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传感器概述作业答案
传感器技术第3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

光勇 0909111621 物联网1102班《传感器技术》作业第一章习题一1-1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
说明含义。
1、线性度——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
2、回差(滞后)—反应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3、重复性——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
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
4、灵敏度——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
5、分辨力——传感器在规定测量围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6、阀值——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
7、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漂移——在一定时间间隔,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9、静态误差(精度)——传感器在满量程任一点输出值相对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近)程度。
1-2计算传感器线性度的方法,差别。
1、理论直线法:以传感器的理论特性线作为拟合直线,与实际测试值无关。
2、端点直线法:以传感器校准曲线两端点间的连线作为拟合直线。
3、“最佳直线”法:以“最佳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正反行程校准曲线对它的正负偏差相等并且最小。
这种方法的拟合精度最高。
4、最小二乘法:按最小二乘原理求取拟合直线,该直线能保证传感器校准数据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1—4 传感器有哪些组成部分?在检测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答: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在检测过程中所起作用是:敏感元件是在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一定联系的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电阻式传感器中的弹性敏感元件可将力转换为位移。
传感元件是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量转换为适于传输和测量的电参量的元件,如应变片可将应变转换为电阻量。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答案王丽香第1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P26)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的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已知: 真值L =140kPa 测量值x =142kPa 测量上限=150kPa 测量下限=-50kPa∴ 绝对误差 Δ=x-L=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 %==43.11402≈∆L δ标称相对误差 %==41.11422≈∆x δ引用误差%--=测量上限-测量下限=1)50(1502≈∆γ1-10 对某节流元件(孔板)开孔直径d 20的尺寸进行了15次测量,测量数据如下(单位:mm ):120.42 120.43 120.40 120.42 120.43 120.39 120.30 120.40 120.43 120.41 120.43 120.42 120.39 120.39 120.40试用格拉布斯准则判断上述数据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并写出其测量结果。
解:当n =15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41。
则 2072.410.03270.0788()0.104d G mm v σ=⨯=<=-,所以7d 为粗大误差数据,应当剔除。
然后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当n =14时,若取置信概率P =0.95,查表可得格拉布斯系数G =2.37。
则 20 2.370.01610.0382()d i G mm v σ=⨯=>,所以其他14个测量值中没有坏值。
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00.0043()mm σσ=== 20330.00430.013()d mm σ=⨯=所以,测量结果为:20(120.4110.013)()(99.73%)d mm P =±=1-14交流电路的电抗数值方程为CL X ωω1-= 当角频率Hz 51=ω,测得电抗1X 为Ω8.0; 当角频率Hz 22=ω,测得电抗2X 为Ω2.0; 当角频率Hz 13=ω,测得电抗3X 为Ω-3.0。
传感器第二章作业答案

对臂阻值之积相等、邻臂阻值之比相等。
5. 线绕电位器的负载特性在什么情况下才呈现线性特性? 为什么?
当电位器为空载(RL =∞)时,线绕电位器的负载特性为线 性特性。 因为电位器为空载(RL =∞)时,IL = 0,此时 Rx为线性关系。 当电位器为有负载(RL ≠∞)时,负载上有分流,IL ≠0,此
灵敏系数
d dR K S R 1 2
x
x
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应变所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灵敏系数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受力后材料几何尺寸的变化, 即(1+2);另一个是受力后材料的电阻率发生的变化,即d /x 。
2. 通常扩散型压阻传感器的硅杯和扩散应变电阻条采用的导 电类型?
