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合集下载

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与传输层的安全问题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存在与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与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4],同时在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安全存储与管理等问题上还有其自身的安全特点。

物联网相较于传统网络,其感知层的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的环境,具有能力脆弱、资源受限等特点,并且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与应用平台,物联网应用比一般的网络系统更易受侵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从而使得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具有特殊性,其安全问题更复杂。

如Skimming问题[5]:在末端设备或RFID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被读取;Eavesdropping问题:在一个通道的中间,信息被中途截取;Spoofing问题:伪造复制设备数据,冒名输入到系统中;Cloning 问题:克隆末端设备,冒名顶替;Killing问题:损坏或盗走末端设备;Jamming问题:伪造数据造成设备阻塞不可用;Shielding问题:用机械手段屏蔽电信号,让末端无法连接等。

所以在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时候,必须根据物联网本身的特点研究设计相应的安全机制。

以下分析物联网感知层与传输层的安全问题。

1.1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问题物联网感知层主要解决对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的问题,以达到对数据全面感知的目的。

目前研究有小范围示范应用的是基于RFID的物联网与基于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

(1)基于RFID的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威胁RFID是物联网感知层常用的技术之一,针对RFID的安全威胁主要有:1)物理攻击:主要针对节点本身进行物理上的破坏行为,导致信息泄露、恶意追踪等;2)信道阻塞:攻击者通过长时间占据信道导致合法通信无法传输;3)伪造攻击:伪造电子标签产生系统认可的合法用户标签;4)假冒攻击:在射频通信网络中,攻击者截获一个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后,利用这个身份信息来假冒该合法用户的身份入网;5)复制攻击:通过复制他人的电子标签信息,多次顶替别人使用;6)重放攻击: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将用户的某次使用过程或身份验证记录重放或将窃听到的有效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传给信息的接收者,骗取系统的信任,达到其攻击的目的;7)信息篡改:攻击者将窃听到的信息进行修改之后再将信息传给接收者。

8、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8、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8、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1.引言
1.1 概述
1.2 目的
1.3 范围
1.4 参考文档
2.物联网感知层安全基础
2.1 物联网感知层的定义
2.2 物联网感知层的架构
2.3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要求
3.物联网感知层安全威胁与风险评估
3.1 威胁来源分析
3.2 安全威胁与风险评估方法
3.3 常见的安全威胁与风险案例分析
4.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控制措施
4.1 身份和访问管理
①设备身份认证
②用户身份认证
③访问授权与权限管理
4.2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①数据加密算法
②传输安全协议
4.3 安全检测与监控
①网络安全监控系统
②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
4.4 硬件与设备安全
①物理安全控制
②设备固件安全
4.5 漏洞管理与补丁更新
①漏洞管理流程
②漏洞补丁更新策略
5.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管理
5.1 安全策略与规划
5.2 安全培训与意识
5.3 安全演练与应急预案
5.4 安全审计与合规性
5.5 安全评估与改进
6.结论
1.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检查表
●附件2: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法律名词1:《物联网安全管理条例》:指中国颁布,于X年X月日开始实施的法规,对物联网安全管理进行了规范。

●法律名词2:《个人信息保护法》:指中国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于X年X月日开始实施的法律,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

●注释: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审计与监控
03
对用户行为和设备状态进行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
潜在的安全威胁。
03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芯片技术
安全芯片
安全芯片是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能够提供加密、解密、数字签名等功能,确保数据在传 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沙箱技术
沙箱技术是一种隔离技术,它能 够将应用程序或系统组件运行在 隔离的环境中,以防止恶意代码 的传播和攻击。
安全容器与沙箱的比 较
安全容器和沙箱技术在隔离应用 程序和系统组件方面具有相似之 处,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 景有所不同。安全容器更适用于 虚拟化环境,而沙箱技术更适用 于移动应用程序的隔离。
功能
感知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物体识别、环境监测等,为上层应用提供实 时、可靠的数据输入。
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安全威胁
数据泄露
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窃取感知层中 的数据,可能导致敏感信息的泄 露,如个人隐私、企业机密等。
数据篡改
攻击者通过干扰或篡改感知层设备 采集的数据,可能导致上层应用做 出错误的决策或产生不良影响。
采用加密技术对车联网通信 进行保护,防止数据被窃取 或篡改。
限制对车联网服务的访问权 限,只允许授权用户进行访 问。
定期对车联网系统进行安全 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并及时处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设备加固
对物联网感知层设备进行 物理加固,如加装防拆、 防水、防尘等保护措施, 提高设备的抗破坏能力。
定期巡检
对物联网感知层设备进行 定期巡检,及时发现设备 异常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策略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

以下为物联网感知层安全问题,一起来看看:1、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威胁物联网感知层的任务是感知外界信息,完成物理世界的信息采集、捕获和识别。

