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关于歌词的创作杂谈散文
歌词创作论文

我追忆的不是远方的恋人,而是那时的自己1117111016 李唯11级法学2班五月天里有一句歌词:“七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
”当然,我并不是在追忆童年,也不是在赞颂爱情,很多歌词和诗句都会用年岁、月份、四季来描绘一幅画面,给人以一种时光变迁,岁月交替的空间感,这样很美,很文艺。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老师您曾说过:“如果实在没东西写,可以将歌词、诗歌的立意转移到对政治、时局的讽刺或歌颂上。
”也确实很多诗人,在混乱的时局里,在自己人生旅途迷茫的时候,都会用诗句作为诉说自己心头苦闷的工具,抨击社会,抨击人与人之间的不公正,与此同时,政治便与作为文学的诗歌染上了边。
譬如从屈原以香草、美人喻君王,排解愁苦,到文革时期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歌颂时代。
我并不觉得以这样形式诞生的诗歌有错误,但我认为,这样的诗歌已然不是纯正的诗歌了,虽然其描述的对象似乎抽离了一般生活中的花花草草、人鱼鸟兽,一步登天的开始描绘国家、社会、制度等等,但作为一名大学生读者,或许这样的诗歌并不会吸引我,不会惹得我感慨万千。
我认为,我们写诗歌、歌词,是为了怀念所描述的那种感觉,是为了让自己感受到在我们所描绘的诗歌中的意境。
“七岁那一年抓住那只蝉以为能抓住夏天。
”词人在作词的时候必然也在怀念他七岁的童年,换句话说,词人希望回到七岁的时光,词人怀念七岁的自己和七岁时所经历的一切;“十七岁的那年吻过他的脸就以为和他能永远。
”词中那十七岁时的爱人只是词人所怀念的一部分,词人最怀念的,是十七岁的自己和十七岁时所做的风华正茂、生机勃勃的梦。
同理可推,我觉得毛翰老师您的《我的恋人在远方》亦是在追忆那个因为错失了一段感情时痛苦的年轻的自己,或许是老师与所爱的人谈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感情后分开了;也可能是老师只是曾暗恋过她却未曾说出口。
但老师写的作品,每一行词、每一个字、每一段曲调,无不映射出您对这段感情的憧憬,您对那时追逐爱情的自己的无比怀念。
乘着歌声的翅膀让文采飞扬起来——浅谈歌词在作文中的巧借善用

母亲 的手 爱抚 着你 , 有着生命最初 的澄澈
化用歌词时, 要注意尽量做到意境 、 感 静谧 ; 嫩绿 的新 叶 肖 然缀 在那 枝头 , 这欣
度 地 彰 显 原歌 词 的 神 韵 ,增 添作 文 语 言 的 初 的恬 淡 安 然 。 大 到 整个 事件 的铺 叙性 扩 写 ,例 如 ,
妙借用 , 逐步 引导学生提升 写作语言 的表 情 色 彩 、 句式、 修 辞 的统 一 。 这样 , 能 最 大 限 喜 , 如孩子腻在 母亲 的怀 里 , 有 着生命最 关键词 : 初中作 文 歌词 写作语言
魅 力。
2 0 0 8年 全 国高 考 语 文 卷 援 引 周 杰 伦
以一 组歌 曲为例 ,郁可唯 《 稻香 》 中 “ 为 自己的人生鲜艳上 色 ,先把爱涂上喜
周杰伦《 听妈妈 的话 》 整首 歌词所 展现 的 画面 , 我们可 以将 它作为行 文思路并熔铸
成笔 下具 体 的 生 活 场 景 : 文 章 第 一部 分 先 援引歌词 “ 为什 么 别 人 在 那 看 漫 画 , 我 却
《 青 花瓷》 中的歌词作 为命题材料 , 引起 了
社 会 各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此后 , 各 种歌 词 陆 续 欢 的颜色 ” 这句, 若把歌 词 中的 “ 爱” 化用 在 中高 考 的命 题 中出现 ,成 为试 卷 上 的 一 成 “ 梦想 ” 、 “ 青 春” 、 “ 十 五岁” , 就能彰显 出
来 ,或 许 能 帮助 他 们打 开 一 个 新 的思 维 空 间, 给 学 生 的作 文注 入 生 命 力 。
词本身注重押韵的特质 , 在化用歌词的 同 也会因此而多 出一份音韵美 。例如 , 五月 到句点 , 青春永远 定居在我们的岁月 ” , 可 把“ 岁月 ” 化 用成 “ 眉 眼” 、 “ 指尖” 、 “ 笔端 ” 等来抒写对青春的 留恋 , 使作文语言也能
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开发的实践价值探究

