雄、神话中的传说。
他的英雄事迹被口耳相传,流传至今,成为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的象征。
每当人们想起黄帝擒蚩尤的故事,都会被他的英勇和无私精神所感动,也被他为人民付出的奉献所鼓舞。
精选六则黄帝的传说故事最新8篇

精选六则黄帝的传说故事最新8篇黄帝传说故事篇一有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
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
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
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
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
是大祥的征兆。
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
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
天老回答说,这是河图洛书要出的前兆。
于是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
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
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
接着就有黄龙捧图自河而出,黄帝跪接过来。
只见图上五色毕具,白图蓝叶朱文,正是河图洛书。
于是黄帝开始巡游天下,封禅泰山。
他听说有个叫广成子的仙人在崆峒山,就前去向他请教。
广成子说:“自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聚而雨,草木不枯则凋。
日月光辉,越发的缺荒了。
而佞人之心得以成道,你哪里值得我和你谈论至道呢?”黄帝回来后,就不再理问政事。
自建了一个小屋,里边置上一张席子,一个人在那里反省了3个月。
而后又到广成子那里去问道。
当时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跪着膝行到他跟前,问他如何才得长生。
广成子蹶然而起说:“此问甚好!”接着就告诉他至道之精要:“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妆形,无摇妆精,方可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如此,神形合一,方可长生。
”说完,广成子给了他一卷《自然经》。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
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
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进入仙境。
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
有几个小臣,也想随他升仙,便匆忙间抓住了龙须。
结果龙须断了,这些小臣又坠落到地上。
黄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黄帝的民间传说故事黄帝的民间传说故事:取名轩辕由于常年累月的迁徒游牧生活,各种笨重的东西都要人担肩挑,每迁移一次都给先民们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
遇上女人生孩子,老人生病,更是叫若连天。
黄帝为此事也是经常唉声叹气,但又不得不迁移。
有一次,黄帝带领他的先民迁移到北方黄土高原。
这里森林茂密,地形平坦,便于长期生存。
他们刚刚居住下来,有一天突然狂风大作,黄帝立即命全部先民,人人抱树,个个藏身,以防狂风卷走,黄帝只顾别人的安危,不料,自己头上戴的遮太阳的大圈帽,被狂风吹掉。
他连忙抓住一棵小树,就地蹲下。
黄帝发现他的大圈帽被狂风吹得就地滚动,并不倒地。
这是啥原因呢?黄帝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滚了不到一丈远又倒了。
黄帝自小就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沉思了很久;然后,再扎了一个圆圈,给两个圆圈中间扎了个十字架,又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扎在这根树枝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
这次虽然没有倒,滚不了多远就停下来。
这时,常先、风后、仓颉一起走来,问黄帝在干什么?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向三位参臣诉说了一遍。
智多谋广的风后,连忙剥了一条树皮,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横杆上,一手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一直滚动着,并未倒地。
黄帝一看,突然哈哈大笑,一下醒悟过来。
他叫常先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四个木圆连在一起,好比四个车轮,稳稳当当向前滚动着,再也不怕倒地。
风后看后,好像脑子里一下也醒悟过来,他命常先去采石场弄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
