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
甲午中日的名词解释

甲午中日的名词解释甲午中日,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甲午战争,也被称为中日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是中国清朝和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本文将对甲午中日战争及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影响与意义。
1.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该战争的导火索是针对朝鲜半岛的主权争夺,中国和日本都对该地区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战争开始于1894年7月,持续了8个月,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甲午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政府、军队和社会的腐败与落后,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日本的崛起甲午战争是日本在东亚地区崛起的标志之一。
日本作为一个前封建主义国家,在甲午战争中通过其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作战能力打败了清朝。
这场战争让日本成为东亚地区的新霸主,并使其在列国围剿下迅速崛起为一个现代化的帝国。
3. 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政府意识到亟需进行自我革新和现代化的进程,于是展开了自强运动。
自强运动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改革。
这一运动奠定了中国近代史上自强不息的基础,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最终在1895年签署了《马关条约》。
该条约被视为中国百年屈辱的象征,剥夺了中国对台湾、澎湖群岛、辽东半岛等重要地区的主权,并要求中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马关条约》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变革。
5. 乙未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力度,推行了乙未洋务运动。
该运动以引进西方技术、知识和文化为核心,以推动中国工业、军事、教育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洋务运动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果,但其仍然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6. 甲午战争对东亚的影响甲午战争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东亚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侵略与反抗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记住1894——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比 较 分 析
国情 中国 国土 辽阔 多 丰富 强盛 日本 狭窄 少 匮乏 弱、仿效中国
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不会遭受侵略。
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 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是指 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歌颂的是清朝爱 国将领(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中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 黄海海战 D.辽东战役 4.下面哪一条不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2100万元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爆发
黄海海战 原 因
甲午中
日战争 结果
经 过
辽东半岛 战役 威海卫战役
《马关条 约》
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 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是指 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诗歌歌颂的是清朝爱 国将领(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中 A.威海卫战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东战役 4.下面哪一条不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2100万元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增辟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清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清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
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
代表中国的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清朝政府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最终导致腐朽的清朝的灭亡。
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甲午战争之后,不少思想进步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日甲午战争对清朝政权的冲击

中日甲午战争对清朝政权的冲击中日甲午战争,又称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是指1894年至1895年间,中国清朝与日本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对于清朝政权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探讨中日甲午战争对清朝政权的冲击。
一、政治冲击中日甲午战争对清朝政权的政治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地位下降: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与外国列强进行正面冲突的战争,清朝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下降。
此前,中国一直被视为东方大国,但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并赔偿巨额赔款,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2. 内外交困: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外部上,清朝政府不得不面对列强的压力和侵略,内部上,清朝政府面临着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这使得清朝政府的统治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3. 政治改革的推动: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朝政府意识到自身的腐败和落后,进一步推动了政治改革的进程。
清朝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戊戌变法等,试图挽救政权的危机。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并未能够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政权的动荡。
二、经济冲击中日甲午战争对清朝政权的经济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崩溃: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不得不支付巨额赔款,这使得清朝政府的财政状况严重恶化。
同时,战争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得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崩溃的状态。
这使得清朝政府无力应对国内外的挑战,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2. 外资侵入:甲午战争后,中国不得不向日本等列强支付巨额赔款,这使得外资大量涌入中国。
外资的涌入使得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国的产业和市场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外资的涌入也加剧了中国的经济依赖性,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脆弱。
3. 经济改革的推动: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清朝政府意识到中国经济的薄弱和落后,进一步推动了经济改革的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