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开发的实践价值探究语文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歌词是一种生动、灵活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将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下面将从音乐情感表达、文化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方面探讨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的实践价值。
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的实践价值在于它的音乐情感表达。
歌词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的载体,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音乐元素,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情感和思想。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欣赏和分析歌词,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音乐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意。
在写作叙事文时,学生可以借鉴歌曲中的情感矛盾、明快的旋律或悲伤的音调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使作文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的实践价值还在于它的文化教育作用。
歌词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热点议题,通过分析歌词,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和思想观念。
歌词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把握。
学生可以选择一首富有文化内涵的歌曲,通过写作表达对特定文化的认识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的理解。
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的实践价值还在于它的创新思维培养。
歌词是一种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通过分析和模仿歌词,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大胆表达,提高写作时的构思和选材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歌曲的形式和节奏,运用新颖的叙述手法和形象的语言来写作,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具有丰富的实践价值。
通过分析和运用歌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选取适合的歌词进行写作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创新性的写作资源。
学校也可以通过举办歌词创作比赛、开设相关的写作课程等形式推动歌词作为语文写作资源的开发和推广,让学生成为艺术创作者和文化传承者。
留在乐曲里的笑声现代散文

留在乐曲里的笑声现代散文现在五六十岁的人大都熟悉两首儿歌:《我是公社小社员》和《火车向着韶山跑》。
这两首歌的曲作者均是薄兰谷先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师范学校任教。
那时,学校里正在开展征集校歌的活动。
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以已经征集到的作品为素材,写一首校歌歌词,找薄兰谷老师谱曲。
我没见过薄老师。
按我当时的经验,看姓名,以为是女性。
几天后,我拿着领导集体审定的歌词,来到音乐组办公室。
偌大的一个房间里,空荡荡静悄悄的。
只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老师,趴在靠墙边的一张桌子上聚精会神写着什么。
我估摸,这不是我要找的人,正想着转身默默离开。
那老师突然抬起头来,轻轻地问:“找谁啊?”“找薄兰谷老师。
”我应道,心里正很有把握地料定着他接下去的“不在”两字回话。
谁知,他站了起来,乐呵呵地说:“我就是,我就是……”看我愣神的模样,他热情地把我拉到桌前,从桌面上随手拿起几个信封,“你看,薄兰谷阿姨,薄兰谷姐姐……这都是写给我的啊,你不相信?”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一来二去,我与先生渐渐熟悉起来,成了他宿舍的`常客。
每周四晚上,他有手风琴辅导课,必定是住校的。
一过八点,完成任务后,他会哼着曲从楼梯上来。
听到声音,我几个住校青年教师就会陆陆续续到他的宿舍,围坐在一起听他聊天。
听薄先生聊天实在是件愉快的事。
他随意,健谈,风趣,而且常喜欢拿自己开涮,兴奋起来还会手舞足蹈,自导自演一番。
闲聊中,自然离不了音乐的话题。
有一次,他问我小时候唱过哪些儿童歌曲。
我一一报出,当说到《我是公社小社员》时,他要我唱几句。
听了,他却连连摇头,“不对不对,太沉了,像弓腰曲背的老社员唱的,应该是活泼欢快的。
”旁边有人故意逗他,冷冷地插话说:“唱无定法嚒,哪有那么多教条!”薄先生伸出手来,装出一副像是要打人的模样,“小阿弟,你太无知了。
这是本大人的大作,容不得亵渎,懂吗?”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他有作儿童歌曲的擅长,以为他在开玩笑,便一起起哄:“瞎说,瞎说!”他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歌谱,翻开,“你们看。
浅谈歌词创作心得

浅谈歌词创作心得写歌词已有三个年头了,最初在红袖发表歌词,还清晰的记得我写的第一首词发表在红袖的歌词栏目里,简直激动不已。
不敢相信随手写的几笔杂句投在歌词栏目里居然还是B类文章。
后来通过编辑指点才知道那首词里有几句出彩,绝妙的句子。
一首动听,耐听的歌曲面世,很多听众都只会记得这首歌的原创歌手。
其实在歌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这些为歌所付出的幕后者。
辛苦劳逸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歌曲风采全被歌手夺去也为之不动。
为的只是内心对词的热爱。
无论写曲,写词的人只是真实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们愿意默默无闻,只为写一首好歌。
大多数人都会对一首好歌做这样的误论,就是作曲比作词更重要?优美的旋律更胜过于贫乏词。
其实两者是不能作比较的。
如果词的不完整也会影响到歌曲的旋律。
曲是歌的灵魂,而歌词是表达感情最坚韧的利刀,因此一首完美的歌曲,词曲同等重要。
当然还要有一位好的歌手来演绎,才算完整。
对于歌手怎么挑选在此就不做论定了。
写一首歌曲主要就只有两种途径: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
对于许多初写词的爱好者来言,作词(或填词)谱曲相对容易一些。
他们只是用词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
字句不达意,句句没有铺垫。
要么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
要么没有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运用到曲创作中去。
这样就要多多学习创作歌词上的技巧。
当然写词也会萌发灵感。
例如,歌曲《暗香》的词作,几年前得过最佳词作奖。
据报道作者是通过看到一副画所联想的大篇灵感。
为之填上曲子被众人传唱。
当然,还有词曲一气呵成的,这类作品通常是举世无双的佳作,可以说人神合一。
达到心灵和情感完美的结合统一。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虽然诗与词是同出一脉,可对词创作而言,词可以说是诗的深化。
语言要求更严谨,更精确。
余秋雨散文《老师》

