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颈椎病鉴别诊断-病历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实用资料

颈椎病鉴别诊断-病历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实用资料

颈椎病
1肩周炎:此病多出现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周压痛明显,不能做梳头、刷牙等动作,患者肩关节压痛点不符,且被动活动不受限,不符合此症状,排除此诊断。

2心梗:多会在没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心慌、气短,反射性左臂内侧疼痛,患者无左臂内侧疼痛、心慌、气短等症状,故不符合此诊断,排除。

3.椎管内肿瘤:颈部椎管内肿瘤通常最先出现肩部或上肢的感觉障碍,后出现运动功能丧失和手协调功能丧失,体查病理征阳性,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该患者病理征阴性,虽以肩部疼痛起病,但无上肢感觉障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4. 胆囊炎:多出现右肩背部疼痛,进食油腻食物后疼痛可加重,患者症状以左侧为主,不符合,暂排除。

5.颈肩部肌筋膜综合症:该病的特点为颈肩部疼痛明显,广泛伴有活动受限,该患者双侧肩胛提肌、冈上肌、冈下肌无压痛,无疼痛扳机点,暂不考虑此病。

6.颈椎结核:该病患者多有全身倦怠、夜间盗汗、午间发热等全身症状,病变加重或刺激神经根可表现为肩、上肢或枕后放射痛,患侧棘突有压痛感和叩击痛,头部活动严重受限,影像学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或有结核结节等征象,该患者既往有结核病史,但目前无结核的全身症状,虽有颈肩部及双上肢疼痛,但颈椎各棘突及棘间无压痛及叩击痛,颈椎MR未见相关改变。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二节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好发人群: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症状: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辅助检查资料: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我院CT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病理分型(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颈椎病常见体格检查

颈椎病常见体格检查

颈椎病常见体格检查1 前屈旋转试验头颈前屈,然后左右旋转,若颈椎出现疼痛则可能存在颈椎关节病变(颈椎小关节病变的可能性较大)。

2 头部叩击试验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置于其头部,掌心向下平贴其头顶,另一手握拳并叩击手背,若患者出现颈部疼痛、不适,以及上肢痛、酸麻等异常,则为阳性,表明可能存在颈椎病变。

3 肩部下压试验坐姿,头颈偏向健侧,若患侧肩部不由自主抬高,握患者腕部做纵向牵引,患者疼痛、麻木出现或加重者为阳性,表明肩臂部疼痛与颈椎病变相关。

5 直臂抬高试验取坐位或站位,检查者稳定其肩部,向外后上方抬起手臂(也可同时往相反方向活动头颈),以使臂丛神经受到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疼痛越强烈,表明神经受损的程度越重。

6 椎间孔挤压试验坐立位,头略向患侧屈曲,检查者双手从患者头顶加压以挤压颈椎,若颈部疼痛或肢体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时为阳性,表明可能存在神经根损伤。

7 椎间孔分离试验与上述试验相反。

检查者腹部抵患者枕部,双手托其下颌及枕部并向上牵拉,若症状有所缓解则为阳性,表明存在神经根损伤。

8 头部压迫试验坐姿,头颈中立位(或向两侧微屈),在头顶施加约5磅的力量,感受是否出现颈椎及肩臂的异常。

9 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检查者一手扶患侧颞部,另一手握患者腕部,将头颈和手臂向相反方向牵拉,若肩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表明肩臂疼痛可能与臂丛神经有关。

可在牵拉的同时做手臂内旋,以提高灵敏度。

10 动态霍夫曼征先说霍夫曼征:霍夫曼征又称弹中指试验,检查者用食指和中两指夹住患者的中指中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他手指自然放松(半屈),然后检查者用手指弹患者中指指甲,若其他手指出现掌屈动作,即为霍夫曼征阳性。

单侧阳性表明可能存在颈椎病变。

可在此试验过程中进行动态的头颈屈伸,霍夫曼征阳性更易于出现在某个使椎管狭窄的头颈姿态。

11挤压屈伸试验对颈椎纵向施压的过程中进行颈部屈伸,若出现躯干或肢体的过电样感觉(头颈部位疼痛的出现可能与试验过程中的椎管狭窄有关),表明可能存在颈椎病变(例如:椎间盘病变)。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