不到半天工天,两个圆形石盘就做成了。
风后从中间横安一根木棍。
木棍中间绑了一条草绳,叫常先拉上使劲往前跑。
后边跟随了一群先民看热闹。
仓颉连忙向黄帝说:我给这个东西起个名,叫做“车”。
黄帝深思了半天,表示同意。
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轩辕的功劳,仓颉和各位大臣商议;命车为“轩辕”。
因黄帝当时还没有一个正式名字,就以“轩辕”命名,作为黄帝正式名字。
这就是“轩辕”的来历。
黄帝自从被先民们拥戴为尊长,还没有一个正式“职称”大臣们先后给黄帝起了很多尊称,黄帝都不同意。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大全

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大全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身负着浩荡的历史与辉煌的文化。
在古代中国神话中,黄帝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的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韧精神。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黄帝的神话故事,一起来领略一番这位神奇的人物吧。
故事一:黄帝与蚩尤的战争相传在遥远的古代,黄帝族群与蚩尤族群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蚩尤是蛮夷族群的首领,妄图侵略中原。
面对蚩尤的猛烈攻势,黄帝毫不退缩,带领着自己的族人英勇抵抗。
经过多次激战,黄帝终于率领黄帝族群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象征,同时也凝聚着黄帝的智慧和领导才能。
故事二:黄帝与素女嫦娥黄帝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篇中也曾提及黄帝与素女嫦娥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黄帝遇到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二人彼此倾心并决定结为夫妻。
然而,黄帝却意外罹患重病,无法与嫦娥共度余生。
为了给嫦娥一个安定的生活,黄帝决定将嫦娥与众女共同安置于天宫,成为群星之间最美丽的仙女。
这个故事讲述了黄帝的坚贞爱情和为了保护妻子的无私奉献。
故事三:黄帝与神农斗法相传神农氏是黄帝的师傅,他精通草木的性质与功效,对于世间万物非常了解。
而黄帝则是他的天才弟子,拥有过人的智慧和灵性。
一天,黄帝与神农决定进行一场较量,看谁能更好地发挥出草木的特性。
在比试中,神农选择了牛黄草,用火炙烤后才发现草的特性大为降低。
而黄帝则选取了葛根,通过煎炸后发现葛根的特性增强。
这场较量展示了黄帝的智慧和对草木的深入研究。
故事四:黄帝与精卫填海黄帝与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中国神话中的经典之作。
相传古代大洪水席卷了人间,民众生活陷入困扰之中。
黄帝下旨要求四山之精化身为四位大鹏,舍身投入洪水作战。
然而,来自四面八方的洪水使得黄帝无法阻止,他只好亲自前往前线寻求解决之道。
面对洪水,黄帝密谋构建了一座巨大的大坝,阻挡住洪水的疯狂冲击。
在黄帝的坚持和智慧之下,洪水被成功驱散。
为了表达对黄帝的感激之情,精卫化身为一只小鸟,每天辛勤地从海中取泥砌坝填海。
中国神话故事-黄帝统一华夏

中国神话故事-黄帝统一华夏(始祖神)黄帝,号轩辕氏,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也被称为黄神。
很久以前,信奉黄帝的黄河上中游地区的人们组成部落联盟,称为“有熊氏”。
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过着游牧的生活,而是在平坦肥沃的土地上定居。
有熊氏越来越强大,一些小的部落也逐渐归顺。
不过,为了争夺土地等资源,各个部落之间经常产生争斗。
信奉炎帝的“烈山氏”就和有熊氏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本来,两个部落联盟和平相处,甚至相互联姻,可是渐渐地,他们却为了争夺领地,开始互相敌视。
终于,矛盾不可调和,双方在阪泉这个地方发动了战争。
他们出动了全部力量,凝聚了大大小小的部落,战士们高举绘着熊、虎、豹等图腾的旗帜,声势浩大地展开进攻。
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经过三次大战,黄帝一方才取得了胜利。
从此,烈山氏的一部分部落在首领的带领下归顺黄帝,而剩下不愿归降的部落则重组在一起,打着炎帝的旗号进行反抗活动。
这些人的首领叫榆罔氏。
榆罔氏决心向黄帝复仇,洗刷失败的耻辱。
他骁勇善战,刀枪不入,皮肤比钢铁还要坚硬,是远近闻名的英勇斗士。
榆罔氏带领和他一样能征善战的部下,拿着锋利无比的武器向黄帝开战。
依靠非凡的战斗力,这支勇猛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
双方在涿鹿这个地方,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战争,比阪泉之战还要激烈。
“咚!咚!咚!”兽皮鼓响起,战士们的呐喊声震彻天地。
榆罔氏的军队非常顽强,黄帝和他打了九场战争,依然没有赢。
榆罔氏用法术使大雾弥漫,困住了黄帝的军队。