RL Rx Ui RL Rx U i Rx RL Uo I 2 Rx RL RL Rx Rx RL RL R Rx R Rx ( R Rx ) Rx RL
时
Uo与Rx为非线性关系
z1 z 4 z 2 z3 1 4 2 3
或
Z1 Z 3 Z2 Z4
或
r1r4 r2 r3 x1 x4 x2 x3 r1 x4 r4 x1 r2 x3 r3 x2
直流电桥:
R1 R4 R2 R3
或
R1 R3 R2 R4
通常选用 N 型硅做膜片(硅杯),在其上扩散 P 型杂 质,形成应变电阻条。
3. 单臂、半桥差动、全桥差动电桥电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半桥差动电桥电压灵敏度是单臂电桥电压灵敏度的两倍; 全桥差动电桥电压灵敏度是单臂的四倍,半桥差动的两倍。
4. 交流、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交流电桥:
Z1 Z 4 Z 2 Z 3
(完整版)传感器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何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
答: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
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示。
4.为什么在使用各种指针式仪表时,总希望指针偏转在全量程的2/3以上范围内使用?答:选用仪表时要考虑被测量的大小越接近仪表上限越好,为了充分利用仪表的准确度,选用仪表前要对被测量有所了解,其被测量的值应大于其测量上限的2/3。
14.何为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试述传感器的静态标定过程。
答:静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
动态标定: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
静态标定过程:①将传感器全量程分成如干等间距点。
②根据传感器量程分点情况,由小到大一点一点地输入标准量值,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应的输出值。
③将输入值由大到小一点一点减小,同时记录与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
④按②、③所述过程,对传感器进行正反行程往复循环多次测试,将得到的输出-输入测试数据用表格列出或作出曲线。
⑤对测试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就可以确定传感器的线性度、灵敏度、迟滞和重复性等静态特性指标。
第二章1.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答:应变效应: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形变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应变效应。
工作原理:在电阻丝拉伸极限内,电阻的相对变化与应变成正比,即:∆R=K0ε(K0:电阻丝的灵敏系数、ε:导体的纵向应变)R2.金属电阻应变片与的工作原理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答:区别:金属电阻变化主要是由机械形变引起的;半导体的阻值主要由电阻率变化引起的。
优缺点:金属电阻应变片的主要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较小,半导体应变片的灵敏度是金属电阻应变片50倍左右。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章 传感技术基础 参考答案

第2章传感技术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测量方法属于组合测量的是()。
A. 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路B. 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C.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功率D. 用电阻值与温度关系测量电阻温度系数2、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3、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如果影响和决定误差大小的全部因素(条件)始终保持不变,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A.组合测量 B.静态测量C.等精度测量 D.零位式测量4、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不同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这样的测量称为()A.动态测量 B.静态测量C.组合测量 D.不等精度测量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测量误差的有:()A.相对误差B.绝对误差C.引用误差D.基本误差E.附加误差三、填空题1、以确定被测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称为。
2、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
3、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但误差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为。
4、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①相对误差,②绝对误差,③引用误差)来表示的。
5、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引用误差三类,其中可以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求平均的方法来减小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测量误差是。
7、随机误差是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其 和 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
8、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的称为 。
9、系统误差有 和 系统误差两种。
10、某测量系统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仪组成,各环节的灵敏度分别为:S 1=0.2mV/℃、S 2=2.0V/mV 、S 3=5.0mm/V ,则系统总的灵敏度为 。
四、简答题1、什么是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2、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五、计算题1、铜电阻的电阻值R 与温度t 之间的关系为)1(0t R R t ⋅+=α,在不同温度下,测得铜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_0

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习题参考答案篇一:第四版(郁有文)课后答案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142?140?2kPa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引用误差??142?140?100%?%140 ??142?140?100%?%142 142?140?100%?1%150?(?50) ??4.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完整版)传感器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1. 什么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 答:某量值的测得值和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有实际相对误差和标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实际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 比;标称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测得值之比。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也用相对误差表示,它是相对于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在仪表中指的是某一刻度点的示值误差)与仪表的量程之比。