感知层的主要设备包括:RFID阅读器、各类传感器(如温度、湿度、红外、超声、速度等)、图像捕捉装置(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装置、激光扫描仪等。

这些设备收集的信息通常具有明确的应用目的,例如:公路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信息直接用于交通监控;使用手机摄像头可以和朋友聊天以及与他人在网络上面对面交流;使用导航仪可以轻松了解当前位置以及前往目的地的路线;使用RFID技术的汽车无匙系统,可以自由开关车门。

各种感知系统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各种安全和隐私问题。

例如,使用摄像头进行视频对话或监控,在给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被具有恶意企图的人利用,从而监控个人的生活,窃取个人的隐私。

近年来,黑客通过控制网络摄像头窃取并泄露用户隐私的事件偶有发生。

根据物联网感知层的功能和应用特征,可以将物联网感知层面临的安全威胁概括如下。

(1)物理捕获感知设备存在于户外,且被分散安装,因此容易遭到物理攻击,其信息易被篡改,进而导致安全性丢失。

RFID标签、二维码等的嵌入,使接入物联网的用户不受控制地被扫描、追踪和定位,这极大可能会造成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由于RFID标签设计和应用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大多采用“系统开放”的设计思想,安全措施不强,因此恶意用户(授权或未授权的)可以通过合法的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的数据,进而导致RFID标签的数据在被获取和传输的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

另外,RFID 标签的可重写性使标签中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也可能得不到保证。

(2)拒绝服务物联网节点为节省自身能量或防止被木马控制而拒绝提供转发数据包的服务,造成网络性能大幅下降。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几年,跟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惹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宽泛关注。

“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就是物联网,可是此刻物联网在涉密网络中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一、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当前物联网已经被宽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如:安全监控、二维码扫描等,能够绝不夸张地说,将来将是一个物联网的时代。

由于物联网的中心基础是互联网,所以物联网在发展中也见面对着涉密信息遭受黑客侵袭的安全问题,所以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一大阻挡就是信息安全问题。

一是物联网在应用层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应用层是三层构造的最顶层。

从物联网三层构造上边剖析,网络层和感知层在技术层面已经相对成熟,而应用层在重视程度和技术成就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数据”、“应用”是应用层的中心功能,物联网的应用层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剖析办理、整理,最后将整理出来的数据和各样应用联合起来。

比如: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就是经过对医疗数据办理、整理,而后联合平台系统进行应用的。

物联网的应用层作为数据的最后接收方,在信息安全问题上有着不行推辞的责任。

二是物联网在网络层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网络层是三层构造的中间层,主要功能为“输送”,所以也能够称为输送层。

从物联网的三层构造上剖析,网络层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连结物联网的感知层和应用层。

由于网络层需要对感知层的信息进行获得,而后安全的传递到应用层,所以物联网在网络层也存在着信息安全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的基础中心是互联网,而互联网拥有不稳固的环境特色,所以物联网在传输层面很简单成为非法分子窃守信息的目标。

三是物联网在感知层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感知层在物联网的三层构造中,处于最基层,也是最简单攻破的一层。

由于感知层主要的功能就是对与数据信息进行获得。

二、物联网时代信息安全应付的举措一是物联网在应用层的应付信息安全问题的举措,应当增强对数据应用的安全管理。

物联网感知设备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草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

物联网感知设备安全通用技术要求草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北京、江苏等地纷纷提出智慧城市的规划,物联网应用广泛开展,物联网安全成为焦点问题.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自2011年就开展物联网安全研究,包括《物联网及其应用安全防护方法研究》、《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安全测试研究》、《北京市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安全性测试》、《物联网安全测试方法和测试平台》等.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在2013年11月向市质监局申报了《物联网感知设备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并得到批准。

根据《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4〕36号),《物联网感知设备安全通用技术要求》列入了2014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是一类项目(即标准制定项目),是一项推荐性标准。

在地方标准工作基础上,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联合其他单位2014年底申报制定《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关于通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4年信息安全标准项目的通知》信安秘字[2015]003号,隶属于WG5/WG6工作组),标准制定单位为: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威海北洋光电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由于本标准不仅关注感知类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安全,而且更关注该类产品的部署和应用安全,而用“感知设备”容易让读者误以为仅仅关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安全,并且感知设备容易与传感器概念混淆,根据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专家意见,把标准名称调整为《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感知终端应用安全技术要求》.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随着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安全保障越来越迫切。