临床诊断标准是确定颈椎病的性质、原因和程度的重要步骤,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临床症状:颈椎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肩背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现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体征:颈椎检查可发现颈椎曲度改变、椎间孔狭窄、肌肉紧张等体征。

还可能存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等神经受压表现。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病变。

这些检查结果对于诊断颈椎病具有重要价值。

鉴别诊断:颈椎病应与肩周炎、落枕、颈椎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颈部疼痛等症状,但病因和治疗方法不同,需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检查: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颈椎病,如脊髓型颈椎病,可能需要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以评估神经受损程度和预后。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其症状和体征,尤其是颈部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颈椎检查和相关神经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颈椎病变和神经受压表现。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以了解颈椎病变的具体情况和程度。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鉴别诊断和其他检查结果,做出最终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是确定颈椎病性质、原因和程度的关键步骤。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结合鉴别诊断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定期随访和复查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据统计,全球有数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

由于该病的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方法和康复途径也各不相同,因此本文将介绍颈椎病的康复临床路径,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颈椎病体格检查

颈椎病体格检查

颈椎病体格检查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或受到外力冲击而引起。

为了及早发现和诊断颈椎病,体格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病体格检查的标准格式和相关内容。

一、检查前准备在进行颈椎病体格检查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确保检查环境安静、舒适,以便患者放松身体。

其次,准备好相关的检查工具,如测量尺、触诊器等。

最后,与患者进行简要的交流,了解其症状、病史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检查过程。

二、检查内容1. 观察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体态、步态、面容等,可以初步了解颈椎病的症状和病情。

观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颈部是否有明显的畸形或肿胀;- 头部是否倾斜或偏转;- 肩膀是否对称;- 患者是否有疼痛表情或受限的活动范围。

2. 触诊检查触诊检查是通过手的触摸来评估颈椎病的症状和病变。

触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颈椎的肌肉张力,是否有异常紧张或松弛;- 检查颈椎的压痛点,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 检查颈椎的活动度,是否有受限或异常活动。

3. 运动检查运动检查是通过要求患者进行一系列特定的动作,以评估颈椎病的活动度和功能状态。

运动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求患者进行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动作,观察是否有疼痛或受限;- 检查患者的颈椎活动范围,是否正常或受限;- 观察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4.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是通过评估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检查颈椎周围的皮肤感觉,是否有异常或减退;- 检查肌力,特别是上肢和颈部相关的肌群;- 检查深反射,如肱二头肌反射、桡骨神经反射等。

三、检查记录与分析在完成颈椎病体格检查后,需要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记录时需要详细描述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并进行编码,以便后续的诊断和治疗。

分析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综合信息,对颈椎病的类型、程度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颈椎病的诊断除了依据其本身的症状特点及有关检查外,尚需与各相关的疾患进行鉴别。

一、与颈型颈椎病相鉴别的疾患1.颈部扭伤俗称落枕,系颈部肌肉扭伤所致,因其发病与颈型相似,多于晨起时加剧,因此两者易被混淆。

有个别医师不恰当地将两者视为一种疾患。

其病因多由于睡眠中体位不良以致局部肌肉被扭伤所致。

因此,两者有几方面的不同:①病因不同,颈型颈椎病是椎间盘退变引起的;②发病年龄上,颈椎病多发于40岁以上病者,颈部扭伤多发于年轻人;③颈椎病为一慢性过程,常反复发作,扭伤则为急性过程,不易反复;④颈椎病在X线照片上常有明显的退变改变,如骨质增生,椎间隙的异常等,单纯的扭伤则无骨质增生等退变;⑤临床表现上,颈型颈椎病者压痛点多见于棘突部,程度多较轻,用手压之患者可忍受。

而落枕者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角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难以忍受。

颈型颈椎病者一般不伴有颈部肌肉痉挛,而扭伤者可触及肌肉痉挛(有明显压痛之条索状肌束);⑥对治疗的反应上,颈型颈椎病者以牵引疗法为主,而颈部扭伤者牵引不仅无效,且反而加剧。

2.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其为一慢性疾患,多与风寒、潮湿等有关。

除肩颈部外,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尤以腰腿部为多见。

位于肩颈部的纤维组织炎需与颈型颈椎病鉴别,其鉴别要点:①局部症状特点:风湿性者其局部症状多以酸痛感为主,范围较广,除颈部外,腰背等部位常有发生,多无固定压痛,叩之有舒适轻快感,对寒冷天气的反应较敏感。