大雾整整三天都没有消散,榆罔氏趁机进攻,打得黄帝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他还请来风神飞廉、雨师等帮手,一时间风雨大作,天地变色,黄帝陷入了困境。
“这可怎么办呢?”黄帝沉思道。
有了众神的帮助,榆罔氏如虎添翼,更加不可战胜了。
“我也要请求帮助。
”黄帝让风后用指南车辨别出了飞廉的位置,率军进攻飞廉,风渐渐变小了。
紧接着黄帝命令旱神女魃:“请让雨停下吧。
”女魃作法止住了雨,天空重新变得晴朗,黄帝的军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黄帝、炎帝,都是同样是上古时期的人物,而也同样是属于对中华民族最为大的始祖。
那你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篇【1】很古老的时候,在湖北、湖南有一个很大而有诗意的湖,叫去梦泽。
湖北的那一部分叫云泽;湖南的这部分叫梦泽。
当年轩辕和神农合兵追赶蚩尤,蚩尤头上戴的牛角也打掉了,眼看就要被捉住,于是便吐出了漫天大雾,使轩辕和神农的人马迷住了眼睛,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蚩尤率领残兵败将,不知逃到哪儿去了?轩辕气得叹气;神农急得跺脚。
后来,轩辕发明了指南针,便和神农商量好,赶制了一座指南车,一直朝南追去。
他们追过了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大河,一片片平原,一块块草地。
不知追了八八六十四天,还是九九八十一天。
轩辕想:在逐鹿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掠的粟米还没有全部夺回,掳去的部族也没有全部放掉;神农也想:在黄河与蚩尤战了那么久,被蚩尤抢走的陶罐、陶釜没有全部夺回,夺去的骨针、石矛也没有全部丢下。
这些都是他们的宝贝啊!更使轩辕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象牙雕筒在战争中失掉了,那个心肝宝贝要雕、要磨、要钻孔,不知花了老雕匠五五二十五天,还是七七四十九天;更使神农伤心的是:他最心爱的一个装酒的兽形器皿也在战争中打碎了,那个宝贝,要做坏、要画尖顶山、要烧,也不知花了老陶工四四一十六天,还是六六三十六天。
他们两人一发狠,决定带着部落人马死死地追蚩尤。
男人们持着石矛,举着骨刀;妇女小孩背着粟米、兽肉,一个个赤膊光脚朝前赶,没有一个人喊累,也没有一个人叫苦。
不知又追赶了多少日子,饿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安排:女人们在露天里烧着柴堆,架起陶鼎煮粟;男人们用树棍叉着鹿腿、熊裳、野猪屁股,烧呀、烤呀。
先让轩辕和神农吃好的,再就是强悍的男人们多享受,女人和老弱的男人们只能分得少一点,谁也没有意见,这样的情况大家已经习惯了。
后来又不知追赶了多少时日,冷了便听轩辕和神农的吩咐:男人们忙着割草、打猎;女人们在山洞里铺上枯草做床,用骨针缝着兽皮做衣裳。
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

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黄帝。
那你知道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黄帝的传说故事:黄帝城现在新郑的郑韩故城,过去当地人叫它“黄帝城”。
说起这座城,在新郑一带流传着一个天上九龙下凡修黄城的故事。
传说,原先黄帝打败炎帝之后,为防蚩尤进攻,就想修一座大的都城,因为把地址选错了,没修成。
黄帝打败蚩尤之后,心想,现在天下统一了,不修一座大的都城,普天下的诸侯和臣民来朝贺,怎么办?一天上午,黄帝正在想心事,风后来了。
黄帝把这个想法告诉风后,风后说:“这件事咱俩想到一块了。
咱还是出去看看把城址选在何处好!”说罢,风后前头带路,黄帝随后,就出有熊国都向西北的轩辕丘走去。
他们站在轩辕丘上,四下观看。
风后指着说:“主公你看,这里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南边、西边、西北边有陉山、具茨山、西太山和梅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东边是大平原。
臣近观天象,咱这头上天空,位居中宫的轩辕星(北斗星)最亮,而咱站的这个地方也正好位居地的中心。
真是上有轩辕星,下有轩辕丘,天地合一。
这里帝王之气蒸蒸日上!”黄帝听着看着,连声称是。
第二天,黄帝带领群臣,在轩辕丘东,洧水和黄水交流处上边设立了个方园的祭坛,摆下供品、香案;还在这里竖立了一通四尺高,三尺粗方园的青石碑,上刻龟纹形“天心石”几个大字。
黄帝在前,群臣在后,跪拜天地。
风后在香案前用手在空中比划来比划去,嘴里念念有词,说;“玉帝,玉帝,请听仔细。
天下一统,定都有熊。
具茨山下,天地正中。
肉鱼香烟,供你享用。
保佑子民,万世昌盛!”风后说罢,黄帝和群臣也都同声呼喊:“保佑子民,万世昌盛!保佑子民,万世昌盛!”这祭祀玉帝的香火,化作一缕青烟,直上云天,到达天庭。
玉帝和天上的各路神仙正在朝议,突然,闻到从凡间传来的一股香烟味,就拨开云头往下看,见是黄帝正和大臣们祭祀天地,要修黄城。
玉帝说:“我们不能光受人间香火,今夜大家是不是也帮帮轩辕修起这座城?”大家早就想到人间看看,自然都很高兴。
关于黄帝的上古神话传说成语

关于黄帝的上古神话传说成语黄帝,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人物,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被誉为“人文初祖”。