余秋雨散文《老师》我是一九五七年刚刚十一岁时到上海读初中的。
那所中学的校园典雅富丽,甚至还有欧洲式的大理石喷水池,这在我这么一个农村来的孩子眼中,就像是海市蜃楼。
但当时学校里的第一景观是飘飘拂拂的大字报,我们看不懂,只在纸帘间窜来窜去,捉迷藏。
记得第一节课是音乐课,老师是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他从画满五线谱的黑板前走到钢琴旁,弹了几个乐句便张口领唱,他的声音,那么漂亮又那么沉闷,我们已知道,他刚刚划为右派,正在检讨。
他上课时,我们教室的窗口,经常有人头晃动,音乐老师一看,便只唱不讲,唱的声音则更加奇怪。
三个星期之后,我们接到通知,音乐老师不来了,音乐课的时间,到操场的角落里练大合唱。
大合唱的歌词曰:“一九五七年呀,真是个胜利年……”没过多久,其它课程也很难正常进行了。
大理石喷水池已停止喷水,旁边搭起了一个养猪棚,养猪棚边上又砌了炼钢炉。
高年级学生养猪、炼钢,我们的任务则是到街上拾捡破铜烂铁,作为炼钢的原料。
当时全民都在炼钢。
国家领导发出号召,十五年赶上英国,二十年赶上,但对英国和的情况却不了解,只相信了一种说法,即赶上赶不上的标志是看钢产量,于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中国大地无处不在炼钢。
里弄铁门和各家各户阳台上的铁架,已全部砸下来充作原料,我们这些孩子再到哪里去找铁呢?谁拾到一枚锈迹斑斑的铁钉就如获至宝了。
捡拾了几个月所得寥寥,而喷水池旁炼出来的钢更是一团丑陋不堪的黑疙瘩。
于是学校根据上级指示转移方向,让学生进附近的工厂劳动,说是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不能老坐在课堂里读书。
老师们出发了,到一家家工厂去商量,希望他们能接纳我们劳动。
这么多十岁刚出头的孩子涌到车间去,既无劳动能力又极不安全,工厂理所当然是不欢迎的。
老师们只能红着脸一次次恳求,一直恳求得那些厂长突然想起了自己早年的老师而感动起来,才迟迟疑疑地同意我们去劳动几个月。
毕竟不行,工厂很快下了逐客令,老师只能再去找另一家。
就这么一家家工厂轮着转,初中三年,几乎把学校周围所有的工厂都劳动遍了。
让学生在美丽的歌词中找到写作感觉

让学生在美丽的歌词中找到写作感觉作者:谭森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4年第8期谭森浙江卷高考作文曾引用流行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中的一段歌词,让考生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北京高考也有一道作文题和流行歌曲有关,题目是这样的: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由此可以看出,高考已逐渐关注流行歌曲,进而关注生活。
作为教师,可以在写作实践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歌词中找到写作的感觉,用他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打通作文的梗阻。
一.歌词题记,提纲挈领。
写作难在开篇之笔。
若能以一句优美的歌词作“引子”开篇,无疑能使读者倍感亲切,也有助于下文自然引出中心,且具有吸引力。
如第二次申奥时,有位同学以《再回首》为题,开头就以“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作为题记,然后回忆申奥历程,表达国人对奥运的渴望与追求,给人的印象就很深刻。
二.启发思维,打开思路。
在作文时,一时思路展不开被迫停笔的事也是常有的。
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紧张慌乱,静下心来想想,是否有你熟悉且与此篇作文有关的歌曲,或许你会由歌词触发,引起联想,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
如刚进高三,抒写对现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畅想,是常写的题目。
学生通常开篇之后东想西想,不知如何展开正文。
有两位高三学子是这样写的:一篇直接以曹方的《比天空还远》作为标题的文章,分别引用五位歌手的歌词:1.“回到最初最晴朗最开阔的天空,搬走摩天楼别挡住彩虹”(蔡淳佳《回到最初》)2.“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范玮琪《最初的梦想》)3.“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充满想象”(梁静茹《一千零一个愿望》)4.“当孤单已经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到我已经不再去想该怎么办,就算心烦意乱就算没有人作伴,自由和落寞之间怎么换算”(刘若英《一辈子的孤单》)5.“路途比天空还遥远,一个人会不会寂寞,漂泊的心一直辽阔,就算世界只留给我一天”(曹方《比天空还远》)用这五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五个段首句,把进入高三以来复杂的心理感受,与他所喜欢的几位歌手的歌词所产生的共鸣,一一呈现出来。
对歌词写作的看法