②全身表现: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者具有风湿症的一般特征,如游走性全身关节肌肉酸痛,咽部红肿,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抗“O”测定多在500单位以上等。

二、与根型颈椎病相鉴别的伤患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上肢的疼痛、麻木和活动受限,易与神经根以下的神经病损及软组织病损相混淆。

1.尺神经炎本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尤以伴有肘关节外翻畸形时发病率更高,其易与颈8脊神经受累者相混淆。

本病特点如下:①肘后尺神经沟压痛:位于肘关节后内侧的尺神经沟处多有较明显之压痛,且可触及条索状变性之尺神经;根型颈椎病者一般无此现象。

颈椎病分型及鉴别诊断

颈椎病分型及鉴别诊断
病因及症状: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因至今不明。早期症状轻微,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患 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等一些症状,渐渐进展为全身 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最后产生呼吸衰竭。症状:1.肢体起病型:症状首先 是四肢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最后才产生呼吸衰竭。2.延髓起病型:先期 出现吞咽、讲话困难,很快进展为呼吸衰竭 鉴别: 要早期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除了神经内科临床检查外,还需做肌电图、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血清特殊抗体检查、腰穿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甚 至肌肉活检,靠神经内科医生了
四、(3)脊髓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定义:
多发性神经病是指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末梢型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 元瘫痪和(或)自主神经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及症状: 引起周围神经病的病因很多,有中毒、营养缺乏或代谢障碍、炎症性或 血管炎、遗传性、感染、肿瘤远隔效应等多种因素。表现为1.肢体远端对称 性各种感觉缺失,呈手套袜子样分布。可有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表现肌无 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等,远端重于近端;下肢肌萎缩,行走时有手足下垂 和跨越步态。四肢腱反射减弱及消失。肢体远端皮肤发凉,多汗或无汗,指 (趾)甲松脆,皮肤菲薄、干燥或脱屑,竖毛障碍。 鉴别: 1.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呈失神经支配、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 度(MCV)减慢。 2.周围神经活检:可见各种髓鞘或轴突的变性改变。
四、(2)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
肺尖部肿瘤
定义: 肺尖癌,又称“潘科斯特综合症”、“肺尖肿瘤”、“肺尖癌”。上沟 癌作为肺癌的一种常以肩痛为主要症状。包绕肺的顶端(即肺尖)的地方, 形成了胸壁的一个特殊区域。来自颈部、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的神经纤维 均经此区进入上肢。因而,若肺上沟肿瘤肿瘤侵至此区,往往会感到受累侧 上肢的疼痛、乏力,这种疼痛往往需要镇痛剂才能得以缓解。肺上沟癌癌肿 常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额部汗少等霍纳 (Horner)综合征,压迫臂丛神经引起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烈疼痛和感 觉异常,肿瘤侵蚀及破坏第一、二肋骨时引起局部压痛。 鉴别: 肺部X线,CT等可以明确

颈椎病鉴别诊断

颈椎病鉴别诊断

1,脊髓肿瘤可同时出现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可应用MRI鉴别两者,脊髓造影显倒杯状阴影,脑脊液检查可见蛋白含量升高。

2,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以上肢为主的四肢瘫是其主要特征,本病发病年龄较脊髓型颈椎病早10年左右,且少感觉障碍,其发病速度快,很少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而颈椎病病程缓慢,多有自主神经症状。

另外,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的肌萎缩范围较颈椎病广泛,可发展至肩关节以上。

3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病程缓慢,早期影像上肢,呈阶段性分布节,其感觉以温,痛觉丧失为主,而触觉及深感觉则基本正常,此现象称感觉分离,颈椎病无此症状,由于痛,温觉丧失,可发现皮肤增厚,溃疡及关节因神经保护机制的丧失而损害,即夏科关节。

通过CT及MRI 可以发现两者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本病可分为颈型、痹痛型、瘫痪型、眩晕型,以颈型及痹痛型多见。

1.颈型:中年以后体质渐衰,肝肾气虚,如兼有气血亏虚或劳损、外伤等因素,可致经筋松弛,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头痛等间断发作。

2.痹痛型: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致椎间孔变小,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外感风寒及劳累可明显加重症状,表现为一侧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等。