时间:1894年10月下旬
威海 战役
时间:1895年初 清军战略:“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结果: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 覆没
1895年1月,日本军队在山东 半岛荣城登陆,从背面袭击大清北 洋水师的基地威海卫,日本舰队则 从正面封锁海口。北洋水师提督丁 汝昌多次请求出击,都被李鸿章拒 绝。洋教官和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 逼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从, 命令手下锯掉水师提督印章一角, 然后吞鸦片自尽。广大爱国官兵先 后八次击退敌舰。2月,北洋水师 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灭。
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 容 影 响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为通商口岸。 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设工厂。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 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 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日军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动进攻后,李 鸿章命告清军统帅:“日兵来牙窥探,可置之不 理……切勿自我先挑衅” 。丰岛战役后,清军失利退 至平壤。李鸿章仍命令:“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材料三: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 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 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四: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 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军舰的 炮弹虽然“实储火药,然配储不多,且药线铁管仅实 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因此,北洋舰队在海 战中吃亏很大。
八年级历史甲午中日战争

4、危害: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辽东半岛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台湾 ①割地面积增加; 广州 厦门澎湖列岛 ②赔款数额倍增; 香港岛
苏州 上海 沙市 杭州 宁波 重庆 福州
③五口通商 ③增开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 (重庆、沙市、苏州、 宁波、上海) 杭州) ④协定关税。 ④在华设厂。
2、材料: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 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请回答:(1)这个对联写于何时?什么事件 之后? 写于1895年甲午中日战后 (2)台湾是中国领土,为什么说“今已归日 本”? 说明《马关条约》已签订,台湾已割给日本。 (3)“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 颐和园在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 (4)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 贪安的卖国嘴脸。
旅 辽东战役 顺 大 黄海海战 屠 杀 北洋舰队
威海卫战役丰岛海战 Nhomakorabea失败原因: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 腐败无能、避战保船 政策
三、战争的结果 中日《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 1895,日本马关 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2、签署人:
3、内容:
①割让辽东半岛、台 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在华设厂 ④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③侵略深入内地;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
材料分析题
1、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指谁?他的官职? 邓世昌。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2)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1894年的黄海战役 (3)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北洋舰队 (4)上述材料中“壮海军威”是指的什么事? 是称赞邓世昌。因为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激战,在弹药将尽时, 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 牺牲 (5)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怎么做? 就义,为国捐躯,死如泰山之重;求生,留得青山在,再抗日寇。 (6)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