国家专门成立了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

5G的mMTC场景下的物联网感知层的认证安全

5G的mMTC场景下的物联网感知层的认证安全

98Internet Application互联网+应用王鑫荣(1969.01),男,汉族,浙江桐乡,南京邮电大学本科毕业,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传输网络规划和技术管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1]杨珩.中国移动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中关于分纤点的测算[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24(01):16-19.[2]马晓亮.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化规划方法[J].电信快报,2017(02):33-35.[3]林何平,高志英,韩剑,谭哲.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化应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6,29(11):45-49.[4]杨峰,陆闻静,王岩,陈秀锦,祝遵坤.面向未来的综合业务接入点建设探索[J].邮电设计技术,2017(11):26-29.[5]田洪宁,张红,尹祖新,顾荣生.末端站点接入模式及关键问题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7(11):30-34.[6]袁文国,李洪栋,王智,蓝鑫冲.本地接入主干光缆和接入配线光缆优化思路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17(11):85-88.[7]程东洋,付琪.关于传输接入波分网络部署策略的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7,37(11):11-14+26.[8]杨龙发. 综合业务接入区及家庭宽带建设发展方案探讨[A]. .内蒙古通信(2017年第3期 第112期)[C].:内蒙古通信学会,2017:5.[9]陆冰.移动光纤基础网建设思路探讨[J].通讯世界,2017(20):75-76.[10]陈銮雄,方伟津,程广展,王师克.微网格规划方法及演进策略研究[J].电信技术,2017(10):18-19+23.[11]王琳,谭伟,朱宁,欧阳云峰.面向业务收敛层的光纤网络建设和优化典型案例剖析[J].数字通信世界,2017(09):177-178.[12]申大伟,于莉.浅谈通信线路专业如何向综合接入专业拓展[J].中国新通信,2017,19(16):34.[13]张天宇.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化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7,19(13):77.[14]侯程远. 综合业务接入区优化建设探讨[A]. 《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7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7:2.[15]冯春河,李海霞.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与设计[J].电子世界,2017(02):102-103.[16]谭哲,康帅,韩剑,林何平,嵇道举,陈良军.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化应用及优化案例[J].电信科学,2016,32(S1):187-193.[17]黎健骢. 面向全业务的移动城域光接入网建设方案探讨[A]. 广东省通信学会.2016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专刊[C].广东省通信学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动通信》杂志社,2016:4.其对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质量和效率双提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加强运营商网络与前端市场的有效配合,助力运营商精准配置资源以及降本增效的实施,是保证今后运营商网络建设、业务持续深化发展的重要数字化技术手段。

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不必要的服务等。
定期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 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
发现和修复安全问题。
对网络设备和系统进行备份和 恢复措施,确保在发生故障或
攻击时能够迅速恢复。
强化对用户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 安全的重视程度。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安全 事件的能力。

05
物联网感知层信息安全的未来趋 势与展望
发展更加智能化的安全防护技术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监控,及时发现 异常行为并进行预警。
深度学习
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物联网数据进行模式识别,以识别潜在的安 全威胁。
自然语言处理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物联网设备间的通信内容进行语义分析 ,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
模式。
物理安全防护技术
1 2 3
控制物理访问
对物联网设备、数据存储和网络设施进行物理访 问控制,包括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和生物识别 技术等。
保护硬件设备
确保物联网硬件设备的安全性,如防篡改、防拆 卸和防破坏等,以及定期进行硬件设备的检查和 维护。
管理物理环境
对物联网设备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管理,如温度 、湿度和电磁干扰等,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数 据安全。
提高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可溯源性
数据加密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 数据被篡改或窃取。
数字签名
利用数字签名技术对数据来源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
审计与监控
对物联网设备和数据进行实时审计和监控,确保数据的可溯源性。
推动物联网信息安全标准化的进程
国际合作
参与国际物联网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 进全球物联网信息安全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设P1=(x,y)是椭圆曲线上的一点, 它的加法逆元定义为P2=P1=(x, -y)。
这是因为P1、P2的连线延长到无穷远时,得到椭圆曲线上的 另一点O,即椭圆曲线上的3点P1、P2,O共线,所以 P1+P2+O=O,P1+P2=O,即P2=-P1。
由O+O=O,还可得O=-O
2020/4/9
y2+axy+by=x3+cx2+dx+e
(4.1)
其中a,b,c,d,e是满足某些简单条件的实数。 定义中包括一个称为无穷点的元素,记为O。
图4.4 是椭圆曲线的两个例子。
2020/4/9
11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
4
P1
2 R Q
-2 -1
01 2 3
-2
- P1 -4
4
P1
2 R Q -2 -1 0 1 2 3
-2
-4
-P1
(a) y2=x3-x
(b) y2=x3+x+1
图4.4 椭圆曲线的两个例子
2020/4/9
12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上的加法运算定义如下: 如果其上的3个点位于同 一直线上,那么它们的和为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进一步可如下定义椭圆曲线上的加法律(加法法则):
① O为加法单位元,即对椭圆曲线上任一点P,有P+O=P。
(4.2)
2020/4/9
15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例4.12 p=23,a=b=1,4a3+27b2(mod 23)≡8≠0 ,方程 (4.2)为y2≡x3+x+1,其图形是连续曲线,由图4.4(b)所示。 然而我们感兴趣的是曲线在第一象限中的整数点。设 Ep(a,b)表示方程(4.2)所定义的椭圆曲线上的点集 {(x,y)|0≤x<p,0≤y<p,且x,y均为整数}并上无穷远点O。本 例中E23(1,1)由表4.6给出,表中未给出O
2020/4/9
16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一般来说,Ep(a,b)由以下方式产生:

对每一x(0≤x<p且x为整数),计算
x3+ax+b(mod p)。
② 决定①中求得的值在模p下是否有平方根, 如果没有,则曲线上没有与这一x相对应的点;如 果有,则求出两个平方根(y=0 时只有一个平方 根)。
2020/4/9
17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Ep(a,b)上的加法定义如下:
设P,Q∈Ep(a,b),则
13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
③ 设Q和R是椭圆曲线上x坐标不同的两点,Q+R的定义 如下: 画一条通过Q、R的直线与椭圆曲线交于P1(这一 交点是惟一的,除非所做的直线是Q点或R点的切线,此时 分别取P1=Q和P1=R)。由Q+R+P1=O得Q+R=-P1。 ④ 点Q的倍数定义如下: 在Q点做椭圆曲线的一条切线, 设切线与椭圆曲线交于点S,定义2Q=Q+Q=-S。类似地可 定义3Q=Q+Q+Q+,…,等。 以上定义的加法具有加法运算的一般性质,如交换律、 结合律等。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为保证RSA算法的安全性,它的密钥长度需一 再增大,使得它的运算负担越来越大。相比之下,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可用短得多的密钥获得同样的安全 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ECC已被IEEE公 钥密码标准P1363采用。
2020/4/9
2020/4/9
14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密码中普遍采用的是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有限域上 的椭圆曲线是指曲线方程定义式(4.1)中,所有系数都是某 一有限域GF(p)中的元素(其中p为一大素数)。其中最为 常用的是由方程
y2≡x3+ax+b(mod p)
(a,b∈GF(p),4a3+27b2(mod p)≠0) 定义的曲线。
则称F为一个域.
2020/4/9
8
有限域
定义4.3.2 有限个元素构成的域称为有限域.域中元素 的个数称为有限域的阶.
例:当p是素数时,模p剩余类集合
{0,1,2K, p1}
构成p阶有限域GF(p) ,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有限域.
2020/4/9
9
有限域
定义4.3.3 设G是群,a是G中的一个元素,如果存在正 整数m,使得am=1,则称a是有限阶的元素,把最小的满 足am=1 的正整数m叫做元素a的阶,用|a|表示。
4
轻量级密码算法——ECC
ECC特别适用于诸如以下实现中:
➢ 无线Modem的实现; ➢ web服务器的实现; ➢ 集成电路卡的实现; ➢ ……
轻量级密码算法——ECC
➢ 安全性高,其安全性依赖于椭圆曲线上的离散 对数困难问题;
➢ 运算速度快; ➢ 便于软硬件实现。
轻量级密码算法——ECC
正是由于椭圆曲线具有丰富的群结构和多选择性,并可在保持和 RSA/DSA体制同样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大大缩短密钥长度(目前160比特 足以保证安全性),因而在密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表4.9给出 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和RSA/DSA体制在保持同等安全的条件下各自所 需的密钥的长度。

定义4.3.1 若代数系统<F, +, •>的二元运算满足: 1) <F, +>是交换群; 2) <F-{0}, •> 是交换群,其中0是+运算的单位元; 3)乘法在加法+运算上满足分配律,即对于任意a,b,
cF,有
a• (b+c) = a•b+a•c和(b+c) •a=b•a+c•a;
定义4.3.4 q阶有限域中阶为q1的元素称为本原域元素,
简称本原元.
本原元的意义是很明显的.如果q阶有限域中存在本原元a,
则所有非零元构成一个由a生成的q1阶循环群.那么q阶
有限域就可以表示为
{ 0,1,a1,a2,…,aq2}.
2020/4/9
10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
椭圆曲线并非椭圆,之所以称为椭圆曲线是因为 它的曲线方程与计算椭圆周长的方程类似。一般来 讲,椭圆曲线的曲线方程是以下形式的三次方程: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课前回顾
3 物联网感知层安全 3.1物联网感知层安全概述 3.2RFID安全 RFID安全密码协议
本次课学习内容
3.2RFID安全 轻量级密码算法 1 椭圆曲线密码算法 2 RC4算法 3 Present算法 4 SM3算法 国家商用密码算法简介
轻量级密码算法——E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