3.瘫痪型:肝肾久虚,筋骨萎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萎缩。

如兼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则症状加重,肢体萎废,二便失控。

4.眩晕型: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性眩晕为特征,伴头痛、头重脚轻、恶心呕吐、急躁易怒,偶有气血俱弱、气陷而突然晕厥跌倒者。

西医诊断:
颈椎病诊断标准: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

点;
(2)X 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
(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或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3)X 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和骨赘形成;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临床表现与X 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1)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

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下肢开始,又分轻、中、重三度;
(2)X 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现狭窄;
(3)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
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
(5)有条件者,可作CT 扫描检查。

4.椎动脉型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 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和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进人C6 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 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 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6)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7)确诊本病,尤某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
(8)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仅有参考价值。

5.交感神经型: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 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西医鉴别诊断: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凡具有颈、肩、上肢麻木、疼痛
症状或颈脊神经受损体征者,均应与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鉴别。

有些病症,如颈部扭伤、筋膜炎、肩周炎、网球时、隔
肌刺激、腕管综合征、胸腔出口综合征等,只须考虑到其可能性便很容易排除。

有些疾病,如颈椎结核、颈椎肿瘤、颈椎骨折脱位、纵隔肿瘤、颈肋等,通过X 线片可以鉴别。

此外,尚须注意与锁骨上肿物、进行性肌萎缩、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鉴别。

二、脊髓型颈椎病:凡有脊髓损害症状者,均须与脊髓型颈椎病作鉴别。

从普通X 线片即能鉴别者有颈椎骨折脱臼、自发性环枢关节半脱臼、颈椎先天畸形、颈椎慢性感染或肿瘤等。

此外,尚须注意与脊髓肿瘤、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作鉴别。

脊髓型颈椎病有如下特征,可供鉴别时参考。

①病人为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但其感觉改变的平面很不规则,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较小,这点与一般的脊髓横贯损害不同。

② 当病人先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而后来又出现脊髓束受累症状及体征时,更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③脊髓型颈椎病颈部症状很轻微,甚至没有颈部不适的感觉。

这一点可与颈部的损伤、感染等鉴别。

1.脊髓肿瘤:① x 线平片显示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
破环。

②脊髓碘油造影,梗阻部造影剂呈斜杯状,脊髓穿刺
Queckenstedt 试验阳性。

③在完全梗阻病例,脑脊液呈黄色,易凝固,蛋白含量增高。

2.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可有脊神经症状,亦可有脊髓的传导束症状,腰椎穿刺0ueckenstedt 试验可有不完全梗阻或完全梗阻现象。

但脊髓造影时,碘剂通过蛛网膜下腔困难,并分散为点滴延续的条索状即蜡泪状。

3.脊髓空洞症:好发于颈胸段,有感觉障碍,有时感到臀部疼痛。

鉴别点:①发生于年轻人,多为20 ~30 岁。

②痛觉与其深浅感觉分离。

尤以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为突出。

4.原发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原因未明,当其首先侵犯皮质脊髓运动束时,表现为双侧束受损,肌张力增高,或反射消失,肌肉萎缩明显。

鉴别点:①无感觉障碍。

②腰穿Queck-enstedt 试验通畅。

③脊髓造影无阻塞现象。

5.后纵韧带骨化症:由于后纵韧带骨化,椎管变得狭窄,影响脊髓血液循环。

严重者可以压迫脊髓造成瘫痪。

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与颈椎病大致相同。

X 线平片及断层摄影可以显示骨化情况。

本病亦可以与颈椎病合并存在,故脊髓造影仍为诊断本病必不可少的一种辅助检查方法。

三、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Meniere 综合征鉴别。

后者为一种发源于中耳而原因不明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特征的疾患。

症状有头痛、眩晕、恶
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搏变慢及血压下降。

其发作与大脑皮层机能失调、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波动有关,而非颈部的活动所诱发。

四、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须与冠心病、神经官能症、颈部风湿症及其他疾病所致的BarreLieou 综合征鉴别。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这类病人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剧烈,伴有胸闷气短,且只有一侧或两侧上肢尺侧的反射痛而没有上肢颈脊神经根刺激的其他体征。

心电图可有异常改变。

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时,症状可以减轻或者缓解。

2. 神经官能症:无颈椎病的X 线改变或其它神经根。

脊髓受累的表现,应用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

需长期观察,多次反复检查鉴别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