他的形象和故事在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年,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关于黄帝的上古神话传说以及与他相关的成语。
一、黄帝简介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
据《史记》记载,黄帝出生于有熊国,成年后定居于轩辕之丘,因此又称轩辕黄帝。
他在位期间,实行德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黄帝的统治理念和卓越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二、黄帝的上古神话传说1.阪泉之战: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最终炎帝败北,归顺于黄帝,使得炎黄子孙成为一家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
2.逐鹿之战: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蚩尤战败,被黄帝所杀。
此次战争使得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领袖。
3.制作指南车:黄帝在战争中发现指南车,为后世导航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教民养蚕: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技术,使得百姓能够穿上丝织品,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5.创制音律:黄帝时期发明了音律,为后世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6.仓颉造字: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使得中华民族拥有了自己的文字体系。
三、与黄帝相关的成语及其典故1.成语:垂拱听命典故:黄帝在位时,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黄帝每日垂拱听命,无为而治。
2.成语:轩辕轼木典故:黄帝造车,轼木为辕,成为后世造车工艺的楷模。
3.成语:神州大地典故:黄帝时期,国土辽阔,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4.成语:民族团结典故:黄帝统一天下,使得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共同发展。
四、总结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的神话传说和典故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了解黄帝的上古神话传说和与他相关的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铭记黄帝的丰功伟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的神话传说故事
轩辕本是南方一位有知识有技巧的跛足青年,西陵氏族神巫歧伯通过占卜从广西地区
找来准备作为首领的候选人,但西陵氏族的人,嫌他是一跛子,坚决不同意他竞选新首领。
只有嫘祖看上了他的聪明才智,与他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西陵氏族中来了以为能人的消
息被北边一个氏族知道了,于是,他们趁西陵氏族不备时把他抢虏走了。
跛足青年因腿脚
不便,发明了以为代步的车。
后将车改制为战车,氏族自有了大车后就不用害怕其他部落
剽悍的骑兵了,使部族作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便被部落推为领袖,称为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领导部族着力改革,改变游牧民族杀伐好战的习性,力主养性爱民,以仁德
服天下,不好战伐,只对些残害百姓,不服王化的部落进行讨伐,因此,远近有80多个
部落闻风归顺。
得到天下之后,黄帝便开始巡视人间。
相传有一个春天,一位少女在桑园养蚕时,碰
到黄帝。
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金色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黄光,地面上堆着一
堆蚕茧。
黄帝就问少女身上穿的是什么,少女就说了植桑养蚕、抽丝织绸的道理。
黄帝听后,想起人们还在过着夏披树叶、冬穿兽皮,一年四季衣不蔽体的生活,感觉到这是一项
大的发明,能让人民穿衣御寒。
他就与这位少女结为夫妻,让她向百官和百姓传授育桑养
蚕的技术。
这位少女就是黄帝的正妃嫘祖,当时黄帝也已到了三十而立之年。
黄帝封嫘祖为正妃之后,嫘祖就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
但很快又遇到了
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
就在这时,群女中
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
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
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后人尊称为嫫母。