歌词写作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艺术形式,它需要与音乐相结合,通过文字来传达情感、故事和主题。
以下是我对歌词写作的一些看法:
1. 情感表达:歌词写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表达情感。
好的歌词能够触动听众的情感,引起共鸣。
歌词可以通过描述日常生活、情感经历或者故事来传达情感,例如爱情、悲伤、欢乐等。
2. 与音乐相结合:歌词写作需要与音乐相结合,因为音乐可以帮助传达歌词中的情感和主题。
歌词通常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风格来进行创作,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 文字技巧:好的歌词需要运用各种文字技巧,例如修辞手法、意象和语言结构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歌词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和主题。
4. 简洁明了:好的歌词通常简洁明了,不拖沓。
它们能够直接传达情感和主题,而不是通过复杂的语言或过多的修饰来表达。
5. 创意性:歌词写作需要有一定的创意性,能够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这需要创作者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将普通的主题或情感转化为独特的表达方式。
总之,歌词写作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艺术形式,需要创作者有足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意性。
同时,歌词也需要与音乐相结合,通过文字来传达情感、故事和主题,成为音乐和文字完美结合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关于歌词的创作杂谈散文
时间:20XX年X月X日
老师关于歌词的创作杂谈散文
时间:2021-10-23
书勤嘱我主讲歌词,事出突然,毫无准备,只好匆促上阵,闲聊几句。
早先,我也是先从现代诗歌起步,也胡诌几句打油诗,后来因为写不出让人看不懂的新诗及不愿受平仄的约束,故而转向歌词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其实,歌词和古典诗词及新诗都是相通的,都离不开一个诗字。
若无诗蕴诗意诗味,则三者都是失败的。
但歌词与这两个姐妹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它要求口语化,一读别人就懂,无须反复咀嚼和回味。
因此它必须明朗和清晰。
但它又不是白开水,食之无味,它要做到通俗而空灵,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就我的认识,写古典诗词最难,歌词次之,新诗因较自由,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
对于三者来说,都必须用形象说话,而且要形象鲜明,不可大而空。
一首歌词由于短小,词中意象就不宜过多过杂,最好集中写好一两个,芜杂是最可怕的。
接着再聊。
歌词的选材和古典诗词及现代诗也是有点区别的,不是所有物事都可入有普遍共性的题歌词,要审重选题,最好选取有普遍共性的题材,否则容易落入小我的枯井,不能引起共鸣。
因此看起来歌词创作选择重大题材的作者较多的。
几年前,泰州一些报纸就称我为主旋律词作家,因为我确实写了不少主旋律作品。
我写歌词注重剑走偏锋,即尽量避开别人写过的题材、角度、和句式,首先要想好一个好标题,题目就要让人眼睛一亮,俗说秧好半年稻,题目就是好秧,就有一半了。
如,我歌颂非典时期的医护人员,题目是让我看一看你的脸,写竹海景点,题目是竹海飘过一袭红裙,力求抓人眼球。
词风我崇尚清新自然,不喜欢堆砌和雕琢,创作时喜欢一气呵成,不愿意断断续续,反复修改,因为那一刹那间的灵感往往是最宝贵的,稍纵即逝啊!
现在中国的歌词队伍正在迅速扩大,因为很多作者认为歌词短小,好写。
其实不然,乔羽大师说过:歌词好写,是因为它的短小,歌词难写,也是因为它的短小,我更看重的是它的后半部分,越写越觉得难写了,难于超越自我。
歌词作者的成败不在于他发表了多少作品,获了多少奖,而在于有没有留下经久传唱的作品。
因为歌词的终极目标是要飞起来,她不是睡美人,而是鸿雁掠过你的头顶,让你仰目远送。
老师关于歌词的创作杂谈散文相关内容:小学语文老师的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那么小学语文老师都有哪些教学方法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着力基础,对现有教材的重组与选择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加强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