07:59
2.战争经过:
①1894年7月,丰岛海战(爆发);(1894年,日军不 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 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是年为旧历甲午 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②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中国)。 ③ 黄海之战(日军取得了黄海制海权,李鸿章命令海军 “保船避战”)。 ④ 辽东之战(占大连、旅顺—大屠杀)。 ⑤1895年初,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结束)。
07:59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07:59
丰岛
07:59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口岸
影响: ◆对中国: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救亡运动不断高 涨 。(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命、)。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07:59
4.《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 屿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 完整;此后列强掀起了划分中国“势力范围”, 瓜分中国的狂潮。(P59的漫画) ②赔偿日军费白银二亿两——为了支付赔 款,清政府对内加紧搜刮人民,大大加重了人 民的负担;列强通过“政治大借款”控制中国 的经济命脉。 ③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 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使 列强侵略势力深人到内地。
甲午战争和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和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和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场重要战争,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起因、战争经过和结果等方面,对这两场战争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发生在19世纪末,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战争。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尖锐,国家经济衰落,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日益加剧。
同时,中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国家机器的脆弱也使得中国难以有效的应对外敌的侵略。
而中日战争发生在20世纪初,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
当时的中国由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政府控制,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国内政治分裂,军阀割据现象严重。
与此同时,日本在军事、经济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中国发动了进一步的侵略行动。
二、起因甲午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朝鲜半岛的问题。
中国对朝鲜有着众多的影响力和利益,然而日本也渴望在这个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
随着日本步步紧逼,中日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爆发了甲午战争。
中日战争的起因则包括了更多的因素。
其中,北洋政府的统治无力、兵力较弱、内忧外患等因素都成为了导火索。
此外,日本通过主动挑起事端,策动了二二八事变,引发了国共内战,从而迅速推进其在中国的侵略行动。
三、战争经过甲午战争开始于1894年,持续到1895年。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一度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终因多种原因被日军打败。
战争结束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不得不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巨额赔款,并削弱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
中日战争则发生在1937年,持续到1945年。
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经历了沉重的挫折,但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抗战下,终于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
战争结束后,中日签订了《日中和平条约》,日本军队撤离中国,中国恢复了完整的领土。
四、结果影响甲午战争的结果使得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自主权,也加深了国内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重新思考现代化和国家建设的问题,在悲痛的同时也催生了思想的解放和改革的呼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何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
地理环境和成长经历决定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的几个阶段:
1894年7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月25日
9月中旬, 黄海大战,中日各有输赢,致远舰管带邓世 昌壮烈牺牲
1894年10 李鸿章消极避战,日军轻取渤海、黄海制海
月
权,大连,旅顺沦陷
3、增开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 四个通商口岸。 (新)
侵略势力从沿海到了内地,中国最富庶 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资源财物被残酷 掠夺,
4、日本可以在通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剥
商口岸设立工厂。 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
(新)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用的政策是:
A
? A 一味妥协
? B缓进急战
? C速战速决
? D主动出击
有史料记载,甲午海战北洋海师在舰船吨位、舰队的 建制、舰炮火力各个方面或者相差无几,或者互有优 劣,但北洋海师遭到惨败,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 的根本原因是:
? A 官兵作战不力
D
?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力
?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岸。 ? C 开辟内河航线 ? D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开通商口岸 PK 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 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逼迫李鸿章 在日本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表 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 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 章请求宽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 何必如此着急?”伊藤博文答:“还没咽下 去,饿得厉害。”并以不答应签订全部条件, 就攻打北京城作为威胁。
1、甲午海战:
日本,因何实力可以侵略中国?
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和日本:
? 1840年 ? 1856年 ? 1851年-1864年
19世纪60年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洋务运动
? 1853年
19世纪60年代,
明治维新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和日本同 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同样遭遇帝国主义列强的的侵略,面 对外敌,
?同样寻思变革,
? D中国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滋生昏庸无能的 统治阶级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
春帆楼外冷雨夜 马关条约碎人心
《马关条约》
条款
危害
1、中国割让辽东 国家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 半岛、台湾、澎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湖列岛给日本。 深。
2、赔偿军费二亿 两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加剧清政府的财政经济 危机。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 国的经济命脉。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 发展。
材料 1、1895 年有人在京师城门上题写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 2、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 3、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问题时,引用了清末台湾诗人邱逢甲的
《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以上材料都与哪一事件有关?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的 签订?该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 《马关条约》: ? 内容、危害见复习提纲:
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史?你有何感 想?
答:弱国无外交,反映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史。 振兴中华,匹夫有责,应努力学习,在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抗和相 关史料:
?《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于1842年,第一次鸦 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于1895年,甲午中 日战争后: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 ,签订于1901年,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后: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2(1)、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 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条款的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 C 《瑷珲条约》D 《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中最阻碍中国工业发展的一项 是:
? A 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 ? B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
? 全国上下,把战胜中 国当成日本上位的跳 板。
? 明治天皇为了支持海 军军备,每天只吃一 顿饭。
? 懵懂不觉,毫无准备。
? 寄托希望于外国的调 停,不积极对敌,消 极迎战,丧失战机。
? 慈禧太后大肆挪用北 洋军费,导致中国无 钱购买吉野号。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统治阶级昏庸无能
造成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因为清政府采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2、三军败绩指的是发生在哪年的什么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3、根据材料,“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统治阶级腐败无能。
?4、对联和诗歌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愤懑悲痛、忧国忧民
?5、温总理引用此诗的用意何在? 期盼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1895年初 威海卫溃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3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为日中双方代表,签订了
月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武器决定论
大清无勇将死士
? 东沟海战天如墨, ? 炮震烟迷船掀侧. ? 致远鼓楫冲重围, ? 万火丛中呼杀贼!
? 明治维新后日本早就 制定大陆政策,把侵 略矛头指向中国。