蚩尤是炎帝的苗裔,在涿鹿之野那场神国的战争中,炎帝被黄帝打败了,迫于无奈退
居南方,蚩尤也被俘虏而做了黄帝的臣子。
蚩尤天生勇猛,对炎帝的失败很不甘心,他部
族的人也都和他一心,愿意听他的调遣。
于是,蚩尤族的人去见了夸父族的人,请求他们助一臂之力。
夸父族人意见不一,一
部分表示对于这种战争并没有多大兴趣,另一部分觉得这正是替弱者打抱不平的好机会。
那些愿意打抱不平的人就都参加到这场战争里去了。
蚩尤族人得了夸父族人的帮助,实力和士气重新壮大起来,真是如虎添翼,又和黄帝
的军队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了。
黄帝对于夸父族人加入战争,十分恼怒,但一时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接连吃
了好几个败仗。
他很颓丧,战场上蚩尤族的人又在吹烟喷雾了,烟雾虽不算大,但是东一处、西一处,隐蔽着夸父和蚩尤们出其不意的袭击,时常令黄帝的军队措手不及。
黄帝没有办法,干脆把军队暂时交给他手下的大将力牧指挥着,自己却跑到前些时候
会合天下鬼神的泰山上去躺卧起来,好静静地想一想对付蚩尤的计谋。
这时,从天上飞来一个自称“玄女”的鸟身人头的妇人,她见了黄帝之后,说自己是
天上得道的女仙,来指点他兵法。
黄帝正苦于无计可施,听她这么一说,自然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一时间烦恼尽除,喜上眉梢。
他先向玄女致谢之后,马上虚心地向她学习种种
神奇奥妙的兵法。
黄帝得了玄女的援助,从此行军布阵变化高深莫测。
同时又得到了昆吾山的火一样的
红铜,用来打造宝剑。
这种宝剑造成之后,就变成青色,寒光四射,水晶般的透明,有削
铁如泥般的锋利。
黄帝一下子得到了兵法,又得到了武器,霎时间军威大振,很快战局就
发生了变化。
蚩尤族和夸父族的人虽然勇猛有余,但智慧不足,究竟敌不过黄帝的谋略,
终于还是失败了
在最后一场战争中,蚩尤和夸父剩下的队伍被黄帝的军队重重包围。
这时黄帝阵中的
神龙“应龙”大显神威,他翱翔天空,嘎嘎地怪叫,杀死一个个无路可逃的蚩尤族人,又
杀死许多夸父族人。
黄帝的军队合围上来,那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铜头铁额的蚩尤首领,也没有逃脱被活捉的命运。
应龙虽然替黄帝建立了赫赫功勋,但却受了“邪气”的侵袭,也和天女魃一样,再也
上不了天,他的主人似乎也像忘记自己的女儿一样,将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从此他就只
好悄悄地到南方的山泽里去居住,所以至今南方多雨。
黄帝当然不会宽恕被活捉的军队首领蚩尤,所以立即就在涿鹿这个地方将他杀掉。
杀
他时候还不敢把他手脚上的枷锁马上除去,担心他逃跑。
直到已经将他杀死了,才从他身
上摘下血染的枷锁,抛掷在大荒之中。
后来这刑具化作了一片枫林,枫林里的每一片树叶
的颜色都是鲜红的,那便是蚩尤身上迸溅出来的斑斑血迹,直到现在还在诉说着他的悲愤。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中国西部的陕西省一带。
这是中国母亲河黄河
流经的地域。
就这一点说,这与世界文明开始于沿河流域是一致的。
后来,黄帝族最后
定居在中国北方的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族最后到达中国东部山东地区。
经过许多的迁徙、战争、兼并,黄帝族与炎帝族,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等逐渐融合,形成了最初的“华族”。
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明程度也较高,因而黄帝
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
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后来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
始祖。
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华族”始称为“汉族”。
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
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
关于黄帝的神话传说非常多,由于出自不同时期不同人物
的记载,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据说,黄帝的出身极不平凡,他是大地之神的女儿所生,婴儿时便能说话,自幼聪明,才智过人。
成年后,黄帝有25个儿子,10000个诸侯,诸侯中有7000个是掌管不同事务的神灵。
自然界的风雷雨电都归黄帝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
黄帝长着四
张面孔,这使得他不用转动脖子就能对四面八方的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
为了造福于他
的臣民,黄帝教会人们播种五谷
,教会人们驯化鸟兽和虫类,黄帝还发明了布帛,教会人们开采矿石,制造铁器
和铜器。
进而,黄帝让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日历,岐伯写了医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娱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