2. 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 答:测量误差是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引用误差也是相对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有时要用到修正值,而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
在计算相对误差 时也必须知道绝对误差的大小才能计算。
采用绝对误差难以评定测量精度的高低,而采用相对误差比较客观地反映测量精度。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应用的一种相对误差,仪表的精度是用引用误差表示的。
3.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 的压力传感器测量140kPa 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 ,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标称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解:绝对误差142 140 2 kPa什么是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小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被测量时,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 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很多不便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测量装置方面的因素、环境方面的因素、人 员方面的因素),如电磁场的微变,零件的摩擦、间隙,热起伏,空气扰动,气压及湿度的变化,测量人员 感觉器官的生理变化等,对测量值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的。
对于测量列中的某一个测得值来说, 随机误差的岀现具有随机性, 即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不能预知的, 但当测量次数增大,随机误差又具有统计的规律性,测量次数越多,这种规律性表现得越明显。
《传感器及其应用》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1章 思考题与习题1、何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怎样利用这种效应制成应变片? 答:(1)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2)应变片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金属丝绕成栅形,称为敏感栅。
并将其粘贴在绝缘基片上制成。
把金属丝绕成栅形相当于多段金属丝的串联是为增大应变片电阻,提高灵敏度,2、什么是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它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1)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是指应变片安装于试件表面,在其轴线方向的单向应力作用下,应变片的阻值相对变化与试件表面上安装应变片区域的轴向应变之比。
εRR k /∆=(2)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恒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原因除了粘贴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存在有恒向效应。
3、对于箔式应变片,为什么增加两端各电阻条的截面积便能减小横向灵敏度?答:对于箔式应变片,增加两端圆弧部分尺寸较栅丝尺寸大得多(圆弧部分截面积大),其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较小。
所以其横向灵敏度便减小。
4、用应变片测量时,为什么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答:用应变片测量时,由于环境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所以必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
5、一应变片的电阻 R=120Ω, k=2.05。
用作应变为800μm/m 的传感元件。
①求△R 和△R/R ;②若电源电压U=3V ,求初始平衡时惠斯登电桥的输出电压U 0。
已知:R=120Ω, k =2.05,ε=800μm/m ; 求:①△R=?,△R/R=?②U=3V 时,U 0=? 解①:∵ εRR k /∆=∴Ω=⨯⨯==∆⨯=⨯==∆-1968.012080005.21064.180005.2/3R k R k R R εε解②:初始时电桥平衡(等臂电桥)∵ U RRU ∙∆∙=410 ∴ mV U R R U 23.131064.1414130=⨯⨯⨯=∙∆∙=- 6、在材料为钢的实心圆柱形试件上,沿轴线和圆周方向各贴一片电阻为120Ω的金属应变片R 1和R 2,把这两应变片接入差动电桥(参看图2-9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4
4.09
-0.09667
-0.00333
0.06
7.426667
7.513333
0.08667
7.47
7.52
-0.09333
-0.00667
0.08
10.90333
10.95667
0.05334
10.93
10.95
-0.04667
0.00667
0.10
14.45
14.45
0
14.45
4.09
4.03
4.11
0.06
7.40
7.49
7.43
7.53
7.45
7.52
0.08
10.88
95
10.89
10.93
10.94
10.99
0.10
14.42
14.42
14.47
14.47
14.46
14.46
解:
1.先分别求出三次测量正行程、反行程及正反行程的平均值:
压力/MPa
( )
正行程平均值
2-4某压力传感器测试数据如表所示,计算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
压力/MPa
输出值/mV
第一循环
第二循环
第三循环
正行程
反行程
正行程
反行程
正行程
反行程
0
-2.73
-2.71
-2.71
-2.68
-2.68
-2.69
0.02
0.56
0.66
0.61
0.68
0.64
0.69
0.04
3.96
4.06
3.99
14.38
0.07
0.07
正行程子样方差平方根
反行程子样方差平方根
0.025166
0.015275252
0.040415
0.015275252
0.035119
0.025166115
0.025166
0.02081666
0.032146
0.030550505
0.026458
0.026457513
2.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
设拟合直线为:
则误差方程为:
其正规方程为:
解得
所以,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后的直线为:
3.
满量程值为:
由表知, ,所以:
非线性误差为: ;
又 ,所以:
迟滞误差为: ;
求重复性误差的标准差 :
正反行程的子样方差的平方根:
其标准差 ;
所以重复性误差为:
反行程平均值
迟滞值
( )
正反行程平均值
( )
理论值
正行程偏差
反行程偏差
0
-2.70667
-2.69333
0.01334
-2.7
-2.77
0.06333
0.07667
0.02
0.603333
0.676667
0.07333
0.64
0.66
-0.05667
0.016667
0.04
3.993333
4.08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